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朝阳县黑牛营子乡日光温室大棚由于长年连茬和农民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营养平衡失调,土壤环境遭到破坏,病虫害积累严重,土壤问题已成为制约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黑牛营子乡从2008年引入了秸秆发酵技术,该技术改良土壤效果极佳。秸秆发酵技术是指在温室或大棚设施蔬菜(或果树)生产的低温季节,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等大田农作物的秸秆过程中产生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养分的技术。朝阳县黑  相似文献   

2.
不同使用年限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程度及其改良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江苏盐城地区蔬菜大棚土壤调查发现,大棚栽培对土壤的特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棚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不断加重,并引起土壤一系列物理及化学变化;通过与玉米轮作、适当施用腐熟厩肥和秸秆还田等措施,可明显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3.
温室大棚内土壤恶化原因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经调查研究,介绍了温室大棚土壤恶化的原因,包括土壤表层盐渍化逐年积累加重、理化性状恶化、表层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增多等,并提出制定轮作换茬计划、做好秸秆还田、多施有机肥、采用工程配套设施除盐、采用隔离层等防止土壤恶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秸秆生物反应堆对大棚葡萄生育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寒香蜜”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棚内应用行间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研究了秸秆生物反应堆对大棚葡萄生育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能显著提高大棚内CO_2浓度,CO_2浓度在1 d中明显高于大气和无秸秆生物反应堆大棚;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在整个生长期内未出现水分亏缺,10~20 cm土壤温度比对照平均升高1.95℃,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效养分,加速了速效养分的分解,降低了土壤速效磷、钾的残留,可使葡萄增产约20%,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大棚土壤采用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和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 +土壤改良剂 2种改良措施研究土壤的改良效果 ,结果表明 ,2种改良技术均能明显改善和消除一些土壤障碍因子 ,能使土壤 >0 .2 5mm水稳性团粒含量显著增加 ,表层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明显下降 ,土壤通透性改善 ,土壤疏松不板结 ,显著提高黄瓜经济效益。以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 +土壤改良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设施大棚农业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设施蔬菜大棚的土壤和露天蔬菜种植地的土壤分别进行采样分析,测定其中的养分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根据所测结果利用指数和法和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设施大棚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均高于露天农田,指数和法评价其肥力达到了一级或者二级水平;设施大棚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Cu、Cr、Cd、Pb、Zn的含量均比露天种植地高,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土壤均处于清洁水平.[结论]设施大棚农业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但是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蔬菜设施无土栽培可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宁区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4.5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6.42万亩,大棚面积3.8万亩。2006~2007年,为解决大棚设施蔬菜连体种植中土壤传染病和土壤盐渍化问题,我们在部分大棚设施栽培基地试验推广设施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有  相似文献   

8.
正1术语与定义畦下秸秆发酵:指在温室和大棚设施农业生产的低温季节,在定植或播种前将秸秆和菌种埋入土壤耕层下边,从土壤耕层下向作物提供热量、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养分的应用方式。本标准规定了畦下发酵技术的术语与定义、挖槽沟的宽度与深度、秸秆施用、菌种、做畦、启动浇水、定植方法的技术要求。2技术要求与种植养护作物定植或播种前,在温室按整个畦宽度的35%~45%,  相似文献   

9.
对设施蔬菜大棚土壤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大棚土壤盐害、土壤板结、土传病害、土壤养分元素失调等,并从减轻土壤盐害、改善土壤板结、调节土壤养分元素、减少土传病害等方面总结了大棚土壤障碍改良措施,以期改良设施蔬菜大棚的土壤,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早春大棚西瓜连作障碍逐年加重,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应用内置式秸秆发酵床技术。介绍了早春大棚西瓜栽培应用内置式秸秆发酵技术,并总结了其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棚龄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设施大棚中土壤重金属的变化趋势,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研究了浙江金华市郊不同棚龄的设施大棚土壤中污染重金属的积累现状.结果表明,设施大棚中施用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使土壤重金属(Cr、Pb、Cu)含量随棚龄(0~8 a)增加而递增,且两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土壤Cu含量平均以7.565 mg/(kg·a)的速度增加,导致有24.14%的设施土壤Cu含量超标;而Cd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并且,5a棚龄设施土壤有75%达污染警戒限水平(2级),而棚龄8a设施土壤100%都达到或超过了污染警戒限水平.可见,目前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设施栽培导致重金属积累,设施土壤清洁使用的临界年限大约5a.建议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尽量使用经堆制腐熟的畜禽粪等有机肥料,并适时采取灌水治理、施用石灰氮、植物修复等措施,以保证设施栽培土壤环境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续第2期)四、设施农作节能技术设施农作节能技术是指在冬春季节温室大棚中利用可再生农作物残体与副产品,以及利用人工保温材料等,达到保温、增温、增产增收、节省能源投入的节能技术。目前我国应用的设施农作节能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在棚内或棚外利用农作物秸秆、麦麸等农副产品与菌种联合发酵,通过打孔释放二氧化碳、热量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仅为棚菜提供高浓度二氧化碳、热量,使大棚的温度提高4℃-6℃,而且能够使棚菜产量提高50%左右,改善蔬菜品质。上市期提早10天-15天。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早春大棚番茄种植低温影响大、连作障碍逐年加重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应用行下内置式秸秆发酵床技术。介绍了行下内置式秸秆发酵技术在早春大棚番茄栽培上的应用,并总结了其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藏东南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pH及养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pH值、电导率及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保护性耕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林芝地区不同种植年限(2,7和15年)蔬菜大棚及相邻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0~70 cm土层(每10 cm为一个土层)土壤pH值、电导率值及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及农田土壤pH值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农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酸化程度更严重;随着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呈"V"型变化,在种植7年时,土壤pH值最小,为5.08±0.22。土壤电导率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且表聚现象十分明显,蔬菜大棚土壤电导率值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垂直空间变异性较农田明显;随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值呈增加的趋势,在蔬菜大棚使用初期土壤电导率值增加幅度较小,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电导率增加幅度加大。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降低的趋势,与农田相比,蔬菜大棚土壤上述养分含量的"表聚"现象明显;随蔬菜大棚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说明蔬菜大棚土壤养分累积现象十分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各理化指标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在藏东南八一镇大棚生产过程中,土壤酸化现象严重,表层养分累积明显,存在环境风险,故在生产管理中宜适当控制化肥的施用量,提倡科学施肥,以保证设施大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利用废弃秸秆改良土壤的两种技术:一是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改良蔬菜大棚土壤;另一个是玉米的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改良大田土壤。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迅速,目前全国的蔬菜保护地栽培面积已经超过14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辽宁省朝阳县黑牛营子乡位于朝阳县南部的偏远山村。全乡耕地30600亩,有10个行政村,全乡5342户,17549口人,其中劳动力人数8300人,农业站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大力发扬创业、敬业和团结精神,认真开展农业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技术服务。在全乡推广日光温室大棚黄瓜栽培,引导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其中以冬春茬栽培为主。  相似文献   

17.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利用复合生物菌群,对秸秆进行发酵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肥和无机肥料,同时,提高温室大棚的地温、气温、改良土壤对作物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病害、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 大棚内的土壤由于不受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盐渍日趋严重,从而影响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1 原因 1.1 大棚内的土壤因不受降雨条件的影响,土壤中的盐分不能随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中去,而残留在土壤耕层内。 1.2 大棚栽培,由于灌水次数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层,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下来。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对上海市郊设施大棚栽培西瓜、甜瓜土壤的理化性质和主要施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经设施大棚栽培西瓜、甜瓜的土壤中硝态氮等速效态养分积累显著,全盐量含量上升最明显,且常年大棚栽培的土壤较1年大棚栽培的土壤速效养分累积和盐化现象更严重,但有效态微量元素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性;从施肥情况分析,上海市郊瓜农在施肥方面虽有一定的认识,但仍存在肥料品种选择单一、肥料施用盲目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CO2缓释富氧秸秆发酵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温室大棚内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改善其产品品质,可用于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级别的作物生产。该项技术被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列为2008年重点推广技术,将首先在我省30个县、150个温室大棚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