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ISSR技术对温州2个羊栖菜野生种群和3个选育养殖品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变异分析并构建了聚类分析图。结果显示:6条ISSR引物共获得76个位点,5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4.67%;Nei's基因多样性为0.1823,Shannon's指数为0.2712,均高于个体水平;种群内和种群间Nei's基因多样性计算遗传分化水平(Gst)为0.5529;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为Nm=0.3341;Shannon's信息指数显示野生种群的遗传变异性及遗传多样性普遍高于经过选育的养殖种群;同时说明经过选育,每个养殖品系的性状趋于稳定;聚类分析图显示3个选育养殖品系与2个野生种群分开,表明经过选育工作,野生羊栖菜种群与养殖羊栖菜种群呈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珙桐6个种群和光叶珙桐1个种群共117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2条引物对117份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扩增位点199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77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88.94%,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78 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8 7.种群水平的多态性相对较低,多态百分率在35.18%~48.74%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26 0~0.179 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88 1~0.265 1.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74 5,表明有47.4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2.55%,种群间基因流(Nm)为0.553 7.Mantel检测显示,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野生蕉3个自然居群(福州市闽侯十八重溪野生蕉—居群1,三明市尤溪野生蕉—居群2,福州市闽侯三叠井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蕉—居群3,)共8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94条清晰且重复性较好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5条,3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48.53%、57.53%、66.88%;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1291±0.2705、1.2218±0.3284、1.2176±0.3239;Nei's基因多样指数分别为0.0782±0.1533、0.1337±0.1811、0.1318±0.2025;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1199±0.2250、0.1795±0.2626、0.2051±0.2608.3个居群间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499,Nei's基因多样指数为0.190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2628,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635,说明3个居群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分化系数.58.72%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41.28%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内.Nei's遗传距离聚类表明,居群1和居群3先聚在一起,然后和居群2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研究九节茶的遗传特性,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利用ISSR分子标记试验方法研究了37个九节茶种源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分别利用POPGENE1.32软件及NTSYS软件对九节茶种源进行了基于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种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条引物共扩增出10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65.71%;37个种源间遗传多样性较低,福建、广东、江西、浙江和广西5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为0.1770,种内遗传多样性为0.0990,基因分化系数为0.4405,即种群间遗传变异占种群遗传变异的44.05%,55.95%的遗传变异在种内进行。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计算的基因流Nm=0.6350。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8~0.9143,平均0.8096。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1处,37个种源可以分为5类,聚类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种源的地理分布,但可以部分反映地理分布的特点,为种质资源的鉴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峨眉含笑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对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自然分布区的5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产生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标记引物18个,共检测出10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93个,占86.92,在物种水平上,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Nei's的基因多样性系数(He)和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1.740 4、0.417 5和0.597 4;总的遗传变异量(Ht)为0.339 3,其中居群内遗传变异量(Hs)为0.259 1,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达到0.321 9.应用UPGMA法对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树系图,结果表明,峨眉含笑自然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种群间的遗传差异与其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广州鼎湖山和罗浮山药食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建立九香虫AFLP指纹图谱,分析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参数。[结果]4个引物组合共揭示了362个位点,其中293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所占比例为80.94%。种群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2467,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3687,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701,种群每代迁移数Nm为3.157。[结论]AFLP标记具有很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适合用于分析九香虫种群遗传多样性;九香虫种群内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种群具有丰富的DNA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九节茶的遗传特性,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利用ISSR分子标记试验方法研究了37个九节茶种源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分别利用POPGENE 1.32软件及NTSYS软件对九节茶种源进行了基于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种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条引物共扩增出10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65.71%;37个种源间遗传多样性较低,福建、广东、江西、浙江和广西5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为0.1770,种内遗传多样性为0.0990,基因分化系数为0.4405,即种群间遗传变异占种群遗传变异的44.05%,55.95%的遗传变异在种内进行。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计算的基因流Nm=0.6350。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8~0.9143,平均0.8096。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1处,37个种源可以分为5类,聚类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种源的地理分布,但可以部分反映地理分布的特点,为种质资源的鉴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浙江省温州水牛的遗传多样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采自浙江平阳、瑞安、永嘉、乐清、温州等地温州水牛血液样本。从22条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引物,9条ISSR引物共获得ISSR位点18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5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 为82.80%,等位基因数(Na)为1.842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702,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108,Shannons指数(I)为0.4687,均高于个体水平;种群内和种群间Neis基因多样性计算遗传分化水平(Gst)为0.1840,表明温州水牛种群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中有1840%发生于群体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同样也表明温州水牛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的个体间。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缙云山四川大头茶(Gordornia acuminata)在3个群落类型(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2个引物共扩增出108个产物,其中82个是多态性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4%.Shannon指数估算的3个种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为2.2448,总遗传多样性为2.6353,在总遗传变异中,有89.35%存在于种群内,10.65%存在于种群间.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木荷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木荷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用12个引物对9个木荷种群共180个个体的样品进行扩增,共测到24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21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0.20%.9个种群的P平均为53.02%.木荷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4548,Nei指数(h)为0.3016.各种群Ⅰ平均为0.2914,h平均为0.1974.表明木荷物种以及种群水平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木荷种群的遗传变异34.37%存在于种群间,65.63%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454.木荷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9476.木荷9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1547.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对木荷9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可分为3大类群.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咸宁地区的32个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研究.15对引物共扩增出210个谱带,其中182个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达86.67%;其中银桂品种群的Shannon's信息指数(0.339 3)和遗传多样性指数(0.2164)最高.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供试桂花品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57.89%,说明品种群间遗传分化高.根据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44水平上可将32个桂花品种分为5个类群.供试品种的地理分布与其分类学地位具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河南和河北冬小麦区假禾谷镰孢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运用ISSR-PCR技术揭示中国河南和河北省冬小麦区6个地理群体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筛选的17个ISSR引物对从河南和河北冬小麦区收集的166株假禾谷镰孢菌株进行扩增。根据群体扩增的结果,用POPGENE version l.32软件计算各项遗传多样性参数。根据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用NTSYSpc version 2.11软件进行群体聚类分析。【结果】从97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7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用这17个引物对河南和河北冬小麦区的166株假禾谷镰孢菌株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34个DNA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为218个,占总扩增片段的93.16%。平均每个引物可以扩增出13.76个条带,扩增产物大小在150-2 500 bp。POPGENE分析表明,6个地理群体的多态位点数在58-208,平均为124;多态位点百分率在24.79%-88.89%,平均为52.92%;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1548-1.3293,平均为1.2584。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在地理种群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0897-0.2069,平均为0.1548;Shannon’s信息指数在0.1337-0.3257,平均为0.2368,这表明不同地理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河南北部地区的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最高,表明该地区假禾谷镰孢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河南南部地区的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最低,表明该地区假禾谷镰孢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最低。遗传相似性分析证明,河南北部地区假禾谷镰孢种群和河南东部地区种群最近,河南南部地区假禾谷镰孢种群和河南东部地区种群最远。6个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571,群体内为0.8429,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的多样性。6个地理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2.6819,说明不同地理群体假禾谷镰孢菌株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动。6个地理群体总基因多样度Ht为0.1837,各地理群体内基因多样度Hs为0.1548,地理群体间基因多样度Dst为0.0289,这说明相同地理来源的菌株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66时,可将6个地理群体划分为2个不同的类群。第Ⅰ类群包括河南北部、河南东部、河南中部、河北中部和河南西部地区,河南南部地区属于第II类群。【结论】河南和河北冬小麦区小麦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孢6个地理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与其地理来源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不同地理群体假禾谷镰孢菌株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动。  相似文献   

13.
利用CDDP标记的菏泽牡丹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莹莹  郑成淑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3):2739-2750
【目的】在品种群水平和花色群体水平上分析菏泽牡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为该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方法】利用CDDP分子标记技术,对白、粉、黑、红、黄、蓝、绿、紫红、紫和复色系等10个花色群体构成的299份菏泽牡丹品种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结果】用18条CDDP引物对10个花色群体共299份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到385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68条,特异条带23条,分别占总条带的95.58%和5.97%。在品种群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648、1.2569和0.2695;在花色群体水平上,上述指标依次为0.1451、1.2313和0.2306。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得出,红色系和紫色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复色系和绿色系牡丹的遗传多样性较低。花色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近,平均为0.0271;遗传一致度较高,平均为0.9735;遗传分化系数为0.1252,表明只有12. 52%的遗传分化存在于群体间;群体间还具有较大基因流值(3.4939)。遗传多样性分析和UPGMA聚类结果在分子水平上验证了牡丹品种资源的花色演化趋势:以粉色系和红色系为中心,渐渐演化出紫红、紫、蓝和白色系,再进化为黄色系和黑色系,绿色系和复色系属于退化的色系。【结论】CDDP技术可有效揭示牡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在品种群水平上,菏泽牡丹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高于花色群体水平。花色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聚类结果揭示了牡丹花色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桂花野生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福建省长汀县石峰寨风景区的桂花种群动态和数量特征,该文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桂花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率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生命过程. 结果表明,桂花有1个死亡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 Ⅱ型;并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桂花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桂花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 桂花种群在群落中占优势地位的原因与其生物学特征、丰富的种子库、适宜的环境条件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贵州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资源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刺梨资源的保护和发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刺梨EST-SSR引物中筛选扩增效果好、多态性较高的10对引物,对收集的12个野生刺梨自然居群(共255份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应用POPGENE 1.31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Nei’s标准遗传距离,利用NTSYS-pc2.10e软件对各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进行Nei’s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Mantel相关性检验。【结果】居群内Shannon信息指数(I)为0.62—0.88,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为0.40—0.52,且除福泉(FQ)和晴隆(QL)居群外,其余10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均为100%。此外,卡方检验显示12个居群在大多数位点上等位基因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且居群内近交系数(F_(it))、总近交系数(F_(is))均为负值,居群间分化系数F_(st)平均值0.0403,居群间基因流N_(em)平均值为5.9484、遗传一致度GI为0.9068—0.9926、最大Nei’s遗传距离为0.0978。各自然居群间Nei’s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显著相关性(r=0.2498,P=0.9512)。【结论】10对EST-SSR引物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刺梨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评价。贵州省野生刺梨自然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存在杂合度过剩的现象,且绝大多数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具有基因交流频繁、遗传一致度高、Nei’s遗传距离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en Robinia pseudoacacia L. populations collected from China was analyzed by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technique using ten primer combinations. A total of 752 amplified bands were obtained, among which 352 (46.8%) were polymorphic. At species level,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P) was 49.87%, the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I) was 0.2160, and the mean Nei’s gene diversity index (H) was 0.1403. At population level, P = 25.47%, I = 0.1381, and H = 0.0927. The genetic diversity within populat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among populations. The coefficient of gene different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within species (Gst) was 0.390, which indicated that gene differentiation was mainly within the population, and between populations, it accounted for 33.90% of the total variation. Gene flow (Nm) between the populations was 0.975, suggesting that the gene exchange between populations was small. The UPGMA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en population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groups, and most individuals from the same population were clustered togeth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enetic diversity parameters (D, I N , P, Ne, H, and I) and geographic and climatic factors (longitude, latitud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d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Th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it has a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Robinia pseudoacacia L. utilization and breeding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禾谷镰孢复合种毒素化学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明确不同省(自治区)引起玉米穗腐病的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毒素化学型和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以及亲缘关系。【方法】选用根据基因Tri13和Tri3序列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分析来自11个省(自治区)的92株禾谷镰孢复合种菌株的毒素化学型;从100条哥伦比亚大学(UBC)开发的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3 条扩增条带丰富、重复性好、信号强、背景清晰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引物对供试菌株进行ISSR-PCR扩增,使用Popgen32软件计算多态性位点百分率、Shannon’s多样性指数、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依据Nei’s 遗传距离,利用NTsys2.10e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并构建供试菌株的聚类图。【结果】供试的92株禾谷镰孢复合种菌株的产毒素化学型有4种:DON、15-ADON、DON+15-ADON和NIV+15-ADON。其中产生DON和15-ADON的菌株分别为1株和20株;同时产生15-ADON和NIV的有1株;同时产生15-ADON和DON的有55株。筛选出的13条引物对所有供试菌株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0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1条,多态性比率为99.02%,平均每条引物产生条带为7.85条。在群体平均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129,Shannon’s的信息指数(I)为0.4774,表明禾谷镰孢复合种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不同地理种群间,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河北、山西、黑龙江和吉林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安徽和河南种群最低。地理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722,说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但大部分遗传变异(72.78%)发生在种群内。遗传分化系数估算的基因流值Nm=1.3372(>1),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甘肃菌株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山东、江苏、河南和安徽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安徽和内蒙古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最远。聚类分析显示所有菌株相似系数为0.43-0.95。在相似系数为0.43时,所有菌株分成2大类群,Group 1包括4株北方春播区菌株(吉林、山西和河北张家口),不产生NIV和DON;Group 2由余下的88株菌株构成,产生的毒素类型主要为DON和15-ADON,其来源于北方春播区(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和河北张家口、唐山)和黄淮海夏播区(河北石家庄、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在相似系数为0.664时,各类群分成不同的亚群,亚群的结果与菌株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和毒素化学型分析显示,同一地理种群的菌株多数聚在一起,个别菌株分散到不同的分支上。【结论】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的禾谷镰孢复合种主要的毒素化学型为DON和15-ADON。引起玉米穗腐病的禾谷镰孢复合种菌株群体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金桂Osmanthus fragrans ‘Thunbergii’,银桂O. fragrans ‘Odoratus’,丹桂O. fragrans ‘Aurantiacus’和四季桂O. fragrans ‘Semperflorens’叶片挥发物(VOCs)的组分和含量;同时采用自然沉降法,调查了4个桂花品种林地空气中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结果表明:金桂叶片VOCs中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辛醛、壬醛、癸醛、6-甲基-5-庚烯-2-酮和3-己烯醇;四季桂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苯甲醛、壬醛、癸醛、6-甲基-5-庚烯-2-酮和壬烷;银桂和丹桂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辛醛、壬醛、癸醛、壬烯、6-甲基-5-庚烯-2-酮和3-己烯醇。金桂林地中细菌数量在3,5,7,9和11月比对照分别降低46.6%,48.3%,67.6%,34.6%和26.0%(P<0.01),其他3个桂花品种林地中细菌数量在不同月份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金桂林在3,7和9月对真菌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比对照分别降低33.5%,38.8%和34.1%;4个桂花品种林对放线菌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说明:4个桂花品种树木可以降低林地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图3表1参18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长汀县石峰寨桂花野生种群分布格局的多尺度分布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桂花野生种群的分布格局具有分形特征,其计盒维数为0.8622~1.0058,信息维数为0.8670~0.9849,关联维数为1.0037~1.0757.桂花种群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相差不大,表明该种群的分布格局强度相对复杂,局域空间占据较强,具有集聚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桂花RAPD分析的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桂花4个品种群(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丹桂品种群和四季桂品种群)中选取8个桂花样品,用于桂花RAPD分析的引物筛选试验。从Operon公司的OP系统的AB、AC、AD、Y、Z5组共80个10碱基引物中筛选出20个扩增条带多且多态性好的引物,20个引物共扩增116条DNA条带,用100~3000bp的DNAmarker标记片断长度在200~2000bp,多态性条带有72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2.0%。不同引物的扩增带数不同,最多的可扩增出8条DNA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