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蜜蜂(中蜂)是中国的本土蜜蜂,生产上常利用其作为传粉蜜蜂,为冬季设施草莓授粉。然而,设施草莓温室大棚温度低、光线暗,中蜂活跃度低下,访花积极性不高。针对此问题,基于昆虫触角电位测量系统筛选提高蜜蜂活性的嗅觉活性剂,设计复合糖水增效剂,对传统的糖水饲喂进行改良。结果表明,以25%糖水与β-紫罗兰酮配制复合糖水增效剂可使中蜂的访花频率提高20.7%,从而提高中蜂对草莓的授粉效率,为冬季设施草莓授粉率提高和草莓增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杨甫  王凤鹤  徐希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11-10713
[目的]综合评价明亮熊蜂、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3蜂种对温室草莓的授粉效率,更有效地利用蜜蜂为大棚草莓授粉。[方法]采用2m×2m样方观测3种授粉蜂的行为,测定其出巢温度、日活动时间、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花粉移出率、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及授粉效果等,并对3种授粉蜂的授粉成本进行比较。[结果]整个花期3种蜂均十分活跃,明亮熊蜂较快适应环境,意大利蜜蜂阴天不访花;活动起点温度明亮熊蜂和中华蜜蜂的低于意大利蜜蜂;日活动时间明亮熊蜂和中华蜜蜂较长;花粉移出率明亮熊蜂比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高,但访花频率中华蜜蜂比意大利蜜蜂和明亮熊蜂的高;3种蜂的柱头花粉沉降数目没有显著区别;明亮熊蜂与中华蜜蜂授粉后的草莓平均单产、平均畸形果率差异不显著,而与意大利蜜蜂的差异极显著;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成本基本相同,显著比明亮熊蜂成本低。[结论]中华蜜蜂为冬季及早春温度较低状态下大棚草莓授粉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及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对黄沙白柚Citrus maxima(Burm) Merr. cv. huangsha Yu的访花行为及授粉效果。【方法】于重庆市垫江县开展2种蜂对黄沙白柚的访花行为及授粉效果试验,比较2种蜂访问黄沙白柚花朵的行为及其与环境因素和花朵泌蜜规律的相关性,并评价意蜂与中蜂授粉对黄沙白柚座果率、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意蜂与中蜂访问黄沙白柚花朵的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3:00-17:00时间段中蜂访问黄沙白柚花朵的数量显著高于意蜂(P0.05),但意蜂的单花访问时间显著高于中蜂(P0.05);意蜂访问黄沙白柚花朵的数量受花朵泌蜜量和光照显著影响(P0.05),中蜂的访花数量受花蜜糖浓度和光照显著影响(P0.05)。经意蜂与中蜂授粉的黄沙白柚果实座果率、单果重、果型及果实品质显著高于自花授粉组(P0.05),且意蜂授粉组的座果率及2种蜂授粉组的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显著高于人工授粉组(P0.05);意蜂授粉组和中蜂授粉组总果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意蜂授粉组显著高于人工授粉组与自花授粉组(P0.05);与中蜂授粉相比,意蜂授粉能够显著提高黄沙白柚的果实座果率。【结论】综合比较2种蜂对黄沙白柚的访花行为及授粉效果,黄沙白柚可采用蜜蜂授粉代替人工授粉,且意蜂授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2种蜜蜂对新疆温室草莓的授粉行为和授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温室中环境因子对地熊蜂和意大利蜜蜂2种蜂的活动规律,比较2种蜂对日光温室草莓的授粉行为及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蜂访花行为和传粉效果不一样,温度是影响地熊蜂和意大利蜜蜂出巢的最重要因素,光照强度和湿度对蜂的出巢影响不大;地熊蜂日工作时间显著长于意大利蜜蜂(P0.05),出巢温度和授粉温度极显著低于意大利蜜蜂(P0.01);地熊蜂授粉的草莓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授粉的草莓(P0.01),还原性糖和总酸差异不显著。地熊蜂更适合为日光温室草莓进行授粉。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比较了四川盆地中蜂和人工2种授粉方式对大棚草莓产量、成本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蜂授粉大棚草莓的产量提高53. 54%,畸形果率下降7. 60%;节约授粉成本1213. 86元/667m~2,增加收益16537. 26元;蜜蜂授粉草莓的总糖含量增加,品质改善,上市日期提前。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856-1858
通过自然调查及田间试验处理,对不同授粉方式下紫花苜蓿的授粉行为、授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紫花苜蓿的访花昆虫主要有切叶蜂、蜜蜂、熊蜂、木蜂,除此以外,还有瓢虫和一些蝇类,其中,切叶蜂的访花时间最短、访花频率最高、打开龙骨瓣的速度最快,是紫花苜蓿的最佳授粉昆虫,其次是蜜蜂;但不同蜂种处理的授粉效果差异不显著,而且蜜蜂人工饲养技术成熟、蜂群数量大,可解决紫花苜蓿大面积种植中存在的野生蜂不足、无法完全授粉、种子产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昆虫的授粉行为与不同粉蜜组合模式植物间的关系,采用野外考察法研究冬季昆虫对油菜(含大量花蜜与适量花粉)、芥蓝(含大量花蜜与少量花粉)、蚕豆(含少量花蜜和大量花粉)等不同花蜜和花粉组合模式显花植物的选择偏好。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昆虫对油菜的访花频次为(591±11.83)只/d,显著高于蚕豆的(127±1.90)只/d和芥蓝的(180±2.53)只/d。蜜粉组合方式(油菜)比仅提供粉源(蚕豆)更能吸引授粉者。优势访花昆虫1d的最大访花量及其出现时间存在差异,中蜂和食蚜蝇的最大访花量分别为(34±9.80)只和(14±0.56)只,出现在12:00~13:00;意蜂为(39±9.17)只,出现在12:30~14:30;家蝇为(12±1.34)只,出现在16:00~18:00。最大访花量及其出现时间的差异能减少授粉者间的取食竞争,提高显花植物的授粉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洋葱种子质量与产量。[方法]测定上午、下午洋葱花的泌蜜量、糖浓度,以及上午与下午采集花粉的中蜂、意蜂的数量;测定中蜂采集花粉、意蜂采集花粉、中蜂与意蜂协同采集花粉、对照组(无蜂种采集花粉)的洋葱种子产量。[结果]洋葱花上午泌蜜量多,下午很少甚至不泌蜜;上午采集花粉的蜂种多于下午的。采集花粉的中蜂明显多于意蜂,协同采集的中蜂与意蜂最多。中蜂与意蜂协同授粉,能够提高洋葱种子产量,达1.4891g,意蜂与中蜂单独授粉时,洋葱种子的产量相当。[结论]中蜂与意蜂协同授粉有助于提高洋葱种子质量与产量。  相似文献   

9.
蜜蜂授粉可以提高草莓产量与品质,降低畸形果率。本文针对蜜蜂蜂种蜂群的选择、大棚内蜜蜂的管理与饲养技术、农药安全用药方面进行经验归纳总结,以期为蜜蜂授粉技术、草莓种植技术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子属异花授粉果树,昆虫是其重要的传粉媒介,为了解李子花期的访花昆虫种类组成及特点,对李子花期访花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李子访花昆虫共计5目25科30种,主要以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昆虫为主,其中,膜翅目访花昆虫共有11种,以叶蜂科李实蜂为主,其次为蜜蜂科;鞘翅目访花昆虫以瓢虫科为主;双翅目访花昆虫以食蚜蝇科为主。李子不同花期访花昆虫的种类组成不同,其中,初花期访花昆虫主要以条蜂科和叶蜂科访花昆虫为主;盛花期主要以蜜蜂科和叶蜂科访花昆虫为主,少见条蜂科访花昆虫。访花昆虫日活动规律监测结果表明,蜜蜂科、土蜂科、条蜂科和瓢虫科访花昆虫主要于上午活动;叶蜂科和食蚜蝇科访花昆虫多于中午活动。环境条件对李子访花昆虫组成和数量影响明显,可利用的野生传粉昆虫有地蜂科和条蜂科访花昆虫。  相似文献   

11.
以蓝莓品种蓝羽,薄雾,奥尼尔为试验材料,研究对比无蜂授粉,意蜂授粉和中蜂授粉对其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无蜂授粉,通过蜜蜂授粉可以极显著提升蓝莓坐果率,提升比例在26.2%~44.9%,效果明显。但在提高坐果率的同时,蜜蜂授粉使薄雾蓝莓果实纵径、横径和单粒重显著降低。蓝莓不同授粉方式下,其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花青素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性不同,对比无蜂授粉,蜜蜂授粉方式下薄雾、蓝羽果实糖度提升,酸度下降,果实风味品质提升效果明显。不同授粉方式下蓝羽、奥尼尔品种花青素含量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薄雾品种中蜂组花青素含量显著低于意蜂组和无蜂组。3个试验品种中,奥尼尔品种的意蜂授粉组花青素含量最高,为0.53 mg·g-1;薄雾中蜂授粉组的花青素含量最低,为0.08 mg·g-1。  相似文献   

12.
明确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在RNA干扰前后的触角电生理(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可为中蜂嗅觉识别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在前期对中蜂气味结合蛋白AcerOBP14基因序列、荧光竞争气味结合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试验进一步采用饲喂法对中蜂采集蜂AcerOBP14基因沉默后,进行qRT-PCR及EAG试验,筛选出对AcerOBP14有效干扰的序列,并比较干扰前后触角对不同气味物质EAG反应能力的变化.结果 表明,合成的2个不同片段大小的dsRNA均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降低AcerOBP14 mRNA表达水平,dsAcerOBP14-1在饲喂48 h时沉默效果最好,沉默效率为68.9%.与只饲喂30%糖水的对照组相比,饲喂dsAcerOBP14-1的采集蜂触角对2-庚酮、α-法尼烯、β-罗勒烯和柠檬醛的EAG反应值极显著降低,对橙花醇和胡椒酮的EAG反应值显著降低.通过RNA干扰能够显著抑制AcerOBP14的表达,显著降低触角对报警信息素、植物花香挥发物、那氏信息素及幼虫信息素物质的电生理反应值.推测Ac-erOBP14是一种广谱结合蛋白,可能参与工蜂的采集及蜂群的秩序维持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棚促成栽培草莓,可使果实成熟期大大提前,市场销价高,一般亩收入可超万元。但在生产中,栽培者往往只注重高产,忽视品质的提高,因而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大棚草莓的经济效益。根据我们的栽培实践,总结出8条提高大棚草莓品质的技术措施:1.选择适宜品种大棚栽培的草莓,要选用在冬季和早春低温条件下开花多,白花授粉能力强,耐低温,黑心花少,果型大而整齐,畸形  相似文献   

14.
大棚草莓栽培正值冬季和早春,温度低,湿度低,日照短,昆虫少,影响花药开裂及花粉飞散,授粉不良,易产生各种畸形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创造良好的授粉条件,除注意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外,主要的还是利用蜜蜂进行辅助授粉.研究表明,采用蜜蜂传粉的大棚草莓,座果率明显提高,果实增产30%~50%,畸形果数只有无蜂区的20%.  相似文献   

15.
辽宁铁岭市玉宝蜂场范广学,饲养蜜蜂100多群。2001年冬,范广学将100群蜂租给开原县三家子乡草莓大棚户为草莓授粉,每群蜂租金200元,收入1万余元。北方的冬季寒冷,蜂群需备足饲料蜂蜜,搬入室内或地  相似文献   

16.
百子莲的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2年对百子莲引种地的访花昆虫和昆虫访花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检测,共发现访花昆虫23种,分属于5目、17科.其中传粉昆虫有10科13种,主要有中华蜜蜂、熊蜂、玉带凤蝶、菜粉蝶和黑带食蚜蝇.访花频率在不同昆虫之间差异显著.在不同花期(始花期、盛花期)间差异不显著.各昆虫单日的访花频率存在一定规律.其中蝶类传粉活动集中在上午,蜂类传粉持续时间长,7:00~17:00均有出现.昆虫访花频率和虫体解剖镜观察表明.蜂类的传粉效率明显高于蝶类和蝇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蜜蜂对设施百香果授粉效果的影响,为促进百香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意蜂、中蜂和熊蜂在晴天和雨天对设施栽培“金都百香3号”的授粉行为,测定各授粉处理百香果的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单果重和品质成分含量等指标,评价不同种类蜜蜂对设施百香果的授粉效果。【结果】设施百香果在晴天12:00左右开花,在雨天延迟约36.00 min;花药翻转完成时间先于柱头下垂时间,在晴天的14:00时或雨天的15:00时柱头与花药接近于同一平面,属于蜜蜂授粉的最佳时机。晴天和雨天意蜂授粉的平均单果种子数分别为193.91和181.93粒,为所有处理中最优。在晴天,意蜂、中蜂和人工授粉处理的平均坐果率均在99.0%以上;在雨天,意蜂授粉处理的平均坐果率分别比中蜂和熊蜂授粉极显著提高29.63%和154.60%(P<0.01,下同)。在晴天,意蜂授粉的平均单果重为107.71 g,分别比人工、中蜂和熊蜂授粉提高29.4%、26.5%和29.3%;在雨天,意蜂授粉的平均单果重为104.78 g,分别比人工和中蜂授粉极显著提高23.1%和32.8%。在晴天和雨天,意蜂授粉果实的平...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铁岭市龙山乡玉宝蜂场蜂农范广学冬闲时将越冬蜜蜂租给塑料大棚果农,为大棚果树传花授粉.范师傅每年冬季出租蜜蜂150余群,每群150~200元,一个冬季下来,净赚租金2万多元,占全年养蜂收入的一半.同时也解决了大棚果农冬季人工授粉费时费工开支大的难题,为大棚果农省支增收每个合计达1000元以上,实现了蜂农果农双丰收.在他的带动下,辽北铁岭、开原、昌图等市30余户蜂农也加入冬季租蜂行业,壮大租蜂队伍.  相似文献   

19.
在八叶五加流蜜期和外界缺蜜期,观察中蜂工蜂对不同距离设置的人工饲喂点的采集反应.结果表明,50只标记蜂对不同距离给饲点的信息传递的有效率和准确率有显著的差异(P<0.01),外界有蜜源会降低标记蜂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另一观察表明,中蜂工蜂的信息传递能在一定范围表达食物源的相对高度.  相似文献   

20.
草莓蜜蜂传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草莓栽培正值冬季和早春,温度低,湿度低,日照短,昆虫少,影响花药开裂及花粉飞散,授粉不良,易产生各种畸形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创造良好的授粉条件,除注意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外,主要的还是利用蜜蜂进行辅助授粉。研究表明,采用蜜蜂传粉的大棚草莓,座果率明显提高,果实增产30%~50%,畸形果数只有无蜂区的20%。在放风前5~10天,棚室内彻底防治1次病虫害,尤其是虫害。蜂箱放进后,一般不能再施农药,尤其禁施杀虫剂。在草莓开花前1周,将蜂箱移入棚室内,一般按1个棚室1箱,1株草莓1只蜜蜂的比例放养。蜜蜂箱放在棚室中间部位光照好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