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994~1996年作者对鲁西地区夏玉米病毒病的流行危害以及综合防治途径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当地夏玉米病毒病的病原种类构成,其优势种类为玉米粗缩病毒,占调查样本的81.5%,其次为玉米矮花叶病毒占18.5%;前者在田间由灰飞虱传播,其初侵染源为在冬小麦体内越冬的病毒和越冬的带毒灰飞虱成、若虫。玉米矮花叶病的传播介体是蚜虫,其初侵染源主要是大部分禾本科杂草。危害损失与感病早晚关系密切,产量损失一般达25%以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作者从1977—1985年在九个省市38个(市)县24个科研单位40个乡338个地块对大豆病毒病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温室试验的结果及分析后提出的防治建议。大量资料指出:品种资源圃内一些种子带毒率很高的品种是主要的毒源中心,杂交亲本和新品种在选育繁殖过程中往往已带有病毒,致使新品种在推广后遇到流行年发病较重,又波及附近的地块,并可远距离传播至轻病地区,潜在威协很大。对大豆病毒病应进行综合治理,除抗病育种外须着重应用现代检测技术,选育无毒种子,建立制度,严格控制良种的带毒率,科学治理育种圃的毒源,防止蔓延,达到将病毒病压低至危害限度以内。  相似文献   

3.
对漳州西番莲茎基腐病、疫病、病毒病三种主要病害进行田间调查,对其发病症状、发生规律进行描述;并提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危害我国花生生产的两种重要植物病毒: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和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均通过花生种子传播。种子带毒是这两种病毒病重要的初侵染来源,随着人们引种、调种,病毒进行远距离传播和扩散。为了了解各地花生种子带毒情况,为病害检疫和  相似文献   

5.
西番莲的繁殖方法大体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在有性繁殖方面,一些种类常表现出自交不亲和性或异交不亲和性.亲和性的反应主要在于绒毛组织的识别作用;它决定了花粉管的生长与否.不亲和性反应的花粉管生长缓慢、顶端膨大、中止于绒毛内.种子的萌发与种子贮藏时间及贮藏条件有关,甚至同产地也有联系.无性繁殖方法可以保持品种、特别是杂交品种的优良性状.就西番莲而言,无性繁殖包括了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目前西番莲的茎、叶和花药组织培养已获成功.在大量繁殖杂交优良无性系的种苗,预防种苗带毒等方面,组织培养方法的应用将有着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由介体蚜虫传播。防治病毒病的传播介体,对控制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黑龙江省蚜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了简要介绍,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抗性品种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稻虱传播的病毒病,在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且常年流行为害。目前主要采用抗病品种结合适期治虫防治该病,其中种植抗病品种是一条有效途径。为了搞清品种抗性与条纹叶枯病的关系,作者于1990~1991年进行了不同抗性品种与发病潜育期、发病率及对病毒耐受力之间关系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人工接种方法筛选得到的抗性品种盐粳20、中抗品种中国91、感病品种秀水11和高感品种秀水04、黎优57。1.2 灰稻虱经卵带毒虫的筛选和繁殖从病区采集越冬代若虫在健苗上饲养至成虫,取雌成虫以单虫单苗置两端通的大试管内饲食48 h,稻苗编号种植于塑料框中,雌成虫按编号与雄虫配对饲养于分蘖期健稻上,让其产卵,稻苗发病后得带毒率为70%的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病毒病是马铃薯的重要病害,当前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策略主要是生产脱毒种薯、选育抗病毒病品种和利用抗病毒物质。茎尖培养和热处理是脱除马铃薯病毒常用的方法;蚜虫作为马铃薯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不同种类的蚜虫传播病毒的能力不一样,监控蚜虫的发生动态,施用杀虫剂、矿物油、灭秧都是控制蚜虫的有效方法;种薯认证体系控制马铃薯病毒病传播是最有效的手段,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一些抗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S病毒的基因已经被标记,为马铃薯抗病毒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采用转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毒病马铃薯品种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施用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碱基的合成类似物、植物有效成分、水杨酸等物质来抑制马铃薯病毒活性、提高植物对马铃薯病毒病的抗性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尚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建立种薯认证体系,通过加强遗传研究、资源改良,结合现代生物技术选育抗马铃薯病毒病品种是我国今后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对西番莲栽培种进行病理学研究表明:西番莲(P.Caerulea)比鸡蛋果(P.ed-ulis)和黄果西番莲(P.edulis f.flav-icarpa)对根腐病(Phytophlhora)和根颈腐病(Fusarium)具有更大的抗性.在一个为期三年的试验中,嫁接在卡路拉(P.Caerulea)砧木上的鸡蛋果枝条比接在黄果西番莲砧木上的鸡蛋果超产近41%,  相似文献   

10.
2007~2008年,对海南主要兰花种植基地进行病毒病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兰花病毒病症状复杂,以斑驳花叶型和坏死型最为普遍。调查还发现,兰花的病毒病发病率与龄期呈正相关,文心兰、石斛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蝴蝶兰。病原血清学检测表明,海南兰花病原病毒主要为建兰花叶病毒、齿兰环斑病毒,以及二者复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9.5%、2.3%、15.9%。其中文心兰和蝴蝶兰带毒率较高,石斛兰带毒率最低,石斛兰上未检出齿兰环斑病毒。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属于昆虫传播病害,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灰飞虱通过刺吸带毒的大麦、小麦及其它禾本科杂草获毒后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从而传播病害[1].由于水稻、麦类轮作,灰飞虱的越冬数量大,已连续多年导致粗缩病的发生.近年来江苏、山东等地均有大面积发生.2008年江苏省粗缩病大发生,发生面积达13.3万hm2以上,不少地方毁耕重种,直接制约着江苏玉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地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大豆抗SMV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源筛选、抗性遗传、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大豆对SMV候选抗性基因的研究等,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以期为大豆抗SMV分子育种和抗性候选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省西番莲种植面积较大,但茎基腐病也日趋严重.本文就西番莲茎基腐病的世界研究概况作个综述.1、病原问题,目前各国对该病病原的鉴定结果不一,已报导的病原菌有6种之多.2、描述有关病原所对应的病征,并对其症状进行比较.3、简介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并就我省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及防治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西番莲是我国南亚地区正在开发的重要饮料水果.漳州市西番莲的种植也迅速由房前屋后的另星栽培发展成为以国营农场为主的集中成片栽培,现总面积约为6000亩,是国内最大的西番莲生产基地.但由于西番莲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传统栽培方法粗放,品种混乱,当前发展西番莲商品基地在几个主要方面却仍沿袭老的栽培方式,以致多数果园亩产徘徊在100公斤上下,而且经济产果期较短,这种状况亟待解决.一、低产原因浅析(一)品种单一,弱点突出.西番莲主栽品种有紫果西番莲和黄果西番莲.黄果西番莲虽较优质抗病,但投产迟,一般植后2  相似文献   

15.
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该病在浙江省北部粳稻区呈上升扩大趋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耕作栽培制度改变、水稻感病品种种植、灰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和带毒率提高、主冶药剂防治效果下降,是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笔者分析预测了2007年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趋势,提出了“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综合治理”的防控对策和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与可持续可控制技术,以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病原主要是甘蔗花叶病毒山东株系(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DMV)。田间试验5种防治植物病毒病专用药剂对玉米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病效果,最高防效在60%左右。采用种植抗病品种、苗期拔除病苗、药剂拌种防虫和适期施用农药等综合防治措施,防病效果达61.35%~85.75%,增产率6.25%~13.99%。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中玉4号对玉米两种最主要的病毒病都有较好的抗性,在江苏地区试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其中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一般均在90%以上,可以直接作为抗病品种应用;对玉米粗缩病也有40%~80%的抗病效果,且随着苗龄的增大品种抗性增强,可适当提前播期15~20天或与化学药剂防治灰飞虱结合使用,具有显著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8.
西番莲褐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是北Moreton,Redland湾和新南威尔土北部地区西番莲最严重的病害.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病果率可达80%.这些病果不适宜作为鲜果上市,而只能用于加工.在昆士兰,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异菌脲可有效地防治该病害.但在一些农场西番莲仍然遭受此病的严重为害.防治失效的原因正在调查.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福建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Sims)栽培区发生的西番莲疫病的症状。其病原菌经鉴定为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de Haan)。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黄果种(P.edulis var flavicarpa Degener)具有抗性,而紫果种(P.edulis Sims)易感病。高温、高湿可能是该病害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豌豆对主要病害的抗性R.Cousin等豌豆上发生许多病害。其病原为病毒,细菌或真菌。利用遗传抗性是防治这些病害的最为有效的途径。现已发现。其中大多数为生殖器官具有抗性。病毒病豌豆普通花叶病许多品种主要是皱粒豌豆对该病毒表现较好的抗性。其抗性由一个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