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金钟 《内陆水产》2006,31(2):13-13
长期以来,北方地区越冬鱼种能否顺利越冬、越冬后死亡率较高等问题一直困挠着养殖户。对此,笔者就北方地区养殖鱼类越冬技术作如下探讨。 1 越冬期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越冬鱼抗病力不强由于越冬期间长时间不摄食,或越冬前投喂低质饲料及已被病原感染的鱼,体质较差,极易被病原侵袭,造成疾病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2.
黑鱼一般养殖2年上市,因而在北方地区的安全越冬十分重要。我们针对近年不断出现的黑鱼越冬死亡现象作了认真的总结和剖析,制定了一套较为可行的技术方案,并在近年对全市120个养殖池塘作了越冬技术预防和跟踪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总体越冬成活率达到98.7%以上。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团头鲂是北方地区池塘养殖的主要对象,市场需求量很大,为了保障供应,每年有相当部分种鱼和成鱼在池塘越冬.但北方地区冬季严寒,常发生越冬死鱼现象.所以规范化、廉价的、易操作的越冬技术相当重要.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团头鲂越冬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原产非洲,因其具有食性广、鱼病少、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引起各国养殖者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世界性养殖品种,在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很多养殖户养殖罗非鱼。但罗非鱼作为热带鱼类,最低临界温度为12℃,在北方地区自然水域不能越冬,由于没有合适的越冬条件和越冬技术,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更好的推动罗非鱼养殖业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罗非鱼的越冬技术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胡子鲶原产非洲埃及等地,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大,群众常用此鱼滋补产妇、小儿或手术后体弱病人。由于胡子鲶养殖技术相对简单,养殖密度大,产量高,效益好,所以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发展很快,南北都有养殖。但在北方地区,由于自然气候等原因,胡子鲶越冬受到一定限制。在此介绍一下适合北方地区的胡子鲶的健康养殖与越冬技术。  相似文献   

6.
刘杰贞 《齐鲁渔业》2014,(12):32-33
经过多年的探索,河蟹良种培育体系已逐渐完善,但由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偏低,越冬期长,多年来池塘河蟹蟹种冬季安全管理问题仍是困扰广大北方养殖户的难题,因此,做好池塘河蟹蟹种越冬期间管理,提高蟹种越冬成活率,对于河蟹养殖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分别从蟹种越冬池的选择、蟹池水质调控、蟹种冬季喂养、蟹种疾病预防等几方面介绍蟹种冬季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河蟹作为变温动物,其体温主要取决于环境水温,在较低气温下蟹种容易冻伤甚至死亡,因此蟹种越冬池的选择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冬季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搞好冬季池塘管理,对提高越冬鱼虾蟹的成活率,确保渔业生产经济效益十分重要。我们一般把冬季管理分为越冬前期和越冬期管理两个阶段,其关键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正北方地区稻田养殖扣蟹已有20余年历史,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农家肥、环保农药使用,达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水稻品质和养殖河蟹品质的目的,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了稻田规模化养殖扣蟹,结合北方地区扣蟹养殖方式,研究密度对扣蟹生长和效益的影响,探索北方地区合理的扣蟹养殖密度,为养殖户提供理论支撑,促进稻蟹双丰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兴国  张英 《科学养鱼》2007,(12):21-21
越冬期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搞好冬季池塘管理,对提高越冬鱼虾蟹的成活率,确保渔业生产经济效益十分重要。我们一般把冬季管理分为越冬前期(农历的霜降至大雪)和越冬期(农历的冬至至立春)管理两个阶段,其关键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董志华 《河北渔业》1999,(2):26-27,24
<正>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 H.Milne-Edward)又名河蟹,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享誉国内外。近几年来,随着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的日益完善,唐山市的河蟹人工养殖业迅速兴起。1998年度,全市养蟹面积达9333.3hm~2,年产量4000多t。河蟹养殖已经成为全市大农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由于在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下,河蟹的生长期需要两年才能达到商品规格,所以,当今我市人工养殖成蟹的方式主要是以当年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蟹种),越冬后第二年作为蟹种进行成蟹养殖。相对而言,此模式不仅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而且在扣蟹培育环节以及蟹种越冬过程中,性  相似文献   

11.
扣蟹安全越冬是河蟹养成规格、河蟹产量的前期重要阶段,越冬池环境差,养殖户缺乏管理等因素影响扣蟹越冬的成活率,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和苗种质量.  相似文献   

12.
鱼类越冬的成活率关系到养殖户一年的养殖收益,特别是在我们北方地区,每年鱼类的越冬期长达140—150d,如何能够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提高成活率,是养殖者最为关心的,下面就此问题介绍几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进入冬季以后,天气寒冷,鱼类便进入了越冬期。我国北方地区池塘养殖每年封冰期都在5个月左右,最大冰厚可达80 ̄100cm。由于在越冬期内鱼类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新陈代谢水平降低,抗病力明显下降,所以,鱼类养殖应当加强越冬期的管理,避免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越冬鱼类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越冬池的选择和清整越冬池最好选择背风向阳不渗水的池塘,面积在1hm2左右为宜,靠近水源,底泥不超过20cm,保证越冬池冰下有效水深在1.5m左右。选好的池塘,每公顷用750 ̄1500kg生石灰或60 ̄70kg的漂白粉干法彻底清塘,晾晒3 ̄5d。如果原塘…  相似文献   

14.
三疣梭子蟹越冬目前主要采取2种方式:室外土池越冬和室内保温越冬。北方地区因气候原因,采用第2种方式居多.但近年来一种被普遍称为“纤毛虫病”的病害,对亲蟹越冬危害巨大,常对其造成毁灭性损害,影响育苗场家次年的育苗生产。潍坊市水产研究所和潍坊市第一海水养殖实验场在对1997~2003年的亲蟹越冬中.反复比对试验,对该病进行了技术攻关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蔡九锡 《水产科学》1994,13(2):30-31
北方地区稻田蟹种养殖技术蔡九锡(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近年来北方地区大力开发稻田种植面积,这给农村发展蟹种养殖提供了方便条件。稻田养殖蟹种优于坑塘养殖.稻田定期上水,水质新鲜,溶氧充足,稻秧均匀的布满田间,给蟹种生长和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稻田通...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省稻田和大中水面养蟹而言,掌握河蟹商品蟹池塘暂养越冬技术是非常有益的。我省稻田养殖的河蟹一般在8月20日左右,也就是稻田放水时捕捞,但此时河蟹大多蟹肉不饱满,不受市场欢迎,应将捕出的河蟹放人池塘中继续暂养,提高河蟹的肥满度。另外,湖泊、水库等大中水面养殖的河蟹秋季捕捞量较大,不易在短时间内销售完,且易逃逸,也需要池塘暂养。商品蟹池塘暂养越冬不仅可以起到提高河蟹的肥满度、增加体重、改善河蟹品质、变软脚蟹为硬脚蟹的作用,还能避开秋季河蟹大量集中上市(此时河蟹价格较低)。在淡季价格较高时销售,可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扣蟹越冬阶段通常是在室外的土质池塘中进行,通过冰下生物增氧技术来保证较高的越冬成活率。考虑到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这种方式下的规模都比较大,一个池塘一般放1000千克以上的扣蟹。这样的方法用于育种扣蟹越冬就不适合了,池塘大如果按照育种的要求,各个育种类别(或者家系)严格分开越冬,扣蟹密度很低,越冬后回捕率较低而且浪费资源。有些河蟹育种单位采用网箱越冬的方法解  相似文献   

18.
蟹种培育足指将仔蟹培育成Ⅴ期幼蟹(豆蟹),再将Ⅴ期幼蟹培育成蟹种(扣蟹),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成蟹养殖苗种来源的主要途径,蟹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成蟹养殖的成败.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以"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为依托,充分利用本地白马湖河蟹养殖的产业优势,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驻村对接专家的直接指导下,注重蟹种培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在生产实践中有所创新,获得了理想效果,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河蟹在生命周期中有两次越冬,第一次是扣蟹培育,第二次是亲蟹培育或者成蟹暂养到来年出售。不管哪次越冬,对河蟹来说都是一件很严重的挑战,如果管理不善,成活率会很低,导致效益低下。下面分别对扣蟹培育和成蟹暂养来简要说明怎样管理才能提升河蟹成活率及质量,以取得好的效益。一、扣蟹培育养殖户放养扣蟹一般在春节前后,部分养殖户到3-4月份才投放苗种。作为扣蟹培育户,如何做好扣蟹的越冬管理,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和苗种质量,我们建议抓好以  相似文献   

20.
陈国贤 《水利渔业》2005,25(2):30-32,85
无公害河蟹质量要求分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和安全卫生指标。从扣蟹培育、池塘养殖和围栏养殖方面详细论述了无公害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