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为确定豇豆繁种时适宜的留种节位和疏除花荚的量.研究了不同节段上豇豆种子的产量与质量以及摘除基部不同节位数的花荚对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豇豆植株第6~17节种子产量占到单株种子总产量的79%.这一节段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要高于其他节段。适度摘除基部节位的花和豆荚可以增加豇豆种子产量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采用4种不同浓度的硼肥处理方式,以豇豆为研究对象进行栽培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硼肥对豇豆荚长、种子量、千粒重、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0.125%和0.15%浓度的硼肥喷施对豇豆荚长、种子量、千粒重、产量的影响增加幅度较大,其中0.15%浓度处理的豇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豇豆和莴笋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豇豆和莴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8和30℃下豇豆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高,而18、22和25℃下莴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高,有利于各自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4.
<正>这几年,山东、河北等地豇豆种植面积较大,但每到盛夏季节由于温度、水分不好控制,很容易出现豇豆落花落荚,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由于豇豆生长期短,在管理上应该根据豇豆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农民,发现造成豇豆夏季容易落花落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将豇豆落花落荚的原因作一分析,供菜农朋  相似文献   

5.
豇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豇豆育种中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对41份豇豆品种资源15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与豇豆产量关系密切的单荚重和单株嫩荚数2个农艺性状,与株型、嫩荚长、单株花序数和单荚种子粒数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嫩荚数与开花期、叶宽和单株分枝数呈现显著负相关。15个主要农艺性状可以归纳为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包括株型、初花节位、嫩荚长、单荚重、单荚种子粒数、单株花序数、单株嫩荚数和单株分枝数;第2主成分包括开花期、叶长和叶宽;第3主成分包括种皮颜色和嫩荚宽;第4主成分包括嫩荚颜色;第5主成分包括枯萎病发生程度。41份豇豆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25处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15处分为Ⅰ、Ⅱ、Ⅲ类,其中第Ⅰ类的品种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豇豆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新基因发掘,本研究基于豇豆F2群体,利用重测序技术构建了包含2984个bin标记(142,146个SNP)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共11个连锁群,总长1333.48cM,平均图距0.45cM。不同连锁群的长度从84.63~183.15 cM不等,平均图距从0.27 cM至0.89 cM不等。根据F2、F3的表型调查,利用该图谱共检测到15个QTL,分别与百粒重、花色、荚长、荚形、荚质、籽粒颜色等14个性状相关。其中荚质、荚长、主茎分枝数等分别检测到1个主效QTL区间,其余性状检测到多个QTL区间。通过对区间内的基因注释分析,分别确定了与荚长、单株荚数、籽粒颜色构成等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中QTL分析结果将为豇豆属重要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而候选基因筛选则有助于深入解析这些性状的遗传机理,提高豇豆分子遗传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
用盆栽实验,研究山黧豆、大豆、豇豆、豌豆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表现在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逐渐降低,山黧豆>大豆>豌豆>豇豆;胚根长度逐渐降低,其中大豆最长,豇豆最短;胚根相对长度逐渐降低,其中山黧豆最大,豇豆最小;MDA含量逐渐增加,大豆<豌豆<山黧豆<豇豆;相对盐害率逐渐增加,山黧豆<大豆<豌豆<豇豆.  相似文献   

8.
在南方春季繁殖豇豆种子,由于种子成熟期正逢高温多雨的季节,种子易霉烂或在荚内发芽,收获的种子产量低、质量差;夏季繁种,由于气温高,豇豆发育早、衰老快,生育期很短,种子产量也比较低;在秋季繁种,气候条件比较有利于豇豆种子繁殖.根据季节的特点,研究播种期、种植密度与肥料施用对豇豆秋繁的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可以为豇豆种子的繁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狄佳春 《中国种业》2020,(11):71-76
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江苏省调查队历时3年收集了160份豇豆地方种资资源,2019年对其中56份资源进行繁殖鉴定的同时,调查了各份豇豆资源花叶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状态下的抗病性,研究了抗病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并对其中的抗病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6份豇豆地方种质资源中,花叶病毒病病情指数差异较大,病情指数为0~50.86,平均11.19,变异系数为86.35%,高抗与抗的品种分别有3份和33份。方差分析表明,抗病性与资源所采集的地区没有关系,与花色、粒色、粒形等性状也没有关系,但是抗病级别与嫩荚色、成熟荚色有显著的关系,嫩荚紫红色与绿色的品种,抗性显著高于嫩荚红色的品种;成熟荚褐色与黄白色的品种,抗性显著高于成熟荚紫红色的品种。相关分析表明,病情指数与播种到首次采收成熟荚的时间、百粒重、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都不显著。对36份抗病的豇豆资源的16个性状聚类分析,分成三个类群,第Ⅰ类群属于大籽粒类型,第Ⅱ类群属于小籽粒、籽粒低产类型,第Ⅲ类群属于籽粒高产早熟类型,来自第Ⅲ类群的采集编号为2019321015的豇豆资源“鳗鱼豇”,与其它35份抗病资源的不相似度最大,遗传差异最大,此外还表现为籽粒产量高、早熟与抗病,因此是一份优异的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羊柴种子自身萌发力对其飞播过程的影响,笔者对羊柴种子去荚处理后含水量、吸水规律、萌发能力以及羊柴种子不同天数低温层积处理后萌发能力进行相关研究,同时对2种处理后内源激素ABA、IAA分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带荚种子含水量为9.16%,去荚种子为8.92%;两者吸水过程均分为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去荚种子的最大吸水速率为带荚种子的4.79倍,达到饱和期所用时间约为带荚种子的1/2;羊柴种子去荚处理后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81.67%、33.27,为对照组的8.167、38.39倍,带荚种子低温层积处理60天后发芽率、发芽指数次之,为46.67%、4.19;CK组抑制物ABA含量最高,达7921.12 ng/mL,经过80天低温层积处理后ABA含量降至最低,为4590.85 ng/mL。综合去荚处理以及低温层积处理后的发芽率、发芽指数、ABA含量,IAA/ABA比值,最后确定羊柴种子的最适发芽条件为去荚处理以提高其吸水性能或对带荚种子进行60天,4℃的低温层积处理。  相似文献   

11.
鄂豇豆5号(汉豇一号)是以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选育之豇28—2为母本、襄樊市农科院自育的1784为父本,经系谱法系统选育成的豇豆新品种,始花节位第3、第4节,多生对荚,比之豇28.2晚熟2d左右,前期产量达1300kg/667m^2,总产量2300kg/667m^2。全生育期70-90d,从播种到始收40—55d。商品荚浅绿色,荚长66.9cm,单荚重24.4g。荚条均匀,荚肉脆嫩,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2.
甲醇老化处理对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9)
用50%甲醇溶液浸泡黄瓜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处理。测量幼苗的干鲜重、胚轴长、最大根长、根体积等指标,计算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简化活力指数、相对电导率等指标,对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与甲醇浸泡时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幼苗各形态指标随甲醇处理时间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浸泡时间呈负相关。与对照相比,甲醇不同浸泡时间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分别降低2.08%~39.58%、4.49%~24.72%、0~47.5%、1.08%~58.49%、4.67%~73.08%,与浸泡时间呈负相关。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随老化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与浸泡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青海扁茎早熟禾(Poa.pratensis var.anceps Gaud.cv.Qinshai)种子成熟过程中落粒率与生长、生理特性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扁茎早熟采种子落粒率与种子含水量、可溶性糖、电导率问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种子干重、淀粉、TTC、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种苗芽长、盛花期后天数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青海扁茎早熟禾盛花期后第28天,其种子含水量为35%,发芽率83.33%,发芽指数68.67,活力指数98.36,种苗芽长2.45 cm,电导率346.01μS/cm,ITC含量54.46μg/ml,可溶性糖含量7.27%,淀粉含量14.83%,落粒率为15.89%.种子已经达到生理成熟,此时采收,可获得最佳的种子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ETS有机肥在豇豆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多种肥料对比试验,探明了ETS有机肥在豇豆上的应用效果:底施ETS有机肥产量最高827.5kg/667m^2,且比对照达到极显著水平,增产幅度为13.3%;ETS有机肥对豇豆的株高、荚长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对豇豆豆荚的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效果;ETS有机肥具有平稳提供养分的效果,底施比喷施好。  相似文献   

15.
浓硫酸及热水处理对翅荚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观察了翅荚决明种子外部形态,测定了千粒重、硬实率,并研究了98%浓硫酸酸蚀(处理时间分别为10、20、30、40min)及80℃热水处理(处理时间为20、30 min及40 min)对翅荚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翅荚决明种子的千粒重为34.63 g,硬实率为90.47%,98%浓硫酸酸蚀及80℃热水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翅荚决明种子的发芽率,综合各项指标表明,浓硫酸浸泡30 min是打破翅荚决明种子硬实的较好办法,该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达到90.67%、22.56、4.50,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8倍、3.49倍、3.3倍,而苗高、茎粗、主根长、侧根数及鲜重等与对照相比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长豇豆(长豆角)(Vigna sesquipedalis(L.)Fruwirth.),一年生缠绕性草本,荚果长30—90厘米,阔12毫米,相当厚,肉质,是一种良好的菜蔬,它的三个品种:紫荚长豇豆、青皮红咀燕和白皮红咀燕,在四川、湖北、河北、北京等地广为栽培。这三个品种种子,因为紫荚豇豆的荚皮紫色,种皮也紫色,极易与种子黑色的两个红咀燕品种相区别。但由  相似文献   

17.
<正>豆野螟是豆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俗称豇豆荚螟、豇豆螟、豇豆钻心虫、豆荚野螟、豇豆蛀野螟等,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在国内大部分豆科蔬菜产区都有分布。因  相似文献   

18.
豇豆又称长豇豆,为豆科豇豆属中能形成长形豆荚的栽培品种。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通过脱水、冷冻等方式对其进行加工,豇豆的贮藏量与加工量已经占到所产蔬菜总量的80%。豇豆属喜温作物,鲜嫩荚上市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采后极易腐烂变质,因此,豇豆的贮藏和加工就显得尤为重要。1.豇豆脱水加工脱水豇豆色泽鲜绿,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现代家庭、餐馆、航海和军队等理想的常备美味食品。根据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不同,脱水豇豆可分为热风脱水产品和真空冷冻干燥产品。由于真空冷冻干燥设备的投资巨大,干燥成本较高,因此在生…  相似文献   

19.
郑世英  王丽燕  商学芳 《种子》2006,25(11):78-79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溶液对玉米种子萌发、游离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及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2+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高浓度Cd^2+抑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提高。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发芽势均随着Cd^2+浓度的提高而降低。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Cd^2+浓度的提高逐渐升高。较低浓度Cd^2+对根系活力及相对电导率影响不大,随着CCd^2+浓度的提高,根系活力及相对电导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豇豆诱变材料,用60Co-γ射线诱变豇豆品种早生王和詹豇215的干种子,统计M2代的育性,并对7个农艺性状变异程度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M2代群体中产生一些白化苗、纤弱苗或无花粉的不育株,正常结实植株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增大,依次为:分枝数>结荚数>有效花梗数>初花节位>最大荚长>平均荚长>开花期,其中前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大荚长与平均荚长,开花期与初花节位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与结荚数呈极显著负相关。M2代均可聚为6个类群,早生王的性状变异株率为27.49%,詹豇215为24.55%,并分别从中筛选出变异株33个和40个。以分枝数、结荚数、有效花梗数为重点考察性状,有利获得变异个体,其中结荚数对丰产型材料筛选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