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干旱盐碱地区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大庆地区实际情况,总结了一套适合当地的芝麻高产栽培技术。从芝麻的种植方式、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细节入手,对芝麻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夏芝麻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效果与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 ,总结出夏芝麻间作套种配套技术。 1.麦垄套种技术 :①前茬小麦品种选择矮杆品种 ;②芝麻套种适宜播期5月 15~ 2 5日 ;③播种方法采用人工分垄开沟条播或小型机播。 2 .芝麻与多种作物间作方法 :①大豆与芝麻套种 ,采用 6∶2或 3∶1种植方式 ;②芝麻与红薯间作 ,埂宽 90cm ,2行红薯 1行芝麻 ,芝麻在红薯沟内种植 ;③花生套种芝麻 ,采用 3∶1或 6∶2方式 ;④西瓜地套种芝麻 ,西瓜种植行距 1.5m ,芝麻种植在西瓜行间内距西瓜苗 0 .2 5m处 ,西瓜收获后及时种萝卜。 3 .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选用良种 ,合理密植 ,经济施肥 ,抗旱排涝 ,防止病虫害 ,打顶保叶 ,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3.
<正>芝麻耐旱性强,适宜干旱半干旱山区种植。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经济作物,近两年来,芝麻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单产大幅度提高,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通过近几年的示范证明,鄂芝二号、豫芝四号具有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抗性较强的特点,产量一般为每667m2130~150kg,目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芝麻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创汇优势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是芝麻出口大国,芝麻已由以往单纯的油料作物转化为油料经济作物,用于食品加工等行业,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芝麻是一种低产作物,经济效益比较低,总产量严重不足,为了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对芝麻的需要,几年来我们对如何提高芝麻产量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和生产示范总结出一套综合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芝麻是人们理想的高效能食物。研究表明,100g芝麻含脂肪高达61.7g,蛋白质21.9g,糖4.3g,钙650mg,铁58mg,以及维生素E、脑磷脂、叶酸等多种营物质,芝麻中的亚油酸有调节胆固醇的作用,芝麻中舍有的丰富的卵磷脂和亚油酸,不但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补脑,增强记忆力防止头发早白、美容等功效。芝麻含有的抗氧化元素硒,它具有增强细胞抵制有害物质的功能,能启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芝麻市场需求量大,并且是供不应求。芝麻达15元/kg。芝麻种植是广大农民朋友调整种植结构,发家致富新的门路。随着芝麻品种的更新、新的高产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及生产栽培技术的大幅度提高,使芝麻种植成为通榆县农民增产增收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芝麻无限生长和连续开花的习性,利用碗豆、油菜、大麦等早茬作物种植芝麻,能使芝麻的潜在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是芝麻生产上的一大优势。但是若在管理上仍按夏芝麻的一套管理办法.产量并不理想。为了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通过试验,我们在驻马店市上蔡县种植10亩大麦茬芝麻,研究出了一套早茬芝麻超高产栽培技术,平均亩产达160.2kg。  相似文献   

7.
夏芝麻无公害生产应注意符合标准的种植地区、良好的土墒环境,优秀的种苗品质、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种植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无害化、符合无公害要求的病虫害防治标准等。该文从栽前准备、栽培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对夏芝麻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鄂北区是湖北省芝麻主产区,但是,多年来芝麻大田生产产量一直不高,就其原因提出了芝麻生育前期、中期及后期几个关键时期的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正>据测定芝麻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每百克芝麻含蛋白质21.9克,脂肪61.7克,钙564毫克,磷368毫克;特别是铁的含量极高,每百克可高达50毫克。此外,芝麻还含有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近几年芝麻的消费量和单价呈逐年上涨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单产低而不稳,且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种植芝麻可谓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栽培技术如下:一、种子准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结合芝麻与三樱椒大田生产实践,从间作模式、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施肥、育苗时间、苗床管理、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芝麻与三樱椒间作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采取该间作种植模式的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间作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种植空间并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种植模式,芝麻、花生间作高矮搭配,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率和单作种植风险。河南省周口市芝麻、花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根据周口市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周口市麦茬芝麻、花生间作高效栽培模式,从选地整地、栽培方式、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为种植户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2.
芝麻高产高效轻简化耕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红壤旱地芝麻高产高效的轻简化耕作栽培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4种轻简化种植方式和1种常规种植方式对芝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方案中,芝麻播种时,用旋耕机旋耕20 cm,撒播,用牛耙平,盖土,芝麻2~3对真叶时,结合施肥、除草,用锄头中耕,将撒播的芝麻苗锄成行,这一试验方案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同时可获得最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3.
种植芝麻效益较好,芝麻具有生育期短、耐旱、耐瘠、用地养地、投入产出率高等特点,一般种在瘠薄的山坡地上。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正常条件下,同一亩地种植芝麻收益要比种植杂粮高出100元左右。总结农民增产经验,主要采取的高产栽培技术如下:1、选用高产抗性强品种通过近几年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马店市芝麻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品质优,素有“芝麻王国”之称,是全国芝麻重点产区之一。其中平舆县的芝麻产量及面积均居全国县级首位.并已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认证。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芝麻产量低而不稳.挫伤了农民种植芝麻的积极性,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下滑。为提高产量,保住驻马店市芝麻种植优势,我们进行了试验研究、生产调查,总结出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芝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华 《吉林农业》2006,(3):24-25
芝麻又称脂麻、油麻,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种植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我国传统的创汇优势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是芝麻出口大国,芝麻已由以往单纯的油料作物转化为油料经济作物,用于食品加工等行业,对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芝麻  相似文献   

16.
芝麻两次打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芝麻(Sesamum indicum L)产量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长期被认为是一种低产作物,因而种植面积受到一定限制。研究资料表明,芝麻产量同单株蒴果数及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合理群体结构条件下,提高单株蒴果数,增加千粒重是芝麻高产的关键所在。芝麻是单茎(少数品种分枝)无限花序作物,由于单茎,限制了单株蒴果数;由于无限花序,使后期花叶生长变得无益,造成养分消耗、粒重降低。河北粮油所的研究证实了”芝麻苗期打顶双茎栽培”可明显提高单产。芝麻生长后期打顶提高产量的做法在生产中也时有应用。我们把芝麻苗期打顶和后期打顶结合起来,于1988—1989年对芝麻两次打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性试验和示  相似文献   

17.
南阳盆地芝麻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南阳盆地芝麻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在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开展了芝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品种筛选、密度、播期、打顶、化学除草剂筛选、病害药剂筛选等多项试验,研究出适宜南阳种植的关键性技术措施,然后组装配套,形成一套芝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芝麻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油菜一甘薯十芝麻”是海门市推广的一种高效种植模式,即秋播时采取大小行或等行距移栽种植油菜;在翌年6月上旬油菜成熟收获后及时起垄栽插甘薯;6月中旬再移栽芝麻,与甘薯间作,该模式经济效益显著。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介绍了该模式的效益,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南阳盆地芝麻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在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开展了芝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品种筛选、密度、播期、打顶、化学除草剂筛选、病害药剂筛选等多项试验,研究出适宜南阳种植的关键性技术措施,然后组装配套,形成一套芝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芝麻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刘程 《现代农业》2006,(4):13-13
近年来,国家对江浙一带沿海地区废荒地进行有计划的复垦开发,且均以上年9月份开工,来年4月份结束,茬口和土质的因素决定了当地群众经常选择种植一季秋芝麻。芝麻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亩产一般在60~90千克左右,含油率48%~56%,含蛋白质17%~29%。以芝麻为原料精制而成的小磨香油、芝麻酱等传统食品闻名中外市场,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芝麻渍不仅是优质食用植物油,而且在工业和医药上也有很多用途。现对其主要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参考。一、精细整地,适时早播1.芝麻根系分布浅,幼苗顶土能力差,要求土壤保墒、通透性好,耕层上虚下实,表土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