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毛乌素沙地库伦生态经济圈的经济结构与效益,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20年鄂托克前旗394户库伦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能值计算与评价,比较了农林牧业能值投入与产出并进行结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依主要能值指标可将毛乌素沙地库伦生态经济圈运营模式分为四类,畜牧型(模式Ⅰ)、林牧型(模式Ⅲ)和农林牧型(模式Ⅱ和Ⅳ),其中模式Ⅰ总...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值分析的北京城市新陈代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新陈代谢系统是城市物质、能量、货币和人类劳动相互作用的自组织系统,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是学界和业界的热点问题.文中以能值理论为基础,通过城市新陈代谢系统能值结构、能值使用强度、能值环境压力和系统产出效率的测度,对城市新陈代谢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货币流和人口流进行综合集成.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的城市新陈代谢系统能值构成中,进出口能值的增长已成为北京城市代谢系统能值消费上升的主要动力.随着北京能值使用强度的迅速攀升,进出口能值和不可再生资源能值增长的环境压力不断上升,系统能值产出效率和可持续性却在逐渐下降.面对着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资源、能源的日渐短缺,北京应鼓励可再生资源能源的开采和利用,降低城市代谢系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消耗,建立废弃物资源和能源的再利用机制,推动北京城市新陈代谢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博州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衡量了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能值生态足迹方法采用了能值转换率、能值密度等较为稳定的参数,将人类对各种资源的利用转换为太阳能值进行比较,更能真实的反映研究区域的特征。使用能值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得到,研究区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6.94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37hm2,人均生态赤字为6.111hm2。与传统生态足迹方法计算结果一致,研究区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分析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法的生态足迹模型。引入能值密度,将生态经济系统的各种能量流转换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行生态足迹的定量计算。以松嫩平原为例,进行2004年松嫩平原生态足迹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的能值密度为8.713×1014sej/hm2,人均生态足迹为4.871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034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2.837hm2/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这一结果与采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保持一致。与传统模型相比,能值分析-生态足迹复合模型克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评价标准不统一,研究结果可比性差等缺陷,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粮食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OdumH.T创立的能值理论分析了安塞县粮食生产系统后认为:该县粮食生产系统能值投入率与产出率"双低",应增加系统投入以提高产出水平;系统环境负荷率不高,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破坏严重,应提高可更新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辅助能值投入中有机能值略高于无机能值,应按适当比例增加辅助能值投入以提高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粮食产出能值中玉米、豆类所占比重高,系统结构调整应遵循生态经济原则,保持或压缩口粮作物、提高粮饲两用作物播种面积,同时发展舍养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  相似文献   

6.
兰州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迫切需要运用新的科学手段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为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兰州市为例,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对兰州市1994-2004年的能值自给率、能值输出输入量比、能值投入率、环境负载率、能值-货币比、能值使用密度、可持续发展指数、人均能值用量、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变化趋势分析,并与其它地区和国家进行比较。定量描述了兰州市生态经济格局和发展状况的总体特征,为进一步利用兰州本地资源,合理配置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强烈人为活动与脆弱生态复合区的生态安全问题正逐步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态足迹模型和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以山西省为案例区,对其2000—2020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研究区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从1.48 hm~2下降到1.12 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5.92 hm~2上升到13.08 hm~2,生态赤字从-4.44 hm~2增加到-11.96 hm~2,生态压力指数由4.55增加到11.72,生态协调系数由1.19降到1.08,生态安全等级为较安全状态,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潜力较大;(2)ARIMA模型预测显示,2016—2020年,研究区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从1.08 hm~2下降到0.81 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13.02hm~2上升到14.33 hm~2,生态赤字从-11.94 hm~2增加到-13.52 hm~2,生态压力指数从12.05增加到17.71,生态安全等级由较安全变为极度不安全,预警等级由重警到巨警状态,生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范永康 《植物保护》1985,11(6):25-26
依昆虫激素的进展情况,基本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激素,主要是由昆虫内分泌器官分泌的、能在体液内流动的活性物质,它能调节和控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变态、滞育、交配、生殖以及一般生理代谢作用。另一类是外激素,它是由昆虫体某一器官或组织所分泌的、能在体外流动的活性物质,它能借空气或其他媒介散布到体外影响同种(有时也影响异种)其它个体的特殊行为。 近几年来生态学有了重大发展,人们在化学生态领域中对生物间相互关系的形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某些化学物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昆虫与昆虫、昆虫与植物之间的联系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如昆虫求偶、寻找食物、定向栖息搜索寄主,受到侵扰时向同类告警等行为都存在  相似文献   

9.
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黄土高原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投入量太阳能值为3.36×1019sej,产出量太阳能值为3.07×1020sej,初级生产力为5.04×1019sej,不可再生能值为6.35×1019sej。该区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低,环境负荷不断增大,产品经济成本增加,能值持续性指数下降等。应采取措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lora Douglas)是桃金娘目柳叶菜科山桃草属的2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已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部分地区快速扩散,2009年在河北衡水始发现。小花山桃草能释放化感物质抑制农作物生长,对入侵地农林业与生物多样性带来极大危害。本文介绍了小花山桃草的形态特征、入侵途径、生态特性、经济和生态影响、预防、管理建议等。  相似文献   

11.
运用能值理论,对河南省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2004年河南省生态经济系统总能值使用量为4.89×1023sej,可更新资源的能值为1.49×1022sej,不可更新资源产品的能值为5.03×1023sej;货币总能值9.67×1023sej,其中进口能值9.41×1021sej,出口能值3.86×1022sej;废弃物能值为5.097×1021sej,占总使用能值的1.04%;能值自给率达98.07%;人均能值使用量达5.03×1015sej;能值使用密度2.92×1012sej/m2;能值货币比率为4.61×1012sej/$;能值投资率为1.82%;电力能值占总能值使用量的13.84%;环境负荷率为31.81;可更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为2.96×106人,资源的总人口承载为2.37×107人.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安全问题,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代表区域定西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研究。研究发现:1995—2019年间定西市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从0.61 hm2·人-1增加到0.75 hm2·人-1,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1.22 hm2·人-1增加到1.60 hm2·人-1。从人均能值生态足迹的构成组分来看,耕地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对定西市人均能值生态足迹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草地人均能值生态足迹。25年间,定西市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从11.92 hm2·万元-1下降到1.09 hm2·万元-1,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由0.92变化到1.44,生态协调系数从1.34变化到1.33,生态压力指数由2.01上升到2.15,发展能力指数由1.12变化到2.32,生态安全等级在危险和不安全之间变化,生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能值理论是综合分析生态经济系统的各种能量流的转换机理,并定量研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理论。本文以柴达木盆地(青海海西州)的农牧生态经济系统为例,通过一系列的能值指标的建立和能值的投入产出分析,定量分析海西州农牧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并发现该地区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本地区和相似区域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疆是我国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历来是我国的西北屏障,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横贯新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新疆的开发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研究新疆的生态经济系统,对于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能值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选取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等原始指标,运用能值分析的方法,对新疆1996-2005年的能值投入率(EIR)、净能值产出率(NEYR)、环境负载率(ELR)、能值-货币比率(EDR)、能值使用强度(ED)和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ESI)等9项指标的系统研究,以及与其他国家和部分地区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得出:要实现新疆的可持续发展,需重视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进口低能值、高能量的产品而输出高能值的产品和服务,达到能源利用高效率和系统的强势竞争力;新疆可持续发展指数(ESI)的波动下降与新疆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关。因此,要实现新疆的可持续发展,重视经济增长和控制其对环境系统的压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平缓降低尤为重要,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王鑫  海山 《干旱区研究》2024,(4):706-715
运用能值方法分析农牧交错带内乌兰察布市2011—2020年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以确定区域开发合理规模,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2011—2020年乌兰察布市生态经济系统投入能值(F)平稳上升;产出能值(Y)不断减少;环境负载率(ELR)不断上升;10 a间能值可持续指标(ESI)出现较大波动,总体下降。2011—2016年乌兰察布市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高于1,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是可持续的;2017—2020年低于1,为不可持续状态。因此,中短期需增加可更新资源投入,缓解不可更新资源过度使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退化、环境负荷高等问题,产业上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高能值产品产出,寻求新兴高能值产出部门替代低能值产出部门;长期需提高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以便提高区域能值需求和产出。以优势交通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承接周围相对发达地区能值产出率高和环境负载率低的产业部门,以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值分析的西宁市城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西宁市2007年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货币比率、环境负载率、人均能值使用量、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国内其他城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西宁市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本地资源,属资源输出型城市,城市环境压力相对较小;2)2007年西宁市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5.3,...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能值的山区农业生态系统发展评价——以蒙阴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沂蒙山区蒙阴县1985~2010年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85~2010年,蒙阴县农业生态系统投入能值、产出能值、能值密度、农业土壤强度等指标均呈上升趋势,水土流失率指标呈下降趋势。横向比较来看,蒙阴县2010年人均能值用量为2.41E+15sej/cap,能值密度为8.22E+11sej/m2,较其他比对地区投入与产出能值均处于低水平;畜牧业、水产品能值产出比例分别是26.06%、7.29%,在农业产出系统中所占比例偏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指数为0.22,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水土流失率远高于所有比对经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以黄土高原中南部的延安市宝塔区北沟村、淳化县西坡村2村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定量分析了农户农果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以及系统投入产出特征.结果表明:农户农果复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结构相似,辅助能的投入中不可更新工业能的投入比重最高,且以化肥投入为主,有机肥投入不足,应按适当比例增加有机能值的投入以提高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农户农果复合生态系统生产优势度较高,但系统稳定性指教低,单位时间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农果业生产水平有待提高;农户农果复合系统的能值产出率较低,能值投入率较高,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农果复合系统的环境资源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很大.提高农果复合系统的能值投入应当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农果业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科学管理力度,使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果业生产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池静波  马鸣 《干旱区研究》1996,13(3):78-79,F003
本文通过试验表明腐植酸与复混肥同时施用能降低有效磷的固定,并可使已固定磷有效化,提高了磷的利用。施用腐植酸对物质代谢,促进植物发育有明显影响,从而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能值指标进行了计算,井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进行了诊断.分析表明:(1)甘肃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相对雄厚,但由于对本地资源的过分依赖,加之购买能值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甘肃本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农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是一种高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封闭性较强,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均能值用量较低;(3)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发展中应用的资源能值有很大部分来自本区环境和资源系统而无需付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属于资源消耗型,但由于人口众多,入均占有纯能值量较低,且生产和管理过程的科技含量较低,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系统对干环境的压力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增加系统投入,保护环境资源,优化投入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等,以实现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