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地区2008年“倒春寒”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资料,对2008年4月下旬、5月中旬大连地区2次"倒春寒"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贝加尔湖高压脊稳定维持或加强,脊前堆积的冷空气沿脊前西北气流向东南方输送,因此,贝加尔湖高压脊为冷空气南下提供通道,使得冷空气可以持续的下滑,导致4月下旬出现低温,形成"倒春寒";5月中旬东北冷涡活动频繁,大连地区多雨、低温天气比较显著,再次出现"倒春寒"。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6~9日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水汽及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这次连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从形势上分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和南支槽;乌山阻高的形成有利于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以及冷空气的堆积。地面冷空气呈东路不断渗透南下影响九江地区,导致该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出现倒春寒。此次过程冷空气以中路路径为主,冷空气从蒙古经我国华北补充南下,冷锋在南岭停留3d后南移出海,贝加尔湖以西的高压脊稳定维持,为低涡后部冷空气南下提供通道,使得冷空气可以持续下滑至江南,形成倒春寒。垂直结构分析显示,这次过程中低层辐合中心和高层辐散中心基本垂直且与强降水区相对应,说明辐合辐散场的垂直配置有利于产生较强或较稳定的降水;且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和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持续南侵也为湖南连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运用我国160站月平均气温、NCEP/NCAR再分析和NOAA海温资料,结合1979-2011年我国1月地面气温年际异常变化可能机理,对比分析了2008与2011年1月气温异常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于2008年1月属典型低温年,2011年表现出相反的北大西洋涛动(或北极涛动)住相异常,但在亚洲中高纬度地区这2年的环流异常均与典型年一致,即高空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地面贝加尔湖南侧气压偏高,冷空气活动偏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中高纬度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区域环流异常是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异常的主要环流系统,NAO则是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气温的重要因子;正是由于NAO的反位相异常使得2011年1月我国东北地区气温偏低.2008年1月欧亚中高纬环流异常受平流层扰动的影响,在前期9月就有明显的异常反映,但2011年前期平流层的环流与2008年及典型冷年前期情况相反,表明2011年我国1月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不是来源平流层.前期7月热带西印度洋、西太平洋和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后期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环流有较好的关系,上述区域海温异常对应后期1月从北大西洋到亚洲中高纬出现与我国气温密切相关的NAO型遥相关环流异常.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天气实况资料,从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系统、冷中心的移动等方面,对2014年4月下旬出现在甘肃地区的一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为典型的低槽东移型;甘肃地区出现强寒潮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不断堆积;冷空气的不断补充与分裂再合并;前期增温与降水。  相似文献   

5.
应用衢州市全市5个县(市)气象部门自1981年~2010年的3~4月,日观测资料和MICAPS历史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7959-2011南方水稻、油菜和柑桔低温灾害]中,双季早稻倒春寒标准,对衢州市倒春寒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倒春寒概率平均3年一次,3月中旬、下旬发生倒春寒次数最多,全市各站发生轻度倒春寒概率为58%~69%,发生中度倒春寒概率为25%~42%,发生重度倒春寒概率为6%~7%;而大气环流表现高纬地区亚欧大陆上环流较平直,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气流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滞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导致衢州地区维持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发生在2004年7月3~5日呼伦贝尔市中部地区强降水过程的环流特征、物理量等气象资料,发现在福建沿海登陆并向东北内陆移动的台风蒲公英减弱成的温带气旋,与高空对应的低涡继续向我国西北内陆方向延伸的这种阻塞环流形势,使沿贝加尔湖高压脊前南下冷空气在呼伦贝尔市上空不断堆积,并促使维持在呼伦贝尔市上空的小槽向南发展加深,造成强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7.
为了找出倒春寒天气过程的地面观测数据变化特征,以便为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理论参考,笔者利用张家口的地面观测资料,对2014年4月10~11日发生的倒春寒天气过程进行了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入侵前,天气有回暖现象;气压的变化略滞后于气温;风速较大时间段出现在冷空气入侵前后。  相似文献   

8.
韩秀君  于晓俐  王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26-16827
[目的]研究2010年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方法]应用天气学分析原理,通过对大气环流形势及卫星云图的分析,探讨2010年4~5月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此次低温天气产生的成因。[结果]高空形势分析表明,2010年4月欧亚大陆高纬度为两槽两脊的形势,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东移,贝加尔湖冷空气沿脊前东南下,并加强成冷涡;辽宁位于冷涡的前锋,受冷涡影响,辽宁地区气温偏低;2010年5月上旬冷空气活动频繁,有2次冷涡影响,气温仍处于低位;中旬后期有暖脊挺进,气温回升。高空槽是产生降水的主要系统,低空急流是降水产生的动力条件;冷涡是此次春季持续低温产生的主要原因;降水多是低温天气产生的次要原因。[结论]该研究为辽宁省春季低温的预防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中下旬,宁夏出现连续降雪、持续低温的极端天气事件.从1月11日到31日,宁夏各气象站降雪天数达10~18 d,21日气温开始明显下降,大部分地区创1993年以来最低气温,到31日气温持续较低.利用天气学原理对这次持续阴雪天气及21日后出现的极端低温天气的天气形势、主要影响系统等进行分析,得出:在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形势稳定,即乌拉尔山至贝加尔湖阻塞高压稳定,鄂霍次克海低涡稳定,中亚到西亚地区的低槽或低涡稳定等大的环流背景下,高原槽活跃,南支锋区强而稳定,波动活跃,造成了连续的降雪天气;又由于冷空气以扩散、渗透形式南下,所以宁夏维持长时间的低温和阴冷天气.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属高压脊发展型,偏于亚洲地区的一侧极涡中心携带大量强冷空气南下移向亚洲地区,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脊前偏北气流引导作用以及鄂霍茨克海高压的阻挡,极地冷空气出现积聚、加强并南下,我国暴发了大范围寒潮降温天气。  相似文献   

11.
李昕翼  谢娜  施娟  李愉  安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13-14916,14947
[目的]分析2010年3月成都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方法]利用NECP 1°×1°的6 h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从前期环流背景、冷空气路径和预报着眼点等方面,对2010年3月21-24日成都地区出现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500高空冷槽、700-850 hPa低层切变、地面冷锋是此次寒潮主要影响系统;500 hPa巴尔克什湖至贝加尔湖为一脊区,过程前期受高压脊影响,前期增温明显,日平均气温较高;地面冷高压范围大,中心强度达1 043.0 hPa;冷空气强而深厚,与地面强降温中心相对应;冷空气从新疆经河套到陕甘的西风路径再折向沿东北回流路径进入四川盆地。巴尔克什湖至贝加尔湖强偏北气流、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变化情况、南北海压差和温差、850 hPa温度变化、冷平流移动路径以及强度等可作为预报寒潮强度的参考因子。[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对寒潮天气的预报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8年1月下旬,浙江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强度达严重和较重等级。本文通过对大气环流和物理量诊断分析发现,强劲的西南暖湿气流、北方强冷空气、中低层逆温的存在及有利的温度配置,都是造成浙江2018年1月下旬低温雨雪天气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阻高横槽型环流背景有利于冷空气南下,且冷空气强度较大;冷空气势力不断加强南压,是本次极端低温雨雪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700 hpa急流带水汽输送是雨雪天气的有利条件,水汽通量及风速大小都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逆温层的形成与降雪相态有直接关系,是700 hpa暖湿气流和850 hpa干冷气流交汇的体现,是今后开展降雪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乌兰察布市2次寒潮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0.25°×0.25°)等对2014—2015年冬季乌兰察布市2次寒潮天气天气实况、环流背景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14年11月30日过程属于阻高崩溃型,冷空气经西北路下滑,地面冷高压补充南下,等压线密集,造成大风降温;2015年1月26日过程属高压脊发展型,冷平流中心偏东偏北,地面冷高压分裂南下,故降温幅度较前者小,风力也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的副热带高压脊线的数据,使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4年8月中卫地区高频次灾害性天气气候背景及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环流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8月,北半球500 h Pa亚洲中高纬地区环流平直多波动,东半球极地冷空气活跃;副高偏弱,南北跳动异常;8月东亚夏季风偏弱;8月15日灾害性天气过程受弱冷空气影响,配合较大的CAPE值、上干下湿层结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中卫市多地出现风雹天气。  相似文献   

15.
2009年6月黑龙江省低温阴雨天气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丽  王承伟  矫玲玲  金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75-6777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74项环流指数等资料,对2009年6月黑龙江省连阴雨天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与冷空气活动密切相关,是中高纬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鄂霍次克海和乌拉尔山附近地区存在明显的正高度异常,贝加尔湖附近为负高度异常,500hPa位势高度场上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纬向呈"+-+"型,这种高度异常形势为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使东北冷涡长时间影响黑龙江省。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度长期出现阻塞形势的背景下,加上低空充足的水汽供应,黑龙江省连续经历了4次冷涡天气造成了此次低温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对2008年4月18日北疆强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寒潮天气暴发前期,里黑海脊发展东移与东欧脊同位相叠加后顺转,脊前东北风带加强,使得泰米尔半岛冷空气沿脊前偏北气流在横槽中堆积。高压脊部分东南垮,导致强冷空气大举东南下,强寒潮天气暴发。与强寒潮天气相伴的大到暴量雨夹雪发生在较强的能量锋区、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  相似文献   

17.
夏健  牛文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60-6062
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连续影响,2010年2月下旬至4月底,无锡出现了少见的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对茶叶和部分开花早的经济林果类影响较大,造成了茶叶等农作物的大量减产。根据统计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锡倒春寒发生次数按年代纪变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无锡地区农作物的物候特征有所改变,制定了适合无锡的倒春寒标准:3月中旬至4月下旬之间连续10 d滑动平均气温低于常年平均值1.5℃或以上;这期间的10 d平均气温还需低于前10 d的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8.
孙桂双  吴春英  张昱  金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54-14956,14983
[目的]研究抚顺市2010年异常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方法]针对2010年抚顺市异常气候特点,对异常气候大气环流特征及异常气候对农业各方面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抚顺市2010年异常气候为:春季气温异常偏低,降水异常偏多,各月降水持续偏多,日照持续偏少;7-8月降水异常偏少,出现5次暴雨天气。主要大气环流特征为:3月极涡明显偏强,冷空气活动频繁;4月中旬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东亚大槽偏西、偏强,亚洲中北部锋区强;5月亚洲中高纬度为宽广槽区,北支锋区偏北副热带高压脊线比常年偏北,西脊点位置较常年偏西有利于水汽输送出现多雨天气;7-8月由于极涡异常偏强,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南方水汽输送。2010年异常气候对农业各方面带来不利影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异常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面及高空等常规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6月6—8日赤峰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欧亚大陆的中高纬地区为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高压脊和西西伯利亚高空冷涡稳定维持,冷空气沿着脊前涡后的西北气流东南下,伴随冷空气东南下的短波槽受到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阻挡,槽在华北北部加深闭合,生成切断低涡,其稳定少动,造成京津冀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6月6-8日赤峰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欧亚大陆的中高纬地区为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高压脊和西西伯利亚高空冷涡稳定维持,冷空气沿着脊前涡后的西北气流东南下,伴随冷空气东南下的短波槽受到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阻挡,槽在华北北部加深闭合,生成切断低涡,其稳定少动,造成京津冀、内蒙古东部地区大-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