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的表达及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了解人鼻息肉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Th1/Th2反应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外周血中T细胞膜表面标志CD3、CD69的表达和Th1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Th2代表性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并与正常人下鼻甲黏膜及外周血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患者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CD69分子,在鼻息肉组织局部CD69分子的表达更高(P〈0.01)。而在正常人下鼻甲黏膜中几乎未见CD3^+CD69^+细胞。(2)鼻息肉组织及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均检测到IL-4、IFN-γ的表达,而在正常人下鼻甲黏膜中几乎未见CD3^+IL-4^+和CD3^+IFN-γ^+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外周血中IL-4、IFN-γ的含量均升高(P〈0.01);与同一患者外周血相比,鼻息肉组织中IL-4的含量增高(P〈0.01)而IFN-γ的含量降低(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的T细胞高度表达CD69分子,处于免疫活化状态,产生Th1/Th2混合模式的细胞因子,与外周血相比Th细胞因子分泌优势发生改变,可能与鼻息肉"微环境"形成及黏膜免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米糠多糖对不同免疫状态雏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健康雏鸡、环磷酰胺处理雏鸡和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雏鸡在服用米糠多糖(剂量150 mg/(kg.d))和不服用米糠多糖情况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米糠多糖能够提高健康雏鸡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对CD8^+T淋巴细胞作用不明显;能够提高环磷酰胺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诱导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IM患儿30例(IM组)更昔洛韦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正常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IM患儿外周血中CD4^+、CD4^+/CD8^+、CD(16+56)^+、CD19^+CD23^+比健康组均明显下降(P〈0.05),CD3^+、CD8^+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更昔洛韦治疗后CD4^+、CD4^+/CD8^+、CD19^+CD23^+比初期升高(P〈0.05),CD3^+、CD8^+比初期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B病毒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是IM发病的关键,更昔洛韦对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0(rhIL-10)对白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36只白兔随机等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再将18只受体白兔随机分为rhIL-10组(5、10μg·kg-1·d-1)、环孢素(CsA)阳性对照组(5、10 mg· kg-1·d-1)、rhIL-10+ CsA联合组(5μg·kg-1·d-1 hIL-10+5 mg·kg-1·d-1 CsA)、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1 mL/d).在移植前1d至术后8d连续肌注药物,观察各组皮片移植排斥反应情况及外周血CD4+和CD8+细胞数、CD4/CD8细胞比值.结果 rhIL-10组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比阴性对照组延长(P<0.05),而rhIL-10+ CsA组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比低剂量rhIL-10及CsA组延长(P<0.05).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CD4+细胞数及CD4/CD8细胞比值升高,在皮片坏死时达到峰值.结论 rhIL-10可抑制白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CD4/CD8细胞比值有助于监测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滴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治疗20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和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gAI、gG含量较治疗前增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NK升高(P〈0.01),CD8+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CD4^+/CD8^+、NK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数目和活性的变化。方法根据心功能将68例CHF患者分为3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组CHF患者以及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目,应用改良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NK细胞杀伤活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组CHF患者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且与心衰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753、-0.791、-0.838,P〈0.01);3组CHF患者NK细胞的数目和杀伤活性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心衰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814,-0.832,P〈0.01)。结论 CHF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4种多糖对免疫雏鸡抗体效价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50羽14日龄蛋公鸡随机均分成9组,用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NDV-IBV)弱毒苗首次免疫的同时,8个试验组分别肌肉注射高、低剂量的黄芪多糖、板蓝根多糖、牛膝多糖和山药多糖溶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d。28日龄用NDV-IBV灭活油乳苗再次免疫。各组分别于首次免疫后第7、14、21、28、35、42和49天随机抽取8羽翼下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微量法测定新城疫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于首次免疫后第10、20、30、40和50天每组随机抽取5羽心脏采血,分离淋巴细胞,分别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双染色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和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种多糖均能显著提高新城疫HI抗体效价,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提高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和CD4^+/CD8^+值,低剂量的黄芪多糖和板蓝根多糖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生姜油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AA模型组、生姜油高剂量(1.0ml/kg)组、生姜油低剂量(0.5ml/kg)组、地塞米松(1.0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每只小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制备AA小鼠模型。致琰后第8天起开始灌胃(ig)给药,1次/d,连续14d。分别在致炎后第8、12、16、20天测量小鼠足肿胀度,并于第21天处死小鼠,ELISA法测血清中IL-1β和IL-4,流式细胞仪测血液中CD4^+和CD8^+结果:生姜油0.5、lml/kg均能明显减轻小鼠足肿胀(P〈0.05,P〈0.01),生姜油1ml/kg可显著降低AA小鼠血清IL-10(P〈0.05),但对IL-4无明显的影响,并阻止CD4^+/CD8^+升高。结论:生姜油对AA有抑制作用,其抗炎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血清IL-1β水平,抑制T细胞亚群CD4^+/CD8^+比例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放疗对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细胞免疫表型CD3^+、CD4^+、CD8^+、CD4^+/CD8^+均值的改变。结果放疗后患者的CD3^+、CD4^+、CD4^+/CD8^+均值较放疗前明显降低,CD8^+均值则明显升高(均P〈0.01或0.05)。结论放疗可使鼻咽癌患者CD4^+/CD8^+明显下降,放疗期间应辅以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0.
β-1, 3/1, 6-葡聚糖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肉仔鸡日粮中添加β-1,3/1,6-葡聚糖对生产性能、免疫器官重量、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β-葡聚糖能提高21日龄仔鸡法氏囊的重量(P<0.05)和42日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脂多糖(LPS)的反应(P<0.05)。注射绵羊红细胞(SRBC)7d后,抗体水平和联合量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添加β-葡聚糖使其在长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一免11d后差异显著(P<0.05)。β-葡聚糖提高了肉仔鸡对新城疫疫苗(NtbV)的抗体水平,同时还增强了肉仔鸡对NDV的免疫应答,二免9d后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认为,β-1,3/1,6-葡聚糖能提高肉仔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检测4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作为对照.结果CHB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后,CD4 T细胞百分比较使用前明显升高(P〈0.05),CD8 T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CD4/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改善CH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板蓝根多糖对PRRSV弱毒苗免疫抗体和猪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35日龄断奶仔猪16只随机分为4组,将多糖分别以高、低两个剂量和猪PRRSV弱毒苗同时注射,于免疫后不同的时间点采血,ELISA方法检测猪PRRSV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弱毒苗免疫后7d,板蓝根多糖高剂量组即可检测到PRRSV阳性抗体,而其它组在免疫后14d,均可检测到PRRS阳性抗体,板蓝根多糖对PRRS弱毒苗产生抗体的影响是和剂量密切相关的,高剂量能提高抗体水平,低剂量会阻碍PRRSV抗体的产生。板蓝根多糖和PRRS弱毒苗联合使用对猪外周血CD3^+和CD4^+细胞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早期可促进猪外周血CD8^+细胞的增殖。合适剂量的板蓝根多糖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与PRRSV弱毒苗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 Body Hepatitis,IBH)的发病过程中,机体受IBHV刺激后B淋巴细胞在脾脏中的消长规律,将18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成对照组90只,攻毒组90只,分别在攻毒后1d、3d、5d、7d、9d、12d、15d、20d、25d,心脏采血致死,取其脾脏,分离其淋巴细胞并制成悬浮液,在流式细胞仪上用双染色法检测脾脏中Bu-1^+B淋巴细胞.结果表明:脾脏Bu-1^+B淋巴细胞1dPi就显著升高(P<0.05),在病情最重的5d、7d、12d、25dPi(days post infection)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14.
β-葡聚糖广泛分布于微生物和植物体内,是构成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材料。不同来源的β-葡聚糖的结构存在着许多差异[1],同时也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在对虾养殖中应用的主要是从微生物提取的β-1,3和1,6葡聚糖。现结合β-葡聚糖的结构与活性、对虾的免疫机制等,探讨了β-葡聚糖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1β-葡聚糖的结构β-葡聚糖结构的主链是β-1,3糖苷键和β-1,6糖苷键的结合物[2]。从微生物中提取的β-葡聚糖还具有侧链,从不同菌体中提取的β-葡聚糖的侧链虽然都是由β-葡聚糖的1个残基构成,但是因菌的种类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分歧度,并且残…  相似文献   

15.
重组鸡α-干扰素(rChIFN-α)静脉注射4~6周龄SPF鸡,24 h后采血分离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时间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rChIFN-α可以在48~72 h内明显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下调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证明rChIFN-α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水溶性酵母葡聚糖作为免疫佐剂对猪细小病毒(PPV)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水溶性酵母葡聚糖与PPV灭活疫苗联合免疫小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及IL-4、IL-6、IFN-γ的分泌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小鼠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值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与疫苗单独免疫组相比,酵母葡聚糖对抗体水平无明显影响,CD3~+、CD3~+CD4~+、CD3~+CD8~+细胞数量增加,且均能不同程度诱导IL-4、IL-6、IFN-γ分泌。表明,水溶性酵母葡聚糖联合PPV灭活疫苗能够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水溶性酵母葡聚糖可以作为PPV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小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um)侵染小麦后被诱导表达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所编码的β-1,3-葡聚糖酶的性质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β-1,3-葡聚糖酶的一级结构、信号肽和跨膜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β-1,3-葡聚糖酶是一种分泌型碱性蛋白酶,主要存在于胞外。将克隆到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构建成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分离纯化得到了原核表达的β-1,3-葡聚糖酶,对其在体外对小麦根腐离蠕孢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发现,β-1,3-葡聚糖酶对小麦根腐离蠕孢具较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影响,为将CLA作为免疫调节剂调控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应用于畜禽乃至人类的营养实践提供参考。【方法】30头21日龄杜长大断奶健康仔猪按体质量相近、性别比例一致原则两两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LA日粮组,分别喂给基础日粮和2%CLA日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63日龄时用肝素抗凝真空管前腔静脉采取血样,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毒活性、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日粮添加CLA不影响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的数量(P0.05),但可显著提高CD8+T细胞总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CLA组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细胞毒活性、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分别提高29.98%(P0.01),32.87%(P0.01)和43.36%(P0.01);未添加CLA时,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几乎不含CLA,但CLA组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LA含量达到0.24%(P0.01)。【结论】日粮添加2%CLA可提高仔猪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数,增强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9.
β-1, 3-葡聚糖酶与植物的抗病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β-1,3-葡聚糖酶在植物抗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β-1,3-葡聚糖酶在体外抑制病原物的生长;病 原物的侵染诱导植物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和产生新的β-1,3-葡聚糖酶同工酶,这些高活性的β-1,3-葡聚糖 酶或特异性的同工酶提高了植物的抗病性;组成型表达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可有效地抵抗病 原物的侵袭。由于β-1,3-葡聚糖酶和病原菌的多样性及其它们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同,使得各种β-1,3-葡聚糖 酶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也不尽一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SS患者与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以血沉及血清中IgG来判断SS病情活动,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与SS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SS患者外周血中CD3 T淋巴细胞、CD3 CD4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 CD4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情活动的SS患者的CD3 T淋巴细胞亚群和CD3 CD8 T淋巴细胞亚群均低于病情非活动者,而CD3 CD4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的比值则较后者高(P<0.01)。结论S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虽无显差,但当SS病情活动时T淋巴细胞亚群有显著改变,可能在SS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