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恩广 《新农业》2006,(2):37-38
稻萍蟹立体种养模式是利用水田既种水稻又放养河蟹和细绿萍,将种植业与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降低种养成本(萍喂蟹、蟹肥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经济效益目的。生产的蟹田大米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经过多年实践,这项技术已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2.
《辽宁农业科学》2010,(5):F0002-F0002,F0003,F0004
盘山县水稻种植面积65万亩,稻蟹种养田面积达40万亩,稻蟹种养已成为盘山县的主要支柱产业。稻蟹种养是寓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种养模式,涉及种植业与水产养殖等多学科的交叉,由于各行业缺乏相互支持和协调,如渔业与水利的矛盾,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的矛盾,一直以来,水稻种植和河蟹养殖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关键技术尚未解决,成为制约稻蟹种养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3.
稻蟹种养生产集水稻种植和河蟹养殖为一体,是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良好途径。稻田养蟹技术是指当秧苗够龄后,插入田中,再将蟹苗放入稻田进行圈养的一种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技术。该生产形式是充分发挥稻田有效空间,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稻农收入的高效、无公害立体种养混合模式。近年来,稻田养蟹在北方稻区发展很快,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都只能顾及种稻或养蟹的某一方面,未能达到综合利用稻田水土资源的目的。因此,现在强调“稻蟹生态种养”不仅只是说法的改变,而且是意义上的根本改变。对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在新疆温宿县实施,2013~2014年平均667米2产商品蟹9.07千克,市场价100元/千克;平均667米2产稻蟹米315.7千克,经过精包装后,市场价达15元/千克,667米2增加收入1200余元,可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稻萍蟹立体养殖效益及配套技术研究孙宗德(东港市椅圈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稻萍蟹立体养殖是根据生态学种间互补的原理,将稻、萍、蟹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新的复合群体,形成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互济共生的生态体系,以达到巧妙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系统生产力,改善生...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稻田立体种养,提高稻田效益,在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开展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引进了"光合1号"河蟹,总结了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结果表明,示范区每667 m2平均产河蟹12.03 kg,稻谷618 kg,稻蟹种养成本1538元,产值3662元;3.33 hm2示范区稻蟹种养总产值18.31万元,总成本7.69万元,纯收益...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1999,(2)
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是一种把稻田种稻与养萍、养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单纯的平面种稻为稻田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稻萍鱼三位一体的立体农业结构。景宁县从1992年开始,在单季稻区试验、示范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技术,并将该项技术列入农业“三三”工程予以推广实施,使之成为当地山区、半山区发展高效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1.综合效益(1)生态效益单季稻田垄作稻萍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水、热、光、气资源,截减了因稻田杂草和浮  相似文献   

7.
稻蟹综合种养实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相结合,在天津市武清区开展稻蟹综合种养试验,在基础设施构建、水稻与河蟹品种选择、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河蟹收获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稻蟹综合种养实用技术,并对稻蟹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8.
稻蟹综合种养是指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同时开展种植、养殖等生产模式,利用有限的空间、自然资源,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天津市宁河区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天津市东北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具有良好的种植、养殖发展基础,适宜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发展。本文主要阐述宁河区稻蟹综合种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以期为宁河区种养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盘锦市太平农场自2000年实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以来,依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蟹、鱼”立体种养模式,促进了全场农业向立体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3年全场实现社会总产值5.6亿元,实现利税1300万元,人均收入4200元。  相似文献   

10.
稻虾综合种养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与单一水稻种植相比,可增加经济效益3万元/hm~2。本文总结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包括水稻种植技术和小龙虾养殖技术,以期为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强化科技支撑助推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提质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的现状,指出成都市有宜渔稻田3.33万hm~2以上,但长期以来受技术、观念等影响,2014年全市稻田养殖面积仅354.00 hm~2,2015年通过开展技术集成研究、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建立核心示范区、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等多措并举,面积已发展到了800.93 hm~2,养殖模式有稻鳖虾、稻虾、稻鳅、稻鱼、稻蟹5种。全市稻田综合种养水产品总产量达1 100 t,总产值3 500万元,增加收入1 800余万元;稻谷品质提高,售价增加。对进一步推进稻田综合种养提出了几点建议,如合理规划布局、加强农业推广队伍建设、加快品牌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稻蟹生态种养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蟹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进行的,可充分发挥稻田面积和水域空间,发挥土地资源潜能,将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高产、高效、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目的,提高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复合经济效益。稻蟹种养是寓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种养模式,涉及种植业与水产养殖等多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蟹是利用水田既种稻又养蟹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了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使原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向更为有利的方向发展,达到种养双丰收的目的。近年来,盘锦市的一些科技示范户在原有稻蟹种养生产形式中加入了细绿萍或水葫芦,使稻、蟹、萍 (水葫芦 )同处一个生态环境中,建立了多层次,多级利用的复合群体,充分发挥了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最大负载力,使稻、蟹、萍 (水葫芦 )相辅相成,互惠共济,提高了稻蟹种养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稻、萍 (水葫芦 )、蟹生产方式的生态效益有四点:   1除草保肥 杂草是稻田的大敌,它不但与水稻争水、争肥、争光,而且还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据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调查,杂草可使水稻减产 5%,杂草严重发生,可使水稻减产 40%左右。稻田养蟹之后,河蟹可吃掉稻田大部分杂草。杂草减少,有利于肥料利用率提高,有利于水稻增产增收。   2培肥地力 河蟹的排泄物以及喂饲河蟹的残饵,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河蟹在稻田中觅食、活动、蜕皮,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和土壤中含氧量;同时有利于增强土壤通透性,加速有机质分解和其它潜...  相似文献   

14.
<正>稻田绿色种养是农业农村部2019农业主推技术之一,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具有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点。目前已形成稻-鱼、稻-蟹、稻-虾、稻-鳖、稻-鳅等模式。一、稻田改造1.加固、加高田埂。放鱼前应修补、加固、夯实田埂,使其不渗水、不漏水。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螫蟹又称河蟹、大闸蟹,成品蟹肉嫩、黄多、油厚、膏肥,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种水产品.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进行种养结合的一种生产方式,在产量和数量上以水稻为主,在质量和效益上以河蟹为主,是充分利用本地稻田面积和水体空间,合理开发资源,发挥土地生产潜能,进行稻蟹立体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蟹就是在同一块稻田、同一个生产季节里,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这是一项无风险、见效快、效益高的种养巧妙结合的立体种养新模式。由于稻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肥,喷洒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安全农药,减轻了农业污染,使稻蟹在相同生态条件下可以共生互利,从而能够获取稻丰蟹肥双丰收的良好效果。这项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种养新技术,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以667平方米(1亩)为例分析如下:一、投入成本辽宁省大洼、盘锦、大石桥和东港4个县(市),已在2000~2001年累计推广稻田养蟹面积达3.3万多公…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独种植水稻与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对比试验,研究两者经济效益、收获后土壤理化性状及有益菌群状况、稻米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稻蟹立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比单独种植水稻经济效益高;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益菌群的数量;稻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宁夏稻蟹综合种养发展现状,从田块整理、水稻河蟹养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蟹综合种养技术,并对稻蟹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9.
"泸县稻鳅共生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泸县方洞镇薛湾村发展了66.7万m~2,产稻谷513㎏/667m~2,捕获台湾鳗鳅151㎏/667m~2,增加收入4530元/667m~2,效益十分可观,实现了"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的新型综合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20.
参考辽宁省盘锦市稻蟹种养模式,摸索蟹田管理方法,分析效益来源,取得了稻蟹产量达到7~8 kg/666.7m2,才能达到投产平衡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