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近年的培育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发挥的主要作用3个方面简述了重庆市忠县水稻适度规模种植大户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忠县水稻适度规模种植大户存在培育对象不精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欠缺、验收指标和补贴环节不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4个方面的问题。就做好水稻适度规模种植大户的转型升级,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找准重点发展对象、改革支持政策、推广绿色优质配套技术、搞好农田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培训指导服务和完善验收办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流转动力不足、现行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和风险担保体制不完善及土地流转缺乏项目带动等方面,并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政府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及组建与发展各种类型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流转政策有效地将农业发展中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了传统农业顺利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跨越。但当前仍存在一些复杂的因素,如基础设施落后、平台服务不佳、政策扶持不多等,在困扰、制约着土地流转的整体推进,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基于此,结合调研实际,对土地流转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构建ABM(agent-based model)与SFA(substance flow analysis)的耦合模型,模拟农地流转对水稻种植与氮素环境效应的影响,为决策者权衡粮食生产与环境风险两者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并以洞庭湖双季水稻种植区大栗港镇为案例,对该耦合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农地的流转,耕地逐渐向规模种植农户转移,提高了双季稻种植比例和区域水稻总产量;2)因农地流转所致的作物种植制度的变化,导致氮素通过挥发、反硝化、径流以及淋失方式损失的环境输出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分别从2000年的286.5、77.3、46.4和100.0 t减少到2003年的252.2、67.0、40.4和86.5 t,再增加到2014年的324.03、82.6、49.4和107.2 t,此外,氨挥发是此区域氮素损失最主要的途径,而氮淋失是南方水稻田氮素进入水体中最主要的方式;3)随农地流转,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的扩大,在耕地地力等级较好的区域,其氮淋失量与氮盈余增长放缓,反而在耕地地力等级较差的区域,其氮淋失量与氮盈余量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保障人类社会稳定发展最根本的生产资料和资源。近年来,耕地撂荒与流失备受关注。合理高效的利用农村土地以及对农村土地非粮化的整治,减少耕地撂荒,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以陇南市武都区蒲地乡为例,运用综述法、相关性分析法、实地调研访谈法等,针对当地165户农业种植户的耕地撂荒情况,结合其家庭及耕地的基本状况,对农户撂荒耕地现象进行了剖析,发现现阶段耕地撂荒较为严重,撂荒原因有所变化并出现一些政策性撂荒现象。对造成耕地撂荒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撂荒耕地的盘活对策:改善种植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鼓励人才返乡;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开拓农村市场;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降低种植风险。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重庆市永川区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培植更多、更大规模的粮食专业种植大户,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通过对永川区种粮大户的现状、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促进永川区种粮大户健康发展的4个建议。  相似文献   

8.
耕地流转是我国"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总结国内外耕地流转相关研究成果和对研究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按照耕地经营主体性质归纳了当前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基于农户家庭收支状况建立了农户家庭收益测算方法,分析了不同耕地流转模式的农民增收效益,并对耕地流转的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前耕地流转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迅速,有42.5%的农户参与了耕地流转,耕地流转后,农民增收效益显著。不同耕地流转模式的农民增收效益存在明显差异,农业合作社带动模式的农户增收效益最明显,农户家庭收益达12 072.99元;农户自发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龙头企业主导模式极大促进了耕地规模经营但农民增收效益有限,而政府引导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为均衡。地理环境对黄土高原地区耕地流转模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目前共有治理开发大户9800余户,其中10000亩(666.66hm~2)以上的大户23户,承包治理开发面积共达256.53万hm~2。大户推进了全省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促进了广大山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据调查,大户资金投入能力不足,项目资金难以对大户进行支持,大户的治理成果在一些地方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省政府应尽快出台资金扶持大户的办法和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促进有关方面与治理开发户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怀宁县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土地流转加快,种植大户因品种、茬口以及气候等原因,很难把握单季稻适宜的播种期,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主要以当地主栽品种两优688设置5种不同播种期机插试验,以探索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从而为今后水稻生产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提供依据。试验表明,5月10日播种的水稻产量最高,可以作为当地单季稻适宜的播种期。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16年8月,重庆市武隆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8553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9%。流转方式以出租和转包为主,转让、互换、入股为辅。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和产出效率,蔬菜、中药材、烤烟、林果、茶叶等骨干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叙述现行措施、土地流转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加强机构建设,健全信息网络;创新服务方式,破解流转难题;创新流转形式,推动规模经营;规范流转行为,建立维权制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南方甚至一年两造、一年三造进行种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在水稻种植领域中的机械化插秧技术,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肯定,一些水稻种植地区的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普遍都用上了先进的水稻插秧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然而,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水稻插秧机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水稻插秧机在一些地区推广缓慢,各地的应用水平很不平衡。对此,从水稻插秧机在农村推广的困难及措施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基于耕地生产潜力评价确定作物目标产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进一步完善作物目标产量预测技术,以江苏省仪征市种植水稻为例,采用耕地生产潜力指数法以地块为单位确定水稻目标产量,通过田间试验、示范及农户跟踪调查结果检验表明,耕地的水稻生产潜力指数及应用该指数估算的目标产量均与水稻实际单产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R2达(124个样本)0.6134、0.5241。生产潜力指数能够客观地反映耕地的生产潜力,可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作物目标产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正>一是重点培育家庭经营,提升生产能力。组合"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一事一议"等政策支持完善生产基础设施。完善种粮直补政策,按生产规模、产量向专业大户倾斜。试点家庭农场财政定额补助政策。二是着力规范合作经营,提升服务能力。财政资金主要投向社员培训、规范内控制度、打造农业品牌等。纳入竞争类项目、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范围。完善农业项目对接机制。拓宽无抵押信用  相似文献   

15.
作物种植是耕地最直接的利用方式。基于粮食作物种植视角研究耕地利用问题,是耕地利用领域研究的进一步细化,也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该研究以东北粮食主产区典型地域为研究区,基于主要粮食作物大豆、玉米和水稻的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以乡镇为单元,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重心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阐明2016—2019年研究区粮食作物的耕地利用空间分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粮食作物的耕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大豆与玉米的耕地种植面积出现明显"剪刀差"变化特征,水稻的耕地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2)研究区主要粮食作物的耕地利用空间分布呈现"西北-东南"动态格局,种植大豆和玉米的耕地利用重心位于研究区的中东部地区,分别向东偏南和西偏南方向迁移。3)研究区种植主要粮食作物的耕地利用结构具有较强的正负空间关联性,正相关类型聚集性较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一致性;负相关类型无明显聚集区域,面积较小,且零星分布。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实施阶段研究区种植主要粮食作物的耕地区域空间布局分化和耕地种植结构的空间关系,为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及保障粮食结构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河南省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存在农村土地流转不畅、经营主体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革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运营、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丘陵区土地流转与整治联动下的资源整合及价值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土地顺畅流转并带动各种资源高效整合和土地价值提升是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文以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小园村和永兴镇黄庄村、旸岩村为研究区,将流转地块图件数据与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农户调查数据有机结合,采用收益还原法、市场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对耕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发展权价值进行估算,探讨了土地流转与整治联动下土地分散小户经营与集中规模经营的资源整合及价值变化。结果表明:土地流转与整治联动下田块规模扩大、形状趋于规则、田面更加平整,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完善。田块平均面积、平均形状指数和平整度指数的相对改善程度分别为38.19%、2.54%和30.95%,田间道路密度与沟渠密度指数的绝对改善程度分别达50和75 m/hm2以上;生产成本增加,但综合效率明显提高。土地流转后每公顷人工成本和农资成本分别高出流转前的1.58~24.84倍和1.22~8.04倍,而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本产出率分别高出流转前的21.46~45.74倍、6.26~14.59倍和1.09~3.71倍,且总投入产出率均高于流转前的1.1倍以上;农业发展投资主体由一元化转为多元化。土地流转前农户自筹资金占100%,土地流转后自筹资金与政府投资占比分别介于24.53%~79.31%和20.69%~75.47%之间,且样区Q1和Q6分别引入了18%和13.54%的社会资金;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土地流转后均提高2倍多,而生态价值降低,平均损失率达34.83%,价值结构不均衡在加剧。因此,在产业政策导向下整合各涉农部门资金集中进行田块规划和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或续建,建立以土地整治为先导,在市场利益驱动和政府引导下农户自主或委托村集体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思路,既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顺畅流转,带动产业类型与经营模式双重转变,又有效整合土地、设施、资金、劳动力和农资等农业生产要素,发挥资源整合效率,还极大提升了土地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农牧交错区农户耕地流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因涉及到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粮食安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牧交错区农户间的差异对的耕地流转的影响。研究表明:太仆寺旗近一半的农户存在耕地转入或耕地转出行为;务农劳动力数、农业机械、种植业收入占比和畜牧业收入占比对农户转入耕地有显著正面影响,而对转出耕地的影响为负;由于机械替代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数较多的农户反而扩大经营规模的能力越强;户主年龄较大的农户不愿意再扩大耕地经营规模,但由于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也不愿意把自家土地转出;户主文化程度和劳均耕地面积对耕地流转没有显著影响。对农用机械实施补贴政策,会促进耕地向有扩大经营意愿和有明显优势的农户流转。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在实行土地流转政策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规模经营的发展,利用土地权流转政策引导、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创建农村合作组织等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问题,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结合规模经营情况,探寻实行土地流转政策实现规模经营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农业生产的结果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国家对"三农"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问题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促使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由于农药喷洒的不规范,水稻病虫害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针对南方地区水稻种植中农药喷洒现象,提出有效的农药减量增产技术措施,为水稻种植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