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到茶具,我国素有所谓“景瓷宜陶”的说法,就是说瓷茶具以景德镇为首,陶茶具以宜兴紫砂为最。这种格局,自明代至今,一直未变。江苏宜兴的紫砂陶问世于明朝,并很快兴盛起来。明人周高超所著《阳羡茗壶录》中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瓮,而尚宜兴陶。”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饮茶用紫砂更加蔚为风尚。紫砂壶业的兴盛何以如此之快?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紫砂壶具有优越的实用功能。紫砂茶壶素胎无釉,胎质细腻,含铁量达9%。据前人总结用紫砂壶作茶具有七大优点: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并能保持“色香味皆蕴”,使“茶  相似文献   

2.
紫砂的传说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凡土”。这是人们对阳羡砂陶的赞誉。宜兴古称阳羡,是我国主要的陶瓷产地之一,历来有“陶都”之称。宜兴的紫砂茶壶,自古以来,是我国茶具中的珍品。被当时称为“茶圣”的陆羽,更为爱不释手。传说有一次,陆羽提着一只篮子,篮里盖了一块白布,从大户门口经过时,闻到一阵扑鼻的茶香,便向看门人讨茶,陆羽尝了以后,感到是新的品种。心想,主人用的茶一定会更好,因此要求见主人。主人卢仝,也是位对茶道颇有研究的人,他见陆羽不同凡俗,便拿出一节像玉带似的茶叶,弄断一节放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茶文化繁荣鼎盛,瀹饮开启千古茗饮之宗,茶具也有了革命性的变革,紫砂壶的问世,更是给茗饮世界注入了一股清风。明代收藏家、鉴赏家周高起通过给宜兴的制壶大师品评归类,对他们的制作风格、作品的创新之处及地位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同时,对泥料的产地和配制、种类及其特点,对紫砂壶的收藏与鉴别、保养也相应作了科学性的介绍。可以说,《阳羡茗壶系》就是一部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史,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语说:“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茶壶是茶具的主角之一,自从文艺界人士参与到造壶活动中后,他们以抽象的艺术语言,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之美,赋予茶具以蓬勃的生命。本文以清代至现代五位著名画家为例,浅析他们所作茶壶画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5.
谢文柏 《农业考古》2002,(2):178-180
长兴县顾渚山盛产紫笋茶 ,山下有著名的金沙泉 ,在唐代连续作贡 80余年而闻名于世。又因长兴与中国“陶都”宜兴毗邻 ,矿脉相连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紫砂泥 (陶土 )。据长兴方志记载 ,紫砂茶具始于北宋 ,时有“南窑”、“北窑”之称 ;“南窑”在长兴缸窑 ,“北窑”在宜兴丁山。于是长兴的紫笋茶、金沙泉、紫砂壶 ,早被誉为“品茗三绝”。自晋、唐以来 ,民间饮茶之风盛行 ,城乡茶馆林立。长兴东临太湖 ,西倚天目 ,山水清远 ,属于江南水乡之地。正如杜牧在顾渚写的《茶山诗》中所盛赞的 :“山实东吴秀 ,茶称瑞草魁。”抗战爆发前 ,长兴人口有 2 …  相似文献   

6.
紫砂器的历史不很久远,从文献记载和至今发现的实物看,开始于明代中期,约16世纪初。紫砂器的使用范围也不很广泛,主要产品是茶壶,有些文献干脆用“宜兴壶”一词来代指紫砂这一品种。关于紫砂器的记载很多,有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许次纾的《茶疏》、张岱的《陶庵梦忆》、陈贞慧的《秋园杂佩》、清代周澍的《台阳百咏注》、吴骞的《阳羡名陶录》、张燕昌的《阳羡陶说》、李渔的《闲情偶寄》、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民国时期李景康、张虹的《阳羡砂壶图考》等等,多是文人笔记。常州府、宜兴县的志书中也多有记述。在记录紫砂器历史、工艺、造型、工匠的同时,文献中还充满着对它的赞美之辞、说它“朴雅坚栗,妙不可思”、说它“上者至与金玉等价”。  相似文献   

7.
紫砂壶是江苏宜兴出产的著名茶具之一。在简约、时尚的生活茶艺中,如何选择一把紫砂壶用于泡茶,是初学茶艺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文章从生活茶艺的角度提出选壶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不同于作为艺术品的紫砂壶判断方法。希望爱茶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把紫砂壶,品茗习茶,乐在茶艺,过上有滋有味又有趣的茶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一把紫砂壶,一听"明前茶",一枚精致茶盏,就是爱茶人清雅闲适的茶生活标志。知茶、懂茶、习茶的"发烧友"们,大都推崇饮茶之器则以宜兴砂壶为好,既不夺香,又无土气,更多的是珍藏着一份陶瓷的记忆。单说一把紫砂壶捧在手上,清醇的茶气在流动,犹如浸泡着天地的灵气,让我欲罢不能,这种散漫的思绪确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嘴上道不出啊!生于农家子弟的我,少时家贫,哪能知道紫砂壶是何物?长大懂事后,从电影书刊中看到,在茶馆中手捧  相似文献   

9.
胡付照 《农业考古》2012,(2):191-195
紫砂壶的诞生,是为茶而生。从北宋初创之大壶煮水、盛水之用,发展到明清时案头泡茶瀹茶之小壶,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中华茶文化内涵丰富,其与儒释道密不可分,紫砂壶作为茶具中的一份子,其文化内涵丰厚,与佛教缘分甚深。  相似文献   

10.
西汉王褒《僮约》中“烹荼尽具”一词,是关于我国文字中最早的茶具记载。到了唐代,在唐诗中随处可见。茶与壶称为一对孪生兄弟,品茗者必有壶,国人都讲紫砂壶,一来是为了保证茶叶冲泡出的效果,二来为了提高饮茶的档次,三来也是一种爱好和收藏的需要,有的爱茶人珍藏紫砂壶成癖……那么,一把茶壶的制作流程,  相似文献   

11.
茶缘     
我与茶结缘,是从玩茶具开始的。我对茶具感兴趣,是从编书起步的。工作的头一年,接了一个选题《宜兴紫砂》,当时我对紫砂器、对茶具的知识,几乎如一张白纸,只得临时抱佛脚,钻到图书馆里,把《阳羡名陶录》之类古籍,整段整段抄在笔记本上,先从文字上认识了供春、时大彬、陈鸣远,记住一些专业词汇,使得到江苏随摄影师拍摄文物,不至于空着脑子。工作后第一次出差,一去就是两个月,我在苏南苏北几乎跑了个遍,这一带主要博物馆、文物商店、紫砂厂的紫砂藏品,也几乎叫我看了个遍,摸了个遍。一把精致而古朴的小紫砂壶被捧出囊匣,壶身上珠粒隐隐的银砂闪点和壶把下刻着的“大彬”名款,足以让人激动不已了。这把真“时大彬”,陪着无锡华老太师的孙子,在太湖边的地底下喝了三  相似文献   

12.
(一)白鹤沐浴(1)洁具涤尘当在先,谓如白鹤沐清泉。孟臣壶(2)上水经过,杯有若琛(3)浴后编注:(1)白鹤沐浴(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2)孟臣壶:乌龙茶具,来自人名。史载明天启年间宜兴著名制陶师叫惠孟臣,他精制的紫砂茶壶落有“孟臣”款,茶人遂习惯称为“孟臣壶”。(3)若深杯:亦来自人名,史载“若深所制茶杯”形美质佳。(二)观音入宫(1)茶名雅号铁观音,品种优良环宇闻。问得入宫茶几许?常规容量五公分。注:(1)观音入宫(投茶):把铁观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公分。(三)高山流水(…  相似文献   

13.
懂得品茶的人都知道 ,宜兴紫砂茶壶最能益显茶的甘香 ,加之其形状设计多样 ,欣赏及实用价值甚高。千百年来 ,紫砂茶壶均是收藏家们的重点收藏对象 ,正在庐九花园公开给予居民欣赏的紫砂茶壶展的展品 ,就是本澳收藏家林志宏穷十多年心血在全国各地收集回来的。走进林志宏的家实在令人惊叹 ,上千件紫砂壶分置厅的四壁红木柜内 ,井然有序 ,由此可见主人对它们的钟爱。年届古稀的林志宏说到紫砂壶便神采飞杨 ,为笔者诉说着一段段关于紫砂壶的故事。紫砂壶是江苏宜兴举世闻名的产品 ,内外不施釉 ,古拙朴实的壶既是实用品 ,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4.
“国兰壶”诞生中国明代茶具紫砂壶大兴之后,500多年来,壶的造型已达3500多种。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人喜爱的梅、兰、竹、菊、松等,除兰以外已问世数百年,兰花只是用刀刻在壶体上,没有以兰花本身为造型的。浙江湖州的寇丹先生不仅爱茶也爱兰花,他在进行紫砂壶设...  相似文献   

15.
<正>茶艺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精湛必须具备“四要”条件:精茶、真水、活火、妙器,四者缺一不可。茶品以形、色、香、味分高下,水品以清、活、轻、甘、冽别优劣,火以活火为上,器以宜兴紫陶为佳。名茶的形成、品水文学的出现、火候之掌握、茶具之发展历史无不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与茶道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精茶要靠感官鉴定茶的形、色、香、味,定  相似文献   

16.
朱郁华 《农业考古》2003,(2):114-118
文人与紫砂壶在门类众多的茶具中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内涵的莫过于宜兴紫砂茗壶。它不仅具有泡茶的特殊功能 ,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定的文化品味 ,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饮茶工具。紫砂茗壶在其制作和发展过程中 ,不断受到同时代文人茶客的干预 ,吐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并以它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茶人、文人艺术家、收藏家的殊爱和青睐。紫砂茗壶不轻浮、不媚俗、不眩耀 ,它的气质与文人追求“天然去雕饰”极为相近 ,体现出紫砂壶的冰肌玉骨与文人的默契。反过来 ,文人茶客古雅精致的品味也影响了紫砂壶的艺术风格 ,他们的审美导向促使制造者不断创…  相似文献   

17.
古玟 《农业考古》2001,(4):98-100
“茗注莫妙於砂 ,壶之精者又莫过於阳羡”。明代李渔这般评价紫砂壶 ,对于紫砂壶迷来说 ,小小一把紫砂壶又岂是一个精字了得 ?“新买来的一把壶 ,初时是被它的外型吸引 ,待用它泡茶后 ,壶的味道就慢慢渗出 ,此时再看这把‘养过’的壶 ,是不舍得送人的。”紫砂迷这般说。他们口中“养过”的壶 ,亦即是以茶浇壶 ,紫砂壶的色泽慢慢产生变化。一把好壶在有心人“养过”后 ,会用之愈久 ,光亮愈新 ,色泽愈沉。亦有的壶痴是“不见则已 ,一见爱不释手 ;不集也罢 ,一集终生不休 !”集有逾千把壶的林志宏 ,想必是这“终生不休”的壶痴之一。在林志宏的…  相似文献   

18.
阳羡茶泉     
由于嗜茶成癖,每逢江南草长的时节总会想到上市的新茶,更难以忘怀的是故乡的茶,即阳羡岕茶。对茶文化有些研究的人都知道饮茶的习惯始于巴蜀,但宜兴县志记载,饮茶的创始人却是一位名叫潘三的农民,后来被尊之为宜兴的土地神的。宋人胡仔写的《苕溪渔隐丛话》中引“重修羲兴茶舍记”:有一位和尚把阳羡山中产的野茶送给当时的常州太守李栖筠,经他请陆羽鉴定后,建议当作方物进贡给代宗皇帝,时间是大历年间(公元766年左右)。仅次于陆羽的  相似文献   

19.
江苏茶史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是中国奉献给人类的珍贵礼物。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的发现、利用及其文化都源于中国。茶最初作为食用或药用,相传起源于史前“神农时代”,而用之为饮,最早发生于巴、蜀(今四川省)。据古人研究,我国其他地区,“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茶)饮之事”;是秦国统一全国前先占领巴蜀以后,开始慢慢传诸中原和其他地区的。中国最早的“荼”字,就首见之于秦汉间的辞书—《尔雅》。江苏是继巴蜀以后开始饮茶、种茶的省区之一。据古籍和方志记载,江苏在汉时便有“汉王”在茗岭(今宜兴境内)“课童艺茶”,以及“阳羡(宜兴县旧名)买茶”等传说。《桐君录》…  相似文献   

20.
“宜兴红”茶生产历史悠久、制茶技艺成熟,已成为宜南丘陵山区强村富民的特色产业之一。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宜兴红”茶产业,现对“宜兴红”茶品牌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工作成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文化铸魂、以产业筑基、以科技塑形的品牌发展计划,旨在推动“宜兴红”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