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贵州小麦白粉菌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方法,对24个来自贵州代表性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的单孢培养物进行生物学特性指纹分析,并与传统生理小种鉴定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在筛选的30个引物中,每个引物对代表菌株分别扩增出3—7条带,选用条带比较明显的5条引物,扩增得到的39个RAPD位点,主要集中在分子长300—2500bp,其中28个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频率占71.8%。表明贵州小麦白粉菌遗传多态性丰富。从遗传距离的角度看.24个小麦白粉菌菌株的遗传距离变化幅度较大,分布在0.1719—0.8044。经0~1聚类分析,相同生理小种并不聚为一类,即小麦白粉菌毒性多态性与DNA多态性不形成对应关系,同一地域内的菌株在聚类图中近缘性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供试新疆棉花枯萎病菌32个代表菌株及3个标准菌株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14个随机引物,共产生252个RAPD分子标记,其中79.4%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菌株划分为5个RAPD组,此结果与常规鉴别寄主反应法划分生理小种的结果基本一致,RAPD分析为传统方法的结果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从分子水平上证明新疆棉花枯萎菌群体内7号小种占绝对优势。RAPD可作为一种标记手段用于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及遗传分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重庆稻瘟病菌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重庆地区的稻瘟病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70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划分为9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病学方法,测定了分布于各个遗传谱系中的40个稻瘟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40个菌株共分为5群,15个小种,其中ZA,ZB群占优势,ZA1,ZA3,ZB1为优势小种。结果还发现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并不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遗传谱系可由多个不同的生理小种组成,而 同一生理小种亦可分属于几个不同的谱系。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稻瘟病菌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于兰  谭萍  向红琼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38-2441
为厘清贵州省稻瘟病菌主要菌株的遗传谱系的划分及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的关系,采用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对贵州省的稻瘟病菌进行基因组指纹分析,结果显示从154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DPS分析软件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3.85遗传相似水平处,供试菌株分为12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供试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进行测定,将154个菌株分为6个组群21个小种,其中ZB群占优势,ZB1、ZB13为优势小种。比较按遗传谱系和生理小种对菌株的分类,可见,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并不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谱系可由多个不同生理小种菌株组成,而同一生理小种菌株亦可分属于不同的谱系。  相似文献   

5.
湖南稻曲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10个随机引物,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来自湖南不同县(区)的53个稻曲病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8,将供试53个菌株划分为5个谱系,这5个谱系所含菌株数分别为42、7、2、1、1个,分别占总株数的79%、13%、4%、2%和2%,其谱系I为优势谱系.由此说明湖南稻曲病菌遗传群体有分化,但分化不明显;来自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的菌株大多数聚集在同一类.  相似文献   

6.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重庆地区的稻瘟病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70个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2~15条DNA带.经UPGMA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划分为9个遗传谱系.结合传统的植病学方法,洲定了分布于各个遗传谱系中的40个稻瘟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40个菌株共分为5群,15个小种,其中ZA,ZB群占优势,ZA1,ZA3,ZB1为优势小种.结果还发现菌株遗传谱系与生理小种间并不存在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遗传谱系可由多个不同的生理小种组成,而同一生理小种亦可分属于几个不同的谱系.  相似文献   

7.
选取云南水稻白叶枯病菌优势小种的代表菌株41个,利用从258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的24条引物对其DNA进行多态性分析.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优势小种间遗传差异较大,菌株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在不同的相似水平下可分为不同的遗传组群.水稻白叶枯病菌优势小种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且遗传组群与小种间有对应关系,遗传距离为0.2时可以将41个水稻白叶枯代表菌株分为10个遗传相似组,其中第2、8、10组为主要组群,第2组包括14个菌株,主要为7号小种;第8组有9个菌株,全部为8号小种.  相似文献   

8.
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999-2000年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小种种群的变化。应用23个随机引物对白粉病菌8个不同生理小种进行RAPD分析,其中11个引物的扩增型在不同生理小种间出现差异,共扩增出59条谱带,多态性为47.5%。通过对RAPD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初步探明了折菌小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与小种毒力高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我国香蕉主要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的致病力及其遗传多态性,本研究采用对寄主鉴定和RAPD技术分析来自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的FOC 生理小种、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结合巴西蕉和粉蕉鉴定与RAPD技术,与香蕉枯萎病菌1号(FOC1)和4 号生理小种(FOC4)对比,55 个FOC 菌株中,有28 个菌株属于1 号生理小种、海南10 个、广西8 个、广东4 个、福建4 个、云南2 个;27 个菌株属于4 号生理小种,海南20 个、广西4 个、广东1 个、福建1 个、云南1 个。强致病力菌株有23 个菌株,中致病力菌株有15 个,弱致病力菌株有17 个;通过遗传多态性分析,9 条引物PCR扩增供试菌株,共扩增出136 条谱带,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有126 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3.4%,在遗传阈值为0.68 时,55 个供试菌株与FOC1 和FOC4划分为4 个RAPD 菌群,除1 号生理小种BF26 菌株单独形成郁菌群外,4 号生理小种和其余1 号生理小种均未单独形成菌群,Ⅰ、Ⅱ、Ⅲ群同时含有1号和4号生理小种。因此,我国香蕉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仍以1号和4 号生理小种为主,但是生理小种的遗传分化在分子水平上趋于复杂化,香蕉枯萎病菌群体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致病力的强弱和菌株遗传关系无直接的相关性,跟地理分布也没有相关性,香蕉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态性可能更多依赖其寄主。这些结果为香蕉的抗病育种、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武陵山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子鉴定体系。[方法]选用RAPD、REMAP、Rep-PCR 3种分子标记和无毒基因检测,对武陵山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文库中2013—2015年分离的220个菌株进行指纹图谱的构建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统计26对引物扩增得到的3年样本中稳定出现的97条具有多态性的条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0.7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将220个菌株分为12个遗传谱系,谱系10为优势谱系,不同年份的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并未发生明显演化。[结论]建立了新的武陵山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子鉴定体系,为该地区抗稻瘟病菌品种的选育和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