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鉴定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豆上的使用效果,笔者于夏大豆初花期喷施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生根壮苗激活剂增产效果最好,其单株粒数增加1.97粒,百粒重增加1.78g,产量增加36.68kg/667m2,达极显著水平;喷施烯效唑增产亦达显著水平,其单株粒数增加1.98粒,百粒重增加0.1g,产量增加20kg/667m2,可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大豆施用神农新美洲星有机水溶液肥料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拌种并花期和鼓粒期喷施新美洲星有机水溶液肥料能够增加每株粒数,提高百粒重,比喷清水对照增产4.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选用4个耐荫性不同的宁夏主栽大豆品种(系),对比研究在单作和大豆间作玉米条件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的大豆平均有效分枝数减少,降幅为53.78%;平均株高、底荚高分别增加14.39%和6.10%;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别减少39.9%、30.83%、27.53%;大豆百粒重也有下降,降幅为7.46%。不同种植方式下4个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大豆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在大豆新品种(系)的选育过程中要把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作为首选对象考虑,同时降低株高和底荚高;提高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也是提高单株产量的途径之一。本试验中适合单作和间作的耐荫性大豆新品系是宁黄48,单作产量较对照增产26.99%;间作宁黄48产量最高为1 238.7 kg·hm~(-2),较对照增产4.72%。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大豆应用种衣剂锐胜+适乐时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能提高大豆出苗势和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提高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以锐胜150 g+适乐时200 mL+种子100 kg的处理效果最好,单产达352.95 kg/hm2,增产3.22%。  相似文献   

5.
对2003-2014年陕西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分析,发现区试参试品种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不大,平均增加2.14%,每年递增不到0.2%,但最高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18%,每年递增1.5%。为了给今后陕西省大豆高产育种提供指导,对12年来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的高产品种的产量和9个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与对照对比,发现多节、多荚、多粒和高粒重性状的选择是大豆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发现,大豆高产品种产量仅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显著正相关,在品种选育时可以选择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不同微量元素肥料对大豆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锌、硼、钼肥在淮北地区大豆上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 :3种微肥均可增加大豆的单株结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和产量 ,提高经济效益。其效果是 :锌肥 +钼肥 >硼肥 >锌肥 >钼肥。  相似文献   

7.
通过和阳复合微生物肥在大豆的应用,结果表明:亩施和阳复合微生物肥40千克,可增加大豆根瘤数、单株分枝数,单茱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均有所增加;能提高大豆产量,增产幅度为18.9%。  相似文献   

8.
<正>美洲星在大豆上使用具有明显的增产及增强大豆抵御不良环境因子侵害能力的效果。例如:1998年正阳关农场在夏大豆上进行试验。用美洲星1500mL/hm2在大豆播种时露籽喷于土壤,增加出苗率9.1%,增产267kg/hm2,增产幅度为11.8%;于花期用1500mL/hm2对水500倍进行叶面喷施,增产217.5kg/hm2,增产率达9.6%;2次复加施用,增产309kg/hm2,增产率达13.6%。  相似文献   

9.
大豆初花—鼓粒期喷施1-3遍氨基酸复合微肥,单株瘪粒数减少0.13-0.20粒,单株粒数增长1.8%-7.3%,荚粒数增加0.04-0.15粒,百粒重增加0.60-0.95g,单株粒重增长4.6%-11.8%,增产131.8-338.6kg/hm^2,净增收422.2-1039.5元/hm^2,产投比(4.3-6.0)∶1。  相似文献   

10.
硫酸亚铁、硫酸锰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市十里河地区,施用硫酸亚铁120kg/hm^2,增加大豆421-501kg/hm^2;施用硫酸锰30kg/hm^2.大豆产量结构优势明显增强,表现为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增多,大豆分枝数平均增加0.3~0.4个,单株粒数最多增加9粒,百粒重增加0.5g,大豆产量增加541-571kg/hm^2,增产率达24.0%-26.8%。  相似文献   

11.
13个大豆品种在甘肃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13个大豆品种在甘肃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产量鉴定并分析其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产量及适应性表现各异。其中陇中黄601平均单株荚数60.7个、单株粒数126.9个、单株粒重30.55 g、百粒重24.07 g,中作071平均单株荚数67.1个,单株粒数162.3个、单株粒重30.16 g、百粒重18.59 g,2个品种具有协调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陇中黄601产量达到3 261.1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16.70%,互作效应值0.864 4,互作方差0.271,互作变异系数8.86%;中作071产量为3 033.33 kg/hm2,增产8.55%,互作效应值0.450 3,互作方差0.009,互作变异系数1.77%。2个品种均表现出较高的丰产和稳产能力,在不同生态区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可在甘肃省中东部旱地和河西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在极端气候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用新美洲星拌种,能明显提高小麦出苗率,增强小麦抗旱、抗病、抗冻和耐渍害能力,是小麦生产上一项成本低廉、使用简便且行之有效的高产、稳产栽培措施。为验证新美洲星在小麦生产上增产、增效作用,于2016—2017年在安徽省水家湖农场旱直播水稻茬田块进行小麦新美洲星拌种应用推广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美洲星拌种的小麦经济性状表现最好,小麦植株长势旺盛,茎秆粗壮,抗病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新美洲星拌种能促进小麦根系生长,使小麦抗灾能力大幅提高,单株次生根数、单株带蘖数分别较未拌种对照增加1.6根、0.8个。新美洲星拌种区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较未拌种对照增加了100.5万穗/hm2、1.6粒、3.3 g。  相似文献   

13.
探索不同时期追氮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个不同时期追施纯氮51.75 kg/hm2对神豆2号的生物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6片复叶期追氮使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强,秕荚数减少,比对照增产显著,达19.3%;盛花期前10 d追氮使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降低,秕荚数增多,百粒重增加,增产显著,达12.1%;结荚初期追氮使株高、结荚高度降低,主茎有效分枝数增加,百粒重降低,减产15.7%;3个时期追氮对大豆外观品质没有规律影响。不同时期追氮对神豆2号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6片复叶期、盛花期前10 d追氮都可增加产量,且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用双效活力素375ml/hm2在大豆苗期、初花期、鼓粒期喷施1~2次,可降低大豆株高,改善经济性状。各处理较对照平均单株分枝增加0.6个,单株有效荚数增加9.1个,百粒重增加2.2g,产量增加192.5kg/hm2。以初花期和鼓粒期各喷施1次,增产效果最好,较对照增产300.5kg/hm2,增产率达12.6%,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为增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提高农作物产量水平,方邱湖农场在小麦上推广应用新美洲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邱湖场小麦上示范推广新美洲星的情况总结如下。1增强植株抗性,增加根系数量和单株分蘖数苗期调查结果(表1)表明,应用新美洲星对小麦拌种,单株分蘖数达3.30个,比对照增加1.67个;小麦植株感纹枯病率比对照降低11.5个百分点,百株鲜重比对照增加20.6 g,次生根比对照增加88.89%,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植株抗病性、抗寒性和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衣剂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田通过使用锐胜、适乐时、适麦丹、优拌和奥得腾等拌种剂,结果表明:使用后虽然不能增加大豆的单株荚数、提高其结实率,但在中后期能促进并协调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系,提高灌浆速度,增加百粒重,从而提高产量。以奥得腾3 g+优拌30 m L增产最多,产量水平为128.93 kg/亩,较对照增产13.43%;其次为锐胜25 g+适乐时10 m L,产量水平为118.39 kg/亩,较对照增产4.16%。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有机硅浸种和叶面喷施,研究其对大豆产量、根系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用有机硅浸种在苗期可以促进大豆的根系伸长,增加根瘤数;叶面喷施有机硅可降低株高,增加大豆主茎有效节数,提高大豆的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适宜浓度可以降低大豆瘪荚率,从而增加大豆的产量。叶面喷施有机硅的用量30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世纪星”有机无机复合液肥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主要有氮、磷、钾、钼、铜、铁、镁、硫、锌、锰、硼等无机营养元素以及黄腐酸钠、有机质、腐植酸等有机营养成分,在大豆上使用具有明显的增产及增强大豆抵御不良环境因子侵害能力的效果.例如:1996年焦岗湖农场用100毫升"世纪星”液肥喷洒土壤,又于花期以75毫升液肥对水500倍进行叶面喷雾,结果单株荚数增加6.6个,单株粒数增加12个,单株粒重增加2.3克,百粒重增加0.8克,亩产增加43.6千克,增产幅度达27.8%.  相似文献   

19.
对来自于中国黄淮海大豆产区、北方大豆产区和南方大豆产区的31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明显不及农家品种,而其它性状如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农家品种。以育成品种和农家品种分别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茎节数与株高、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非显著正相关,但与主茎荚数呈负向显著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正向显著相关,与单株粒数负相关显著。通过比较和分析,就百粒重、生育期和株高筛选出一些具有极端值的品种,可以用作品种选育的亲本和大豆分子育种如转基因受体或分子标记作图群体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高产且适合间套种的大豆新品种,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桂春3号为母本,中作97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成功选育适合间套种的高产大豆新品种桂春15号(区域试验代号桂610)。2009—2011年广西第十周期春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2 824.1 kg/hm2和3 060.0kg/hm2,比相应对照显著增产;间种条件下平均产量2 070.0kg/hm2,比对照(桂春1号)增产25.5%。生育期春播100d,株高45.1cm,主茎10.6节,分枝2.6个,单株荚数33.3个,单株粒数70.1粒,单株粒重13.7g,百粒重21.5g,蛋白质含量为43.44%,脂肪含量19.57%。201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豆2013001号),适宜广西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