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制定西北地区林业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西北地区林业发展战略的内涵,阐述了制定西北地区林业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西北地区区情与林情,林业生产自身的特点,林业发展趋势.为制定西北地区林业发展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林业生态系统建立对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设林业角度上而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影响了林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而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就有利于改善林业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程度不断加深,想要更好的改善此地区的生态环境,势必要构建起林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这一系统的作用,进而保护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立林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生态林业建设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准,也是应对生态问题的关键手段。笔者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为前提,对生态林业的含义与作用进行分析,并以此为衡量条件,阐述生态建设基础下西北地区林业发展战略纲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现代林业育苗理念,介绍当前我国西北地区林业育苗的情况,并根据当前林业育苗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阐述了如何保证林业苗期管理的具体方法策略,对于促进林业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方法]通过对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调查与监测,以县为最小单位,采取普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评价上利用物质量评价法对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2005年西北地区平原林业在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植被固碳、土壤固碳、植被制氧、吸收二氧化硫和滞尘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各自生态服务功能值分别为32075.8万m3/a、2.8×106、1254、2752.8、3354.3、53.0和8510万t/a。[结论]为我国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北地区基本情况和森林资源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森林资源分布的特殊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基础上进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即:径流林业、生态林业、乡村林业、低产林改造和现有,变该地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宏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岳丹  马青  法科宇  鲁肃  黄守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70-10272
[目的]评价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方法]通过对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调查与监测,以县为最小单位,采取普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评价上利用物质量评价法对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2005年西北地区平原林业在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植被固碳、土壤固碳、植被制氧、吸收二氧化硫和滞尘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各自生态服务功能值分别为32075.8万m^3/a、2.8×10^6万t/a、1254万t/a2752.8万t/a、3354.3万t/a、53.0万t/a和8510万t/a。[结论]为我国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林业发展状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林业工程是我国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西北地区是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区域,由于该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因而需要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才能推动林业工程建设工作的稳定发展。本文对抗旱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全面探讨,以期推动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林业发展状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林业工程是我国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同时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西北地区是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区域,由于该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因此需要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才能推动林业工程建设工作的稳定发展。本文就抗旱造林技术相关问题及对策进行全面探讨和研究,希望推动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由于西北干旱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为的破坏,导致我国西北地区成为风沙侵蚀、土壤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本文对西北干旱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林业生态系统建立对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西通过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否规范化对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广西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规划编制经验,结合广西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建设的总目标、总要求及相关验收指标,从规划过程、规划编制内容体系、技术方法等多维度提出了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规划编制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加以阐述。为今后示范区规划以及同类型林业发展规划编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库区消落区两栖林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阐述了水库消落区两栖林业开发的3大优越性,测算了鄂域水库消落区可林业利用的土地面积,评估了库区两栖林业所产生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发展水库消落区两栖林业对库区农户增收绩效明显;两栖林业给库区农户带来的间接收益大于其直接收益,而且两栖林业对实现库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太白山风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森林旅游产品包括了森林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森林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太白山风景区森林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开发现状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太白山风景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的分析评价,从河西地区的资源与区位优势、水土资源条件、农林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以水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为目标,农林牧、粮经草全面、协调发展,发展生态产业,培育产业经济带,延伸产业链,形成结构合理的沙产业发展格局。引进节水、高效的植物种、品种和优良家畜,发展苜蓿草产业、麻黄、甘草、黄芪等中药产业、肉羊和肉牛等暖棚式舍饲畜产业、棉花和马铃薯产业、酿造葡萄产业和日光温室蔬菜、花卉产业等,构建河西走廊复合的农林牧生产系统,促进荒漠绿洲沙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绪敖  查芳  何家理 《江西农业学报》2013,(11):135-137,142
为了研究秦巴山区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采用问卷和实地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秦巴山区3省5个县10个乡镇退耕还林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存在着生态效益外显与经济效益内隐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缓慢的状况,提出了通过科学规划、科技扶持和制度创新促进后续产业发展是实现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阶段,宁夏灵武引黄灌区林业建设工作稳步、有序开展。为进一步研究宁夏灵武引黄灌区植苗造林技术,需要林业科技工作者不断地完善并创新造林技术措施,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宁夏灵武引黄灌区植苗造林技术及管护措施,为推动引黄灌区林业资源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丁文恩  安利波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7):176-177,200
南方林区足我国最重要的四大林区之一.南方集体林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发展林业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分析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构成的基础上,重点运用区位商法计算了南方集体林Ⅸ林业的主导产业,得出了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主导产业的三大特点,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有望成为新的地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落后.最后在分析的基...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林业经营的两种形式,即资产经营责任制和林业股份合作制,建议国有林区应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非国有林区应推行林业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规划者从生态学角度宏观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为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该研究基于MSPA和InVEST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0—2017年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和产业发展变化特征,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该地区三者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京津冀不同区域未来五年耦合协调度。  结果  (1)京津冀地区生态基础设施水平整体偏低,连通性较差;生境质量空间差异显著,整体生境质量0.450,水平不高;(2)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农林牧渔业发展稳定,津冀工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东部滨海发展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京津金融业发展实力较强;(3)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轻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状态之间,空间差异明显。其中,南部功能拓展区耦合协调度最高,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耦合协调度最低。(4)未来5年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将有所提升,但中部核心功能区仍将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北京和东部滨海发展区仍将处于勉强协调状态,是未来需要优化的重点区域;天津耦合协调度将由勉强协调转变为初级协调,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耦合协调度将由濒临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是具有协调发展潜力的区域;南部功能拓展区耦合协调类型将转变为中级协调,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  结论  该研究通过评估京津冀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生境质量?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并分析预测具有协同发展潜力的重点区域,为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城市群范围内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文涛  严耕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291-10293
价绍了中国林业史、中国林业史学、中国林业史学发展史等相关概念,分析了中国林业史学发展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指出只有把握林业史学发展史的基本脉络,才能找到林业史学的努力方向,进而促进林业史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