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猪仿生消化中小肠阶段主要消化酶的组成及活性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为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粮养分的消化率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5个处理分别为胃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小肠消化4 h时补充消化酶)模拟消化,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考察各处理条件下玉米、豆粕、小麦麸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及总能消化率的差异和各消化酶的贡献。结果表明:1)模拟小肠液中淀粉酶、糜蛋白酶均可显著提高胃消化后玉米、豆粕、小麦麸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以及总能的消化率(P<0.05);胰蛋白酶可以进一步提高胃消化后豆粕、小麦麸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以及总能消化率(P<0.05);补充3种消化酶可以提高对小麦麸粗蛋白质及玉米-豆粕型饲粮干物质、粗蛋白质及总能的消化率(P<0.05)。2)小肠液中消化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上,因饲粮底物的不同而异,其中淀粉酶、糜蛋白酶对总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的贡献相对较高,而胰蛋白酶和补充消化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虽然相对较少,但也可以引起消化率显著性差异(P<0.05)。在猪的小肠模拟消化阶段,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补充消化酶对饲粮养分的消化程度均有显著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亮氨酸对不同动物胰腺消化酶分泌的影响及其是否存在种间差异,试验利用体外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研究。试验一:选取5头西门塔尔育肥牛,屠宰后立即取出胰腺组织,切成小块置于含不同浓度亮氨酸的Krebs Ringer bicarbonate buffer(KRB)溶液中,亮氨酸梯度设置为0、2.62、5.24、10.48 mg/mL,每个处理5个重复,培养1 h后取胰腺组织和KRB培养液,测定消化酶活性;用相同方法处理羊、猪、鸡。试验二采用双因素交互试验设计,取牛、羊、猪、鸡胰腺组织,亮氨酸梯度设置为0、5.24 mg/mL,每个处理5个重复,培养1 h后收集胰腺组织和KRB培养液测定酶活性。结果表明:(1)亮氨酸可以线性提高牛胰腺组织释放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降低胰腺组织释放的脂肪酶活性(P<0.05),提高羊、猪、鸡胰腺组织释放的α-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2)动物种类显著影响体外胰腺组织释放的α-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P<0.05),亮氨酸显著影响胰腺组织释放的α-淀粉酶、胰蛋...  相似文献   

3.
鸭空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鸭空肠套管中食糜流量及空肠液中消化酶活性的变异,探讨获取相对可比的空肠液样品的适宜采样方案,为鸭小肠中消化酶酶谱的研究提供依据.采用3×6(日期×时间)完全随机设计,每4h采集1次空肠食糜,每采集1h后间隔3h,隔日重复采样过程,共采集3d.试验1,随机选择15只荷术鸭,分成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鸭,测定空肠套管中食糜的流量.试验2,从鸭群中随机选择24只荷术鸭,分成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鸭,测定空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空肠套管内的食糜流量呈现出日间及日内变异,日内食糜流量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总体规律.日内采样时间对空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不同日间,淀粉酶、糜蛋白酶的日平均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而胰蛋白酶日间平均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28).3种消化酶活性均呈现出同一日内随采样时间而逐渐降低的总体现象.鉴于上述现象,通过套管获取反映鸭空肠中消化酶活性生理水平的采样方案为:白天采集3次样品,每次采集1h间隔3h,隔日重复采样,共采集3d.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种类的酸化剂对肉鸡肠道发育、消化酶活性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的爱拔益加肉公鸡840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6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吸附磷酸(PA)、微囊化磷酸(CPA)、吸附磷酸乳酸(PLA)、富马酸(FUA)、甲酸(FA)和柠檬酸(CA)的试验饲粮,氢离子(H+)浓度均为9.18 mmol/kg。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PA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2)饲粮中添加CPA显著增加了21和42日龄肉鸡小肠糜蛋白酶活性(P0.05)。3)饲粮中添加PLA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活性(P0.05)。4)饲粮中添加FUA显著增加了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5)饲粮中添加FA显著增加了21和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6)饲粮中添加CA显著增加了21和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由此可见,PA、CPA和PLA均可不同程度增强肉鸡小肠消化酶活性,而FUA、FA和CA则均具有改善肉鸡肠道消化酶活性和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在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甜菜碱研究其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70只14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6组:常温组、热应激组,常温+0.1%甜菜碱组、热应激+0.1%甜菜碱组、热应激+0.2%甜菜碱、热应激+0.4%甜菜碱组。热应激肉鸡饲养在(32±1)℃的高温环境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甜菜碱可极显著增加28~42日龄热应激肉鸡的体重(P<0.01),极显著降低22~35日龄肉鸡料重比(P<0.01);2)除添加0.1%和0.2%甜菜碱饲粮对28日龄热应激肉鸡胰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和添加0.1%甜菜碱对35日龄热应激肉鸡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外,不同浓度的甜菜碱均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加28、35、42日龄热应激肉鸡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胰脂肪酶活性(P<0.05或P<0.01);3)饲粮添加甜菜碱极显著提高了28、35、42日龄热应激肉鸡盲肠内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1)。由此可见,热应激状态下,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可改善AA肉鸡生长性能,提高十二指肠消化酶的活性,维持盲肠内微生物区系平衡,从而减轻热应激对肉鸡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对肉鸡消化生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对肉鸡消化生理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肉雏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49%果胶酶、0.168%纤维素酶和0.15%复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1:1)的试验日粮,并观测28日龄和49日龄肉鸡的肠道消化酶活性、49日龄肉鸡的肠道组织形态.结果表明,28日龄时,果胶酶组十二指肠、胰腺的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以及空肠的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9日龄时,果胶酶组胰腺的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十二指肠的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空肠的脂肪酶活性以及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果胶酶组空肠的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肠壁厚度显著降低(P<0.05).此外,复合酶组的部分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空肠的绒毛高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果胶酶组和纤维素酶组(P<0.05或P<0.01).由此可知:果胶酶可提高肉鸡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空肠组织形态;与纤维素酶配合应用对肠道消化酶活性、空肠组织形态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选用12窝新生仔猪(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按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分为3个处理,分别为大豆蛋白组(SP-SP组)、乳蛋白组(MP-SP组)与复合型蛋白组(MP-CP组)。在5和9周龄时,每组选2头仔猪进行屠宰,测定胰脏、小肠内容物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在5周龄时,SP-SP组胰脏中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高于MP-SP组、MP-CP组(P<0.01),小肠内容物中2种酶活性在处理组间无差异。9周龄时,MP-CP组小肠内容物、胰脏中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SP-SP组(P<0.01);MP-SP组胰脏中胰蛋白酶和小肠内容物中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MP-CP组(P<0.05),胰脏中糜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MP-CP组(P<0.01);SP-SP组胰脏中糜蛋白酶活性、小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MP-SP组(P<0.01)。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仿生消化过程中生长猪体内4种小肠消化酶以及胃期和小肠期消化时间对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为确定仿生消化法评定生长猪常用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时模拟小肠消化液的组成与最佳消化时间提供参考。试验在SDS-Ⅰ型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中进行,以玉米、豆粕和麦麸为测试原料,分3个试验进行。试验1,设置5个处理,1个不添加小肠消化酶的处理(对照)和4个添加不同小肠消化酶的处理,分别添加胰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胃期消化时间为1.25 h,小肠期消化时间为4.00 h;试验2,确定小肠消化液主要消化酶组成后,设置5个不同的胃期消化时间的处理,分别为0.50、0.75、1.00、1.25、1.50 h,各处理的对应小肠期消化时间均设置为4.00 h;试验3,确定胃期消化时间后,设置6个不同的小肠期消化时间的处理,分别为1.00、2.00、3.00、4.00、5.00、6.00 h。以上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根消化管,分别测定3种饲料原料的磷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1)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均可显著提高玉米、豆粕和麦麸磷体外消化率(P<0.05),糜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豆粕和麦麸磷体外消化率(P<0.05),却显著降低了玉米磷体外消化率(P<0.05)。2)胃期消化时间由0.50 h增加到1.00 h,玉米和豆粕磷体外消化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1.25 h时玉米和豆粕磷体外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消化时间由0.50 h增加到1.00 h,麦麸磷体外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1.25 h时达到稳定。3)小肠期消化时间由1.00 h增加到6.00 h,玉米、豆粕和麦麸磷体外消化率均显著增加(P<0.05),并分别在3.00、4.00、5.00 h达到稳定。分析以上结果得出:1)可采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模拟小肠液。2)确定胃期消化时间为1.00 h,小肠期消化时间为5.00 h。  相似文献   

9.
黄羽肉鸡与白羽肉鸡胃肠道消化酶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取1日龄罗斯308公鸡(白羽肉鸡)和1日龄快大型岭南黄鸡公鸡(黄羽肉鸡)各240只,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检测7、14、21、28、35、42、49、56、63日龄罗斯鸡和岭南黄鸡腺胃胃蛋白酶和小肠中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探讨黄羽肉鸡与白羽肉鸡胃肠道消化酶分泌的差异。结果: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均表现为空肠和回肠中的活性高于十二指肠;黄羽肉鸡小肠脂肪酶、淀粉酶和腺胃胃蛋白酶活性高于白羽肉鸡,小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低于白羽肉鸡。说明黄羽肉鸡对于淀粉类和脂肪类的饲料原料消化能力比白羽肉鸡更强,而白羽肉鸡对于蛋白质类的饲料原料消化能力比黄羽肉鸡强。因此,在配制饲料中,应根据黄羽肉鸡、白羽肉鸡消化酶活性不同的特点补充适宜的酶制剂或者调配饲料成分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苯甲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养分消化率和空肠食糜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72头24日龄断奶、初始体重为(6.03±0.78)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占1/2的原则,随机分为2个组,即对照组和苯甲酸组(5 000 mg/kg),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显著降低了仔猪全期的料重比(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试验第42天仔猪血清中钙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的含量以及饲粮干物质、粗蛋白质、能量、粗脂肪、钙、磷和粗灰分的消化率(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试验第14天仔猪空肠食糜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的活性及试验第42天仔猪空肠食糜乳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P<0.05或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空肠食糜消化酶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初生仔猪腹腔脏器的动脉分枝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乳胶加颜料血管注射的方法,对32例初生仔猪的腹腔脏器的动脉分枝进行观察,其主要结果如下: 腹腔动脉有五个分枝类型,即两枝型(脾动脉、肝动脉)有25例(78.13%);三枝型(脾动脉、胃左动脉、肝动脉)有3例(9.36%);四枝型A(脾动脉、憩室动脉、胃左动脉、肝动脉)有1例(3.13%);四枝型B(两主枝是脾动脉和肝动脉,两侧枝是胃左动脉和憩室动脉)有1例(3.13%);一枝型(只有脾动脉,而肝动脉则来自肠系膜前动脉)有2例(6.25%)。 空肠动脉的分枝,依次形成初级弓、二级弓和网状丛,再由网状丛发出大量的、放射状的小枝分布到肠管上。这些小枝呈两两成对地并列(与同级静脉伴行),到肠管附近,两枝彼此分开,每枝分布到肠管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
王轮  王飞 《畜牧兽医学报》1996,27(3):231-236
本工作研究了鸡肌胃以上消化道(包括肌胃)的电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肌胃、腺胃禁食时有自发性肌电发放,而不由食道、嗉囊所引发。食道、嗉囊肌电发放与摄食、饮水、排空有关。肌、腺胃在肌电发放时序关系上肌胃人无于腺胃(与解剖构造顺序不同)。由此认为:肌、腺胃肌电自发放由肌胃引发,起着启动的主导作用。肌、腺胃肌电峰电簇频率量呈1:1的关系。摄食、饮水时两者肌电活动增强,停食后活动减弱,这是综合调节机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体外试验和经口添食试验表明,家蚕消化液对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具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消化液的强碱性或消化液中存在的蛋白酶的分解作用 所致.因此,利用外源性消化酶的可能途径是先经酶促反应,将大量纤维素或果胶等 转变成可吸收利用的还原糖形态,然后进行给饵.  相似文献   

14.
用分别添加0、50和100mg/kg 左旋肉碱 (L—肉碱 )的饲粮 ,饲喂“杜大长”三元猪。试验结束屠宰收集十二指肠内容物、血液和肝脏等样品。实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50、100mg/kg肉碱处理提高或趋向于提高十二指肠内容物总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 ,其中100mg/kg肉碱组显著提高总蛋白酶63.49 % (P<0.05)、淀粉酶活力285.85 % (P<0.05)、脂肪酶活力360.86 % (P<0.01)。肉碱处理刺激肝脏酮体生成 ,促进脂肪酸β-氧化利用 ;50mg/kg和100mg/kg肉碱处理使血清β-羟丁酸分别趋向升高 (P>0.05)和升高27.80 % (P<0.05) ;肝β-羟丁酸浓度提高9.80 % (P<0.05)和16.95 % (P<0.01)。结论 :肉碱处理促进脂肪酸氧化 ,用利于机体蛋白质沉积 ,增加消化酶的分泌 ,提高消化酶活力 ,改善生长肥育猪的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增生性病变与癌前病变的研究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治以及认识肿瘤在形态学上的发生发展过程均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医学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日益重视,但在兽医科学领域中,尚未引起注意。本文作者应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对家畜和一部分野生动物的食管、胃和大小肠等消化系统组织共1,037例进行了研究,检出了一批增生性病变和癌前病变,它们是:上皮的单纯性增生、上皮的乳头状增生、粘膜白斑、慢性溃疡、上皮的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和腺瘤性息肉。研究中并发现上皮的异型性增生、乳头状瘤癌变为原位癌与浸润癌,以及腺瘤性息肉恶变为腺癌等移行现象。 本文重点描述检出的各种增生性病变与癌前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并对某些病变向癌转变的移行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家蚕消化液蛋白质分解酶活性及同功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Casein-Folin和SDS-PAGE方法对49个家蚕品种的幼虫消化液蛋白质分解酶活性和同功酶进行了研究,结果:(1)蛋白质分解酶的活性在中国系统、日本系统、殴洲系统之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则差异显著。(2)蛋白质分解酶的同功酶酶谱在系统间有差异,各品种具有不同特征的酶谱。(3)F_1的蛋白质分解酶的活性量为两亲本的平均值,且杂种F_1的酶带其两亲本的酶带均具有。(4)品种间蛋白质分解酶的活性与同功酶酶谱表现有一致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将95头新生迪卡小公猪随机分为4组,第1、2、3组每组19头,均由两头经产母猪哺乳喂养,21日龄断奶。第4组仔猪38头,由4头经产母猪哺乳喂养,35日龄断奶。7日龄起至35日龄各组仔猪分别饲喂不同蛋白质来源的日粮。试验各组仔猪在24、28和35日龄进行屠宰试验,取胃内样品进行酶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1日龄断奶使仔猪胃内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酶活性在1周内不能得到完全恢复,胃蛋白酶活性可在断奶后2周得到恢复;全植物性蛋白日粮使早期断奶仔猪胃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日粮中加一定量乳清粉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能有效提高胃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因此,断奶及日粮蛋白质来源显著影响早期断奶仔猪胃内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家蚕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含量和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兴萌  金伟 《蚕业科学》1990,16(1):33-38
分析了家蚕幼虫五龄不同时间,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强弱,不同蚕品种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五龄起蚕过度饥饿对ASP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并调查了不同家蚕品种五龄不同时期添食Strcptococcus属细菌的致病情况.研究的结果证明: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与家蚕幼虫的强健性有关,ASP可能是家蚕幼虫防御细菌性胃肠病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物质.另外,还发现了食桑期的蚕ASP由三种蛋白质组成,而起蚕比食桑期的蚕要少一种蛋白质组份.  相似文献   

19.
断奶仔猪消化酶的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阐述了仔猪断奶后消化系统(胃、胰脏、小肠)各种内源酶的发育规律 ,以及影响消化系统酶活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寄生虫区系调查和临床检验,发现肝片形吸虫及消化道圆形线虫感染普遍。因此,应用硝氯酚和左旋咪唑给牛驱虫,并观察牛的虫卵减少率与体增重的关系。结果用药组的体增重与对照组比,硝氯酚组平均多增重26.1kg/头;左旋咪唑78.9kg/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