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似乎对龙总有解不开的情结。我国著名茶道专家、作家乔木森先生属龙,也是在千禧龙年喜庆的锣鼓声中,“上海乔氏茶宴馆”在本市曹扬路1013号开张了。 据了解,乔先生历经十余年的时间,挖掘整理出中国自汉代以来的神仙茶、太极茶、道茶、佛茶、观音茶、童子茶、罗汉茶、武士茶、君子茶、传龙茶,儒家的文人茶及各代宫廷茶道三十余套,形成了足以令国人荣耀的“乔氏茶道”表演艺术系列。如诗如舞的“乔氏茶道”有着独特的茶道艺术语言,被外国同行称为“中国会说话的茶道”,其中许多失传千年的茶道艺术绝技绝艺 又重新展现在当代…  相似文献   

2.
三年前,当一大批适应年轻人休闲聚会的泡沫红茶坊如雨后春笋般在沪上开出后,近来,又开始走向弱势。随着报上渐渐多起来的茶坊转让广告,人们也确实发现,许多茶坊往往茶翁之意不在茶。一些有茶无文化,或无茶无文化的茶坊,尽管门楼“茶”字刀旗高悬,使一些原本想从茶文化的境界中寻找一份回归自然精神家园的爱茶人,仍旧感受到的是港台流行音乐环绕中的欧式酒吧情调。人们感叹:泡沫红茶坊会否最终也成为一种泡沫文化和经济。 日前,笔者来到了由著名茶道专家乔木森先生所创办的“乔氏茶宴馆”后,却使人耳目一新,整个厅堂古色古香、…  相似文献   

3.
古老的圣殿,悠扬的管风琴,身裹一袭优雅的曳地婚纱的新娘,挽着衣冠楚楚的新郎在虔诚立誓:愿结秦晋之好,百年和合。童话般地婚礼,浪漫而遥远。时下,旅行婚礼、集体婚礼、植树婚礼、空中婚礼……相继崛起之际。洋气十足的“玫瑰婚典’也号称“百年一遇”,粉墨登场,而时下最为普遍的,还是老式的“酒席婚礼”——“吃喜酒”。吃吃喝喝,热热闹闹,传统的喜酒,而今吃出新花样来。近日,在上海吴世路天憧路口的“银波大厦”的“天天旺茶宴馆”,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宴婚礼”。婚宴以“茶”为“媒”,从席间布置,新人行礼到菜肴烹…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坐车过吴淞路闸桥,就会看见银波大厦外“天天旺茶宴馆”六个绿色稚拙的大字。上海近几年间有不少茶艺馆纷纷亮相于世,如闸北公园的“宋园”,金陵中路上的“汪怡记”,华山路上的“井苑”都是好茶者的好去处,但仅是以品茗为主,佐以小食,一旦说到一桌丰盛的茶肴均有名茶辅之,倒是仅此一家的新鲜事。雅致清净的用餐环境走进天天旺茶宴馆,就能看到收藏名酒的柜台前明显地挂着一排大红色的小灯笼,柜台和餐桌椅都是来客耳熟能详红木色,现代化的大厦内分明用木框架做了一层红本色的内窗,显示出中国明清风格简洁、端庄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天天旺茶宴馆总经理刘秋萍女士编著的《中国茶宴》一书,不久前已由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今年4月29日—5月25日于江西省星子县举行的“天下第一泉国际茶会”期间首次与读者见面,60册《中国茶宴》被抢购一空。《中国茶宴》收录了刘秋萍女士多年来精心研制的被誉称为“中国第九菜系”的茶菜菜谱一百余则,除了详细文字说明外,还配以精美彩色图片,非常直观实用,书后还附有刘秋萍女士研刘秋萍女士在江西萍乡市举行茶艺茶宴讲演展示会上演讲究茶艺的心得体会──“秋萍茶语”和绿茶、功夫茶冲泡技艺,表明她不但是位茶菜专家…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茶宴是以茶宴请宾客,或是以茶会客、交友的一种饮茶方式,以举办和参加者分主要有宫廷茶宴、文人茶宴、禅寺茶宴三种;以形式和影响分主要有酒席茶宴、礼仪茶会和斗茶宴会三种,宋代的茶宴促进了饮茶文学、中华茶艺和日本茶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澳门举行“澳门茶艺协会周年会庆暨母亲节茶宴”(本刊讯)今年5月10日,澳门茶艺协会在澳门新口岸万豪轩大酒楼举行“澳门茶艺协会周年会庆暨母亲节茶宴”。来自澳门政界、文艺界、饮食界的知名人士和香港、珠海茶艺界以及广东、北京电视台等新闻界人士出席了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8.
余悦 《农业考古》2001,(2):280-281
说到茶艺 ,人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一幅悠然的画面 :坐在古朴优雅的环境中 ,口中品饮着香茗 ,耳边环绕着江南丝竹的美妙乐声 ,让人的思想走进一个无比纯净的世界。但是 ,谈到茶宴 ,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另一种美好的享受。我手边正摆着一本装帧精美的《中国茶宴》 ,它是由天天旺茶宴馆编著的。封面上的一道道茶菜赏心悦目 ,让你感觉那不是一道道菜 ,而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的创作者———刘秋萍女士 ,正是这本书的主编。刘秋萍女士多年来一直为我国茶宴文化而努力拼搏 ,成为中国茶宴文化的开拓者之一 ,也是“海派功夫茶”…  相似文献   

9.
茶道与茶宴     
按照道家的说法“道寓于术。行术即是演道。”如是,凡是用一定的技术或方法,完成某一事务,此操作过程就称为某道。例如,武术界把徒手克敌制胜的技术就叫做“空手道”,商界把发财致富的方法叫“生财之道”。当时有人把陆羽煮取茶水的技术或方法称之为“茶道”。但是陆羽自己从来未提“茶道”。开始就称之为“茶经”。由于当时煮取茶水的手续较繁琐,人若欲一饮茶时就请熟悉此道的人煎煮,并现场观摩,所以唐朝有位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到临淮,即召茶人常伯熊煮茶。常氏头蒙儒冠,身穿黄服,潇洒地演示了陆羽的煮茶方法,捧上香茗,李…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由天福·天仁集团创办的“天福茶博物院”于 2 0 0 2年 1月 7日正式开幕。天福茶博物院座落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盘陀镇工业区 ,它是由天福·天仁集团总裁李瑞河先生斥巨资创办 ,由台湾大学教授阮逸明出任院长。天福茶博物馆共设 9个展馆 :1.茶博物馆。 2 .茶道表演馆 (兼茶道教室 )。 3.国际会议厅。 4 .溢香轩、品茗阁 (品茗区 )。 5 .兰亭、曲水流觞 (曲水茶宴 )。 6 .福慧庵 (日本茶道园区 ,含精、俭、敬三亭 )。 7.天福书画馆、奇石斋。 8.武人茶苑。 9.唐山隧道 (陈年茶走廊 )。开幕式上 ,除了为各展馆逐一剪彩外 ,还举行了…  相似文献   

11.
正值春茶开园之际,婺源茶道表演团应上海有关部门的邀请,于4月初专程赴龙华庙会表演,为中外游客敬献婺源新茶。以盛产绿茶、名茶著称的婺源县,素重茶礼,茶道、茶俗更具特色。近年来,由民间挖掘整理出来的婺源茶道,集“敬、和、俭、静”古今文明于一体,雅俗共赏,被舆论界誉为茶  相似文献   

12.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5):160-163,171
一.早期的茶会、茶宴 按照现代词典的解释,茶会就是用茶点招待宾客的社交性集会。用茶叶和各种原料配合制成的茶菜举行的宴会,就叫做茶宴。但在古代,茶会和茶宴都是指用茶来招待客人的聚会,聚会时,除了饮茶之外,有时也吃其他东西,甚至还喝酒吃菜。现在人们多把只喝茶汤和吃茶点的集会称为茶会,而把吃茶菜的宴会称为茶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信息》2003,(8):40-40
紫笋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顾渚山,因其芽形如笋,芽色带紫,品质上乘,故取名为紫笋。中国古代茶圣陆羽对紫笋茶十分推崇,至今这款名茶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紫笋茶的故乡长兴县为迎合现代人追求健康、自然的饮食观念,将这一地方特产作为原料制成了独具匠心的“茶宴”,成为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体现地方物产珍品的特色宴席。  相似文献   

14.
名闻国内外的上海乔氏中国茶道艺术表演系列 ,曾被国外同行称为“中国会说话的茶道”。其舞之蹈之的独特茶道语汇 ,融千年古茶道的绝技绝艺 ,一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竟会情不自禁地渐渐将您带入茶文化的深邃境界之中。近年来 ,已有美国纽约丁丁茶道馆、日本大阪樱花雨茶屋 ,澳大利亚盈盈中国茶馆及我国北京、南京、深圳、郑州、银川、大连、武夷山等国内外五十三家较有影响的茶艺馆、宾馆、职业学校、大专院校、艺术团体、航空公司纷纷来接受乔氏中国茶道的培训。许多茶艺馆来电说“有中国茶道的表演 ,茶馆的生意就是不一样 !”深圳有家接受…  相似文献   

15.
名山雄秀,佛茶味醇。游览武夷山四大乐事:“登天游、乘竹筏、赏茶艺、品佛(岩)茶。”游人们登上天游峰,远眺武夷风光尽收眼底;乘竹筏畅游九曲十八湾景色;观赏茶艺,武夷禅茶道馆是游人最为悠闲去处。一杯金佛茶在手,淡淡天然味,悠悠佛茶香,从而得以品尝武夷岩茶真味。为此,武夷金佛茶道,为游客奉献“武夷禅茶三昧”希望游人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情,领略“茶佛一味”的真谛。武夷山之茶业,创始于山中僧侣仙道之流。茶与佛,因缘深长。查有史以来,寺院憎家,禅多茗仗,有释门必有佛茶。“客来不屑问丹井,惟企佛茶煮石泉”。(宋…  相似文献   

16.
念一堂茶联     
出席北京“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书呈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张大为先生联:俗缘结南北;茶道通古今。念一堂自撰联:平心立德;和气烹茶。为潮州工夫茶道馆撰联:烹茶以论道;踵事而增华。赠茶馆联二:客心求静;茶道贵和。茶心唯重道;和气可成祥。为“广东名优产品(潮州)展销会”潮州名茶展厅撰联:茶和四海工夫好道启三阳景象新注:宋代的潮州也称“三阳”为凤凰郭民平茶师华宅“聚芳居”撰鹤顶格联:聚其气以兴茶道;芳我居而集太和。为吴培鑫工艺师特制朱泥壶撰联:客来茶当酒;神定道即心。为章燕明、吴瑞全工艺师特制朱泥…  相似文献   

17.
说茶     
说茶上海尹荣方我饮茶三十年,常恨茶虽源于吾国,而吾国似没有如日本之“茶道”者。我国人饮茶,常斤斤于察味别水,知茶、水、烹法而不知其他。我从前对这种徒逞口腹之欲的“茶文化”,实在是不敢多加恭维的。但近年留心说茶文字,知我们的先人于饮茶一事,别出机杼,提...  相似文献   

18.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3,(4):146-146
《茶十德》 (唐 )刘贞亮按 :唐·刘贞亮“茶十德”引自《庄晚芳论文选集》中《日本茶道与径山茶宴》一文。该文为庄晚芳、王家斌合作 ,初发表于 1984年《农史研究》第四辑。文中称 :“唐代我国有位刘贞亮 (据日本《茶与文化》一书 )把饮茶的好处总结为‘十德’” :   一、以茶散郁 (郁闷 )气二、以茶驱睡气三、以茶养生气四、以茶除病气五、以茶利礼仁六、以茶表敬意七、以茶尝滋味八、以茶养身体九、以茶可雅心十、以茶可行道《茶十德》 (日本 )明惠上人按 :日本明惠上人 (1173- 12 32 )“茶十德”引自陈椽《论茶与文化》一书 (农业出…  相似文献   

19.
出席第十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感赋上海国际茶文化节 ,从 1994年始办 ,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届 ,持之以恒 ,成就斐然。本届茶节开幕式于四月十二日晚在上海不夜城绿地举行。实堪纪念 ,遂咏一绝。十年茶节耀光辉 ,茶茗为媒( 1) 显作为。带动各方求发展 ,迎来经济尽腾飞。注 :(1)茶茗为媒 :上海茶人的理念是 :以茶会友 ,以茶为媒。喜观“松阳银猴杯”茶道交流偶成4月 13日晚 ,第十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松阳银猴杯茶道交流”在宋园茶艺馆举行。喜观之余 ,偶成一绝。茶道交流茶茗香 ,竞为茶节增辉光。不同表演相融汇 ,百态千姿各见长。喜观沪上少儿茶…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的草堂茶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书院,那是名播中外的。其全盛时,苹子康门的弟子则“数以千计,盖遍于各省美”。而书院生活所陶染他们的,非但有康氏的草堂学风,并还有康氏的草堂茶风,即属于中国茶道文化传统的那种清尚之风与雅尚之风。康氏亦被称作南海先生,只因他本是广州府南海县人。至于其喝茶习惯呢,则允嗜喝铁观音之类,这大概是从小受了潮汕工夫茶的影响之故罢。每次讲学之前,即由馆童先把铁观音茶沏好,置于讲席上。顿见那清馥的茶氛,袅袅然从壶中逸出,盘桓于讲席之上。这可是康氏讲席的一种独特布景:除了茶壶茶杯之外,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