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鲁山县在河南省平顶山市西部山区,素有"柞蚕之乡"的美称。据史料记载,夏代,邑民就把丝织品作赋上缴;汉代,耕蚕相提并论,鲁山绸被视为宫中珍宝;唐宋时期,由兴盛走向衰落;明代又开始恢复发展;清代,鲁山柞蚕达到鼎盛时期,山区人民几乎家家户户养蚕、缫丝,全县有丝织行231家,有丝织机4800台,从业人员10万人,年产鲁山绸26万匹,"一季蚕半年粮,宁舍老婆娘,不舍丝绸行"的谚语彰显蚕业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正蚕丝,是熟蚕分泌的丝液形成的丝纤维,是被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善于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并加以巧妙利用的中国先民,开启了"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的伟大征程。这种神奇的转化使箔上蚕化为机上丝,从此"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丝织,是将蚕丝织成丝织物的过程。远古人类受渔网编织的启发,采用经纬相交的方法,发明了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适桑宜蚕,但当前生产萎糜不振,如何恢复发展这一传统产业,本文从蚕桑的丝织、生态效益及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宜蚕则蚕,宜林则林”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家蚕吐平面丝过程中落下蚕头次数的多少,也是吐平面丝的主要性状之一.为探明不同蚕品种在吐平面丝过程中,落下蚕头次数的遗传性差异,对薪杭等19个品种以及薪杭×科明等14个一代杂交种,在吐平面丝过程中的落下蚕头次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吐平面丝过程中的落下蚕头次数,在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落下时期也因蚕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用人工饲料养蚕日本农林省蚕丝试验所和武田药品、钟纺等制药和制丝公司正在研究用人工饲料(氨基酸等)养蚕,建立所谓“养蚕工厂”以期达到蚕茧的工厂化生产。据报道,实验饲育已取得初步成功,桑叶粉末的搀合比率已从50%下降至10%-20%。但是蚕病、丝...  相似文献   

6.
受寒冷气候影响,前仰韶文化结束至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晚期1000年间,西汉水上游考古学文化出现断层。半坡类型晚期至仰韶文化晚期,气候温暖湿润,加上仰韶中期以来水稻种植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食盐贸易的发展,西汉水上游考古学文化连续发展,至仰韶文化晚期,聚落分布密度达到同时期陇山以西最大值。龙山文化早期,气候寒冷干燥,旱灾频发,新石器文化迅速衰落,来自陇山以东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泾河上游的常山下层文化乘虚而入,并以盐官镇为界形成东西对峙的局面。相当于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的齐家文化时期,虽然气候重归温暖湿润,但由于西汉水上游所处的秦岭山地地势陡峻、森林茂密,限制了"锄耕"农业和畜牧经济的发展,以及食盐争夺引发的战争和社会动荡,使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强度远没有恢复到仰韶晚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新近开发出一种神奇的色素,只要将其添加至桑叶中让蚕吃掉,蚕就能吐出彩色丝。据了解,这种通过添加色素让家蚕结出天然彩色茧的新技术在全国还是首创。 据蚕桑研究所所长范久戈介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家蚕平面丝生产中给桑量对平面丝相对吐出率的关系和吐丝温度对吐平面丝性状表达的影响,对吐平面丝性状较好的蚕品种浙农1×ZAU2进行了不同给桑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给桑量范围内,平面丝相对吐出率随给桑量的减少有提高的倾向;另外,对浙农1等4个蚕品种进行了在高温(29℃)、常温(24℃)和低温(21℃)条件下吐平面丝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吐丝温度对平面丝吐丝量和吐丝过程中的落下蚕头次数有显著的影响,对平面丝厚薄均匀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绝大多数生物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数量大体保持着平衡,一般情况下家蚕的雌雄性比为1:1。但家蚕雌雄性别间的经济价值具有较大差异,每条雌蚕要产生300-800粒蚕卵,需将相当大的一部分营养用于制造蚕卵,因此雄蚕的蚕茧出丝率和担桑产丝量比雌蚕高15%-20%,且雄蚕体质强健、出丝量高、茧丝质量好,因而在丝茧育中人们希望专养雄蚕。另一方面,在蚕种繁育中又希望多养雌蚕,生产更多的蚕种。可见,生产目的不同,对蚕的性别要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家蚕平面丝均匀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平面丝产品的质量.为探明家蚕品种间平面丝均匀度的遗传性差异,用单位面积丝重量的变异系数对菁松等14个春用、夏秋用蚕品种以及薪杭×科明等8个一代杂交种吐成的平面丝的均匀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面丝均匀度在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一代杂交种的平面丝均匀度在不同的杂交组合及同一杂交组合的正反交之间均有差异,其遗传有母体影响较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的育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30,用该品种与皮斑限性杂交原种秋华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秋华×平30。【方法】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原种S-14为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的供体亲本,以中国优秀常规蚕品种白云为受体亲本,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导入方法,把S-14的有关性别控制基因导入到白云体内。【结果】经省级鉴定该杂交种雄蚕率达99.8%,生命力强健,茧丝质优良,鲜茧出丝率较对照种提高26.11%,综合经济效益较常规蚕品种提高26.63%。【结论】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桑蚕新品种审定,是国内外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实践表明雄蚕品种深受蚕和农丝厂欢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世界野蚕业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世界野蚕现状1.1 目前已利用的野蚕概况天然蚕丝主要分为桑蚕丝和野蚕丝两大类。这两类丝分别来源于桑蚕和野蚕。野蚕主要有印度柞蚕、柞蚕、天蚕、琥珀蚕、波洛丽蚕、蓖麻蚕、栗蚕、樟蚕、樗蚕、柳蚕、阿纳菲蚕、乌桕蚕和高恩蚕等。1.1.1 印度柞蚕(Antheraea mylitta)又称热带柞蚕、塔色蚕等。主要分布在印度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雄蚕生命力较雌蚕强,食桑少,叶丝转化率和茧层率高,雄蚕丝的纤度细,丝质优,容易缫制高品位的生丝.专养雄蚕是蚕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控制蚕的性别以实现专养雄蚕是一项高新技术,已达到实用化水平.本文在总结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内积极地进行探索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果园生物覆盖作用显著。1.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水分蒸发潘家庄地处代县南半坡,土壤干旱,人工灌溉条件差,主要依靠自然降水。2000年秋,经蚕果站同志大力推广,潘家庄村民张满红在自己的果园内率先进行了生物覆盖,连续几年不间断。据观察,一般地段平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蚕丝业的起源及其在殷商时期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艳红  方成军 《农业考古》2007,(1):166-168,204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世界文明史上,我国人民的许多发明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就纺织技术来说,我国在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制造丝绸,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是唯一的这样一个国家。研究和探讨蚕丝业的起源不仅对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和丝织技术发展史有着重要价值,对研究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的分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讨论我国古代蚕桑起源及发展情况有利于我们更全面的了解蚕和丝,  相似文献   

16.
我国柞蚕业发展史考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开弼 《农业考古》1995,(3):206-214
柞蚕,昆虫纲,鳞翅目,天蚕蛾科;又称山蚕、野蚕、天蚕、槲蚕等。其幼虫绿、黄或天兰色等,体有毛瘤,刚毛挺直。柞蚕以柞树等栎类嫩叶为主要食料,室外代放养。其茧椭圆,一端有茧柄,茧色黄褐,可缫丝织绸,一化性或二化性,以蛹越冬。成虫体长四厘米,翅展16厘米左右,全体被有黄褐色鳞毛,四翅有一白色眼斑及斜条纹,能飞翔。柞蚕丝,系柞蚕在化蛹前结茧时所吐的丝,一般呈淡褐色,俗称“灰丝”。其丝胶含量约占15%,较桑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彩茧蚕你知道多少 在自然界,蚕作为一种昆虫,本来就拥有丰富的茧色、斑纹等各类性状.在生活中,一般人看到的都是清一色的纯白色蚕茧,原因是吐白色丝的蚕品种在人工驯化和品种选育过程中相对容易,且丝产量高,不易褪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彩茧蚕逐步走入市场.据笔者调查,市场上出现的彩茧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采用...  相似文献   

18.
雄蚕相对于雌蚕,具有强健好养,叶丝转化率高,雄蚕茧丝纤度细偏差小,易缫制高品位生丝等优点。专养雄蚕对提高中国蚕丝的产量、质量具有很大的潜力,并且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升中国丝制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目前,中国比较成熟的雄蚕技术是利用平衡致死系来达到专养雄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法农业社会,农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柢、中国社会发展的契机。中国古代社会的盛衰可以在中国古代的农业中找到原因。1.早熟、先进的农业技术与中国文化的持久不衰我们说中国农业的早熟性不是说它起源早,而是说它在起源之后很快达到成熟的阶段。在西亚从农业发生到进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拖了很长的时间,中国在农业起源阶段停留的时间较短。从考古学来看,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有较高水平的农业,例如半坡时期已进入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仰韶文化以前似乎缺少一些中间环节。如果不用考古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二、中丝量蚕品种1.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湘晖,正反交)该品种是南广两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联合选配而成.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