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振乐 《齐鲁渔业》2002,19(12):11-11
一、虾塘选择与清整 1.水质水源 以利用自然纳潮为主,水质无污染,海水比重1.010~1.020之间,水温8~31°C,pH值7.5~8.2。 2.虾塘底质 有15cm厚的软泥或泥沙质均可,以软泥底质为佳。 3.水深与面积 虾塘面积以30~50亩左右较为理想,利于管理。塘内蓄水深度在1.5~2m,滩面要求水深0.8~1.2m,最低不能小于60cm。 4.平整滩面 播苗前将中央滩面翻松耙平,并划分贝苗投放区域,分滩插标。播苗滩面掌握在虾塘总面积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2.
一、网围条件1.水域条件以湖泊为好,要求湖底平坦,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位相对稳定,水草和底栖生物丰富。网围面积为10~50亩,最大不超过80亩。水深为0.8~2.5米,年平均1.5米左右。2.网围设置用9股8号(网眼2a=2.4厘米)聚乙烯网片,网高于最高水位0.5米,竹桩间隔2.5~3米,桩高于最高水位0.7米,网围底部用10~12厘米直径的石笼,插入底泥20厘米压实固定网围,上纲用0.6~0.8米的盖网,另加0.2米的倒网防逃。网围外侧用地笼沿四周设置防逃观测带。3.清野除害用踏网清除野杂鱼类,消灭与河蟹争食的水生动物。用电捕、鱼鹰清除黑鱼等凶猛鱼类。二、放种…  相似文献   

3.
1夏季管理1.1水温调节河蟹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5℃左右,而夏季水温较高,应加足水位,要求平均水深1.5米,蟹池塘底最深处最好达1.8米,最浅处0.6~0.8米,有深有浅便于河蟹栖息自动调节,温度高时(白天)向深水处移动避暑,温度适宜时(阴雨天或夜晚至凌晨)向浅水处活动摄食。一方面加深水位,可防止高温引起性早熟,另一方面水温适宜促进正常生长,提高河蟹抗病力,水位加高,也有利于伊乐藻度过炎夏高温,防止其底部烂根,败坏水质,诱发河蟹疾病。1.2水质改善外河水质较好的地方,蟹池应5~7天加注新水(15厘米左右)1次,具体操作,应一边排放老水(最好为底层水…  相似文献   

4.
1池塘条件水源水质水源充足,水质清洁无污染,符合渔业用水标准,进排水方便。虾塘面积面积不宜过大,以2000~3330米2为好。虾塘坡度和水深坡度1∶2.5~3,水深1.2~1.5米。塘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底部向排水处有一定的倾斜。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清塘放养前7~10天,用75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彻底消灭野杂鱼和病原体。注水清塘4天后,注水50厘米。施基肥注水前每667米2施经发酵的有机肥300~400千克。种植水草沿塘四周浅水地带种植苦草、伊乐藻、马莱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水草种植面积占虾塘面积的40%左右。3放养模式(实行两茬放养)第1茬单产50千克…  相似文献   

5.
《江西水产科技》1993,(4):40-40
虾塘应建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水深1.5米左右,塘底平坦,防渗性好,每个虾塘4-8亩为宜。  相似文献   

6.
一、调节水质,科学管理l.注换新水俗话说:"水深养大鱼。"一般来讲,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鱼种培育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2米之间,进排水方便的鱼塘,在确保水位不低于2米的前提下,每周注换水一次,到秋末时可每半月注换水一次,每次0.5米左右。  相似文献   

7.
在水库利用网箱越冬鲤鱼种,成活率可达90%以上,能为网箱养殖商品鲤鱼提供优质的鱼种,是北方地区鲤鱼种越冬的可行之路。一、地点选择水深8米以上,背风、向阳、底质平坦、水质清新、水位稳定,便于管理、安全的水域。  相似文献   

8.
一、鱼池基本条件鱼苗鱼种池要求底质平坦,淤泥少,靠近水源,排灌方使,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混养或主养成鱼池要求底质较肥,底栖生物丰富,水面较大。饲养水质要清新。鱼苗池面积以1—3亩为宜,水深0.8—1米;鱼种池面积2—5亩,水深1—1.5米;成鱼池面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对虾与缢蛏混养,是综合利用虾塘资源,水中养虾,塘底养蛏。根据虾蛏的生活习性与特点,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使两者在同一水体中生活成长。其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巩固和稳定发展。一、虾塘的条件要求对虾与缢蛏混养的虾塘,应选择具备以下条件:1.虾塘底质应是泥沙质或沙泥质为佳,软硬适当,过软则对蛏子生长不利;2.虾塘的水深应保持滩面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由于近海水质污染和病毒性虾病的影响,海水养虾业经济损失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市从1994年开始,就注重在虾池养成生产上进行了养殖结构调整,先后推出了多品种养成生产的几种模式。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养殖经验。现将海水养成生产中摸索的几种成功的养殖模式及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虾池条件: 养虾场建于潮上带,大部分虾池呈东西走向,长方形,长宽比分为4.5:1和6:1两种。4.5:1的虾池设环沟,6:1的虾池设中心沟。沟底距池底滩面40~60厘米,沟口宽15~20米。虾池两端斜对设进、排水闸门各一个,闸宽1.5~1.2米,进排水闸门之间池底比降为万分之七。池底为粉砂质。池内坡用砼板护砌,最大水位时,虾池水深1.5米。进排水系统独  相似文献   

11.
利用虾塘内对虾的排池物、残饵,促使浮游、底栖生物繁殖,为泥蚶提供适口的饵料,使虾塘内泥蚶生长速度快于潮间带,而且泥蚶在塘内滤食、能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也有利对虾生长,一举两得,效益显著。基于此,浙江温州目前虾塘混养泥蚶面积达8800余亩,年产量3000余吨。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一、环境条件 水为对虾与泥蚶生存的先决条件。其水源利用自然纳潮为主,大小潮进水均匀。虾塘附近切忌污染,海水比重控制在1.010—1.020之间,PH值7.5~8.2,水温一般保持在15~28℃,虾塘面积以30~50亩较理想,便于管理。塘内蓄水深度在1.5~2米,最低不能小于0.8米。此外,虾塘底质一般有15厘米厚的平坦软泥或泥沙质即可,以含泥90%、含沙10%的软泥底质为佳。 二、蚶苗播种 (1)苗种:泥蚶因南、北产区不同,可分南蚶(浙江乐清湾、宁波奉化等地)、北蚶  相似文献   

12.
一、水质管理 良好的水质能够促进青虾快速生长,延迟抱卵,水质总的要求是“肥、活、嫩、爽”。幼虾放养时,虾池的水深以O.8米为宜,过7—10天后开始逐步加深,高温季节水深保持1.5米以上。  相似文献   

13.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2,27(5):24-24
春季随着水温逐渐回升,在鱼、虾、蟹、鳖养殖管理中,养殖户应重点抓好以下技术要点:1 调节水位,提高水温春季,为提高水温,应将池水控制在一定深度:早春鱼池水位应控制在1米以内,晚春控制在1.5米左右;虾、蟹养殖池水深应由0.6米逐渐加深至1,2米;室外  相似文献   

14.
一、合理放养1.根据池子水深和水质。池子水深以2.5~3米为宜。水位深、水源好,密度就要加大,水源水质清新就以草鱼、鳊鱼、青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为主养鱼;水源较肥就应以主养花鲢和2.5千克以上的大规格白鲢为主。一般情况下,水深2米左右,亩产吃食鱼750千克左  相似文献   

15.
宿鸭湖是2008年底农业部1130号公告公布的全国6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之一。湖区水面开阔,浅滩区芦苇、野草丛生,水深1~4米,养殖水位深浅适度。湖水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浮游生物及细菌种类繁  相似文献   

16.
前言美国夏威夷对虾养殖业已发展到这样一种程度,有一些池塘连续养殖生产十年,而不对池塘结构进行保养,经过十年后水生动植物、饵料以及随风带来的尘土,便成为虾塘淤泥层,年久失修的虾塘很容易遭受风产生的波浪侵蚀池塘壁,松下的泥土汇入淤泥和有机沉积物。淤泥通常集中于向风一面的塘壁,一个1.20米水深的池塘,淤泥可深达0.6米。这些沉淀物有的稀薄、疏松、有的稠密厚实,这决定于虾塘周围土壤的性质。投入虾塘的颗粒饲  相似文献   

17.
罗氏沼虾人工育苗与无公害养殖技术(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鑫 《科学养鱼》2011,(2):15-16
(9)日常管理追肥:虾苗放养1个月内每10天左右可视水质的肥瘦情况追施有机肥100千克/亩或泼洒豆浆2~3千克/亩,使水中的浮游生物量保持在较高的密度上。换水和水深调节:虾苗个体小于3厘米时以补水和少量换水为主,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随着虾苗的长大和气温的升高,换水量应该逐步增加,水深逐渐提高至  相似文献   

18.
沂蒙湖蓄水面积700多公顷,平均水深1.6米,最大水深5.2米,常年水位稳定,有微流水,水质良好,水中溶氧充沛,无污染,天然饵料丰富。为了发展湖区经济,开发利用湖水水面,增加经济效益,2000年我们承担了临沂市科委下达的网围养殖青虾项目,经过1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围拦和放养方法1.1网围设置方法网围设在沂蒙湖湖心岛东部,该水域环境安静、无污染,水位1~1.5米,有微流水,底部较为平坦且具有一定淤泥,适合养殖青虾。网围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网目(2a)1厘米,网高2米,网围面积5000米…  相似文献   

19.
梅雨季节天气时晴时阴时雨 ,有时雨量较大 ,有时天气闷热 ,是南美白对虾病毒病的易发期。因此 ,应重视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以保证南美白对虾顺利度过梅雨季节。一、尽量提高虾塘水位 ,减轻虾类对梅雨的应激反应梅雨季节一般雨量较为集中 ,雨水呈酸性 ,当虾塘水位过低时 ,大量梅雨的进入势必对池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了有效地稳定养殖池水的微生态环境 ,虾塘应尽量提高水位 ,使之保持在 1.5m以上并适当换水 ,控制透明度在 30cm左右 ,以有效减轻虾类对梅雨的应激反应。二、适当控制投饵量梅雨季节天气变化无常 ,光照不足 ,影响虾类的…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与成鱼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富荣 《内陆水产》2003,28(4):20-21
1苗种培育1.1池塘准备苗种池不宜过大,面积一般为1200米2左右,以利驯化饲养,水深1.5米,底泥深20~30厘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150千克/667米2清塘消毒,3天后注水深1米左右,并施粪肥150~250千克/667米2培肥水质。1.2鱼苗放养鱼苗宜在网箱中培育,放养时用40克/升的食盐水浸洗鱼种3~5分钟。网箱规格一般为4米×2米×0.8米,固定于池塘中央,放养密度为2万尾/箱左右。每天上午8:30投喂鳗鱼料,下午13:00和16:00投喂捞取的水蚤等大型浮游动物。待鱼苗长至2厘米以上时,放入池塘中培育,一般经120~150天饲养,可获得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