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在15×667 m2标准化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显示:第一茬放养规格为130 g/尾的彭泽鲫冬片,收获成鱼规格为310 g/尾,667 m2产1395 kg;第二茬放养规格25 g/尾的彭泽鲫鱼苗,收获冬片规格130 g/尾,667 m2产617.5 kg。全年“一年两茬”养殖模式达到了667 m2产2012.5 kg,每667m2利润10192元的养殖效益,对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的推广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池塘成鱼养殖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是我们近年来在落实省水利厅“33.87公顷池塘每公顷产鱼600公斤的综合技术示范”项目过程中,依据耀县的地域资源优势,探索和推广大面积池塘成鱼养殖高产技术的重点推广模式之一。现将该模式关键技术归纳总结,供推广参考。一、池塘分布与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0.35公顷。池塘大部分修建在河道边,池形为长方形,结构为砂砾土,池水深度1.5~2.0米。二、关键技术措施1.投放优质大规格鱼种耀县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鱼类生长期只有120天左右。因此,要在短时间内使放养的鱼种达到商品规格,投放大规格鱼种是…  相似文献   

3.
为发展名特优鱼类养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普及池塘高产、高效养鱼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成鱼质量和经济效益,我局于1997年分别承担临沂市科委下达的“池塘养殖异育银鲫高产技术推广”和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下达的“彭泽鲫等优质鲫鱼高产技术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4.
池塘养鱼双季双吨高产技术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三高”养殖模式。以优质快长的建鲤为主养对象,采用全价的配合饲料,配以科学喂养,严格水质调节、综合防治鱼病等管理措施,达到一年养殖两季,产量达到两吨以上的高产水平。改变过去一年苗种、二年成鱼、池塘周转慢、产量低、效益差的传统生产模式。1996年至1997年我们在莘县市科委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完成了池塘养鱼双季双吨高产试验,现将操作规程介绍如下:一、池塘选择池塘应具有一定的防旱防涝能力,池底平整,有排灌水口,水深在2-0米以上,保证水源充足…  相似文献   

5.
1995年笔者在金北乡应集村桥北组分别选用4口面积2hm2,水深2.3-2.6m的一类池塘,4口面积2hm2,水深1.9-2.3m二类池塘;又在金湖县鱼种场成鱼三组选用4口面积1.95hm2,水深1.5-1.9m三类成鱼塘,作主养异育银鲫成鱼高产试验。经试后在我县推广面积已达500hm2以上。该塘是利用低洼农田和荒废河滩开发的池塘。现将有关情况分述如下。1、条件与方法1.1条件:一、二类池塘开发不久,淤泥深0.05-15cm,池埂宽大,三类塘已有近十年养鱼历史,淤泥深20-40cm,池埂较窄,每口池塘都配备一台8时水泵和12匹马力柴油机,进排水方便,溶解…  相似文献   

6.
叶荣河 《齐鲁渔业》2006,23(10):21-21
为改变以往黄河三角洲地区团头鲂只作搭配品种的养殖方式,我们于2005年在永安镇东三村进行了“池塘主养团头鲂高产技术试验”研究,试验水面1.87 hm~2 (28亩),总净产成鱼18377.96 kg,平均每667 m~2净产658.94 kg,其中团头鲂平均每667 m~2净产461.02 kg,平均规格347.9 g,每667 m~2纯收入2 184.28元,投入产  相似文献   

7.
池塘节粮型立体养鱼高产技术经验被四川省政府评为“科技致富能手”的唐胜迪,自1989年起开发试验塘节粮型立体养鱼,即“突出草鱼,带动鲢、鳙,促进鲤、鲫”,经反复实践,终于成功地掌握了一套高产技术经验,获得亩产成鱼1500—1800公斤的高产量。现将池塘...  相似文献   

8.
魏成军  王跃臣 《内陆水产》1997,22(12):14-14
为了充分利用和挖掘池塘生产潜力,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96年在地区朝城镇鲁西渔业开发公司渔场的0.8hm2水面进行了池塘养鱼双季双吨高产试验,并取得满意效果。第一季成鱼每667m2产鱼1739kg,净产1500kg,其中建鲤净产1275kg,每二季鱼种每667m2产1023kg,净产1002kg其中建鲤851kg,总收入28.89万元,每667m2纯收入1.03万元。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选择池塘条件所选鱼塘,是全场较好的塘,水深2-2.5m,靠北向南,日照长,阳光足、水源好,能排能灌,池底平坦。面积2000-3000m2,每池配备3kw增氧机1台。2鱼种投放鱼种投放…  相似文献   

9.
钱超 《淡水渔业》2002,32(6):36-38
小蕉渔场作为三明市区重要的商品鱼基地 ,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努力挖掘池塘生产潜力 ,养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2 0 0 0年 1月 10日~2 0 0 1年 1月 11日我们在承担福建省水产厅下达的《30 0亩吨鱼塘高产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中 ,对其10 0 6 4亩吨鱼塘高产技术进行总结 ,并从渔业技术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以此作为今后商品鱼基地养殖结构调整、养殖模式改革的依据。1 吨鱼塘养殖模式以罗非鱼为主要养殖对象 ,多品种混养 ,合理密养 ,具体放养情况见表 1。采用“一年养两茬鱼”的办法提高池塘利用率 ,增加鱼产量。具体作法是 :每年 4…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成鱼产量的增长,用种量日益增加,解决鱼种高产、大规格的问题日渐成为促进成鱼高产的关键。我场有10768亩的金鸡湖,以前由于池塘浅,放养密、规格小,产量低,长期停滞在亩产150多公斤,以致影响金鸡湖放养效果,十八年年产量徘徊在150-200吨。1977年起金鸡湖大幅度增产,1982年达1241吨,平均亩产达115.25公斤,产量增长五倍,成鱼所以能够大幅度增产,其关键是狠抓鱼种生产。近五年来,在积极开展网栏湖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推广池塘成鱼综合高产养殖技术,1987年初我县选定金兰寺镇作为“成鱼高产千亩示范片”。于1987年12月6—12日对“千亩片”成鱼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测产调查验收。本文现就测产调查验收统计资料,将其经济效益浅析如下。一、千亩片经济效益分析 1、水面利用效果。千亩片共有池塘1062口,可养鱼水面1072亩,鲜鱼总产375297公斤,亩产305.7公斤,为全县池塘亩产的2.07倍,除去投放鱼种98746公斤,净产鲜鱼276551公斤,亩平净产258.5公斤;渔业总收入957817元,亩平  相似文献   

12.
2009-2010年笔者开展了赤眼鳟成鱼的池塘高产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基础条件1.试验池塘条件试验在梅州市水产研究所水车基地进行,池塘两只,每只3亩,池深2米,底部平坦,淤泥较少,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清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鱼种场1990年获得养殖成鱼和鱼种双丰收。全场354亩成鱼养殖池塘总产鲜鱼58.4万公斤,平均亩产1652公斤,比上一年每亩净增113公斤,增长7.3%;125亩鱼种池总产鱼种17.6万公斤,平均亩产1410公斤;另外还有122亩鱼塘实施成鱼和鱼种两茬养殖,总产成鱼10.3万公斤,平均亩产成鱼342公斤,其中一口10.5亩的成鱼高产塘,总产鲤、鲢、鳙鱼3.7万多公斤,平均亩产达到3500多公斤,创北方地区池塘养鱼单产新纪录。全场养鱼创利税  相似文献   

14.
池塘主养团头鲂高产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我们参加“天津市名特优水产品增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在汉沽区宝田养殖场进行了池塘主养团头鲂高产高效试验。经187天养殖,69亩池塘共收获成鱼69359.3kg,总收入76637.7元,平均亩产1005.2kg,亩纯收入4278.6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塘条件试验塘为1995年秋新开发塘,共有池塘五口,其中1、2号池面积均为12亩,3、4、5号池面积均为15亩。各池常年水深l——2.4米,水源主要为蓟运河水,并配有机井一眼,水质条件良好,每池配置了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两台。1.2鱼种放养1)鱼种来源、规格及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北方大面积连片池塘主养鲤鱼高产技术,我所于1992年在本所试验渔场,利用5口不完全具备精养高产条件的池塘共114亩,进行主养鲤成鱼大面积高产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5口,每口池塘面积大约在22亩左右(7—1、7—3、7—4、  相似文献   

16.
朱柳青 《内陆水产》1998,23(7):11-12
1995年笔者在金北乡应集村桥北组分别选用4口面积2hma,水深2.3-2.6m的一类池塘;4口面积2hm2,水深1.9-2.3m二类池塘;又在金湖县鱼种场成鱼三组选用4口面积1.95hm2,水深1.5~1.9m三类成鱼塘,作主养异育银鲫成鱼高产试验。该塘是利用低洼农田和荒废河滩开发的屯水池塘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于1978——1980年期间,对池塘成鱼高产技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试验工作。显然池塘增放罗非鱼是池塘成鱼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罗非鱼的繁殖能力强,增长个数多,因而往往商品规格小,所以怎样提高罗非鱼的商品规格,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则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赤湖渔场现有精养池80公顷,湖泊530公顷。2001年,该场总产成鱼1500吨,增幅67%,黄鳝10吨,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果,渔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过去几年,该场成鱼单产一直徘徊在400~500千克,花白鲢产量比例达70%左右,养殖效益较低。为了提高鱼池养殖产量的效益,赤湖渔场积极推广“三机一料”,主攻成鱼高产高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经验介绍如下。1推广“三机一料”,主攻成鱼高产“三机一料”是提高精养池产量的必备条件,所谓“三机一料”就是在精养池中…  相似文献   

19.
北方盐碱地池塘精养淡水白鲳高产试验为了探索北方地区养殖淡水白鲳的模式和方法,博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于1993年1月承担了滨州地区科委下达的“池塘精养淡水白鲳高产试验”课题,于当年9月28日完成,并通过专家验收鉴定。20亩试验池共计产成鱼19878公斤,...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我们利用莱阳市淡水养殖试验场.1、2号2个池塘进行了赤眼鳟成鱼养殖试验,池塘面积分别为2000m^2(3亩)和3333m^2(5亩),水深1.5~2m,池底淤泥20cm左右,进排水方便。2007年2月下旬排干池水,清整池塘,每667m^2用生石灰100kg进行消毒,消毒后进水,每667m^2施放经发酵的鸡粪基肥15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