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绿色木霉菌H06菌株产孢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孢的3个主要因素:装液量、接种量和培养温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及最佳条件.结果显示,绿色木霉H06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00 r/min,装液量74.70 mL/250mL,接种量5.83%,pH 7.5,温度29.50℃,培养时间72 h,菌龄48 h.H06菌株最大理论孢子含量为7.64×109个/mL.经3次平行试验验证,实际平均孢子含量与预测孢子含量相近,比之前的孢子含量提高133%.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解磷巨大芽孢杆菌JL-1生长的影响因素及生长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单因子实验结果显示,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6.0-7.0,接种量为5%,装液量为50mL/250mL;正交优化实验结果显示,各因素中对解磷菌JL-1生长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温度>pH>接种量>装液量,最优组合为温度30℃、起始pH6.0、接种量6%、装液量40mL/250mL,该条件下培养物中的菌体密度达到了3.98×10^9cfu/mL。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myces galilaeus)AF1菌株孢子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固体发酵法,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myces galilaeus)AF1菌株的固体产孢基质大米、玉米粉、木薯渣、黄豆粉、麸皮、麦片进行筛选,然后研究培养时间、温度、料液比、接种量、外加碳源、外加氮源对加利利链霉菌AF1产孢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AF1菌株的产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的最佳固体产孢基质为大米。优化得到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6d,接种量10%(每20g大米接种2mL孢子悬液),初始料(g)液(mL)比为1∶1,葡萄糖添加量1.5%(质量分数),蛋白胨添加量1.5%(质量分数)。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加利利链霉菌AF1产孢数可达3.87×109 g-1,比优化前提高了29%。【结论】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得到的加利利链霉菌AF1产孢水平高,能适应大规模培养接种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陕西南宝锰矿尾矿土样中分离的放线菌中筛选出一株高效抗锰菌株NB 7,抗锰最高质量浓度达40 mg/L。通过形态和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综合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吸附锰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NB 7为刺疣链霉菌(Streptomyces spinoverrucosus)。初始pH、接种量、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及吸附时间对锰离子的生物吸附有较显著影响,而吸附温度基本无影响。各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表现为接种量>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初始pH>吸附时间;正交试验最终确定菌株NB 7吸附锰离子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为4,接种量4.0%,吸附时间30 min,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20 mg/L。菌株NB 7在最佳条件下对锰离子的生物吸附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最高吸附量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研究了培养条件对棘豆蠕孢菌(Embellisia oxytropis)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棘豆蠕孢菌液体发酵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6.5、培养温度24℃、装液量32%、接种量12%,在此条件下100mL发酵液的菌丝体产量为0.573g;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马铃薯20%、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8%。菌种扩繁次数对液体发酵的影响较大,第3代开始生物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甲胺磷降解菌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受甲胺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甲胺磷降解菌,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降解菌的5个因素培养温度(X1)、pH值(X2)、甲胺磷的浓度(X3)、装液量(X4)、接种量(X5)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在上述自变量取值分别为:温度28℃,pH值7.0,甲胺磷浓度1 500 mg/L,装液量100 mL,接种量10%时,甲胺磷降解率为最大,预测值为73.6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NC89烟草悬浮细胞的最佳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提高辅酶Q10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培养基种类、蔗糖浓度、接种量、转速、pH值和装液量对烟草细胞生长及辅酶Q10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对细胞的生长及辅酶Q10合成的影响作用极显著;蔗糖浓度对二者的影响均不显著,优选蔗糖浓度为20g·L-1;装液量对辅酶Q10合成的作用显著,而对细胞生长作用不显著;优选转速为110r·min<-1>,pH值为6.2.可见,适于NC89烟草细胞生长及辅酶Q<,10>合成的优选培养条件为White基本培养基,附加蔗糖20g·L-1,装液量为20mL(100mL三角瓶),接种量75g·L-1,初始pH值为6.2,摇床转速为110r·min-1.在该条件下细胞产量和辅酶Q10含量分别为16.653g·L-1和14.780mg·L-1.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myces galilaeus)AF1菌株孢子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固体发酵法,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myces galilaeus)AF1菌株的固体产孢基质大米、玉米粉、木薯渣、黄豆粉、麸皮、麦片进行筛选,然后研究培养时间、温度、料液比、接种量、外加碳源、外加氮源对加利利链霉菌AF1产孢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AF1菌株的产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的最佳固体产孢基质为大米。优化得到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6 d,接种量10%(每20 g大米接种2 mL孢子悬液),初始料(g)液(mL)比为1∶1,葡萄糖添加量1.5%(质量分数),蛋白胨添加量1.5%(质量分数)。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加利利链霉菌AF1产孢数可达3.87×109 g-1,比优化前提高了29%。【结论】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得到的加利利链霉菌AF1产孢水平高,能适应大规模培养接种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地衣芽孢杆菌ZSZ6高效降解羽毛产氨基酸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了外加碳源和氮源、温度、初始pH值、装液量、羽毛量、接种量等因素对地衣芽孢杆菌ZSZ6降解羽毛产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得出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 7.0,装液量125 mL/250 mL三角瓶,羽毛含量5%(w/v),接种量2%(v/v),转速180 r/min。在上述条件下摇床培养5~9 d,测得降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9.5 g/L,羽毛降解率达到70%以上。表明,利用地衣芽孢杆菌ZSZ6可有效降解废弃羽毛。  相似文献   

10.
探究了外加碳源和氮源、温度、初始pH值、装液量、羽毛量、接种量等因素对地衣芽孢杆菌ZSZ6降解羽毛产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得出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 7.0,装液量125 mL/250 mL三角瓶,羽毛含量5%(w/v),接种量2%(v/v),转速180 r/min。在上述条件下摇床培养5~9 d,测得降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9.5 g/L,羽毛降解率达到70%以上。表明,利用地衣芽孢杆菌ZSZ6可有效降解废弃羽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更高品质的黄原胶,优化黄原胶高产菌株地毯草黄单胞菌FJAT-10151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对培养基(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离子)和发酵条件(发酵时间、pH、装液量和接种量)进行优化,试验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g·L~(-1)、豆饼粉30g·L~(-1)、KH2PO42g·L~(-1)、pH值9.0。在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8%培养条件下发酵72h,黄原胶产量达到21.0g·L~(-1),是初始培养条件产量8.65g·L~(-1)的2.43倍。优化发酵工艺后,黄原胶品质提高,丙酮酸含量从8.9%升高到16.3%,而蛋白质含量从15.27%降低到4.8%。  相似文献   

12.
张杰  顾泽峰  刘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04-1305,1392
[目的]对蛹虫草菌丝生长条件进行优化,为发酵工业中液体深层发酵生产蛹虫草的药用有效成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改变碳源、氮源、接种菌龄、培养基起始pH、培养周期、培养温度、摇床速度、接种量和装液量来确定蛹虫草菌丝生长最佳条件。[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蔗糖,浓度为2%,氮源为蛋白胨,浓度为1%,接种菌龄为36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培养周期为6d,培养温度为24℃,摇床速度为200r/min,在250ml锥形瓶中的装液量为150ml;在此条件下,菌丝体干重最大。[结论]该方法获得了蛹虫草C-7发酵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蛹虫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株产蓝色素的链霉菌D2013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起始p H值、装液量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链霉菌D2013产蓝色素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8 d、发酵温度30℃、接种量8%、装液量100 m L/250 m L、起始p H值为7.6,在此条件下,蓝色素的产量可达74.8 U/m L。  相似文献   

14.
对自然感病的桃蚜幼虫上获得的顶孢霉菌株(Acremonium hansfordii)的最适培养条件及对甘蓝蚜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顶孢霉菌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为木糖,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分别为1.806 mg/mL和7.061×106个孢子/mL;最佳氮源为尿素,其菌丝体含量和产孢量分别为0.242 mg/mL和54.07×106个孢子/mL;最适于顶孢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C/N为10∶1.液体培养至6-7 d时,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达到高峰,因此液体发酵终止时间应选择在接种后6-7 d.在接种后的第6 d,顶孢霉菌对甘蓝蚜的LC50为1.650×106个孢子/mL.  相似文献   

15.
农田土壤中砷的过量累积会影响作物生长,砷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缓解土壤砷对作物生长的胁迫和累积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以具有高耐砷和砷形态转化能力的棘孢木霉菌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棘孢木霉菌对外源砷胁迫下小油菜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结果表明: 120 mg· kg-1外源砷污染土壤上小油菜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接种棘孢木霉菌可显著促进小油菜生长;接种棘孢木霉菌降低了小油菜对砷的吸收及富集系数,与未接菌污染土相比,小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砷含量分别降低了12.4%和20.2%,砷富集系数降低了7.8%。接种棘孢木霉菌使土壤有效态砷含量降低了15.7%,土壤和小油菜地上部均检测到一甲基砷和二甲基砷,表明接种棘孢木霉菌促进了土壤中砷的甲基化,降低了土壤中砷有效性和小油菜体内砷的毒性。此外,外源砷胁迫下小油菜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及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而接种棘孢木霉菌可降低小油菜部分抗氧化胁迫相关酶活性,表明接种棘孢木霉菌有效缓解了砷对小油菜生长的胁迫。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砷高风险农田的安全利用与风险调控提供材料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白灵菇深层发酵的条件,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60 r.min-125℃培养条件下,白灵菇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4%、米糠5%、KH2PO40.3%、MgSO40.1%、VB110 mg.L-1,最佳装液量为70 mL(250 mL三角瓶),最佳接种量为20%,初始pH为7~8。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白灵菇液体培养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接种量、碳源、氮源、初始pH和装液量。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刀孢蜡蚧菌ZJLP09的最佳产孢条件,测定了培养基、初始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H、震荡转速和培养时间对菌株产孢的影响,建立了一套刀孢蜡蚧菌ZJLP09液体发酵工艺,具体为初始接种量5%、摇瓶装液量40%~60%,初始pH值5.0~7.0、震荡转速180~220 r·min-1、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5 d。为进一步开发孢蜡蚧菌ZJLP09分生孢子制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tilis natto)为出发菌株,对其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的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碳氮比和金属离子组成)和培养条件(温度、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和装液量)对产酶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木糖,浓度为1.5%;最佳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浓度为2.0%;添加无机盐组分为MgSO4 0.05%、CaCl2 0.02%、K2HPO4/KH2PO 40.1%/0.1%。发酵培养的最佳温度为37℃,pH7.0时有利于菌体产酶,最适装液量为100mL/250mL,接种量以2%为最佳,最适种龄为18h;发酵周期为3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产酶量达到1081 U/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番茄内生放线菌Fq24的最佳发酵液培养基配方和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通过测定Fq24菌株发酵液对灰葡萄孢的抑菌作用,研究了Fq24菌株在不同发酵培养基、培养时间、接种量、装液量、起始pH、培养温度、碳源、氮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其代谢物活性,以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Fq24发酵液培养基的最适配方为:葡萄糖20 g,黄豆饼粉20 g,玉米面30 g,淀粉10 g,牛肉膏1 g,KNO32 g,NaCl 2 g,MgSO40.3 g,CaCO36g,KH2PO40.2 g,H2O 1 000 mL;筛选出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7 d,接种量10%,500 mL容量瓶中装液量100mL,起始pH值6.5,培养温度28℃,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KNO3。【结论】在最佳发酵液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Fq24菌株发酵液对灰葡萄孢的抑菌率可达到92.1%。  相似文献   

20.
发酵性丝孢酵母产生油脂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摇瓶培养优化试验,对发酵性丝孢酵母菌体生长与产油脂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子试验,确定了发酵性丝孢酵母最佳生长及产脂条件:葡萄糖质量分数12%,碳氯比75,乙醇体积分数0.2%,接种量10%,发酵时间4 d,温度27℃,产脂培养基初始pH值5.8,震荡培养150 r·min~(-1),300 mL三角瓶装液量25 mL,优化后可得生物量31.26 g·L~(-1)发酵液,油脂含量60.20%,产油率迭15.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