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查明核桃溃疡病的致病病原和生物学特性,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利用烫伤法接种健康核桃枝条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是核桃溃疡病的致病病原菌,鉴定为真菌界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假球壳目葡萄座腔科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无性型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5~30℃,最佳温度为30℃,适宜的pH为6~8,最佳pH为7,最佳培养基是PDA培养基,全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快;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为30~40℃,最佳温度为35℃,适宜的pH为5~7,最佳pH为6,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适宜孢子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全黑暗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按分离→接种→再分离的柯赫原则对昆明市人工栽培雪松上的一种新病害进行研究,根据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鉴定为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ruissinum Cooke)。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为:生长的最佳C源为葡萄糖,对N源和维生素均不能很好地利用,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佳温度为25℃,最佳pH值为4,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为100%才萌发。  相似文献   

3.
通过番茄早疫病菌(链格孢菌)在含不同浓度白灵菇代谢液的PDA培养中的生长及黑色素分泌情况,鉴定白灵菇代谢液对植物病原性真菌的生防抑制效果。以不同浓度白灵菇液体培养液添加至PDA培养基为实验组,以PDA培养基为对照组,分别接种活化的链格孢菌恒温培养,每隔7 d测量培养皿内病菌菌落直径,同时观察病菌黑色素生成量,共测量3次。结果表明:与PDA培养基对照比较,白灵菇代谢液对链格孢菌的生长抑菌效果极显著,同时对链格孢菌黑色素有极显著降解效果,说明白灵菇菌液对链格孢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效果,且对链格孢菌黑色素有持续降解作用。证实白灵菇对番茄早疫病的生物防治效果具有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冬枣树皮疱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尖炫菌(桃茎点霉菌)Phoma persicae Sacc.单独侵染引起的冬枣树皮疱斑病是冬枣树皮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该菌在PDA,OUA,CMA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25℃;在pH6时菌落生长最好,孢子萌发最适pH6~7;在光照与黑暗交替(12L∶12D)和24 h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快,光照对产孢、孢子萌发无影响;不同营养液中,树皮煮汁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瑞丽市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种植基地,发现一种铁皮石斛叶斑病。通过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经传统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鉴定,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细胞计数板法测定该病原菌的形态学特性及产孢性能。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30℃,其中28℃时菌丝生长量最大,最适pH值为5~6;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3~4。此菌对碳源要求不严格,能利用多种碳源,但利用能力有差异;硫酸铵、氯化铵作为氮源的培养基明显不利于菌丝生长,其他供试氮源均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科赫氏法则测定了从兰屿肉桂炭疽病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的致病性,对其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兰屿肉桂炭疽病的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 aotearoa B.WeirP.R.Johnst,可侵染8科11种供试寄主植物。培养基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显著,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产孢最佳培养基为PYG和CMA,孢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CMA。碳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明显,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蔗糖和蛋白胨,产孢最佳碳氮源为果糖和蛋白胨,孢子萌发最佳碳氮源为肌醇和酵母浸膏。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和p H值分别为25℃和7.0。光照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相对湿度高有利于孢子萌发,高于98%时,萌发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竹丛枝病的研究Ⅰ症状、病菌分离和接种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竹丛枝病病枝梢端和竹瘤座菌的子实体分离,获得竹瘤座菌的纯培养。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很慢,菌落呈白色乳酪状,为分生孢子。对嫩梢未展开的心叶喇叭口内(生长点),注入孢子悬浮液,可使新梢发病,潜育期在40天以上。接种发病枝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和自然新发病枝一致,再分离获得原菌种,证明竹丛枝病是由竹瘤座菌Balansia take(Miyake)Hara=Aciculosporium take Miyake侵染所致。新发病枝初为细长、叶小,单根蔓枝,到第三年才形成典型丛枝症状。文章还对症状发展过程作了详细描述。竹丛枝病在国内各地普遍发生,不仅淡、刚竹,而且毛竹在有些地方发病也很严重。重病竹林发笋少而细,逐渐衰败,成为发展竹用材林和食笋用林的障阻之一。  相似文献   

8.
宋漳 《林业科学》2001,37(6):66-70
从福建省南平市桔蚜虫尸上分离的一株镰刀菌 ,病原鉴定为镰刀菌属 (FusariumLinkexFn)的砖红镰孢 (FusariumlateritiumNees .)。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 ,10~ 3 5℃均可生长 ,生长适宜温度为 2 0~2 6℃ ,2 5℃下培养 3d后可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2 0~ 2 5℃ ,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96%~ 10 0 %。对桔蚜若虫的毒力测定表明 ,砖红镰孢对桔蚜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其LC50 为 2 71× 10 7个孢子·L- 1 ,LT50 为2 2 1~ 6 3 4d(在 1 0× 10 1 1 ~ 1 0× 10 7个孢子·L- 1 浓度下 )。用砖红镰孢菌液田间防治桔蚜 ,死亡率达91 80 %。  相似文献   

9.
以中菏1号杨(I-107杨)为代表的杨树梭形溃疡病由壳梭孢属的真菌所引起,是一种新的杨树病害.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对壳梭孢菌3个菌株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0℃.其寄生基物的pH值范围为4~13,最适的pH值为7~8.4种培养基中以PDA培养基对3个菌株的生长为最适合.  相似文献   

10.
为防治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核桃炭疽病,从核桃叶、茎、根等组织中分离出9种内生真菌。分别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与胶孢炭疽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和田间致病性检测,筛选得到一株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Chen-P20。经分子学和形态学鉴定为木霉属真菌Trichoderma sp.。研究表明:平板对峙培养条件下Trichoderma sp. Chen-P20菌丝对胶孢炭疽菌抑制率为83.3%,其孢子悬浮液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率为84.7%。Trichoderma sp. Chen-P20在核桃叶、茎和幼苗植物体内拮抗活性显著,对胶孢炭疽菌的防治率分别为62.6%、55.6%和66.8%。Trichoderma sp. Chen-P20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甘氨酸,最适环境条件为25℃,持续光照,pH在5~6之间。  相似文献   

11.
北极粪孢壳是一种粪生菌,在日本、加拿大等国已有记载,为真菌遗传研究的常用材料。笔者于长白落叶松落叶上分离到北极粪孢壳菌,观察了其形态特征和部分生物的特性。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蛋白胨培养基中长势良好,对有机态氮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12.
核桃叶枯病是2010年在和田地区墨玉县托乎拉乡新发现的一种病害,近两年在阿克苏核桃园里也发现了同样症状的病株。从阿克苏核桃主要生产区新和县、温宿县、阿克苏市红旗坡采集典型的核桃叶枯病病样,3个点共切取分离病组织180块,经过培养其中132块病组织上长出同一种真菌——链格孢(Alternariasp.)。用单孢分离法纯化分离物并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健康核桃叶片后所产生的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的症状一致。通过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疱锈病重寄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疱锈病是樟子松枝干上的主要病害,为利用重寄生菌对樟子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lb.et Schw.)Wint.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得到重寄生菌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 Sherb.、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并测定ITS序列,获得基因登录号。经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存在两种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按分离—接种—再分离的柯赫法则对云南干热河谷人工栽培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n L.上的一种新的顶芽枯死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分子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柱孢属Cylindrocarpon pauciseptatum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生长的最佳C源为葡萄糖,对N源和维生素均不能很好地利用,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佳温度为20℃,最佳pH值为6,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100%时萌发。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土壤pH值来降低牛角瓜顶芽枯死病的发病率,提高牛角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杨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是一种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杨树叶部病害。该菌的生长发育温度在5~35℃,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在pH3~10之间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以pH值6~8为最佳。有无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差异明显,以黑暗与日光灯交替处理病原菌生长较快。在PDA培养基黑暗条件下培养该菌生长良好,其次是胡萝卜汁培养基,但在琼脂加水培养基上产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绿僵菌Mf2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绿僵菌Metarhigium anisopliae Mf2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效果,从4种常见培养基PDA,PPDA,SDAY,SMAY中选择一种最适于绿僵菌Mf2菌株营养生长及产孢的培养基,测定该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Mf2菌株在PPDA培养基中生长速度最快,14 d后菌落直径大于其他3种培养基,为76.00 mm;培养14 d后PPDA培养基中菌株产孢量最高,为5.667×1010个孢子,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上的产孢量,约为处于第2位的PDA培养基上产孢量的2.5倍;绿僵菌Mf2菌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处理36 h后校正死亡率为98.52%。绿僵菌Mf2菌株对松材线虫毒力测定表明具有很高的毒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漾濞核桃染病的枝、叶上分离得到17个纯培养菌株,其中YB001和YB009被鉴定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tiopsistey)的真菌,YB005为单端孢属(Trichthecium)的真菌,YB018为枝孢属(C ladosporium)的真菌。室内药剂抑菌实验的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对YB001和YB009菌的抑制效果很好,茂生对YB016和YB017菌的抑制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沙棘干缩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7年分秋、春、夏3次采集大果沙棘干缩病感病植株感病部位组织,分离纯化、鉴定获得8个真菌菌株.根据Koch's证病法则,选择分离自具有明显干缩病症状植株感病部位的分离物的孢子作为致病性测定用接种体,分别采用菌剂灌根、干部刮伤涂抹菌剂的方法对沙棘幼苗和12年生沙棘进行接种后,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一致的症状,对接种发病的植株再分离获得3个菌株.对上述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测定,将其鉴定为拟枝孢镰孢菌.该病原菌可生长在沙棘的叶部、枝干部及根部,生长在不同部位的菌株存在致病力上的差异.该病原菌在大果沙棘上的危害在黑龙江省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枣缩果病菌链格孢菌的抗硫酸铜标记,为揭示链格孢菌在枣树上的侵染规律与深入掌握枣缩果病菌的致病机制和有效控制该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板抑菌圈法,从硫酸铜、氯化钴、硝酸银和放线菌酮4种药剂中筛选出硫酸铜可以作为标记链格孢菌CN193菌株的药剂。应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在凹玻片中按1∶1的比例放入1.0,1.5,2.0 mg·m L~(-1)硫酸铜与链格孢菌孢子悬浮液的混合液,培养12 h后通过孢子萌发抑制率确定硫酸铜的起始浓度。将培养基中硫酸铜的浓度由1.5 mg·m L~(-1)逐渐提高至4.5 mg·m L~(-1),以培养菌株对硫酸铜的抗性;选取单孢培养,得到稳定的抗硫酸铜突变体CN193Cur。通过喷雾和刺伤接种2种方法进行CN193Cur的田间致病性测定,并结合BOX-PCR指纹图谱分析技术,检测抗硫酸铜突变体CN193Cur菌株的稳定性及链格孢菌在枣树上的初侵染时期。【结果】硫酸铜对链格孢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氯化钴、硝酸银的抑制效果较弱,放线菌酮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硫酸铜初始浓度为1.5 mg·m L~(-1)时链格孢菌的突变率为12%,试验达到最高浓度为4.5 mg·mL~(-1);突变体CN193Cur与野生型菌株CN193具有相同的致病力;经致病性测定后的CN193Curp能够在含高浓度硫酸铜(4.5 mg·m L~(-1))的培养基上生长,野生型菌株则无法生长;突变体菌株CN193Cur在不含硫酸铜的PDA培养基上表现出比野生型菌株较快的生长速度;CN193Curp与室内筛选得到的突变体CN193Cur一样,都是链格孢菌CN193且其突变特征稳定。枣树花期接种链格孢菌能够发病,并再次在病果中分离到突变体菌株CN193Curp,说明链格孢菌在花期即能侵入枣树,致使枣果发病。【结论】硫酸铜抗性可以作为链格孢菌的稳定标记,为真菌和细菌抗药性标记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抗生素或化学药剂浓度递增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真菌和细菌的突变体,这为其他植物病原真菌或细菌侵染机制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BOX-PCR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可快速检测出真菌的多样性,能够较为有效地提供菌株的种内差异信息;CN193Cur具有稳定的突变特征及致病性,可以应用于对枣缩果病菌的侵染机制及致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锈寄生菌(Sphaerellopsis filum)寄生于落叶松褐锈病菌的冬、夏孢子堆上,对其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为扩大该菌的人工培养,对培养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温度有利于菌丝生长,较高温度促进产孢,适温为20℃左右;该菌对光无特殊要求,对紫外线反应不敏感;适直的PH值5—7,最适6—6.5;丰富的碳源促进菌丝生长,而不利于产孢,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均为该菌适宜的碳源;在PDA培养基中添加氮源对该菌无促进作用,且当氮源过量时对产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