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遂川出名茶,茶事也盛,可茶馆之盛当属草林镇为最,仅圩场就有二十余家茶馆,且家家生意红火,久盛不衰。草林老表的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这一句:吃茶会!吃茶去三字让我想起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据《五灯会元》记载:“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日:曾到。师日: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日: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会,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曰:院主!主应师:喏。师日:吃茶去。”草林老表的吃茶与这则排宗公案无涉,草林老表的吃茶与赵州大师的吃茶是不相同的。大师的吃茶是一种玄虚与高妙,透出急智与禅理。就这点…  相似文献   

2.
星海 《农业考古》2003,(2):264-265
大凡爱茶、知茶、懂茶之人 ,一般都知“吃茶去”的来历和典故。据《中国茶经》载 :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 ,人称“赵州古佛” ,他崇茶、爱茶、不但自己嗜茶成癖 ,而且积极提倡饮茶 :“唯茶是求”。因此 ,他每次说话之前 ,总要说上一句 :“吃茶去”。又据《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道 :“有僧到赵州 ,从谂禅师问 :‘新近曾到此间么 ?’曰 :‘曾到。’师曰 :‘吃茶去。’又问僧 ,僧曰 :‘不曾到。’师曰 :‘吃茶去。’后院主问曰 :‘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 ,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师召院主 ,主应喏 ,师曰 :‘吃茶去’ !”三人都一样 ,…  相似文献   

3.
舒曼 《农业考古》2003,(4):99-105
2001年10月下旬,一个凉爽的秋日里,在石家庄赵县柏林禅寺举办了“中韩两国‘茶禅一味’学术论坛”会。韩国人选择这里进行学术交流,无非想借助赵州禅师“吃茶去”公案在世界上的影响。毕竟赵州一句“吃茶去”为世人参禅悟道带来深刻的影响。而在历史上,日韩两国  相似文献   

4.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7,(5):217-217
知道了鲁迅先生也去茶馆喝茶,感到很新鲜!在我过去印象中,鲁迅先生应该是个永远的留着整齐的胡子、永远的严肃、永远的“横眉冷对”着一切的伟人!他也会食人间烟火么?去,而且不止一次地出入北方的茶馆、南方的茶楼吗?也会坐在茶馆或茶楼里,同民众一起,同他的朋友们一起,喝茶、吃茶点、聊天?是的,鲁迅先生也去茶馆、茶楼!翻开鲁迅先生日记。1912年5月离南京北上,5月5日抵京,寓居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县馆内的藤花馆,从即日起开始记日记。没过几日,就开始了他在北京不断去茶馆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的生活。请看日记。1912年5月26日记云:…  相似文献   

5.
茶禅一味与云居山--"吃茶去"源头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静 《农业考古》2004,(4):216-218
“茶禅一味”恐怕是人们对禅宗茶文化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 ,其最重要的一个理由 ,便是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赵州和尚即著名的唐代名僧从谂 (公元 778— 897) ,因常住赵州 (今属河北省赵县 )观音院 (今柏林寺 ) ,又称“赵州古佛” ,由于其传扬佛教不遗余力 ,时谓“赵州门风”。他于禅学于茶学都有很高的造诣 ,《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文曰 :“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处 ,僧曰 :‘新近曾到此间么 ?’曰 :‘曾到。’师曰 :‘吃茶去。’又问僧 ,僧曰 :‘不曾到。’师曰 :‘吃茶去。’后院主问曰 :‘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  相似文献   

6.
1990年中、韩建交后不久 ,韩国《茶经》研究会会长 ,89岁的崔圭用老先生就率团到茶圣陆羽故乡湖北天门市和第二故乡浙江湖州市瞻仰陆羽遗迹。这是韩国到中国的第一个茶文化代表团。今年 ,崔老已经 1 0 0岁 ,这在世界茶人中是空前长寿的一位。让我们祝这位有“韩国茶星”美誉、一生为弘扬中华茶文化事业辛勤作出贡献的前辈健康茶寿。今夏气候特别热 ,8月 ,忽接到他的弟子李根柱先生转来一信 ,只见是崔老的一纸手书 :“暑中问安。百寿茶星崔圭用 ,日常宿愿安乐眠。吃茶来。 2 0 0 1年 8月。”记得 1 999年我第二次访韩到釜山他家拜访时 ,他想…  相似文献   

7.
<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用了前后三年的时间刊完了21万字的小说<吃茶去>.最近我又把小说读了三遍,对作者姚义泗先生产生了莫大的敬意.虽然我和作者陌不相识,但从朋友口中知道他已年过七旬,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在任教中因遭遇车祸,双腿骨折截去右肢回到故乡福建永春县.永春是名茶"佛手"的原产地,他以对故乡的茶情茶事的热爱,通过各种文学的形式表达出他对茶的激情,呼喊着继承茶德,做出好茶,芬芳世界.  相似文献   

8.
“赵州茶”的典故出自《五灯会元》一书,说的是1100多年前,有两位僧人风尘仆仆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进得山门,拜见方丈。这老方丈法号从谂,因长期住持赵州观音院而被称为“赵州和尚”。只见这从谂问其中一位僧人:“曾到此间么?”僧答:“曾到”,从谂说:“吃茶去”。又问另一位僧人:“曾到此间么?”僧言:“不曾到”,从谂又说:“吃茶去”。事后院主问他:“为什么到过也说吃茶去,不曾到过也说吃茶去?”从谂叫道:“院主!”院主回答:“在!”从谂又说:“吃茶去”。“赵州茶”曾被后人视为是一则难以参透的公案,其实,它的真正的…  相似文献   

9.
赵州禅师三声"吃茶去",是闻名天下的禅林公案,也是"茶禅一味"的肇始标志.当代将"吃茶去"禅茶文化弘扬发展,贡献最大者概属高僧净慧大德.而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舒曼,为"吃茶去"禅茶文化满腔热情地诠释、奔走、呼喊,功亦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旅居韩国的茶文化学者、韩国中华茶文化学会会长姜育发先生 ,多年来致力于在韩国弘扬中华茶文化 ,多次率团来大陆参加各种茶文化活动 ,对促进中韩两国茶文化界的交流、增进彼此的友谊作出积极贡献 ,也受到中韩两国茶文化界人士的好评。姜育发先生最近又出任“韩国对中国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席。鉴于他对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交流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最近被“2 0 0 2年世界杯足球赛”组委会聘请为“2 0 0 2年世界杯韩国外交大使” ,并发行了以他的肖像为图案的邮票 (见右图 )。姜育发先生将这一喜讯通报国内的茶友 ,并对祖国发出良好的祝…  相似文献   

11.
4月29-5月2日,江西省星子县举办“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余赋诗多首,选抄如下: 出席“天下第一泉”新世 纪国际茶会开幕式感赋 4月29日下午,“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在庐山桃花源景区举行,开幕式别开生面,喜赋古风二韵。 茶友欢聚桃花源, 恭瞻天下第一泉。 茶风弘扬新世纪, 无边春色耀江天。 咏“茶香万里”(藏头诗) 在开幕式上,有韩国茶人联合会会长朴权钦先生赠给大会礼品,题为“茶香万里”,感情真挚,遂咏一绝。(古风) 茶有经典赖陆公, 香飘四海扬茶风。 万家受惠茶文化, 里程碑上纪新功。 游桃花…  相似文献   

12.
本人于公元1998年10月29日准时退休。说“准时”就是既未欠一日,也不延一日。对待“退休”,还得像对待“学术研究”一样,也要讲“认真”的。其初衷无非企望如白居易所云:“终身不拟作忙人’。 讵料退休后却更加汲汲忙忙,乐不思闲。仅就1999年全年主要茶事活动而言:1月,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交流专员来访。5月,马来西亚茶团来访;接受“评委”之聘,出席凤凰第四届名茶评比会。6月,出席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该会常务理事;应邀到北京作品社讲学授艺。7月,台湾茶团来访;新加坡茶人来访。8月…  相似文献   

13.
"赵州一碗茶,今古味无差。根植菩提种,叶抽智慧芽……"在净慧长老诵读的《赵州禅茶颂》声中,一年一度的"清明赵州祭茶典礼"活动在中国禅茶文化发源地、千年古刹赵州柏林禅寺举行。4月5日,由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石家庄三字禅茶院主办,《吃茶去》杂志社、中国禅茶网协办的"清明赵州祭茶典礼"活动,  相似文献   

14.
寇丹茶话     
在2008年武夷山国际禅茶大会上我作了一个发言,末了是以二则茶偈结束的: 合则聚,抵则避,少事非,吃茶去。 颂毋喜,谤无辩,平常心,茶中练。  相似文献   

15.
(一)茶道禅道人道道成宇宙万物都有道品茶品禅品人品出世间百味皆分品(二)来茶馆进茶室办茶会赴茶宴行茶道道厚才能得道道得茶客客客吃茶去拜茶圣读茶经论茶史献茶艺谈茶功功深必然成功功成茶人人人斗茶来(三)碧螺春日身披大红袍下西湖龙井观滇红滇绿巧遇铁观音怀抱乌龙醉卧玉兰珠兰玫瑰丛里头戴红绿白花吐云雾酿小种黄金桂时腰胯毫银针登雁荡毛峰玩木樨木香喜见白牡丹手擎陀佛轻描寿眉贡眉金镶玉旁口服青黑茯米戏猴魁逞大方2003年12月4日作,2006年4月13日修改河北省茶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志喜三联献给第二届婺源国际茶会$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  相似文献   

16.
舒曼 《农业考古》2002,(4):116-119
时逢中秋 ,把壶紫砂 ,细嚼茶食 ,香茗伴月 ,湖风徐徐 ,心旷神怡。由石家庄市清风茶楼、三字禅茶社、扶桑茶庭等三家联合举办的“河北省第四届金秋茶会暨‘香茗伴月’茶话茶艺交流大会”于 2 0 0 2年 9月 2 2日晚 8时在石家庄石门公园扶桑茶庭隆重举行。来自河北石家庄、保定、沧州、邢台、衡水等各地茶界代表百余人参加了本届茶会。作为茶界的老朋友 ,参加本次茶会的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委王幼辉先生、河北日报社副总编成少安先生、《河北日报》“杨柳青”专栏执笔储瑞耕先生、《燕赵都市报》副总编刘江滨先生、《河北商报》总编张小林先生、河…  相似文献   

17.
三晋茶商曾雄踞明清五百年 ,在中华茶叶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当今三晋茶人正沿着前辈开创的“心茶之路” ,“吃茶来。”“吃茶去。”《走近茶道》 ,渐入佳境 ,崭露风采 :李亚民 山西忻州地区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生态林业协会会长、中国五台山国际茶会常务主任、太原市茶业协会顾问。 1 997年独资举办了首届“五台山国际茶会”。 1 998年又创办了占地 40 0 0 0平方米的天元生态园林种苗公司 ,并在园林内开办了茶文化陈列室。是在三晋本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位有胆有识的茶人。袁成达 山西太原江南茶叶公司总经理 ,太原市茶业协会常务理事。大学…  相似文献   

18.
(六 )“吃茶去”和“圆”搞茶道的人没有不知道“吃茶去”一语的。这句话一般和赵州联系在一起 ,佛门还有“赵州吃茶去”的公案。不过“吃茶去”作为佛门用语 ,倒也不是赵州的独有之物。《禅语录》中还有相当多的其他用例 ,其中也有关于归宗智常的。该用例引自《景德传灯录》卷七 :师戋刂草次 ,有座主来参 ,值师锄草 ,忽见一条蛇 ,师以锄便。座主云 :“久响归宗 ,到来只见个粗行沙门”。师云 :“是尔粗是我粗 ?”主云 :“如何是粗 ?”师竖起锄头。主云 :“如何是细 ?”师作斩蛇势。主云 :“与么则依而行之。”师云 :“依而行之即且置 ,尔…  相似文献   

19.
顾雯 《农业考古》2001,(4):326-328
20 0 1年 1月 1 7日上午 ,文学博士、中国史学家、日本中国茶文化史研究的开创者、被尊称为“茶经博士”(1) 的布目潮氵风( 1 91 9— 2 0 0 1年 )先生逝世了。在布目先生去世的前一天晚上 ,我接到了先生打来了电话。为吴觉农著《茶经述评》的日文翻译的校正一事 ,先生告诉我 ,今晚已完成了二校 ,明天可以寄出去。由于还有很多汉字的印刷字没有出来 ,先生不放心 ,想请求第三校。对第三校先生提出由自己来做就可以了。当天晚上日本的关西地区和九州地区都正下着小雪。布目先生问起九州的天气情况 ,并嘱咐我当心别着凉。 2 0 0 1年对布目先生来…  相似文献   

20.
漫话常熟茶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熟人爱好品茗,俗称“吃茶”,在生活中已形成一种风俗。无论城市乡村,无论雅人俗士,都喜欢到茶馆里去吃茶。在民间,甚至把那些不上茶馆吃茶的人,说成是不象个男子汉,不上台盘的人。因为吃茶人多,茶馆业十分发达,生意兴隆。常熟人吃茶讲究清静、幽雅、舒适、享受,很有自身的特色。茶馆的选址与命名常熟茶馆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在清朝中叶就有茶馆的开设。在民国七年(1918)发行的《常熟指南》上说,常熟城里有茶馆六十行。就是一个小镇,也有四、五爿;较大的集镇,有十余爿之多。茶馆能否开得兴旺,与馆址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在这方面,茶馆老板是动了脑筋的。纵观常熟茶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