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紫叶小檗叶片为试材,用薄层层析色谱法(TLC)、颜色特征反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对其色素进行定性分析;用HPLC-DAD法对其叶片单体酚质量分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紫叶小檗叶片主要含有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矢车菊素、矢车菊素半乳糖苷、矮牵牛素、二氢槲皮素、二氢杨梅素、芦丁、槲皮素、绿原酸、杨梅素、表儿茶素、芹菜素;其叶片呈现紫红色是矢车菊素、矢车菊素半乳糖苷、矮牵牛素、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槲皮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紫叶桃叶片色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紫叶桃叶片色素种类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对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进行计算;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体酚种类和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旨在为食品、药品行业筛选更具前景的天然色素。结果表明:紫叶桃叶片中主要含有矢车菊素半乳糖苷、矢车菊素、槲皮素、芦丁、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杨梅素、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木犀草素、二氢杨梅素、二氢槲皮素、对香豆酸等。其中,矢车菊素及矢车菊素半乳糖苷为其叶片呈现红色的主要色素,含量分别为122.30 mg·kg-1和507.60 mg·kg-1,相对含量占检测色素总含量的1.81%,是一种良好的天然色素。叶绿素起着使紫叶桃叶片颜色加深的作用,类胡萝卜素、槲皮素、芦丁等起着辅助成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鸡爪槭叶片色素组成及叶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爪槭叶片发育期间叶色明显差异的芽叶期、展叶期、初叶期、小绿期、大绿期、绿叶期和红叶期的叶片为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色谱法、颜色特征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色素种类和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并分析了叶色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鸡爪槭叶片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矢车菊素、矢车菊素半乳糖苷、矮牵牛素、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二氢杨梅酮、芦丁、香豆酸、对香豆酸、根皮苷、杨梅素和槲皮素;芽叶期到初叶期叶片红色变浅主要是因为矢车菊素半乳糖苷的质量分数降低;初叶期到绿叶期叶色由浅红转为深绿主要是因为叶绿素大量积累的同时矢车菊素半乳糖苷质量分数降低;叶色由绿叶期的深绿到红叶期的紫红,是矢车菊素半乳糖苷质量分数增加和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秦岭美容杜鹃不同颜色花瓣为试验材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一二级管阵列检测法和紫外-可见色素光谱分析法,对其色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颜色的美容杜鹃花主要含有飞燕草素、天竺葵素、矢车菊素半乳糖苷、矢车菊素芸香苷、阿拉伯糖苷、芦丁、对香豆酸、二氢槲皮素、杨梅素、山奈酚和槲皮素等。花青素/苷以紫色美容杜鹃中含量最高,含量为4 107.45mg·kg~(-1),白色美容杜鹃含量则为1 270.98mg·kg~(-1),说明美容杜鹃红色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含有大量花青素和所衍生的各种糖苷。本试验中美容杜鹃3种颜色花瓣中均有花青苷存在,这表明由于美容杜鹃花瓣中内面基部上方有1枚紫红色斑块,所以色素合成分布于整朵花中;其次美容杜鹃同种内花瓣颜色变化是以花青素/苷为主,其他类黄酮为辅的复合花色素表现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红梨品种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7个红梨品种成熟期梨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期梨红色果皮中花色素苷主要由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芍药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葡萄糖苷组成。其中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含量最高,占花色素苷总量的66.37%,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分别占总花色素苷的11.43%和9.70%,而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与芍药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较少。西洋梨、白梨、秋子梨中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72.72%和16.04%;而砂梨主要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59.66%和22.08%。结论: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是梨花色素苷的最主要成分。不同栽培种的红梨花色素苷组分存在差异。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红皮梨品种,如秋子梨的‘官红宵’,白梨的‘洋红宵’,砂梨的‘弥渡玉梨’‘弥渡红梨’和‘丽江甜中古’,以及杂交品种‘八月红’‘红香酥’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红梨品种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7个红梨品种成熟期梨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期梨红色果皮中花色素苷主要由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芍药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葡萄糖苷组成。其中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含量最高,占花色素苷总量的66.37%,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分别占总花色素苷的11.43%和9.70%,而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与芍药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较少。西洋梨、白梨、秋子梨中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72.72%和16.04%;而砂梨主要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59.66%和22.08%。结论: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是梨花色素苷的最主要成分。不同栽培种的红梨花色素苷组分存在差异。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红皮梨品种,如秋子梨的‘官红宵’,白梨的‘洋红宵’,砂梨的‘弥渡玉梨’‘弥渡红梨’和‘丽江甜中古’,以及杂交品种‘八月红’‘红香酥’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8种野生百合花瓣的色素成分进行研究,为百合花色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种野生百合花瓣(花瓣橙色3种和白色5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对其色素进行定性分析,采用NaNO2 AlCl3法和比色法测定花瓣中的叶绿色、类胡萝卜素、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8种野生百合花瓣中的单体酚组成及其含量。【结果】白色系和橙色系百合花瓣之间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总黄酮的含量有差异,其中,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均表现为橙色系百合显著高于白色系百合。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及矢车菊素是百合花瓣中主要的花青苷(素),除此之外,还从8种百合花瓣中鉴定出9种其他酚类物质:3种酚酸(没食子酸、绿原酸、对香豆酸)、2种黄烷醇(儿茶素、表儿茶素)、2种二氢黄酮醇(二氢槲皮素、二氢杨梅素)和2种黄酮醇(芦丁、山奈酚)。【结论】百合花瓣的橙色来源于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花瓣上的紫黑色斑点是由花青苷(素)富集引起的。叶绿素a和其他多酚类物质对花色的形成可能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花色是植物的重要观赏性状,花色苷在花色呈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花色苷种类及其含量进行分析,可以为解析花瓣呈色的机理奠定基础。  方法  本研究以映山红亚属3个杂交组合的双亲及其子代共36份样品为对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定性定量检测花瓣中花色苷的组分,并分析花色苷在亲子代中的分离变化规律。  结果  本研究中共检测到17种化合物,其中芍药色素3-O-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半乳糖苷、锦葵素3-O-半乳糖苷和矮牵牛素3-半乳糖苷首次在映山红亚属植物中检测到。映山红亚属植物中的花青素以矢车菊素和芍药色素为主,且主要以阿拉伯糖苷的形式存在。其中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色素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红色着色相关。飞燕草素3-阿拉伯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和锦葵素3-O-葡萄糖苷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紫色着色相关,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与花瓣紫红色着色相关。花色苷的分离分析结果表明,矢车菊素类和芍药色素类糖苷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特性,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锦葵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表现出偏向父本遗传的特性。  结论  本研究从花色苷种类和含量角度解析了映山红亚属花色呈色机制,同时也为花色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紫菜薹花色苷组分鉴定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紫菜薹色素中花色苷类物质种类及其组成,并研究其呈色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为紫菜薹及其色素的深加工和在食品加工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技术(HPLC-PDA-ESI-MS)分析紫菜薹色素提取物中花色苷组分,探讨pH值和SO2对紫菜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自由基清除和还原能力测试等方法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首次鉴定出紫菜薹中15种花色苷,主要由9种高度酰基化的矢车菊花色苷(矢车菊素 3-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 3-咖啡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 3-香豆酰槐糖苷-5-葡萄糖、矢车菊素 3-阿魏酰槐糖苷-5-葡萄糖、矢车菊素 3-香豆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 3-阿魏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芥子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6′-丙二酰葡糖苷-2′-(6″-香豆酰-2″-羟基苯甲酰葡糖苷))-5-(6-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6′-丙二酰葡糖苷-2′-(6″-阿魏酰-2″-羟基苯甲酰葡糖苷))-5-(6-丙二酰葡糖苷))及2种非酰基化的单糖苷和二糖苷矢车菊(矢车菊素3-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苷-5-葡糖苷)组成,另含少量非酰基化单糖苷和二糖苷的飞燕草素(飞燕草素3-葡糖苷、飞燕草素3-葡糖苷-5-葡糖苷),以及牵牛花素(牵牛花素3-葡糖苷、牵牛花素3-槐糖苷-5-葡糖苷);紫菜薹色素pH稳定性与简单花色苷一致,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随着pH值的增加稳定性下降;但抗SO2漂白稳定性高。紫菜薹色素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氧化物的还原能力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强,同等浓度下紫菜薹色素清除·OH能力与Vc相当(P>0.05),还原能力低于Vc,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于Vc。【结论】紫菜薹含有丰富的高度酰基化和糖苷化的花色苷(呈片状紫色晶体光泽),具有较高稳定性和很强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新型功能性配料及花色苷应用产品资源。  相似文献   

10.
羽衣甘蓝花青素的定位及含量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鉴定羽衣甘蓝植株中花青素的分布及组成,利用徒手切片制作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紫叶羽衣甘蓝和白叶羽衣甘蓝纯系茎和叶中花青素的分布情况,测定紫叶羽衣甘蓝叶片中花青素相对含量,并通过HPLC-MS技术对叶片中花青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青素主要分布于叶表皮细胞邻近的叶肉细胞,并以下表皮邻近叶肉细胞居多,茎中花青素集中分布在表皮细胞及表皮下的薄壁细胞中,整个茎表现为越靠近上部花青素分布越少;白叶羽衣甘蓝心叶、外叶和茎中均未观察到花青素类物质的存在。在10 ℃条件下生长的叶片(心叶和外叶)中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20 ℃条件中生长的叶片中的含量。紫叶羽衣甘蓝中共鉴定出9 种花青素苷,分别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5-葡糖苷、矢车菊-3-槐糖-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对香豆酰)-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咖啡酰)-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阿魏酰)-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草酸酰-对羟基苯甲酰)-5-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芥子酰)-5-葡糖苷、飞燕草-3-葡糖苷和飞燕草素-3-葡萄糖(咖啡酰)-5-葡糖苷。紫叶羽衣甘蓝叶片中含有丰富的高度酰基化和糖苷化的花青素苷,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新型花青素苷应用产品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4种彩叶树种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特征,以期为彩叶树种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条件下,采用英国生产的LCI便携式植物光合测定仪测定自然生长的4种彩叶植物的光合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彩叶植物叶绿素及花色素苷含量。对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和金叶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4种彩叶树种光合特性日变化及植物色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4种彩叶树种的光合作用能力强弱顺序为:紫叶李〉紫叶矮樱〉金叶女贞〉金叶连翘,2种紫叶树种的净光和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金叶树种,而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反;紫叶李和紫叶矮樱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金叶女贞和金叶连翘。[结论]金叶树种的节水能力强于紫叶树种,而紫叶树种叶片的光能吸收和耐阴性强于金叶树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低温处理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反射光谱特性与色素质量分数的相互关系,筛选出能够准确监测低温胁迫下毛竹伤害程度的光谱参数。测定了低温处理后毛竹叶片色素质量分数与反射光谱的变化参数,分析叶片光谱反射率、微分光谱及特征参数与色素质量分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P<0.01)。反射光谱参数光谱反射指数、改良红边比、色素比值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红边归一化指数、改良类胡萝卜素指数和光化学反射指数等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P<0.01);红边面积随着胁迫加深不断减小,红边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在绿光区和红光区,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与光谱反射率及微分光谱显著相关(P<0.05),且与大部分光谱参数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参数可用来估算叶片色素质量分数。图4表5参40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索彩叶植物的叶色表达与色素的关系。[方法]对6种植物叶片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比色卡’进行比色,并分别测定了6种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比较了6种植物叶片叶色类型、色素种类、含量以及分布状况。[结果]叶绿素含量的排序为:加杨(绿叶)﹥中红杨(紫绿叶)﹥全红杨(红叶);青枫(绿叶)﹥紫叶枫(紫红叶)﹥红枫(红叶),而花青素含量的排序正好相反,叶绿素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负相关。植物叶色是由多种色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叶绿素越多叶片越绿,花青素越多叶片越红。彩叶植物叶绿素含量占80%左右,类胡萝卜素占17%左右,花青素占3%左右,彩叶植物与绿叶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有差异,但不至于影响其正常的生命活动。[结论]以期为彩叶植物的生产与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台农一号芒果盆栽苗离体幼叶为试材,研究增强UV—B辐射条件下芒果幼叶的损伤和保护反应。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使芒果幼叶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h降低,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损伤加重。UV—B辐射处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SOD、CAT)活性、保护色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叶片,UV—B辐射处理叶片VtiC含量和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叶片,表明增强UV—B辐射可诱导叶片细胞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和积累保护色素来直接吸收部分UV—B辐射,从而提高抗增强UV—B辐射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黄化程度樟树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应用于中国南方各省.但最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樟树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城市景观和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以上海不同典型地段(植物园、休闲广场、公路)和不同黄化程度的樟树为研究时象,揭示不同黄化程度樟树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樟树黄化程度的加重,叶绿素a相对含量降幅达91.2%,叶绿素b降幅迭95.1%,类胡萝卜素降幅达82.2%,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降幅为58.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幅度为46.4%,过氧化物酶(POD)降幅则为66.6%。3-7级黄化叶片有效铁相对含量则为正常樟树的50%~65%,7级黄化叶绿素a/b比值显著增加。增加幅度为98.7%。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的增加使叶片呈黄色,SOD和POD活性可以表征樟树的黄化程度。图8表2参20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竹林培育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为材料,运用开顶式气室( OTCs)模拟当前环境背景大气臭氧(O3)体积分数(NF,40~45 nL· L-1)倍增1倍(TR-1,92~106 nL·L-1)和倍增2倍(TR-2,142~160 nL·L-1)情景,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90 d时,与NF比较,TR-1和TR-2处理的四季竹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降低,而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升高,而叶片可溶性糖仅TR-2较NF显著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TR-2显著高于TR-1,而叶片可溶性糖TR-2显著低于TR-1.说明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能引起四季竹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膜结构遭到破坏,影响四季竹的正常生长,表现出伤害效应.  相似文献   

17.
紫叶李叶片花色苷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法考察了液料比、超声提取时间、温度3个因素对花色苷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紫叶李叶片花色苷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剂0.1%盐酸甲醇,超声(功率300W)提取时间5min,温度78℃,液料比51∶1(V/m)。在此条件下,花色苷的提取率预测值为2 291.96±72.37mg/kg,验证值为2 467.42±69.58mg/kg,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7.42%,说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提取紫叶李叶片花色苷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7号同源染色体(7A、7B、7D)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今后采用遗传和生理生化手段进行小麦的高光效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农科院温室大棚中种植的小麦中国春及其7A、7B、7D染色体缺失植株N7A、N7B、N7D(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B.S.Gill教授提供)为材料,于灌浆初期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研究小麦7A、7B、7D染色体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光合参数采用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开放式气路进行测定,荧光参数采用由英国Hansatech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FMS-2便携调制式荧光仪测定。[结果]N7A、N7B在灌浆初期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PSⅡ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都明显低于中国春,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N7D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明显高于普通小麦中国春,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Fv/Fm、ФPSⅡ、ETR也高于中国春,但差异不显著。[结论]7A、7B染色体对光合速率有正效应,与气孔导度和光化学反应(荧光参数)均有关系;7D染色体对光合速率具有负效应,而这种负效应主要与气孔导度有关,与光化学反应(荧光参数)无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种质资源中槲皮素量变异规律,为鱼腥草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个种源鱼腥草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并分析植物形态特征、地理位置和生长性状与槲皮素质量分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鱼腥草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与植物形态存在一定的关系,与植株高度显著相关,与地理位置和植株地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鱼腥草种质资源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针对鱼腥草中槲皮素选择新品种时,应重点考虑鱼腥草植株的形态特征和植株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