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部雨季降水量分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罗琦  李栋梁  张杰 《干旱区研究》2007,24(6):766-772
采用高分辨率的3"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和青藏高原东部10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5~9月份的降水资料,根据降水随高度分布将站点分为3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青藏高原40年(1961-2000年)雨季逐年降水量和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开放度等地理、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估算了青藏高原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建立的关于青藏高原降水量与诸因子之间方程的相关性显著,相对误差在20%,平均相对误差在4.4%之内,估算模型的相关系数均通过置信度为0.95 的检验;并且地理地形因子对40年平均和逐年降水量分布特征的影响较为稳定,其归一化的模拟系数基本控制在±1之间,这对定量分析和评价站点稀少、地形复杂的高原降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3种宏观地理要素信息,采用"逐步回归的趋势面模拟+残差内插"法,建立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估算结果分析该区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及站点检验表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3种宏观地理因子对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决定作用;基于3种宏观地理因...  相似文献   

3.
近4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天山北坡经济带11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年平均气温、无霜期、≥10℃积温的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t-检验和IDW插值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和≥10℃积温分别以0.4℃·10a-1、3.2 d·10a-1及87.2℃·d·10a-1的倾向率上升,并均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突变,突变年后比突变年前年平均气温增加了1.1℃,无霜期增加了8 d,≥10℃积温增加了239.4℃·d-1,而且随着年代的增加,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和≥10℃积温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空间上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热量资源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和≥10℃积温均呈现西北部高东部低的分布格局,并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和≥10℃积温的高值区已由原来的乌苏市、克拉玛依市向西扩展到精河以西广大地区,低值区范围缩小至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周围一带。中东部地区的昌吉市、米泉市、阜康市等县市的热量资源的增加速率均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昌吉地区热量资源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新疆气候变化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独特的气候-植被特征,利用遥感技术对植被光合作用解析,应用有关模型参数修正,构建适用干旱区的光能利用率模型NPP-GPEM;模拟估算新疆20年陆地生态系统1 km像元的年净第一性生产力,并进行其时空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检验较好地反映了新疆NPP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明显体现出研究区生态系统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表明干旱区植被生理特征的光能利用模型较合理,为干旱区生态系统研究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空间分布格局是昆虫种群的重要属性。沙冬青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豆荚螟是为害沙冬青种子的主要害虫,研究种子害虫及其天敌的区域性空间分布格局是害虫宏观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地统计学是深入研究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有效方法。2018年5月-6月,选择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沙冬青分布片区,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沙冬青种子害虫豆荚螟幼虫及其天敌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沙冬青有虫株率为100%,豆荚受害率为23.02%,豆粒受害率为14.11%;沙冬青豆荚螟幼虫的密度为(0.296 9±0.002 0)头/荚,寄生性天敌密度为(0.012 0±0.000 2)头/荚。分别采用不同的理论模型来拟合豆荚螟幼虫及其天敌的空间半变异函数曲线,其全方向半变异函数曲线最优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和球面模型,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分布;害虫和天敌存在一定空间相关性,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88.61~434.05 m和159.05~426.88 m。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害虫和天敌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结果呈斑块状分布,二者存在空间依赖性和互补性。天敌对害虫有一定的空间跟随效应和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6.
近51 a伊犁河谷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伊犁河谷10个气象站1960-2010年年平均气温、≥0 ℃和≥10 ℃积温及无霜冻期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WTBX]t-检验、[WTBZ]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伊犁河谷近51 a的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平原地区多山区少的特点;② 近51 a伊犁河谷的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0 ℃和≥10 ℃积温及持续日数、无霜冻期分别以0.43 ℃·(10a)-1、89.9 ℃·d·(10a)-1、88.0 ℃·d·(10a)-1、4.0 d·(10a)-1、3.2 d·(10a)-1和5.4 d·(10a)-1的倾向率上升,51 a来分别增加了2.2 ℃、458.5 ℃·d、448.8 ℃·d、20.4 d、16.3 d和27.5 d。并且各热量资源要素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气温、≥0 ℃持续日数和无霜冻期在平原地区增幅最大,在山间盆地增幅较小。≥0 ℃与≥10 ℃积温在丘陵地区增加最明显,在山间盆地增加最少。而≥10 ℃持续日数在山间盆地增加最多,在平原地区增加最少。  相似文献   

7.
基于SWAT模型的内蒙古闪电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闪电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闪电河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模型采用1962~1975年月径流资料进行参数率定,将1986-2001年作为模型的检验期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实测与模拟的逐月流量总体较为接近,率定期和验证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均大于0.60,实测与模拟的月流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5以上,率定期的多年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验证期的模拟误差相对较大,超过12%。总体来看,SWAT模型参数经多次率定之后,能够较好地模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径流过程,在同类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模拟过程中,对于降水量突然增大的月份,SWAT模型对月径流量的模拟结果往往超过实测值一倍,直接导致整个模拟过程的误差偏大。然而,模拟值与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上却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偏大的月份径流量敏感性大。同时,SWAT模型模拟径流结果受参数影响很大,调整融雪参数值,模拟精度在原有基础上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50s—2010年中国756个标准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数据,以年降水量为200、400、800 mm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选取代表农业气候资源的关键气象因子,采用GIS技术揭示1981—2010年气候态下不同地区农业资源的分布现状;并与1950s—1980年气候态相比较,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近30年的光照资源总体减小,太阳辐射资源较前30年总体减小458.07 MJ·m-2,日照时数总体减小126h;热量资源总体增加,无霜期除华南地区南部减小其余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5℃积温较前30年增幅大多在1%~2%之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热量资源增幅明显大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除干旱区生长季降水增加外(+10.33%),其余三个地区的生长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半湿润地区的生长季降水减少最为明显(-3.01%)。农业生产和作物种植布局应参考不同区域的农业气候资源分布进行合理配置,并根据其增减趋势适时开展适应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滴灌条件下水分入渗与再分布是评价滴灌灌溉效率的重要内容,通过Hydrus3D模型模拟单点源和点源交汇情况下水分入渗及其再分布过程,并利用田间试验实测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Hydrus3D软件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单点源水分入渗、水平湿润锋扩散过程及土壤剖面水分的分布情况,水平湿润锋距离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误差在灌水结束时达到最大,且滴头流量越大,误差亦越明显,其中最大绝对误差为4.6 cm,最大相对误差达0.167,R2在0.95以上,F检验P值大于0.05,且RMSE在2.1以内;模型模拟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布和实测值基本一致,模拟值和实测值的R2在0.90以上,F检验P值大于0.05,RMSE均小于0.07;湿润范围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的吻合度较高。灌水结束后20 h,模拟土壤剖面含水量的分布情况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模拟值和实测值R2在0.575~0.652之间,F检验P值大于0.05,RMSE在0.013左右,双点源交汇区整个剖面模拟值和实测值R2为0.526以上,F检验P值大于0.05,RMSE均小于0.01,模拟结果较好,说明Hydrus3D模型可模拟土壤水分再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冬枣枣尺蛾卵块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冬枣枣尺蛾卵块空间格局,建立了南北和东西两个方向上的半变异函数曲线模型.结果表明,枣尺蛾卵块在南北方向上的半变异函数为球形一指数套合模型,东西方向上为指数模型,在调查范围内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枣尺蛾卵块在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变程分别为40.832 7 m和11.230 1 m;在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上,其自相关性和结构特征引起的种群变异为90.55%和13.91%,表明前者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利用Kriging插值法生成的等值线图清晰反映了卵块的空闻位置,进一步表明枣尺蛾卵块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兴安盟农作物品种布局业务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网格气候资源推算模型和各地的地理参数为基础,计算出各地的水热气候资源,针对当地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玉米、水稻、大豆、优质牧草、速生林等农牧林作物布局情况,确定适宜种植指标和搭配种植指标.通过细化的各地水热气候资源与各种作物所需积温和生长期相匹配指标,给出任意地区的适宜种植品种和搭配种植品种,也可给出任意品种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地区,并通过编程开发出兴安盟农作物品贩种布局业务系统.系统采用VB6.0语言编程,通过友好的界面,实现各种查询及服务功能,对当地合理布局农作物品种有较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业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合理利用和开发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其水资源指数和耕地资源指数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西北旱区水资源指数和耕地资源指数均具有中等变异性特征,其半方差最优拟合模型分别是高斯模型和指数模型,且均呈现空间不均衡分布,分别具有较强和中等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仅可为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的配置、高效利用和优化提供依据,也为在较大研究范围内开展空间因子变异特征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了渭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分区的水资源、社会和经济空间分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水平年条件下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分异原因进行剖析,最后针对各水资源利用分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为实现渭河流域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102 m×52 m空间的农田表层土壤入渗试验为基础,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得到该地块的表层土壤稳定入渗率fc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并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应用变差函数对fc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fc的空间结构可用指数变差函数模型进行描述,拟合模型所得到的方差值与试验结果的统计值基本相近,其相关距离为23.98 m;最后利用了Kriging最优内插估值法,绘制了fc的空间等值分布图.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50 a东北及邻近地区122个地面测站逐日积雪深度观测资料,采用REOF方法划分为5个气候区,利用DEM资料建立经度、纬度、海拔高度3个宏观地形因子以及坡度、坡向和开放度3个微观地形因子的数据库,并结合三维二次趋势面方法对研究区域雪深进行GIS模拟。结果表明:宏观地形因子与雪深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大、小兴安岭是东北地区积雪分布较多区域,大致按山脉走向分布,海拔高、纬度高的地区雪深较大。分区模拟,微观地形因子对积雪深度的影响增大,突出积雪深度分布的局地特征,同时相对误差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6.
膜孔灌充分供水点源入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膜孔入渗为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空间三维入渗,可分为三种类型:膜孔自由入渗、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和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膜孔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的规律、数学模型等,提出了膜孔灌今后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量平衡研究是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的基础。以往的水平衡模型大多是基于流域、子流域,为了以网格为单元动态模拟水平衡过程,在本文中利用GIS工具建立了基于GRID的泾河流域动态水量平衡模型,该模型空间尺度为1km×1km网格,时间尺度为月。模型的率定是利用泾河流域马莲河把口水文站的1995至1997年逐月实测径流数据,由此获取了模型的主要参数。模型率定结果表明模拟径流曲线与实测径流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模拟值和监测值的中值绝对误差为6.72m3/s,相关系数为0.932。最后,将所建模型用于泾河流域逐月逐网格的降水、蒸发、土壤蓄水与地下蓄水,以及形成的径流总量的动态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泾河流域的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流域南部与中部,流域北部径流相对较低,这与流域降水分布关系密切。泾河流域的土壤蓄水与地下蓄水量的分布类似,且与径流有一定相关性。该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基本可以满足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法对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等冬季热量要素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混合插值法,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各热量要素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1) 新疆1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特点,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总体呈现“南疆少,北疆多;平原和盆地少,山区多”的分布格局。(2)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冬季热量资源呈明显的增多趋势,并且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于19 79年和1980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分别于1986年和199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突变年前后,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幅度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从东南至西北递增”的格局,冬季负积温减少幅度的空间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增”的特点,越冬期日数减少幅度的空间分布呈“南疆大,北疆小;盆地大,天山和阿勒泰山区小”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MODFLOW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可视化地下水渗流模型软件包,具有水的质点向前、向后示踪流线模拟、任意区域的水均衡、简化数值模拟数据前处理和后处理,将模拟的复杂性降到最小等特点。本文通过在西华水源地使用MODFLOW进行了地下水资源的模拟与预报,建立了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并使用SIP和PCG2等多种迭代方法求解,对比发现PCG2迭代法精确度最高,并按照设计开采量对地下水水位进行预报,根据模型预报结果,水源地设计开采量是可行的。MODFLOW在西华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成功运用,为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创了先例,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