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养殖面积140.40亩,经150天养殖,获得总产155610kg,平均产量1108.88kg/亩的收成。结果表明:锅底形的池塘结构,不设进排水闸,用大口径PVC管进、排养殖用水,配足增氧机,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和定期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及时使用必要药物防治虾病是南美白对虾海水池塘精养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阴雨天气海水池塘水质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杨 《科学养鱼》2007,(12):25-25
"养鱼先养水"这一定律已成为广大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共识,如何将水养好是池塘养殖日常管理的头等大事。阴雨天气由于光照弱、气压低等原因常导致水体中的溶氧含量低、病原生物的暴发性增长导致水体藻相、菌相发生变化,水体中亚硝酸、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剧增,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本文着重介绍阴雨天气池塘水质管理的措施,以供广大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开封市城区拥有精养鱼塘面积933.3公顷,其中70%为集约化鲤鱼高产养殖池塘,面积近万亩,由于养殖密度高,单位水体载鱼量大,投饵量及鱼类排泄物多,残饵沉积,再加上有的养殖户不能及时清除塘底淤泥,造成底泥过厚,每到夏秋高温季节就会导致水质恶化,池水缺氧,鱼病频繁发生,给养殖户带来  相似文献   

4.
周志新  陈欣 《齐鲁渔业》2006,23(3):33-33
池塘污染是指养殖池塘的自身污染,即在养殖过程中,因养殖方式或养殖技术等方面原因,造成对池塘水体环境的污染。 1 池塘污染的特点与原因 1.1 池塘污染特点池塘高密度养殖,残饵、药物残留、水生生物排泄物增多,淤泥增厚,其后果不仅直接危害养殖生物,还破坏了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 1.2 池塘污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药害。由于水产疾病防治技术滞后及养殖户用药知识匮乏等原因,导致许多养殖者使用价廉、残留严重的农药、鱼药及化工原料,造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二是残饵。饲料质量较差或投饲过多、方法不当造成对水体污染。由于片面追求产量,放  相似文献   

5.
张永旺 《齐鲁渔业》2007,24(11):31-31
过厚的淤泥会为各种致病菌、寄生虫提供滋生场所,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制约池塘水体生产力。所以,彻底清淤是预防鱼病、改善池塘环境、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1池塘淤泥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对虾白斑病(WSSV)的危害,单一进行对虾养殖成功的几率很小,主要原因是虾、蟹的排泄物及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转化为有机物,易使池水富营养化,导致单细胞藻类在池水中大量繁殖,致使池水的透明度降低,pH值升高,不利于虾蟹的生长。在池塘中将三疣梭子蟹、南美白对虾、菲律宾蛤子进行立体生态综合养殖,使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有机物促进单细胞藻类的生长,为放养贝类的提供了丰富优质的饵料,促进了贝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海鲈是珠海市斗门区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鲈鱼的池塘养殖成为斗门农民致富的主要门路之一,近年来由于养殖成本的提高以及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鲈鱼单价利润迅速下跌,养殖户唯有不断追求产量,多年平均亩产达1500kg,最高亩产达5000kg。然而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饲料投喂量增加,养殖水体负荷增大,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生态平衡失控,病害频发,造成养殖风险过大,严重制约了鲈鱼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0年冬和2011年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严重的冬春连旱,而且这次干旱时间长、范围较广,严重影响当地水产养殖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在旱灾肆虐时,管好用好仅存的水体显得尤为重要。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池鱼能否健康生长和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水质管理不善,就容易导致池水水质老化,使池水缺氧,有害物质含量升高,造成池鱼泛塘和暴发鱼病,轻则抑制池鱼的生长,重则引起鱼类死亡,所以旱灾天气中更要做好池塘水质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乌鳢池塘养殖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产,效益都比较高,但是乌鳢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大,中后期存塘鱼负荷重,其饵料以动物饵料为主,每日摄食量大,大量排泄物排入水体,对池塘水质影响大,鱼病季节,乌鳢常会发生病害,从而影响养殖乌鳢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1996年利用丢荒的虾池进行鲸鱼池塘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鲸鱼池塘养殖经验介绍如下。1养殖方法1·1池塘选择选取钦州湾港区养殖场一口面积为1.07公顷(16亩)的长方形虾塘,具进水闸门一口,排水闸门两口。海水比重常年在1.004至1.of7之间,PH值为74至8.2。池塘平均水深可达1.5米,每月可纳潮进水十三天,池塘底质为泥沙质。1.2池塘整治将池水排干,塘底淤泥翻晒数天。在池塘一侧距堤2米处挖一条深0.5米,宽1.5米,长约20米的避暑沟。在池塘的另一侧距堤25米处搭一长方形投饵台,在投饵台旁用筛绢网围一面积约为30~…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天然产量锐减,大规格黄颡鱼越来越紧俏。为了开发这一肉质细嫩、颇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品种,1999年至2001年,我们进行了黄颡鱼池塘养殖高产试验。本文就试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用于黄颡鱼养殖试验的2口鱼池均为普通池塘。面积分别为8亩、9亩,水深2.6米。池中淤泥较少,底部平坦。水源为深井水,水质无污染。2.池塘消毒池塘实行干塘消毒,产品上市时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并曝晒5~10天。鱼种放养前15天加足池水。3.鱼种放养黄颡鱼…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内陆省份,有许多水深低于1.5米的池塘,我们称之为浅水池塘。浅水池塘随着有效养殖水体的减少,载鱼量随之下降,不但影响了产量,降低效益,而且在养殖过程中病害多,养殖鱼成活率低,用药频繁,对水体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由于鱼塘中存在大量的淤泥,腐殖质多,导致商品鱼有泥腥昧等异味,影响了商品鱼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池塘健康养殖管理措施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养殖生产规模的扩大及养殖投入品(饵料、药品等)的不断增加,养殖环境如池塘底质、水体等日益恶化,导致养殖对象的发病率提高,不但给生产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污染。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水产消费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无疑对水产养殖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池塘养殖时,当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殊变化不良藻类往往大量繁殖并成为优势种群.抑制有益藻类的生长,导致水体的生产力下降,严重时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造成危害。常见的不良藻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养好一池鱼先要养好一池水,不单适用于池塘养鱼,也适用于所有池塘养殖.养好水就是平日里池塘养殖的调水.可如何调节好养殖池水呢?笔者认为,先要明白池水中藻、虫、菌与池水中无机盐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丰南区海水池塘养虾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多年的养殖,现在的海水养殖池塘淤积严重,闸涵、进排水等配套设施年久失修,且单池面积大(2.7~4 hm2)、缺乏电力供应及增氧配  相似文献   

17.
"六抗底安"为陀螺形高活性臭氧颗粒,为白色至淡黄色颗粒。适用对象:鱼、虾、蟹、鳖、蛙、蚌、海参、海蜇、沙蚕、大菱鲆以及鱼蚌养殖池塘。本品海、淡水养殖池塘均适用,特别适用于底质老化严重,底泥散发出恶臭的池塘。一、"六抗底安"的主要功效1.抗底臭池塘底部淤泥多,池塘投饵量大,多年未清淤等情况易导致池塘老化,池底环境缺氧,氧  相似文献   

18.
蚕用漂白粉对池塘小网箱养殖彭泽鲫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全 《内陆水产》1997,22(5):30-30
蚕用漂白粉是常用的广谱性消毒杀菌药物,广泛应用于渔业生产中,其常规用量为遍洒1g/m3。然而,我们在池塘中设置了小网箱进行养殖彭泽鲫,使用常规浓度1g/m3的蚕用漂白粉进行遍洒池水和网箱时,却先后出现几次彭泽鲫死亡现象:1995年7月和1996年6月分别在渠县射洪乡及城东乡两口池塘中治疗小网箱养殖彭泽鲫细菌性鱼病,使用常规用量1g/m3,泼洒后死鱼30kg和20kg。为此,我们对蚕用漂白粉对池塘小网箱养殖彭泽鲫的毒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在池塘中的小网箱养殖的彭泽鲫使用1g/m3常规浓度蚕用漂白粉泼洒时,易导致网箱中的彭泽鲫…  相似文献   

19.
水泥池,网箱和池塘繁育青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1996年起分别利用小池塘、网箱、水泥地进行青虾人工育苗试验。通过对养殖技术、投资成本、幼虾成活率等方面的比较,已把利用小池塘和水泥池繁育青虾幼苗的技术加以推广,逐步满足了养殖的需要。It育条件1.l水泥地利用养鳗池3口,其中15mX10unXI.sin两口,7.sinX7.sinXI.sin一口,计356m‘,有进排水设施及充气式水管增氧设备。在虾苗繁育前20天排干池水晒底.清除污物和青苔,再灌水10cm,用30X10-‘浓度生石灰消毒池底及四周,一星期后排干池水,再进新水至1米深。在大培育地中安置6.25mX4mXI.25m孵化箱两口,小池中…  相似文献   

20.
海水池塘蟹虾贝(缢蛏、泥蚶、青蛤)混养是目前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态混养模式,它利用了各养殖品种生态习性的互补原理,使各品种互利共生。不仅能充分利用池塘的滩涂与水体,而且通过贝类滤食水体中过多的浮游生物和虾蟹类的残饵及排泄物,有效改善了养殖水质和池塘生态环境,从而确保海水池塘养殖的低风险、多产出、高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