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缓控释肥组配对机插常规粳稻群体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对机插常规粳稻群体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2013-2014年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南京农业大学水稻试验基地进行,以当地常规粳稻武运粳24号进行机插种植,试验设置3种缓控释肥(掺混肥、4个月树脂尿素、硫包衣尿素)以及一次性施肥和一基一蘖两种施肥方式,共7个处理,分别为掺混肥的一次性基肥施用(B-BSRB)、4个月树脂尿素的一次性基肥施用(B-PCU)、硫包衣尿素的一次性基肥施用(B-SCU)、掺混肥的一基一蘖施用(BT-BSRB)、4个月树脂尿素的一基一蘖施用(BT-PCU)、硫包衣尿素的一基一蘖施用(BT-SCU)和当地高产施肥方式(CK)为对照,各处理的施氮量一致,磷钾肥用量均相同。【结果】水稻产量表现为掺混肥>4个月树脂尿素>硫包衣尿素,2年结果一致;一基一蘖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掺混肥一基一蘖处理产量最高,2年产量分别为11.6 t·hm-2和10.1 t·hm-2,较常规高产施肥(CK)处理2年产量分别提高9.4%、12.2%。群体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均表现为掺混肥>硫包衣尿素>4个月树脂尿素;群体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表现为一基一蘖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2年结果一致。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在拔节期表现为掺混肥>硫包衣尿素>4个月树脂尿素,但是在成熟期表现为掺混肥>4个月树脂尿素>硫包衣尿素,一基一蘖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结论】掺混肥在提高水稻群体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产量上优于4个月树脂包衣尿素和硫包衣尿素,一基一蘖施肥方式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与当地常规高产施肥相比,组配的掺混肥配合分蘖期速效氮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群体的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树脂包膜尿素在冬小麦生产上的高效施肥模式,选用缓释期60 d(S1)、90 d(S2)2种树脂包膜尿素为材料,设置“一基两追+替代20%追肥”(T1)、“一基一追+替代60%追肥”(T2)和“一次性基施+替代100%追肥”(T3)3种模式,以常规尿素施肥模式(全部为尿素,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为50%、10%、20%、20%)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形成、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基施树脂包膜尿素替代追肥模式中,以T2模式的增产效果最显著,T2S1、T2S2处理分别较对照增产5.08%、10.0%,增产的原因主要在于总粒数(即穗数×每穗粒数)的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T2S1、T2S2处理生育前期茎蘖数无明显差异,但提高了高峰苗茎蘖数和最终成穗数,其在小麦开花期后的干物质积累也显著高于对照,尤其在籽粒灌浆期,能提高乳熟期旗叶SPAD值,有效延缓旗叶的衰老及乳熟期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促进籽粒灌浆和花后干物质积累;另外,二者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也高于对照。3种树脂包膜尿素替代追肥模式均能降低成本投入,但以T2模式产值增加最多,T2S2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稻季不同种类缓控释肥及组配对长江上游杂交籼稻中稻—再生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的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为长江上游再生稻的丰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以杂交籼稻广8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中稻季设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中稻再生稻全生育期不施氮肥处理(CK)、传统施肥模式(CF)、4个月树脂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处理(B-PCU)、缓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处理(B-SRFB)、4个月树脂包膜尿素一基一蘖处理(BT-PCU)和缓释掺混肥一基一蘖处理(BT-SRFB)。对比分析各处理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中稻产量为6.8~8.9 t/ha,表现为BT-SRFB>B-SRFB>CF>BTPCU>B-PCU>CK,其中B-SRFB和BT-SRFB处理的中稻产量较CK显著提高(P<0.05,下同),但缓控释肥处理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再生稻产量为1.5~2.6 t/ha,表现为BT-SRFB>B-SRFB>BT-PCU>B-PCU>CF>CK,各施肥处理的再生稻产量均较CK显著提高,且缓释掺混肥BT-SRFB和B-SRFB处理显著高于CF处理;不同施肥方式中,中稻、再生稻产量均表现为一基一蘖施肥>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处理中稻拔节期、抽穗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在成熟期表现为一基一蘖施肥处理显著高于一次性施肥和传统施肥;再生稻抽穗期、成熟期各施氮处理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缓控释肥施用提高了中稻—再生稻两季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以BT-SRFB处理增幅最高,与CF处理相比,BT-SRFB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提高5.5 kg/kg,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5.5 kg/kg,氮肥生理利用率提高0.6 kg/kg,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24.4%。【结论】长江上游杂交籼稻广8优粤禾丝苗在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中,采用缓释掺混肥并配合一基一蘖施肥方式更有利于提高中稻—再生稻群体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硫包衣型缓释肥施用方式对不同红皮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及氮效率的影响,为缓释肥在小麦生产中的科学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红皮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2、扬富麦101、苏麦11和农麦88)为试验材料,在等量施氮(纯氮225 kg/ha)条件下,设100%硫包衣缓释肥(Q)、60%硫包衣缓释肥与+40%尿素配施(H)2种肥料配比方式,3个基追比水平(10∶0、7∶3和5∶5),以常规尿素分施(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1∶2∶2)处理为对照(CK),比较分析不同肥料配比、基追比处理间小麦产量、品质和氮效率的差异。【结果】相较于CK,硫包衣缓释肥单施对4种红皮强筋小麦增产效果较好,以Q3处理(肥料配比为Q,基追比为5∶5)增产效果较佳,平均达7.93%。对4个品种的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千粒重,其次是每穗粒数(扬富麦101、农麦88)或穗数(镇麦12、苏麦11);Q3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最高,H3处理(肥料配比为H,基追比为5∶5)的氮肥表观利用率相对较高。品种、肥料配比、基追比对小麦相关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其中小麦出粉率以CK和H1处理(肥料配比为H,基追比为10∶0)较高,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以CK和H3处理较高,面团稳定时间以CK和Q3处理较好,综合品质多以H3处理最佳。【结论】100%硫包衣缓释肥采用基肥∶返青肥为5∶5的施肥方式,小麦高产、省工;60%硫包衣缓释肥+40%尿素配施采用基肥∶返青肥为5∶5的施肥方式,小麦增产、提质,且可实现优质与氮高效的协同发展,这2种方式可作为稻茬小麦推荐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长江上游再生稻区头季稻缓控释肥优化方案对早熟杂交籼稻头季稻和再生稻物质积累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早熟杂交籼稻'广8优粤禾丝苗'为材料,头季稻机插开展试验,设置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4个月树脂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处理(B-PCU)、缓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处理(B-SRFB)、4个月树脂包膜尿素一基一蘖处理(BT-PCU)...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氮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指标与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常规品种济麦22为供试品种,以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为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株高、茎蘖数、次生根数量、产量均以底肥施尿素150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50kg/hm2+孕穗期施尿素75kg/hm2处理最高,其次为底肥施尿素150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225kg/hm2处理,再次为底肥施尿素187.5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87.5kg/hm2处理,以底肥施尿素225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50kg/hm2处理最低。由此说明,与纯底肥施入处理相比,氮肥适量后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植株的茎数、次生根数,进而增加植株的穗数,提高产量。由相关性分析可知,产量与穗数、穗粒数、茎蘖数、株高的相关性均呈正相关,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生产上应注重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时期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2配方施肥和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本试验中,每667m2底施尿素175kg,于小麦拔节期(3月10日)一次每667m。追施尿素17.5kg,产量最高。小麦追施应根据当年苗情而定,一般以拔节期追肥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对淮北区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肥基施能显著促进强筋小麦分蘖生长,增大群体结构;返青期和拔节期追施氮肥能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总小穗数;孕穗期追施氮肥可增加可育小穗数,能显著增加穗粒数。氮肥基施:拔节期追施=73∶的处理产量最高;基施氮肥少于总氮量的1/2时,小麦产量就会下降,且与70%以上氮肥基施的处理达到显著性差异。氮肥对强筋小麦品质有明显影响,氮基肥∶孕穗肥=73∶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比氮全部基施高34.37%;其次是氮素基肥∶越冬肥∶拔节肥=43∶3∶和基肥∶拔节肥=46∶的处理,这2个处理在2002~2004年平均蛋白质含量都比全基肥高出10%。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出适合小麦的掺混肥不同类型尿素的配合力,以周麦2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本试验。结果表明,从灌浆速度、产量三要素、产量等方面分析,本试验中以施45%掺混肥(25-15-5)750 kg/hm~2(氮肥配比为普通尿素∶控释尿素=30%∶70%)处理为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稻麦轮作区,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在小麦生产上以释放期100d的控释尿素为试验材料,开展“生物腐熟菌+速效尿素+控释尿素”一次性施肥技术集成应用模式试验,探索不同比例条件下对小麦茎蘖动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控释尿素50%-70%之间一次性基施表现较好,但需在拔节期或者孕穗期增加拔节孕穗肥施用。2、控释尿素的施用,减少施肥次数,对于规模种植户来说,省工节本的同时又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开展棉花轻减化施肥试验,研究了基施不同类型的包膜型控缓释配方肥及常规施肥对棉花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有机质包膜型控缓释配方肥施肥模式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凹凸棒粘土包膜型控缓释配方肥施肥模式处理产量次之,产量相近;采用基肥施用控缓释配方肥加一次追肥模式的简化施肥能够保证棉花产量,提高收益和肥料的农学效率、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豫南地区小麦生理特性、品质和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以偏弱筋品种信麦129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纯氮量N0(0 kg/hm2)、N1(97.5 kg/hm2)、N2(195 kg/hm2)、N3(292.5 kg/hm2)、N4(390 kg/hm2)和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7∶3∶0、6∶2∶2、5∶3∶2、4∶3∶3)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小麦冬前、返青和拔节末期的生长发育,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在越冬期、拔节期的分蘖数、次生根数显著增加(P<0.05)。而在相同施氮量下,基追比为7∶3∶0能有效促进小麦分蘖、次生根发育和株高增长。而在相同施氮量下,基追比为6∶2∶2能最大程度提高籽粒面粉蛋白含量。研究也表明,小麦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同时也会增加肥料成本。综合分析,当施氮量为N2(195 kg/hm2)且基追比为7∶3∶0(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时,粗蛋白含量、降落数值和湿面筋含量符合国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和种类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表现最佳,产量最高,达8 668kg/hm2。氮素用量减至80%的控释尿素基施处理和控释BB肥基施处理产量分别为8390kg/hm2和8 512kg/hm2,控释BB肥基施处理产量高于控释尿素基施处理,与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产量均没有达到1%极显著水平。在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中,33.3%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9.1%,可见适当的施肥方式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控释尿素基施处理和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6.8%和49.5%,均高于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控释尿素基施处理。  相似文献   

14.
硫包膜尿素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框栽和大田对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硫包膜尿素(SU)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氮水平条件下,施用硫包膜尿素的大豆干物质积累量与一次性施尿素(N75)和追肥处理(N25*3)相比,分别增加24.3%和19.7%。施用硫包膜尿素产量比施用尿素增加16%,与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包膜尿素的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比一次性施用尿素处理高12.2%,产量增加7.3%。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一致,由此可知,施用硫包膜尿素能够增加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水稻专用包膜缓释尿素为供试材料,采用静水溶出法、田间埋袋法以及水稻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包膜缓释尿素氮素释放规律与水稻养分吸收规律的同步营养关系,以及不同用量、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生物性状、产量、氮素利用率、省工节肥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用的包膜缓释尿素氮素营养供应与水稻对氮素养分的需求规律基本同步。与当地推荐配方常规施肥处理(基肥+追肥,CK1)相比,包膜缓释尿素+普通氮磷钾复混肥处理(CRU+NPK)、包膜缓释尿素+磷钾普通肥处理(CRU+PK)水稻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增产7.4%~15.4%;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包膜缓释肥处理比常规施肥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10.4个百分点,产值增加了630~3 024元/hm2。在水稻上施用的专用包膜缓释尿素可与普通尿素按合适比例掺混,实现氮养分速效缓效相济,一次性基施,达到水稻轻简施肥和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砂姜黑土土类、重壤土质地、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在等养分量施肥且保证磷、钾肥适宜施用量的基础上,通过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施用量的差别调节氮肥中缓释N与速效N的比例,探究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对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包膜尿素N占总施N量的比例,无论10.00%、20.00%、30.00%、40.00%、68.75%,均优于复混肥+普通尿素对照,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加,虽然肥料成本有所上升,但扣除肥料成本后,净增收仍然达到1 308.96~2 804.09元/hm2。产量和经济效益以树脂包膜尿素N占总施N量比例68.75%为最高,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降低而递减。  相似文献   

17.
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对双季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常规分次施肥和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对双季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各个生育期植株含氮量、稻草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早稻上,控释掺混尿素处理的以卜各测试指标均高于常规分次施氮肥处理,各指标两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控释掺混尿素的氮肥利用率为40.08%,显著高于常规分次施氮肥的32.47%,而一次基施氮肥的利用率只有19.50%.(2)在晚稻上,常规分次施氮肥处理的稻谷产量高于控释掺混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项测试指标均低于控释掺混尿素处理.控释掺混尿素和常规分次施氮肥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39.91%、39.58%,二者显著高于一次基施氮肥的28.14%.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施用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可以提高双季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不同缓控释肥对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缓控释肥对小麦的节肥增产效果,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邱家店镇黄沟岗村设置不施氮(CK)、常规氮优化施肥(OPT)及5种缓控释肥一次性施入7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施用氮肥增产显著。(2)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OPT处理增产11. 4%和10. 2%;高塔有机硅缓释肥处理则显著低于其他施氮处理。(3)不同缓控释肥处理小麦秸秆和籽粒含氮量差异不显著,但秸秆生物量差异较明显,以鲁西脲甲醛复合肥处理最高。(4)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比OPT处理分别增加37. 3%和35. 3%。本试验条件下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为适合当地土壤条件及小麦栽培使用的缓控释肥类型。  相似文献   

19.
在青浦区金泽镇进行硫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硫肥19.5 kg/hm2处理实际产量最高,为5 313.00 kg/hm2。由此可见,分蘖期适量追施硫肥可提高小麦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三元不同剂型控释肥与当地常规肥料进行大区对比试验,筛选出适于该地区机插侧深施肥水稻生产的肥料品种。结果表明:基施侧基蘖型控释肥+追施返青蘖肥(福稻)处理产量最高为8833.5kg/hm2,与常规对照相比,公顷增产600kg,增产率为7.3%;其次是基施侧基穗型控释肥+追施穗肥(常规肥)处理,与常规对照相比,增产率为2.8%。一次性侧深基施型控释肥处理和基施侧基蘖型控释肥+追施返青蘖肥(常规肥)处理表现为减产,分别比常规对照减产3.3%和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