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森林资源信息分类及编码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按照科学性、系统性、一致性、简单性、唯一性、可扩充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等原则,采用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结合的方法,将森林资源信息分为基础类、监测类、管理类和标准类等4个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再分若干小类。同时,将森林资源信息数据的所有属性因子分为23类。在此基础上采用线分类法与面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编码,编码结构由标志码、要素类代码即森林资源信息大类下的小类码和属性代码等3部分组成。图2表3参13  相似文献   

2.
林业生态工程是以人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它是根据生态学、林学等原理建立起来的框架,其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地方政府认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统一规划等等。由于林业生态工程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安全,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林业生态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稳步顺利地推进。  相似文献   

3.
林业生态工程是以人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它是根据生态学、林学等原理建立起来的框架,其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地方政府认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统一规划等等。由于林业生态工程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安全,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林业生态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稳步顺利地推进。  相似文献   

4.
林业生态工程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基于这一理论,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在于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林业生态工程有着庞大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因此,为了更好的对数据进行管理,管理者将采用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管理。本文通过对林业生态工程的相关数据特点分析,阐释了林业生态工程信息技术的主要方面,为以后技术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林业之路—营林生态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森林资源不断下降的驱使,世界林业正处于十字路口。“生态林业”和所谓“新林业”应运而生。只有运用林业生态工程和营林生态工程才能保证生态林业的实现。本文着重阐明构筑林业生态工程和营林生态工程的生态、经济原理和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认为只有按现代生态学及“新经济学”观点,才能指导林业生产,达到生态林业的目的。走生态林业之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吉县林业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的阐述,提出了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扎实做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立足城乡一体,创建绿色家园;狠抓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努力改善林业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抓好林木种苗工程;切实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挖掘林业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7.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林学、生态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某一区域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优质、高效、稳定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以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对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视,公众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社会对具有系统林业知识的创新型、复合型林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有所增加,迫切需要探索对林业生态工程进行教学改革,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授课模式,引入项目教学法,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步伐,进一步推动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来看,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应加快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步伐,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林业生态工程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符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本文通过对林业生态环境的概念,基本原理,发展趋势简单的进行了传输。  相似文献   

11.
在对兵团174个农牧团场社会林业发展状况调查的基础上,以师为单位,用19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影响社会林业发展的因子分为5大类,同时将社会林业发展分为6个类型,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森林资源信息共享的需求,提出了森林资源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原则和方法。森林资源信息采用混合分类法分为5个基本类别和18个大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成12个实体类。森林资源信息的编码包括信息实体分类编码、实体码和实体特征编码三部分。森林资源空间信息的实体特征编码参照国家标准结合本分类方法进行扩充。  相似文献   

13.
注塑模具分类编码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模具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基于成组技术的注塑模具分类编码方法。首先把模具的零件按其功能分为模架、成型零件及结构零件。然后把模架分为标准模架与非标准模架,成型零件分为凹模、凸模、螺纹成型零件、型芯,结构件分为板块类、杆柱类、环套类及标准件类,建立了模具零件的树状分类结构。以树状分类结构为基础,参照JLBM-1机械零件分类编码方法,对注塑模具进行编码。建立了一个十进制13位代码的混合结构编码系统,并用实例验证了此编码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千岛湖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及其演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所属山地天然森林群落中典型抽选15个群落进行群落结构与群落生态环境调查,运用植物生态学的数量分类方法,结合群落的生态外貌特征将该地区主要天然森林植被划分为6个植被型、13个群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主要群落的演替趋势与保护利用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孙艳敏  林培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7):1408-1413
 农业用地是土地的农用类型。根据FAO关于土地的定义,土地应当是比土壤更为广泛的概念,该文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工作区采用了土地类型的系统分类中的小单元的分级理念,分为土地综合类、土地综合亚类和土地利用综合体三级分类系统,既解决了农用土地分等的理论问题,又解决了过去长期以来所困扰农用土地分等的最低评价单元的实际问题,并利用“面向对象”的土地资源的信息编码技术,将黄土高原边缘地带的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土地类型划分为10个土地综合类、42个土地综合亚类和309个土地利用综合体。并在GIS支持下,绘制了该区1:3.5万土地类型图。该方法初步建立了利用土地类型概念进行农用土地分等的理论基础及其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三江平原地区草甸和沼泽植被的基本类型和生态地理分布.根据该地区草本植被类型及其生态条件,将草场资源划分为4大“类”(草旬草场、沼泽草甸草场、沼泽草场和疏林灌丛草场)14个“组”.论述了各组草场的土壤、植物种类组成和生产力,还讨论了草场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西部白城市龙湾村111户村民为调查对象,将其庭院分为三种类型,即经济型生态庭院、经济型庭院和自给自足型庭院,并对其各种类型庭院的面积、动植物种类、产量、产值、环境因素等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型生态庭院最佳,另阐明了其作用与效益。此外,确定了农村庭院经济型生态工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县级生态公益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县级林业信息化中的生态公益林管理,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生态公益林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生态公益林管理、统计分析和结构分析等功能,并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关联.在数据组织上,提出以县,乡(镇、林场),村,小班为多级单位组织数据,可避免由于采用图幅管理方式所带来的大量地物(如县、乡、村边界和小班等)被图幅线人为分割开的现象,也避免图幅分割所带来的处理过程复杂和小班的完整性被破坏的缺陷.在系统的功能结构方面,根据现行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实际情况,将生态公益林管理系统划分为数据管理、专题图管理、结构分析、报表统计和图形输出等5大模块.图3参15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样线与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根据点相关系数及X^2值连续性较正公式,测定了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具有环境梯度的7个森林类型内主要蕨类植物的种间联结。结果表明:各林型均有其适生的蕨类类群,与该类群呈正联结的蕨类种其数量分布也多,反之刚少;具有环境梯度的不同林型序列,反映出蕨类植物适生生境的不同,据此,将本区主要蕨类植物分为4种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