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性状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性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双列杂交方法,利用10个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为材料配制了45个杂交组合。45的杂交组合和10个亲本材料于2007-2008年在贵阳种植并用于评估。[结果]植株高度、株有效角果数、初花期和成熟期与产量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0.583,0.281和0.341;每角粒数与种子大小(千粒重)成显著负相关(-0.533)。株有效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植株高度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562、0.4074、0.4813和0.4017。[结论]株有效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植株高度与种子产量成正相关,并对产量有较高的直接贡献。其它性状包括株分枝数、初花期、成熟期和含油量对产量的贡献较低。  相似文献   

2.
为大籽粒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649份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和813份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为材料,调查试验材料的植株农艺性状表现,分析千粒重与植株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角果长度随千粒重增加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但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均极显著减少;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杂交油菜组合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的相关性极小;与千粒重5g的相比,千粒重≥5g的甘蓝型油菜株高、有效分枝位、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及角粒数等性状呈明显减小趋势,而角果长度增大。千粒重与含油率、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硫苷、亚油酸、亚麻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甘蓝型油菜育种需协调改良千粒重、角果数和角粒数等多个产量构成因子,才能有效提高油菜品种的单产水平;千粒重的提高对油脂和油酸含量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夏播油菜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云南省1998~1999年度夏播油菜多点试验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夏播油菜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序为单株生产力>植株高度>千粒重>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分枝数.在夏播油菜品种选育中应注重对单株生产力、植株高度和千粒重这3个经济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顺序大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分枝部位、1次有效分支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株高、结角密度。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为盐城市优质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江苏省区试的14个甘蓝型油菜的11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株高一次枝角主轴有效角分枝点高有效一次分枝二次枝角主轴长每角粒数有效二次分枝角果长度千粒重,株高是影响甘蓝型油菜产量的主要因素,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在江苏盐城地区甘蓝型油菜育种中,应加强对株高、一次枝角、主轴有效角、分枝点高等几个性状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6.
以9个高油、双低优质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为材料,在2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进行对比试验,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究海拔高度对油菜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海拔条件下,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和主花絮有效角果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在低海拔条件下,千粒重、每角粒数和主花絮有效角果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同时在不同海拔高度下,单株有效角果数、分枝高度和主花絮有效长度的关联度位次基本一致,表明上述3个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受海拔条件影响相对较小。试验结果还发现,不同海拔条件下,与产量关联作用较大的性状特点也不同,说明产量的提高仅关注产量构成三因素是不够的,还应综合考虑不同海拔条件下关联度大的的性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油菜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为油菜育种中对数量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油菜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生育期0.6253、株高0.6343、分枝部位0.6421、第一次有效分枝数0.6458、主花序有效长度0.5911、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0.5775、单株有效角果数0.5917、每角粒数0.5983、千粒重0.6762;关联序为: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株高>生育期>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结论]在油菜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8.
油菜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丽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4):421-424
[目的]通过对油菜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为油菜育种中对数量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油菜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生育期0.6253、株高0.6343、分枝部位0.6421、第一次有效分枝数0.6458、主花序有效长度0.5911、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0.5775、单株有效角果数0.5917、每角粒数0.5983、千粒重0.6762;关联序为: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株高>生育期>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结论]在油菜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9.
双低油菜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 1 7个双低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 (系 )为材料 ,考察了主要经济性状及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及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单株有效角果数与一、二次有效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 ,与角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千粒重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甘蓝型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的产量优势机理,为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6—2019年度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植株、品质性状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性状因子。【结果】杂交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54.98 kg/667m2,平均产量169.31 kg/667m2;常规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04.28 kg/667m2,平均产量159.83 kg/667m2;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平均产量提高5.93%。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单株有效角、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常规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角粒数和千粒重。【结论】杂交油菜在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单株有效角、千粒重、单株产量较常规油菜显著增加,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油菜。  相似文献   

11.
氮素营养对赣油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 ,研究氮素营养对赣油 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纯氮 2 2 5kg/hm2是三系杂交油菜赣油 14号的最佳施肥水平 ,产量达到 2 396 .6kg/hm2 ;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千粒重 ,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各处理平均株高明显降低 ,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明显增多 ,每角粒数变化较小 ,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用Eberhart和Russell法,对绵油11号在4a中的各种试验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杂交油菜绵油11号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好,适应范围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产量构成的三因素中,单株有效角果数的直接作用最大,千粒重次之,角粒数的影响作用最小,因此在高产栽培上要主攻单株有效角果数,同时兼顾角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3.
油菜"两优586"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两优586"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角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次之 ,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最小.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决定产量变异的97.7 9%."两优586"丰产(2 017.79~2 273.40 kg/hm2)的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4 937.86万/hm2±858.06万/hm2,每角粒数20.50粒±0.22粒,千粒重4.09 g±0.02 g.  相似文献   

14.
三个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及相关和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辉  胡海珍  殷辉  熊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3950-3952
通过对3个花生品种开农56、濮花28和中花16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得出,在单株产量、主茎高、侧枝长、有效分枝长和总分枝数这5个方面,两个或者3个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他性状则没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分别与饱果重(r=0.984**)、荚果数(r=0.903**)、饱果数(r=0.897**)、侧枝长(r=0.557**)、主茎高(r=0.539**)相关性较好.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因变量单株产量与饱果重、荚果数和饱果数3个自变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山旱地白菜型冬油菜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0个优良山旱地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主要经济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角果长度、二次有效分枝数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花生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灰关联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12个花生品种农艺性状间及与产量之间的关联程度,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7个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灰关联度,通过与构建“参考品种”的加权灰关联度比较,综合评价12个参试品种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对花生产量性状灰关联程度最大的相关农艺性状是生育期>结果枝数>单株果数,与百果重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结果枝数>生育期,与结果枝数关联度较大的指标是总分枝数>单株果数>主茎高,在实际育种中应协调各性状对产量的促进作用,提高育种效率;各品种的加权灰关联度评价函数结果为‘汾花3号’>‘鲁花13号’>‘晋花6号’>‘天府3号’,其结论可作为花生新品种引种栽培的参考依据,有效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东北优质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亟待拓宽的问题,利用540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6~13.347,平均相似系数为3.761,品种的平均相似系数大于平均值有211个品种。此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遗传基础较窄,相似程度较高,大豆品种选育需要拓宽。对大豆8个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58),其次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0.274)>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0.218)>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0.198)>油分含量和百粒重(0.18)>蛋白质含量与单株荚数(0.142)=百粒重与单株粒重(0.142)>有效分枝数与株高(0.103)>有效分枝数与油分含量(0.1)>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粒重(0.083)>单株荚数与株高(0.077),其他性状之间呈负相关。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的主要大豆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主要由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含量以及有效分枝数等重要农艺性状所决定。对供试540个品种6个重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有单株荚数和百粒重2个性状,单株荚数主要通过蛋白质含量和有效分枝数增加而提高,而百粒重的增加,则是通过株高的减少实现的。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依次是:单株荚数(0.814)>百粒重(0.367)>油分含量(-0.117)>株高(0.032)>有效分枝数(-0.022)>蛋白质含量(0.008)。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40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号’、‘长农15号’、‘岭引2号’和‘嫩良6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号’、‘九丰10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18.
紧凑型油菜数量性状的遗传与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DM模型及MINQUE(1)统计方法对6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紧凑型和松散型油菜品种(系)及其30个F1组合的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一次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角果长度和分枝夹角等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作用控制,其中株高的显性作用大于加性作用,其余性状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主花序长度、一次分枝数、角果宽度和一次分枝长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和角果长度4个性状除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受到母体基因型的显著影响。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和分枝夹角的F1和F2代群体平均优势为负向优势,其中仅分枝夹角达极显著水平,其余性状均为正向杂种优势。F1代群体正向超亲优势仅株高和单株产量达到显著水平,且以单株产量的F1、F2代超亲优势较大(29.5%和12.0%)。分枝夹角的F1和F2代负向超亲优势达极显著水平(-20.6%和-17.7%),表明配制紧凑型F1代杂交种仅需一个紧凑型亲本。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对30份国外引进种、47份四川地方品种、20份推广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从回归系数、简单相关、偏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看,三类材料构成单株产量的关键因素为: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考察的6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贡献组成在三类材料中不同。推广品种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这三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影响远大于株高、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国外引进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影响差异较推广品种中小;地方品种中除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影响较大外,株高、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通过与其它性状相互作用,也很大程度上对单株产量起了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这三类材料遗传背景差异较大,在产量育种中,可针对育种材料的产量限制因素,合理选用不同遗传背景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以南方新育成的9个花生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饱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出仁率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侧枝长、结果枝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总分枝数、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呈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单株生产力直接通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出仁率、侧枝长、百果重、总分枝数、饱果数、结果枝数、主茎高。在花生高产品种选育中,应注重果多、果饱、出仁率高、果较大的单株的选择,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