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20,(2):139-141
[目的]研究大叶胡颓子繁殖技术。[方法]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种子12 h,并用不同浓度ABT-1号生根粉处理插穗,观察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插穗成活率。[结果]用300 mg/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后种子发芽势为38.86%,发芽率达70.23%。在用2 000 mg/L的生根剂处理时,插穗成活率达到最高值58.66%。[结论]赤霉素溶液和ABT-1号生根粉对大叶胡颓子繁殖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机械损伤、壳聚糖、赤霉素和硝酸钾对苦瓜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机械损伤及适宜浓度的壳聚糖、赤霉素、硝酸钾处理苦瓜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结果]机械损伤处理苦瓜种子发芽率为93.3%,与对照差异显著,发芽势高达92.3%,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壳聚糖处理种子最适宜的浓度是100 mg/L,发芽势与发芽率高达84.7%、93.0%,与对照差异显著;赤霉素浸种最适宜浓度为10 mg/L,发芽率为94.3%,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硝酸钾浸泡苦瓜种子最佳浓度为20 mg/L,发芽率达到最高99.0%,处理效果最显著。[结论]该研究为苦瓜种子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杜仲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杜仲种子由于有胶质果翅包裹,不易出芽,为了解除杜仲种子的休眠、提高发芽能力,利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杜仲种子进行处理,为其繁殖培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后,培养皿培养和土壤培养下杜仲种子的发芽情况,并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丙二醛含量、呼吸强度、浸泡液电导率进行测定。[结果]随着赤霉素浓度的上升,杜仲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赤霉素浓度为400 mg/L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培养皿培养的发芽势、发芽率均低于土壤培养,其中,土壤培养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6.7%,而培养皿最高仅50%。此外,随着赤霉素浓度的上升,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浸泡液的电导率逐渐下降,种子呼吸强度逐渐减弱。[结论]赤霉素能在一定范围内打破杜仲种子的休眠,从而促进种子发芽,并且用土壤培养的方法更适合杜仲种子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浓度双氧水和不同浸种时间对黄芩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黄芩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随着双氧水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当双氧水浓度为1.0%、浸种时间为24 h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当赤霉素浓度为600 mg/L、浸种时间为24 h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结论]赤霉素处理的黄芩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用双氧水处理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一定浓度赤霉素、聚乙二醇(PEG6000)和高锰酸钾渗透处理橡胶草种子对其萌发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橡胶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与水分胁迫的关系,旨在研究引发及促进供种萌发和活力的效应,为新能源植物橡胶草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将橡胶草种子浸泡于50、100、150、200 mg/L的赤霉素,质量分数为1%、5%、10%、15%的聚乙二醇溶液,质量分数为0.01%、0.02%、0.05%、0.10%的高锰酸钾溶液,用去离子水作对照,统计发芽势,计算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不同溶液浸泡使橡胶草种子的发芽能力存在差异。当赤霉素浓度达到150 mg/L时,出现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发芽率为78%,发芽指数为21.22%;当聚乙二醇浓度为15%时,出现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发芽势为72%,发芽率为85%,发芽指数为22.08%;当高锰酸钾浓度为0.02%时,出现较高的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发芽势为50%,发芽率为84%,发芽指数为19.23%。[结论]3种处理方法中以聚乙二醇浓度为15%时,处理效果最好,发芽势为72%,发芽率为85%,发芽指数为22.08%,与CK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建议推广使用。橡胶草发芽能力好,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及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双氧水浓度及不同浸种时间对黄芩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以期提高黄芩育种效率。[方法]将干燥种子分为3组,每组50粒,称其干重后放入培养皿中,在室温下用蒸馏水浸种,水的高度淹过种子为宜,从浸种第30 min开始用重量法测定种子重量,以后每隔30 min测定一次,直至最后吸水种子重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结果]随着双氧水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浸种溶液浓度为1.0%、浸种时间为24 h的双氧水使种子的发芽率提高为32.0%;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浸种溶液浓度为600 mg/L、浸种时间为24 h的赤霉素,黄芩种子的发芽率提高为64.0%。[结论]恒温在25℃的培养箱对种子的发芽率也有所提高;同时用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要日明显高于用双氧水处理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的最佳萌发条件,提高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的萌发率,以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为试验材料,统计不同温水浸种时间+赤霉素浓度、不同珍珠岩和基质配比、不同低温层积时间+赤霉素浓度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结果表明:赤霉素浓度与浸种时间,赤霉素浓度为600 mg/L,浸种60 min时的发芽率最高,为45.1%。珍珠岩和基质配比为0∶1时,发芽率为40%,显著高于对照(滤纸),且极显著高于其他配比。低温层积时间和赤霉素浓度组合处理下,赤霉素浓度在150 ~900 mg/L,种子发芽率随层积时间的增加先升后降;层积14 d、赤霉素浓度为0 mg/L时,发芽率最高,为74 %。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变温培养条件下温水浸种60 min,低温层积14 d,使用纯基质做萌发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轮叶党参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条件。[方法]通过不同赤霉素浓度和变温光照条件下对轮叶党参种子进行处理。[结果]在18~25℃变温条件下,用300 mg/L赤霉素浓度处理轮叶党参种子,发芽率最高。在25℃、24 h黑暗条件下,用300~500 mg/L赤霉素浓度处理轮叶党参种子,发芽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轮叶党参大面积人工种植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
乙烯利和赤霉素对苦瓜种子发芽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凤银  陈禅友  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04-2305,2369
[目的]探讨乙烯利和赤霉素对苦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与苦瓜品种的关系。[方法]以蓝山大长白苦瓜和广西大肉1号苦瓜为供试品种,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及其混合液浸泡苦瓜种子,观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在不同品种中,150 mg/L乙烯利和200 mg/L赤霉素均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且两者的作用差异不大;150 mg/L乙烯利和200 mg/L赤霉素对发芽势的影响作用与品种有关。150 mg/L乙烯利更能促进幼苗根的生长,而200 mg/L赤霉素更利于幼苗茎的伸长;用150 mg/L乙烯利或200mg/L赤霉素浸种比用150 mg/L乙烯利+200 mg/L赤霉素或75 mg/L乙烯利+100 mg/L赤霉素浸种更能提高发芽率。[结论]赤霉素和乙烯利对苦瓜的种子发芽力均有促进作用,但其最适浓度依品种而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瓜幼苗生长(根茎比除外)也有促进作用,但与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10.
酸枣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军  王琼  江涛  宋桂龙  韩烈保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58-6759
[目的]寻求提高酸枣种子发芽率的最佳途径。[方法]通过对野生酸枣种子萌发的试验研究,研究了赤霉素处理(0、200、500、800mg/L),室温(21℃)和低温(4和-20℃)层积处理和98%浓硫酸处理对酸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赤霉素溶液浸种可打破酸枣种子的休眠,显著提高酸枣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多重比较表明,用0.8‰赤霉素浸种24 h,可使去壳酸枣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发芽指数达到0.815、0.735和9.340;层积处理(含壳)在室温下,发芽率可达到48.5%,但其效果在4和-20℃下不明显;98%浓硫酸浸泡带种壳的种子处理24 h,种子发芽率与自然萌发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用800 mg/L赤霉素溶液处理去壳的酸枣种子提高酸枣种子发芽率的最佳的种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青藏高原牛蒡的人工种植和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烫种、GA3、KNO3及不同萌发温度对室温与冷冻越冬的牛蒡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牛蒡种子萌发的特性。[结果]随着烫种水温的升高,牛蒡种子的萌发率下降,50℃时萌发率最高,80℃时萌发率最低。GA3100 mg/L时牛蒡种子萌发率最高,随着浓度的增大,萌发率下降。100 mg/L GA3处理的冷冻组种子与室温组差异极显著。0.50%KNO3处理的牛蒡种子萌发率最高,冷冻组经0.50%KNO3处理的效果最好。种子在变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萌发率,变温与恒温处理下的牛蒡种子萌发率差异显著,冷冻组变温处理的萌发率最高。[结论]牛蒡种子在50~60℃热水烫种1、00 mg/L GA3、0.5%KNO3、15~30℃变温处理下萌发率最高,且冷冻越冬种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太空诱变后薰衣草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变异程度。[方法]以经太空诱变的薰衣草种子为试材,与未经太空诱变的种子进行发芽及出苗比较试验;同时研究了不同赤霉素浓度及不同浸种时间对太空搭载的薰衣草种子和陆地薰衣草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结果]太空搭载的薰衣草种子较陆地薰衣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出苗率均明显下降。在清水浸泡处理下,太空种子的发芽率为25.00%,发芽势为21.50%,发芽指数为1.904,分别比陆地种子降低了70.59%、74.71%和93.58%。赤霉素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太空种子的发芽指标,但与陆地种子相比,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仍较低,差异显著。不同浓度赤霉素浸泡时间对薰衣草种子发芽影响差异不显著。当赤霉素浓度为300 mg/L时,最有利于太空种子成苗。[结论]该研究为太空薰衣草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贮藏和浸种方式对香樟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香樟(Cinnamorman camphoral Siel)种子的最佳贮藏和处理方法。[方法]对采用3种不同方法贮藏的香樟种子进行正交试验,观察发芽率情况。[结果]香樟种子经湿沙包埋后放在4℃冰箱贮藏发芽率最高,4℃冰箱中贮藏次之,自然室温贮藏最低;采用不同药剂处理,则用80 mg/LGA3处理过的种子发芽率均为最高。经湿沙包埋后4℃冰箱贮藏并用80 mg/L GA3处理12 h的香樟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9.0%,此处理的种子萌发快而整齐。[结论]寻找到了适宜香樟种子的贮藏和浸种方式,为解决香樟种子发芽困难,发芽率不齐及发芽时间长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学勇  刘巧哲  李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71-16672,16675
[目的]探讨黄连木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方法]采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不同覆土深度进行试验.[结果]黄连木种子吸水性较好,浸种48 h吸水就达到31.4%,接近种子饱和吸水量;经100、200 mg/L赤霉素溶液处理12 h,种子发芽率分别为21.6%和28.6%,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去除外种皮后,再用草碳土对种子进行揉搓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种子发芽率可达45.1%;加盖地膜和覆土深度1 cm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出苗率.[结论]该试验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探讨柿树枝条的休眠及发芽特性。[方法]以柿树枝条为试材,设置4个低温时数处理,在2~3℃低温下分别处理5、15、25、35 d,同时设置3个浓度的赤霉素液处理(100,200,300 mg/L),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柿树枝条发芽的影响。[结果]低温处理时数不同,柿树枝条发芽进度和发芽率有很大差别,其中以处理35 d的柿树枝条发芽最早,处理25 d的发芽率最高(63.98%)。用赤霉素处理的发芽试验中,3个浓度之间柿树枝条的发芽始期相同,发芽速度和发芽率无显著差异;但与清水浸泡对照相比,3个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使柿树枝条发芽始期均提前2 d,发芽率也有所提高。[结论]低温处理对柿树枝条打破休眠和提高发芽率效果明显,赤霉素对柿树枝条发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熊友华  寇亚平  刘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41+8298-8241,8298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对姜花属杂交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CK)、50、100、150、200 mg/L GA3浸泡种子,在24和28℃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经100 mg/L GA3浸泡后的杂交种子在28℃下发芽率最高,达97.6%。[结论]GA3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赤霉素(GA3)浓度对百脉根种子萌发及其植株萌蘖生长的影响,为百脉根丰产栽培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10、15、20和25℃下开展百脉根种子萌发试验,并在20℃恒温条件下开展100.0、200.0、300.0、400.0和500.0 mg/L GA3溶液浸种萌发试验,对比分析百脉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其植株萌蘖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10℃处理的百脉根种子发芽率(64.44%)最高,20℃处理的发芽势(40.00%)和发芽指数(7.17)最高;25℃处理的发芽率最低(42.22%),与10℃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10℃处理下发芽势(10.00%)和发芽指数(0.50)最低,与15、20和25℃处理的差异显著.在20℃恒温条件下,100.0 mg/L GA3处理的百脉根种子发芽率(52.22%)、发芽势(45.56%)和发芽指数(7.41)均显著高于300.0、400.0和500.0 mg/L GA3处理.以秋季的平均净萌蘖株数最多,为4.73株,其他季度平均净萌蘖株数分别为2.23株(春季)、3.40株(夏季)和2.53株(冬季).[结论]百脉根种子以100.0 mg/L GA3浸种24 h后在20℃恒温条件下的萌发效果最佳,秋季萌蘖生长株数最多,可在百脉根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创新蓝莓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方法]以6个高丛蓝莓品种为材料,采用4种授粉方式进行人工杂交,设5个赤霉素溶液浸种处理,研究赤霉素对杂交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选取即将开放的花蕾去雄授粉,以去雄后直接授粉的结实率最低,去雄后5 d授粉的结实率最高。参试6个高丛蓝莓品种具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坐果率不同且不呈正相关,同一对亲本的正反交结实率有较大差异,薄雾×夏普兰结实率、坐果率最高(分别为87.2%、62.8%),莱格西×奥尼尔结实率最低(为65.4%),布里吉塔×南金坐果率最低(为41.5%)。杂交果实的成熟期提前,杂种果实性状受母本影响较大。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的始发芽时间均显著缩短,200 mg/L赤霉素是奥尼尔×南金发芽最佳处理,大于600 mg/L赤霉素浸种不利于奥尼尔×夏普兰发芽。赤霉素处理不同组合的杂交种子发芽率在35.0%~75.0%,始发芽时间在20~30 d。[结论]相同倍性蓝莓品种杂交亲和性较高,授粉以去雄后3~5 d为宜,赤霉素处理能显著缩短杂交种子的始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