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吉育407     
《农业信息探索》2014,(10):42-43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6品种名称:吉育407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品种来源:九交8866-12,铁90035-17特征特性:高油型中熟春大豆品种,北方春播生育期平均126天,比对照九农21晚1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5.9cm,主茎17.0节,有效分枝0.4个,底荚高度14.9cm,单株有效荚数46个,单株粒数108.7粒,单株粒重17.7g,百粒重16.6g。尖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褐色。人工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38.17%,粗脂肪含量22.59%。  相似文献   

2.
周豆12号     
品种来源:豫豆24号×豫豆12号(花粉管通道法杂交)特征特性:生育期105天,属于中熟夏大豆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5cm左右,主茎有效节数15节左右,有效分枝数2-3个。单株荚数43.8个,单株粒数78.8粒。百粒重23.2g。植株着生灰色茸毛,紫花。子粒黄色、近圆形,脐色褐色。脂肪含量22.81%,蛋白质含量40.39%。  相似文献   

3.
C两优9号     
《农业信息探索》2014,(5):46-46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13;品种名称:C两优9号;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品种来源:C815S×70124;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6.0天.比对照Ⅱ优838长1.8天。株高116.2cm.穗长24.8cm,每667m。有效穗数17.3万穗,每穗总粒数186.6粒,结实率77.9%,千粒重24.6g。(1)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褐飞虱。(2)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6%,长宽比3.1,垩白粒率20%,垩自度1.8%,胶稠度81mrn,直链淀粉含量15.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相似文献   

4.
两优8106     
《农业信息探索》2014,(5):47-47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15品种名称:两优8106选育单位: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1892S×YRl06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0.5天,比对照Ⅱ优838短3.7天。株高116.0cm。穗长24.7cm,每667m2有效穗数15.6万穗.每穗总粒数164.6粒,结实率83.9%,千粒重30.1g。(1)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升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2)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9.1%,长宽比2.7,垩白粒率61.0%,垩白度12.5%.胶稠度83mm,直链淀粉含量13.8%。  相似文献   

5.
广两优676     
《农业信息探索》2014,(5):46-47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14品种名称:广两优676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广占63-4S×福恢676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平均140.9天,比对照Ⅱ优838长6.7天。株高136.4cm.穗长27.5em.每667mz有妓穗数15.1万穗.每穗总粒数177.9粒,结实率77.1%,千粒重30.0g。(1)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中感白叶枯病:抽穗期耐热性较差。(2)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9%,长宽比2.9,垩白粒率19.0%,垩白度2.9%,胶稠度84mm,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相似文献   

6.
杂优1号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7012 品种来源:532A×1046C 特征特性:甘蓝型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41天左右,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1.5天。幼苗匍匐,子叶肾脏型,苗期叶色深绿,裂叶3~4对,叶柄中长,叶面光滑无刺,叶缘平整无刺,有少量蜡粉,无刺毛。花瓣大,花色鲜黄,种皮黑色。平均株高172.5cm,上生分枝类型,分枝与主茎夹角较大,一次有效分枝数8.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9.4个,每角粒数21.5粒,千粒重3.5g。区域试验田间调查,平均菌核病发病率4.91%、病指2.77。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4%,硫甙含量27.14μmol/g,含油量40.0%。  相似文献   

7.
盐粳6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40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辽宁南部、京津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1天,比对照金株1号早熟1.5天。株高97.4cm,穗长15.8cm,每穗总粒数121.8粒,结实率90.8%,千粒重24g。抗性:苗瘟5级,叶瘟3级,穗颈瘟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9%,垩白米率10%,垩白度1.2%,胶稠度81mm,直链淀粉含量16.4%,达到国家《冼质稻谷》标准2级。  相似文献   

8.
圣光88     
《农业信息探索》2012,(8):30-31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7 品种名称.圣光86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206A×L-135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中等大,叶色绿色,有腊粉,叶片长度中等,侧叠叶两对以上,裂叶深中等,叶脉明显。花瓣黄色,大小中等,呈侧叠状。种子黑色。全生育期平均218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株高156.7cm,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上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262.0个,每角粒数21.6粒,千粒重3.73g。菌核病发病率7.82%,病指5.04:病毒病发病率0.7%.病指0.58。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  相似文献   

9.
苏秀9号     
《农业信息探索》2010,(5):36-36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44品种来源:苏9522/秀水63/195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4天,与对照豫粳6号相当。株高100.2cm,穗长16.9cm,每667m2有效穗数19.5万,每穗总粒数155.5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5g。抗性:综合抗性指数4.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8.1%,垩白米率40%,垩白度3.5%,直链淀粉含量17.3%。胶稠度83mm。  相似文献   

10.
中油88     
《农业信息探索》2012,(10):46-46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叶片形状为裂叶型,叶片中绿色,花瓣黄色,中生分枝类型.种子褐黑色。全生育期230天。比对照秦油7号早熟1天。株高155.6em。一次有效分枝数8.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74.9个。每角粒数19.1粒,千粒重3.48g。菌核病发病率24.24%,病指12.28,病毒病发病率5.43%.病指2.02.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信息探索》2008,(2):31-3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2.6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0.6天。株型紧凑,长势繁茂,抗倒性较弱,每667m^2有效穗数17.2万穗,株高123.0cm,穗长25.9cm,每穗总粒数153.9粒,结实率75.1%,千粒重26.1g。  相似文献   

12.
南油12     
《农业信息探索》2008,(6):34-34
审定编号:川审油2006002 品种来源:不育系南A7×恢复系96R 特征特性:该品种在2005年、2006年两年的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株高214.4cm,一次有效分枝数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554.5个,每果粒数15.9粒,千粒重3.2g,含油率40.92%,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17.51μmol/g(饼),全生育期226天;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能力和抗倒力强于对照蜀杂6号,抗病毒病能力和耐寒力与对照蜀杂6号相当;植保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鉴定筛选出适宜陇中半干旱区种植的高产抗病小豆新品系。以京农6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7个小豆新品系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籽粒产量、抗逆性和抗病性等进行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生长习性均为直立型,生育期122~129 d;均为中晚熟品系;田间抗旱性、抗倒伏性强,高抗白粉病,中抗病毒病和叶斑病。其中ZKS小豆7株高85 cm、主茎分枝数4.6个、主茎节数14.2个、单株荚数61.7个、荚长17.7 cm、荚粒数9.8个、百粒重19.5 g,折合平均产量3 533.33 kg/hm2,较对照品种京农6号增产6.53%,田间抗旱性、抗倒伏性强,高抗白粉病、病毒病、叶斑病、适应性好。ZKS小豆4株高80 cm、主茎分枝数4.4个、主茎节数13.8个、单株荚数58.8个、荚长16.9 cm、荚粒数9.3个、百粒重18.3 g,折合平均产量 3 400.00 kg/ hm2,较对照品种京农6号增产2.51%,抗旱性、抗倒伏性强,高抗白粉病、叶斑病,中抗病毒病,适应性较好。ZKS小豆7和ZKS小豆4可以在陇中半干旱地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对13个大豆品种在甘肃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产量鉴定并分析其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产量及适应性表现各异。其中陇中黄601平均单株荚数60.7个、单株粒数126.9个、单株粒重30.55 g、百粒重24.07 g,中作071平均单株荚数67.1个,单株粒数162.3个、单株粒重30.16 g、百粒重18.59 g,2个品种具有协调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陇中黄601产量达到3 261.1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16.70%,互作效应值0.864 4,互作方差0.271,互作变异系数8.86%;中作071产量为3 033.33 kg/hm2,增产8.55%,互作效应值0.450 3,互作方差0.009,互作变异系数1.77%。2个品种均表现出较高的丰产和稳产能力,在不同生态区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可在甘肃省中东部旱地和河西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信息探索》2008,(1):38-39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29品种名称:泸香615(区试代号:泸香91A/泸恢615)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品种来源:泸香91A×泸恢615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4.0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0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后期转色好,每667m^2有效穗数17.6万穗,株高112.5cm,穗长25.2cm,每穗总粒数160.7粒,结实率74.2%,千粒重30.1g。  相似文献   

16.
两种硼肥对油菜新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种不同含量的速溶硼肥,solubor和宽甸硼砂施用于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华双3号、中油杂2号和华杂3号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硼增加油菜苗期、越冬期、初花期干物重,增加株高、主花序长度、分枝数、单株角果数、粒数和粒重,而叶数、根茎粗和千粒重变化不明显;不同施硼菜籽产量平均增加5.7%~20.1%,喷施等量0.075%、0.10%、0.15%硼肥溶液,solubor优于宽甸硼砂,增产率分别为13.3%、18.3%、20.1%和5.7%、9.9%、15.2%;喷施等量有效硼时,两种硼肥的油菜单株粒重及菜籽产量均相近。表明两种硼肥对双低常规油菜与双低杂交油菜均有相似的显著增产效果,其增产率取决于有效硼施用量;在低硼土上,可满足双低油菜产量达2500~2800kg/hm^2的硼素需求为每公顷喷施宽甸硼砂5.7kg或solubor硼肥2.85kg。  相似文献   

17.
审定名称:2007年10月四川省审定,定名“长油2号” 品种来源:[9501A(B)×CY18X]隐性核不育两系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 特征特性:长油2号属甘蓝型中熟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23天。株高221.9cm,幼苗生长半直立,长势中等,叶色淡绿,茎、叶皆具蜡粉,分枝部位中等,匀生分枝,单株有效分枝16.4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590.3个,每角粒数15.01粒,平均千粒重3.56g。籽粒呈圆形,黑褐色,粒大饱满,皮薄,含油量高,  相似文献   

18.
大豆植株性状相关性与产量回归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利用3个大豆品种、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植株产生的17个形态指标及产量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产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x1、分枝数x5、1粒荚数x9、2粒荚数x10、3粒荚数x11、4粒荚数x12、百粒重x15、经济系数x16等8个大豆植株性状因子对产量有显著性影响;由标准化回归系数得知,对产量作用的大小顺序为:x11>x12>x9>x10>x16>x15>x1>x5。说明提高大豆产量首先要考虑增加有效荚数,其次是提高经济系数,而增加百粒重和株高对于增产的效应较小。育种上需加强生物量大、3粒荚和4粒荚数多、结荚节位低的性状选择;栽培上需注重促进生物量生长、降低结荚节位的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龙源201     
审定编号:甘审玉2008003。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株高260cm,穗位高110cm,穗长23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2.5粒。穗轴红色,出籽率82.3%,籽粒黄色,半硬粒型,千粒重408g。含粗蛋白9.416%,粗淀粉75.278%,粗脂肪3.62%,赖氨酸0.33%。生育期131天。抗病性经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抗大、小斑病及丝黑穗病,高感红叶病。  相似文献   

20.
燕科一号     
审定编号:燕科一号 品种来源:8115-1-2×鉴17 特征特性:燕科一号裸燕麦田间表现整齐一致,长势好,抗倒。穗呈周散型,长25cm,小穗串铃型,植株形态与穗部特征特性明显。田间现场鉴定没有发现病株。株高97.9cm,主穗铃数53.7个,主穗粒数168粒,主穗粒重4.17g,籽粒纺锤形、黄色,千粒重23.4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