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持续性的保证。本文通过对安康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分析,提出促进全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不断完善城市生态结构和布局,促进安康市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更好地服务于安康市森林城市的创建,为全市提供更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和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世纪,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和人才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聚集和流动,使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所谓经济的全球化竞争,许多是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展开的,21世纪必定是城市发展和竞争的世纪。要赢得经济竞争主动权,必须把城市发展提升到重要的战略高度,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发展特色经济,激发城市活力,加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文化的固体表现形式,文化是城市发展和延续的灵魂,两者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近年来,大足紧紧围绕“国际旅游胜地、生态经济城市、和谐宜居家园”的战略定位,以“开山化石、励志图新”的人文精神,将城市置于青山绿水之间,让石刻文化和五金文化隽永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使储备千年文化的城市在新时期不断进发能量,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精神作为城镇化内涵的应有之义,它是城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大力培育城市精神,用城市精神引领人民群众奋发图强的过程。访文试从分析城市精神的功能入手,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精神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多民族化不断发展,民族关系趋于复杂,促使我国民族工作的重心逐步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因此,充分认识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的特征与作用,探索其发展规律和工作机制,将有助于推动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开创城市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国有土地价格评估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研究国内城市土地评价方法和分析了山西省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结合特尔菲法建立城市国有土地资产总量评估指标体系,以城市的综合平均地价为评价目标的国有土地资产总量评估方法。本文在模型建立过程中,以山西省22个城市中的18城市的资料为学习样本,以20个城市评估指标为输入,以城市综合平均地价为输出,建立了三层BP人工神经网络,并以其余4个城市的资料作为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有效地解决了利用有限的城市(镇)地价资料,结合城市(镇)统计资料,进行国有土地价格的评估,进而为国有土地资产总量的评估提出新的探讨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城市目前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城市垃圾的污染 城市垃圾主要包括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城市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我国城市传统的垃圾倾倒方式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大部分地区都未实现垃圾有效分类和回收。不仅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而且不利于资源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需要足够的韧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统筹规划城市韧性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OPSIS熵权法模型测度2011—2018年期间安徽省各地级市韧性评价值,构建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安徽各城市韧性演化情况。安徽16个地级市的平均韧性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暂不存在区域间城市韧性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韧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安徽各城市应不断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增强城市在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家科技》2014,(10):76-79
一、对城市副中心的理论认识 城市副中心(SUb—CBD):是城市第三产业的集中分布区,位于城市中心区边缘,是与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在空间上相呼应,功能上相补充,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是城市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结节点,也是城市空间结构由单核向多核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农家科技》2014,(11):68-71
一、对城市副中心的理论认识 城市副中心(Sub—CBD):是城市第三产业的集中分布区,位于城市中心区边缘,是与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在空间上相呼应,功能上相补充,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次级商业商务中心,是城市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结节点,也是城市空间结构由单核向多核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园林景观是构建生态型绿色城市的重要元素,也是新时代城市的主要名片,能够体现出城市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理念。做好园林景观绿化种植施工管理,强化施工技术整体水平与合理性,对于促进生态型绿色城市的建设,实现对城市的美化目标,提升绿色植被覆盖面积,改善城市社区的居住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绿地作为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城市景观塑造,城市环境创造上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反映城市风貌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亟待转型的资源型城市走进公众视野,转型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城市自身的命运,更关涉我国未来几十年的资源战略、经济前景。就紧迫程度而言,其中特别是矿产资源型城市尤为突出。资源型城市是指以当地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矿产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相似文献   

14.
面向SDG11“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目标和我国城市体检及国土空间统一治理的内在需求,开展城市复杂系统视角下的可持续管理研究。基于系统辨析和梳理“城市可持续性”相关概念,借鉴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韧性分析、城市土地系统转型等相关理论,识别城市系统协同演化主体,构建多尺度城市可持续管理理论框架。该框架以人地互馈作用为驱动,以城市地表景观结构和转型为连接社会-生态系统互馈网络的“桥梁”,以城市社会-经济-生态时空耦合格局-过程为系统可持续演化路径的表征;该框架有机整合了多尺度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以及各子系统内的反馈关系,提升了对复杂自适应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网络的认知。最后,结合我国城市可持续科学研究及管理实际,围绕提出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阐述了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亟待开展的科学研究问题和管理实践重点。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森林发展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森林内涵的不同阐述,连续5届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国家森林城市的评选为中国城市森林发展确定了方向和目标,指出了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八方位线模型,以Google earth影像图为数据源,运用arcgis10.2和microsoft excel2010软件对山西省县级以上城市土地建成区,采用紧凑度指数和标准差系数的定量研究方法对这些城市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当标准差系数>0.64时,城市土地空间形态为“线型城市”,当标准差系数<0.64时,城市土地空间形态为“组团城市”;2)所有“组团城市”中,标准差系数在0.00~0.20的城市有1个,标准差系数在0.21~0.40的城市有21个,标准差系数在0.41~0.60的城市有36个,标准差系数在0.61~0.64的城市有2个。在所有“线型城市”中,标准差系数在0.64~0.80的城市有19个,标准差系数在0.81~1.00的城市有9个,标准差系数在1.01~1.20的城市有9个,标准差系数在1.21~1.40的城市有5个,标准差系数在1.41~1.60的城市有1个。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景观形态、城市的风貌、城市的文化机理等多方面因素都影响和体现一座城市的特色,展示城市的个性。因此,对城市特色景观构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土地是城市一切活动的场所和空间载体,是城市中最主要的资源之一,实现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本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康养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康养城市建设主体的解读,得出三大主体:政府、企业、社 区。基于主体协同建设的合理性,构建康养城市协同建设“三主体动态模型”,分析其运行机制。由此表明:政府作为 “掌舵者”,引导企业和社区协同共建康养城市;企业是市场的主导力量,基于政府政策主导康养城市建设,为社区提供 相应的康养服务;社区是康养城市建设的基础主体,借助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康养服务资源,造福康养群体。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交通不断发展而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和城市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对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把防治噪声污染纳入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