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现有奶牛生产水平,进一步加快辽宁省奶牛业发展,建立健全辽宁省奶牛优秀个体的繁育和生产档案,进而加强全省奶牛选育和育种工作,辽宁省种牛繁育中心与沈阳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共同合作,以沈阳市作为先期试点,对沈阳市现有奶牛状况及奶牛小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部分优秀个体奶牛做了登记建档工作。本次登记试点工作从2004年5月正式开始启动,共走访了1个奶牛村、4个规模场、6个奶牛小区,历时1个多月,现报告如下。1 沈阳市奶牛业发展概况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统计,沈阳市奶牛存栏已达  相似文献   

2.
对符合要求的良种奶牛进行登记,是养牛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作法。自2004年5月开始,辽宁省种牛繁育中心借鉴养牛业发达国家开展良种奶牛登记工作的作法,在总结辽宁省开展良种肉用母牛登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与沈阳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和有关县(区)站共同在沈阳市周边地区开展了良种奶牛登记试点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1 目的和意义 开展良种奶牛登记工作是奶牛育种工作当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对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加速奶牛育种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对体型外貌、基因型、生产性能、体尺以及体重指标都符合要求的奶牛进行登记,依靠加强档案建设组建奶牛育种核心群。对核心群奶牛初步开展个体生产性能测定(DHI)工作,并根据测定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选配计划。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全省各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奶牛良种登记试点工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符合要求的良种奶牛进行登记,是养牛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作法。自2004年5月开始,辽宁省种牛繁育中心借鉴养牛业发达国家开展良种奶牛登记工作的作法,在总结辽宁省开展良种肉用母牛登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与沈阳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和有关县(区)站共同在沈阳市周边地区开展了良种奶牛登记试点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抓良种,认真做好奶牛良种繁育工作 1.1建立奶牛系谱 每头奶牛都要建立系谱,系谱主要登记的内容包括:奶牛品种、来源、奶牛号、良种登记号、登记日期、出生日期、出生重、毛色特征,还要登记父母及祖父母血统情况,个体各阶段生长发育、体尺、体重、繁殖记录、各胎次生产性能测定结果、体型评定结果;疾病及治疗记录等。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奶牛业现状及恢复发展对策○辽宁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沈阳市110015)吴企胜○辽宁省沈阳市奶牛协会赵连武辽宁省奶牛业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省曾出现国营、集体、个体奶牛场蓬勃发展,奶牛生产经营一片兴旺的良好势头。1992年全省奶牛达6.6万头,...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奶牛选种选配,防止近亲繁殖,杜绝杂交乱配,形成优良基因的合理配置,提高奶牛的个体机能和种群的整体品质,3月30日,廊坊市畜牧水产局召开奶牛系谱登记动员会,标志着该市建立国际通用的奶牛系谱登记档案工作已全面铺开,为制定优良种群繁育计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肉用种公牛外貌评定方法初探吴企胜朱秀增(辽宁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沈阳110015)李正萱(沈阳市奶牛繁育中心)张喜凡(辽宁省肉牛繁育中心)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仍是当今评价种公牛质量的两项最重要标准,在《牛冷冻精液国家标准》规定制做冷冻精液的种公牛必须符合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奶牛业发展方针,个体奶牛饲养业发展迅速。但由于个体奶牛饲养在千家万户、买卖频繁,多数奶牛没有编号和谱系记载,给个体奶牛的繁育管理带来了不便。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由于冷冻精液和胚胎移植技术的普及,世界著名优秀公牛及国内优秀公牛女儿遍布全国,而现在培育的青年公牛大多是这些优秀公牛的后代,极易造成近亲繁殖,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个体奶牛的繁育管理。下面以八五一一农场为例,谈谈如何做好个体奶  相似文献   

9.
辽宁医学院与辽宁省种牛繁育中心合作,借鉴奶牛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快速增加高效优质奶牛数量、提高奶牛产奶量为核心,在辽西地区推广高效奶牛生产综合配套技术,不仅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极大地推动了辽宁地区奶牛业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奶牛》2004,(1):58
良种登记是建立奶牛良种繁育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客观、公正地测定奶牛生产性能,评定体型外貌、健康状况;查清血缘关系,并进行准确、完整的记录,建立档案,可以为奶牛育种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也是牧场和奶农进行选种选配,提高奶牛质量,提高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加快奶牛业的发展,河南省畜牧局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河南省荷斯坦牛良种登记办法(试行)》,印发省辖市畜牧(农业)局,要求从2004年起,按照“办法”要求,做好本辖区内良种奶牛的登记工作。奶牛良种登记工作办事机构设在省、市畜禽改良站(畜牧技术推广站、奶牛协会)。全省的良种…  相似文献   

11.
辽宁医学院与辽宁省种牛繁育中心合作,借鉴奶牛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快速增加高效优质奶牛数量、提高奶牛产奶量为核心,在辽西地区推广高效奶牛生产综合配套技术,5年来,在项目主持单位和各参加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本项目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不仅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极大地推动了辽宁地区奶牛业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动物繁殖》2009,17(1):F0002-F0002
北京奶牛中心是我国重点奶牛繁育和推广中心,是国家级奶牛良种繁育和生产的龙头企业,主要任务是面向全国提供优良种牛精液,优质胚胎及配套技术服务。目前饲养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口和胚胎移植培育的优秀荷斯坦种公牛140头,娟姗、瑞士褐种公牛10头,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来等肉用种公牛22头,年产优质冷冻精液400万剂,优秀组合胚胎1万枚,主产品牛冷冻精液和胚胎推广面积覆盖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冻精产销量、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全国第一,在性控精液生产、胚胎性别控制、鉴定和切割以及转基因和克隆等方面开展研究,使中心育种工作达到了国际水平,对我国奶牛的改良和良种的繁育发挥着重大作用,每年带动全国农民增收10亿元,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奶牛是一种世代间隔长(3-4年)、繁殖率低(每年1胎,每胎1头)的畜种,利用目前的人工授精(AI)育种体系,由于大规模后裔测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遗传进展也受到限制。因此,探索一套高效、快速的良种繁育扩繁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花花牛集团牧业有限公司在总结了国内外常规奶牛繁育技术和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河南省奶牛繁育工作的现状,形成了一套荷斯坦良种奶牛选育及快繁新技术体系,即严格、系统、规范的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DHI),通过定期的生产性能评定,培育和选育高产奶牛育种核心群。  相似文献   

14.
《饲料广角》2009,(2):15-15
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获悉.为从源头提高乳品质量.2009年后4年内蒙古将逐步健全奶牛良种繁育和防疫体系.增强奶业的整体竞争力.从2009年起.内蒙古将在落实发放奶牛良种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治区、盟市和旗县3级良种推广体系,为奶牛养殖户、养殖场提供良种繁育服务。同时.内蒙古将全面实行奶牛良种登记.并对奶牛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5.
奶牛良种繁育就是通过有效的选择和繁殖技术使遗传素质真正优秀的个体大量繁殖后代,提高优秀高产基因在群体的频率,最终提高牛群的遗传素质和生产水平。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育种和繁殖专家多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出了一大批有效提高良种繁殖效率的技术成果,特别是在种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我场奶牛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奶牛饲养头数、牛群质量、生产性能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与我场多年坚持做好奶牛育种工作,应用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的优秀荷斯坦公牛冻精改良我场奶牛有关。现将改良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取我场1987~1992年转群的一胎牛的生产性能、体型等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生产性能包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乳业》2011,(6):72-72
2011年5月30~31日,国家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现场会在辽宁省沈阳市成功举办。本次示范现场会由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辽宁省畜牧兽医局主办,国家奶牛体系沈阳综合试验站(沈阳乳业有限公司)、国家奶牛体系鞍山综合试验站(鞍山恒利奶牛场)和辽宁省奶业协会承办。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双鸭山市畜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科学化、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1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状1.1畜禽良种繁育的基本情况1.1.1生猪良种繁育目前,猪主要为杜长大和杜大长三元杂交组合。现有核心群2个,良种种公猪311头,可繁母猪9.7万头,繁殖群13个,母猪生产群260个,人工授精率达到75%。1.1.2牛的良种繁育现有奶牛可繁母牛1.23万头,主要为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国外高产奶牛大量被引进和国内奶牛选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奶牛个体产奶量大幅度提高,但奶牛繁育率却在下降。为提高奶牛繁育率,我们运用了一些生殖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从2009年10  相似文献   

20.
正为更好地开展奶牛改良工作,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畜牧站对全区境内的奶牛进行了良种登记,建立奶牛个体资料信息库,实行奶牛良种档案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对奶牛进行选种、选配,优化畜种选择,增进奶牛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