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春化与光周期处理对大白菜花芽分化和抽薹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白菜在进行种子春化处理时.不同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影响很大.8℃的经比3,13℃下植株的花芽分化开始得早,分化速度快,抽薹时间早.抽薹期早晚不同的大白菜品种在花芽分化和抽薹上存在着大的遗传差异性,春化15d时,3℃和13℃的处理温度,均不能使晚抽薹材料S-1和YC完成花芽分化并引起植株的抽薹;13℃下春化时间达到30d时,YC也不能分化完全的花芽和发生抽薹.在低温处理基础上,长日条件对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均有促进效应,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春化条件对大白菜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冬性不同的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人工春化温度、春化时间对花芽分化和抽薹开花的影 响,试验结果表明,在4~8 C处理下,大白菜花芽发育早,速度快;10C下大白菜种子也可以通过春化,但春化 所需时间相对延长。通过对低温诱导花芽分化温度、诱导持续时间及诱导后花芽生长速度的研究,初步选定 在6C低温下诱导20 d为大白菜的最佳春化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促进切花菊‘神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Jinba’)开花的最佳亚精胺(Spermidine,Spd)溶液浓度,采用整株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0 mmol/L)的Spd对成花诱导期间顶芽和叶片多胺(Polyamines,PAs)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处理提高了成花诱导前期和中期顶芽内Spd的含量,提高了中期时顶芽内精胺(Spermine,Spm)的含量,降低了前期叶片内Spd的含量。1.0 mmol/L处理区成花诱导中期顶芽内Sp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但是在后期顶芽和叶片内腐胺(Putrescine,Put)含量都突然升高;0.01mmol/L处理变化与对照相差不大。虽然0.1 mmol/L和1.0 mmol/L处理均增加菊花的舌状花数,但前者可以提前2 d开花,延长盛花期天数,而后者则延迟2 d开花,并缩短盛花期天数3 d。结果显示,Spd与小花原基分化有密切关系,0.1 mmol/L Spd促进菊花开花,1.0 mmol/L Spd则抑制开花。  相似文献   

4.
The flower stalk is the product organ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which is cultivated extensively in South China.Flower stalk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including bolting and flowering,determine the yield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however,the bolting and flowering mechanisms remain to be explored.To elucidate these processes,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low-temperature and gibberellin(GA)treatments,and their interaction,on stem elongation,bolting time,flowering time,hormone content,and cell morphology in stem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cold and GA treatments accelerated bolting time,stem elongation,and flowering time.Moreover,cold and GA cotreated plants displayed additive positive effects.In addition,cold treatments increased the GA,indole-3-acetic acid,and cytokinin contents and altered cell size in the shoot apices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Treatment with uniconazole,a GA synthesis inhibitor,strongly delayed bolting time,stem elongation,and flowering time,whereas GA,but not cold treatment,rescued this inhibition,indicating that low temperature accelerates bolting and flowering not only through inducing GA in the shoot apices,but also other ways.Thes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dissecting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bolting and flowering in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相似文献   

5.
冬性与春性白菜品种花芽分化前后生理代谢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冬性植物油冬儿白菜和春性植物菜心花芽分化前后茎尖DNA甲基化水平、赤霉素 (GA)含量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花芽分化过程中 ,DNA甲基化水平逐渐下降 ,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 ,GA含量在临界期下降 ,花芽分化开始后又上升 ,2种蔬菜变化趋势一致 ;菜心DNA甲基化水平和赤霉素含量始终高于普通白菜 ,而蛋白质含量低于普通白菜 ,其赤霉素含量的变化幅度则大于普通白菜。此外 ,在白菜中还检测到了花芽分化的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6.
多胺在高等植物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胺作为具有调控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与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大多数研究表明,多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种子萌发、植物生长与分化有促进作用。在植物花芽分化过程中,多胺水平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单独或混合外施Spm、Spd与Put能够促进花芽形成,增加花芽的数目。多胺对植物雌雄蕊、果实的发育与坐果具有重要调节作用,雌花与雄花所包含的多胺在种类及数量上均有差异。而多胺延缓衰老的作用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因此,多胺参与了高等植物个体发育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源多胺在蟠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对石河子地区主栽蟠桃品种贵妃红进行自花、异花授粉,并以天然授粉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授粉方式下贵妃红果实发育过程中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在贵妃红果实发育过程中,亚精胺(Spd)、腐胺(Put)和精胺(Spm)的含量变化均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在果实授粉后第6周达到最大;且果实发育过程中亚精胺(Spd)、腐胺(Put)的含量始终明显高于精胺(Spm);自花、异花授粉后的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内源多胺水平均高于天然授粉.[结论]在蟠桃品种贵妃红果实发育开始,自花、异花授粉以及天然授粉组合的多胺水平差别不大,但是在授粉后,异花授粉组合的果产内源多胺的合成速度明显增高,在果实的发育后期,多胺的水平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多胺与板栗花性别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板栗花性别分化期内源多胺含量变化以及外源多胺对板栗花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板栗雄花分化期,抽生结果枝的芽内源腐胺和亚精胺含量高于抽生营养枝的芽;在板栗雌花分化期,抽生结果枝的芽和抽生营养枝的芽内源多胺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内源腐胺含量在萌芽前降至最低后到萌芽时升至较高水平,内源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在萌芽前均略有上升,到萌芽时迅速升至较高水平;在雄花分化期和雌花分化期,抽生结果枝的芽均以亚精胺含量变化幅度最大,腐胺次之,精胺最小。板栗雌花分化期施用外源多胺,外源腐胺对花芽分化(尤其是雌花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亚精胺对雌花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冬性大白菜品种花芽形态分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新二包、小包23、哨兵为试材,采用连续石蜡切片的方法,对不同冬性大白菜的花芽形态分化进行了比较并分别对其进行了特征描述。结果表明,不同冬性的大白菜材料花芽分化的速度和程度不同,大白菜花芽的发育速度为冬性弱>中间型>冬性强。结合抽薹情况可以得出,通过观察其苗期(6~7片叶)花芽分化的形态即可确定其是否可作为春季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自然生长条件下芍药花芽感应低温的始期,以大田地栽的不同花型、不同花期4个品种芍药为研究对象,连续2 a观察其在北京地区冬季土壤自然封冻始期花芽所处的发育状态,对比其在山东菏泽地区1 a的分化状态,探讨不同品种可接受低温时花芽分化状态的规律性,为芍药生产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冬季土壤自然封冻始期芍药花芽发育状态与翌年花期相关,花芽分化程度越高,花期越早;与花型间无明显联系;芍药花芽处于雌蕊原基分化期时可感应低温,花期较晚的品种花芽处于雄蕊原基分化期时亦可感应低温。  相似文献   

11.
12.
以Peng柑果实为试材,就果实成熟期及贮藏期内源多胺和水杨酸含量变化以及用多胺和水杨酸浸果的保鲜防腐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期及贮藏的较高的多胺和水杨酸含量有利于采后贮藏保鲜;果实采后用100mg/kg的腐胺、亚精胺、精胺或400mg水处理处理,贮藏3个月后,腐烂率和失重率仅为对照的1/6 ̄1/2,其防腐保鲜效果以水杨酸和精胺最佳,其次为亚精胺和腐胺。  相似文献   

13.
不同熟期甘蓝制种组合的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早、中、晚熟甘蓝品种的抽薹率均与低温来临时植株的营养体大小呈正比关系,营养体越犬抽薹率越高;其中早熟甘蓝对茎粗及叶片数量要求最低,中熟甘蓝次之;晚熟甘蓝对植株营养体大小要求最高,各个熟期甘蓝的开花期和播种期基本呈正比关系,即播种期越早,开花期也会随之提早;早熟甘蓝品种制种在江苏句容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5日左右;中熟甘蓝品种制种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25日左右;晚熟甘蓝品种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15~25日。  相似文献   

14.
石竹试管苗成花与多胺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根石竹试管苗为试材 ,通过外源多胺及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调控石竹试管成花 ,研究其内源多胺代谢与成花的关系 .研究表明 ,外源多胺及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影响石竹内源腐胺 (Put)、亚精胺 (Spd)、精胺 (Spm)及二丙胺(Dap)的代谢水平 .5× 10 - 2 mmol L的外源Spd、Spm有利于石竹试管苗成花 ,可将成花率由 36 7%分别提高到 6 0 %和4 8 3% .5mmol L的二氟甲基鸟氨酸 (DFMO)、环己胺硫酸盐 (CHAS)完全抑制成花 ,相同浓度的二氟甲基精氨酸 (DF MA)对成花影响不大 ,说明鸟氨酸脱羧酶 (ODC)比精氨酸脱羧酶 (ADC)作用更大 ,Spd的代谢水平与石竹试管成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源多胺处理苹果花柱后自花授粉花粉管生长情况,获得能提高不同苹果品种自交坐果率的外源多胺适宜浓度,为提高苹果自交亲和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奥、早红香、嘎拉、斗南、富士、金冠和夏光7个苹果品种的花柱和花粉为试验材料,用花柱半离体方法研究外源多胺对苹果自花授粉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的外源Spm、Spd和Put处理自交不亲和苹果花柱后,均能提高花柱伸出花粉管比率和每根花柱管伸出花粉管数,其中红奥苹果花柱最适宜的Spm浓度为0.100 mmol/L,其他自交不亲和品种均为0.005 mmol/L;除金冠和夏光苹果适宜的Put浓度为0.25 mmol/L外,其他自交不亲和品种为0.01 mmol/L;适宜红奥和富士苹果的Spd浓度为0.01 mmol/L,适宜斗南、金冠和嘎拉苹果的Spd浓度为0.50 mmol/L,适宜夏光苹果的Spd浓度为0.25 mmol/L.[结论]一定浓度的外源多胺能够提高自交不亲和苹果品种的自交坐果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几种生长抑制剂对猕猴桃幼旺树成花的生物学效应和生物化学效应。生长抑制剂B_9,CEPA,PP_(333)均能有效地促进猕猴桃成花,其中PP_(333)促花效果较B_9及CEPA显著;混喷促花效果优于单喷。生长抑制剂处理后,叶片内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增加,尤其是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与花芽分化关系密切。根系中高含量的淀粉是花芽分化的一个突出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中国观赏芍药品种资源多样性水平,并从切花品种农艺性状角度分析资源特点,为种质收集、利用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来自4个主要栽培地的346个中国观赏芍药品种,从品种资源整体和不同栽培地品种两个方面对采集的表型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统计、变异系数计算和多样性指数计算,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我国观赏芍药品种多个性状多样性丰富,二元性状、有序多态性状和无序多态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29—1.90,数值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90—2.08。二元性状、有序多态性状和无序多态性中,花色和花型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1.90和1.88,其次是花蕾颜色(1.46)和雄蕊瓣化程度(1.42)。数值性状中,株高和茎长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2.08和2.07,其次是蕾径(2.04)、花径(2.04)和花高(2.01),仅茎粗(1.99)和花梗长(1.90)多样性指数小于2。株高和茎长呈正态分布,株高介于38.50—100.50 cm,茎长介于43.19—120.00 cm;蕾径、花径、花高、茎粗和花梗长等5个指标呈非正态分布,蕾径偏大,分布介于1.22—3.99cm;花径变异系数最小,为15.6...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不同时期洋葱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掌握洋葱在花芽分化和抽薹时期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为探讨洋葱未熟抽薹与其主要生理生化物质的内在联系做准备.[方法]以新疆主栽品种白雪和金红一号为实验材料,测定其花芽分化时期和抽薹开花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可溶性糖在花芽分化过程中逐渐升高,在花芽分化完成时抽薹期又下降,而在对照组鳞茎形成初期可溶性糖含量一直降低,后期又上升,当鳞茎停止生长时趋于稳定.在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对照组则呈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结论]可溶性糖既作为一种供能物质又作为一种信号传导物质,在春化作用中高含量的可溶性糖促进花芽分化,并为花芽分化和开花提供能量,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蛋白质主要作为催化各种生理活动的酶、细胞结构物质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用以行使蛋白质的一些特异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选用对Cd胁迫抗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通过水培试验在苗期进行Cd胁迫处理,测定不同玉米品种内源精胺(Spm)、亚精胺(Spd)和腐胺(Put)含量变化,同时结合外源多胺处理,测定玉米苗期植株生长、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光合速率等指标,分析Cd胁迫下多胺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Cd胁迫通过破坏玉米植株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诱导玉米植株体内活性氧过量产生、降低叶绿体含量、抑制玉米光合作用,从而抑制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Cd胁迫下玉米植株中内源Spd和Spm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强玉米幼苗对Cd胁迫的抗性,而外源Spd和Spm则显著促进了玉米幼苗的生长。这表明,Spd和Spm能够有效缓解Cd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缓解Cd对抗氧化酶系统的破坏、抑制活性氧的产生、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植株的光合作用等因素有关;与此不同,Put可能在缓解玉米Cd胁迫的过程中未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晚抽薹大白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选育的 4个晚抽薹大白菜品系及 3个对照品种露地春播 ,结果比较表明 :4个新品系在经济性状、产量、耐抽薹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 ,并各具优点。 3号品系产量高 ,包心早 ;2号品系净菜率高 ,耐抽薹性强 ,商品性好 ;4号品系抗病性强 ,经济性状良好 ,耐抽薹性强 ;1号品系在比较的几个方面相对于2、3、4号品系虽不突出 ,但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