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茶文化在经历了唐代初兴、宋代发展、明清鼎盛这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之后,才有了今天茶文化蓬勃发展的崭新面貌。总体而言,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蓬勃发展、逐步进入鼎盛的时期,直到清代晚期之后才盛极而衰。在这一时期,国家的茶业经济相当繁荣,茶叶产区进一步扩大,尤其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史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当时茶叶区域日益扩大,茶叶产量不断增加,茶叶贸易得到发展,茶文化事项也丰富多采。与宋同时存在的辽金疆域,对茶文化向各地区、各层面扩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种茶法》是清代著名农学家江志伊撰写的全面反映和总结清代茶叶种植技术的书,在中国茶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清代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通过对《种茶法》中种茶技术等内容以及清代茶业种植技术的介绍,以期引起茶文化研究者对清代茶叶种植技术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唐代饮茶风尚、茶具文化及对世界的影响中华茶人联谊会王郁风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开创饮茶历史,积累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现象。茶叶利用,始由消炎解毒的医药,而发展成人们日常饮料。至唐代,中国茶文化进入空前繁荣时期。饮茶生活先流传于南方民间,即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袁枚与茶     
袁枚与茶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胡长春明清时期,由于炒青技术的广泛采用和许多茶叶专著的大量刊行,各种散茶纷纷兴起,名品迭出,品饮风尚也焕然一新。清代以降,饮茶之风,久兴不衰,社会名流、文人学士往往以不懂茶道为耻,人们争相事茶,研习茶艺,使茶文化进入了一个集大...  相似文献   

6.
乾隆八旬万寿庆典是清代鼎盛时期所举办的规模最为宏大的宫廷庆祝活动,展现了宫廷茶文化最为繁荣的景象,可惜清代官方的档案对其时茶文化的状况记载甚是不足。当时众多藩属国派遣使团前来朝贺,其中“朝鲜使行录”文献中的徐浩修《燕行纪》,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清代宫廷中有关茶文化的所见所闻。笔者以该文献为主要研究资料,辅以中国方面的相关资料,分析了乾隆八旬万寿盛典期间的茶事活动及其效用,如重华宫茶宴联句、君臣茶礼、乾隆茶叶及茶具赏赐以及接待用茶等;然后截取《燕行纪》32处与茶叶相关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和整理,根据其中出现的茶叶种类和茶具类型,深入探讨和了解当时的茶文化。概言之,在11天宴会中,茶事出现的茶叶和茶具分为:骆茶(即乳茶)、清茶、普洱茶、香茶、茶膏;茶罐(即茶壶)、金盖白玉盖碗、琥珀茶盘、象牙茶盘等。  相似文献   

7.
清代数量庞大的贡茶,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庞大数量的贡茶使产茶区的经济走向单一化,而且对质量的高要求也对茶农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甚至家破人亡.同时,对茶叶的高要求也推动了质量的提升,大量新的茶叶品种出现,拓展了茶农的经济来源,丰富了茶叶文化的内涵.宫廷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整个清代社会,在饮茶方面尤其如此.大量的贡茶品种从宫廷走向民间,日常百姓的饮茶方式和饮茶习俗和宫廷习俗相互影响,使清代成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顶峰.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茶业的祖国。 中国对茶叶的发展、开发和利用,茶文化的创造,茶业这个最古老的产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出了我国人民热爱和谐和平的精神品质。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也是我国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茶文化通过茶向全世界散播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又能够推动茶文化进一步发展。安 溪县是重要的茶树种植地区,近年来发展迅速,推动了我国茶文化发展,而茶文化又促进了茶产业化发展。铁观音是 安溪县特色茶叶,本文针对安溪铁观音特点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和讨论,促进安溪铁观音走向国际市 场。  相似文献   

10.
<正>一、河南省茶产业现状"十一五"以来,河南茶产业迎来了跨越发展时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茶农茶企积极性空前高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市场份额不断拓展,茶文化研究逐步深入,为建设茶叶大省强省、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全国重要的茶文化活动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一)生产规模产品总量实现跨越发展"十一五"以来,全省平均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如涌动的春潮,正方兴未艾。茶文化的活动和茶文化的学术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茶文化研究者和茶文化爱好者的关注,茶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而日益扩大,茶文化的学术研究该如何引领茶文化的发展?这是茶文化研究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上海都市现代茶文化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徐永成上海是我国经济中心,是特大型城市,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以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一、上海是我国茶叶集散地和茶叶出口重要口岸,上海大都市的发展同茶有关。上海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内涵丰富,具有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多方面的内蕴,其灿烂光辉,还辐射到经济领域,可谓是文化、经济双欣双茂之花。一、促进茶叶生产发展唐代陆羽《茶经》付梓问世后,极大地推动了饮茶的普及,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比屋之饮”,由此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陆羽写《茶经》时,已有8个道(相当现在13个省区)43个州生产茶叶。到了宋代,茶诗茶词兴盛,茶馆文化发达,尤其是城镇茶馆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茶叶生产也随之扩大,生产规模由唐代的43个州发展到66个州。明清时期茶文化进一步繁荣,在文化艺术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安溪县是著名的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茶王赛则是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解放后,茶王赛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茶叶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茶乡面貌日新月异,茶王赛更是大放异彩,从形式到内容都赋予时代的特色,对于提高茶叶质量,展示茶乡风采,弘扬中华茶文化,拓展茶叶市场,促进茶叶生产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茶王赛推本溯源现代的茶王赛是从古代的斗茶发展起来的。早时斗茶又称茗战、斗试,又叫点茶、点试,是评比茶叶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清改 《农业考古》2015,(2):270-274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信阳所属的淮南茶区发展繁盛的高峰。这一时期,信阳茶的茶园面积扩大,茶叶制作工艺更加进步,茶叶产量提高,茶叶贸易发达。但同时,在辉煌的茶产业发展表象成就之下,隐忧重重,并最终导致信阳茶在宋代之后由盛转衰,陷入长久低迷状态。研究其盛极而衰的历史原因,对今日信阳地方茶产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论都市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上海市茶叶学会徐永成上海三年大变样,出了个茶文化节。这表明上海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茶文化。中华茶文化的传统特色同国际大都市现代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连续四届举办国际茶文化节,无论其规模、特...  相似文献   

17.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3,(2):330-333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发祥地在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 ,普洱茶及茶文化是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 ,特别是 1 993年以来至今 ,思茅地区举办了五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届茶叶交易会 ,对思茅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弘扬普洱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普洱茶及茶文化对建设中国茶城 (思茅市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一、普洱茶的历史地位普洱茶的种植历史和原生历史 ,源远流长。思茅地区澜沧邦崴周围发现的新石器即是…  相似文献   

18.
关于西藏茶文化的许多基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传统茶文化的发展阶段性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有一些研究和成果涉及到这一问题,比如廖东凡先生的《藏地风俗》列举和探讨了茶叶在西藏传播的重要事件和时间节点;笔者在《茶叶传入西藏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围绕文成公主与茶叶的关系探讨了一些重要事件。综合现有的研究和资料,本文中笔者认为可把西藏传统茶文化演变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文化水平的提升,茶文化流传到了各个国家,茶叶的出口和需求量逐渐增加,从而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为了发展更好的茶文化,提升人民生活的水平,做好茶叶的栽培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提高茶叶的种植和栽培管理的技术,增加茶的产量,提升茶叶的质量,从而使其能满足更多人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茶叶种植的现状以及栽培管理的技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宜宾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茶树原产地之一,进而催生了悠久的茶叶制造史和丰富多彩的宜宾茶文化,对中国茶叶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如今的茶文化热潮下,既要继承茶文化,又要思考如何最大化弘扬地域茶文化。挖掘茶文化资源是宜宾茶文化走向未来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