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研究氟苯尼考在鲫和草鱼体内的药代学、药效动力学联合参数,并制定氟苯尼考对鲫、草鱼的精确用药方案,本实验结合氟苯尼考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CAAh01的体外药效学研究和口灌不同剂量的氟苯尼考在鲫、草鱼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确定了氟苯尼考防治该致病菌引起的鲫和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给药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CAAh01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0μg/mL,防细菌耐药突变浓度(MPC)为6.0μg/mL,防耐药突变选择窗(MSW)为0.5~6.0μg/mL。按10、20、30 mg/kg体质量剂量对鲫、草鱼口灌氟苯尼考后,在鲫体内,血药浓度大于MPC的维持时间分别为5、8、24 h;AUC24/MIC分别为177.06、265.90、426.50;Cmax/MIC分别为15.59、21.32、31.24。在草鱼体内,血药浓度大于MPC的维持时间分别为0、0、3 h;AUC24/MIC分别为38.60、75.08、121.94;Cmax/MIC分别为4.75、10.08、19.99。研究表明,综合血药浓度维持MPC以上的时间、AUC24/MIC或Cmax/MIC指标,氟苯尼考适用于鲫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其防突变用药方案为剂量30 mg/kg,每日1次给药,休药期不低于20 d。对于草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氟苯尼考不宜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2.
恩诺沙星控制嗜水气单胞菌性鲫败血症的防耐药用药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制定防止耐药菌产生的用药方案,本研究利用近年来提出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耐药选择窗(MSW)这两个药效学(PD)参数,并结合药代动力学(PK)参数,制定恩诺沙星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控制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细菌性败血症.研究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对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参数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25μg/mL;2MIC、4MIC、8MIC的抗菌后效应(PAE)分别为(1.67±0.42) h、(2.03±0.17) h、(2.38±0.06) h; MPC为1.125μg/mL; MSW为0.125~1.125μg/mL.根据鲫(Carassius auratus)口灌恩诺沙星后的药代动力学曲线,得出血浆药物浓度>MPC的时间分别为5 h、9.5 h、23 h.PK/PD综合参数:24 h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AUC24/MIC)分别为137.22、285.15、426.25;峰浓度与MIC的比值(Cmax/MIC)分别为15.05、41.43、52.32.综合血浆药物浓度>MPC的时间超过(24-PAE)h、AUC24/MIC≥100或Cmax/MIC>8的指标,建议恩诺沙星在控制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细菌性败血症时的给药方案为:给药剂量20 mg/kg体质量,1次/d.根据肌肉内恩诺沙星的药动学方程,药残达到国家限量标准所需时间约为25 d,所以建议休药期不低于25 d.本研究方案也可广泛用于其他水产养殖抗菌药物的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药效学。主要包括: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生长动力学曲线、杀菌动力学曲线、抗菌后效应、四种培养因子对恩诺沙星体外抑制嗜水气单胞菌活性影响的体外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16μg/mL、0.32μg/mL和2,嗜水气单胞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h后进入对数期生长,大约持续10h;在用药4~8h时达到最大药效,由杀菌曲线可知恩诺沙星具有浓度依赖性;浓度为4MIC的抗菌后效应大于8MIC的对应值,但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作用的最适pH值为7~8;二价阳离子(Mg2+)对恩诺沙星药效影响较大;随着Mg2+浓度增大,药效降低;血清可降低恩诺沙星的药效;细菌数量对其抗菌活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氟苯尼考对六种海洋致病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氟苯尼考等4种抗菌药对6种常见海洋致病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试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6株弧菌的MIC值范围为2~4μg/mL,氯霉素为1~32μg/mL,土霉素为4~128μg/mL,恩诺沙星为0.125~1μg/mL;对多数弧菌氟苯尼考与氯霉素的抗菌活性相似。氟苯尼考对6株弧菌的MBC/MIC值范围为2-4,而氯霉素为2~16,表明氟苯尼考的杀菌效果优于氯霉素。对照药物恩诺沙星、土霉素的MBC/MIC值分别为1-2和2-8,恩诺沙星显示出优良的抗菌和杀菌活性。随着接种菌量增加,所测3种抗菌药的MIC随之升高;当接种量达到10^7ufu/mL时.药物对多数弧菌显示出微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血清中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结合药物的体外药效学参数,确定该药的临床给药方案。结果显示,盐酸多西环素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1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4μ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2μg/m L,防耐药突变浓度(MPC)为4.8μg/m L,耐药选择窗(MSW)为0.4~4.8μg/m L。盐酸多西环素的抗菌后效应(PAE)约为2 h;在异育银鲫中能够达到良好的抑菌杀菌效果的盐酸多西环素口灌剂量是20 mg/kg,休药期至少为25 d;能够控制耐药菌株产生的盐酸多西环素口灌剂量是80 mg/kg,休药期至少为60 d。  相似文献   

6.
黄河鲤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毒力及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病黄河鲤4种组织中分离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分析,发现分离到的细菌属气单胞菌属。回归感染试验发现,患病鱼体出现鳃盖等多处组织出血且伴随肠炎等症状,表明引起黄河鲤发病的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命名为HNAh01。半致死密度测定发现,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半致死密度为1.38×10~7 cfu/mL。药敏结果表明,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是典型的多重耐药嗜水气单胞菌,但对恩诺沙星极为敏感。因此,选择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效学和用药分析试验。药效学试验表明,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1.56n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3.12ng/mL,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为12.5ng/mL,耐药选择窗的范围为1.56~12.5ng/mL。用药分析结果显示,黄河鲤口服剂量为10mg/kg时对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相对保护率达83%。本文研究为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河蟹育苗场各期蚤状幼体(Z1~Z5)、大眼幼体至Ⅴ期幼蟹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采样。采用"细菌生化鉴定编码"对育苗期的中华绒螯蟹的致病菌进行鉴定,主要为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霍乱弧菌(V.cholerae)、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和梅氏弧菌(V.metschnikovii)。采用扩散法(K-B法)对上述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各菌株对庆大霉素、氟哌酸、头孢哌酮、丙氟哌酸、氟嗪酸、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抑菌直径>16mm。同时选择氟哌酸和环丙沙星对荧光假单胞菌、溶藻弧菌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氟哌酸对荧光假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MIC分别为25μg/mL和0.78μg/mL;环丙沙星对荧光假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MIC分别为6.25μg/mL和0.025μg/mL。氟哌酸对荧光假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MBC均为6.25μg/mL;环丙沙星对荧光假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MBC分别为50μg/mL和0.1μg/mL。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遵义金鼎镇合江源养殖场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致病原因,通过对患有腹水、鳍条充血和游动缓慢等症状的黄颡鱼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得到纯培养菌株MLT-1,经过回归感染证实其为黄颡鱼的致病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采用乙醇提取法获得30种中草药醇提物,固体培养基打孔测试中药醇提物对MLT-1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诃子、大黄、烟叶、樟叶、桑白皮5种中草药对MLT-1的抑菌效果较好,诃子和大黄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0.49 mg/mL,烟叶的MIC和MBC均为0.98 mg/mL,樟叶和桑白皮抑杀温和气单胞菌效果相同,MIC和MBC分别为0.195 mg/mL和3.91 mg/mL。结果表明诃子、大黄、烟叶、樟叶、桑白皮5种中草药可用于防治黄颡鱼温和气单胞菌细菌病。  相似文献   

9.
高度耐药嗜水气单胞菌的定向诱导及其交叉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比较不同抗生素对耐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诱导效率,从五大类抗生素中各挑选出一种代表性的抗生素,在针对嗜水气单胞菌菌株AH10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的琼脂平板上,分别筛选出五株耐药菌株,并对筛选的耐药菌株进行交叉耐药性分析,制定出这些耐药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图谱。结果显示:四环素、氟苯尼考、磺胺嘧啶、硫酸新霉素、诺氟沙星对AH10的MIC分别为:1.0、0.5、8.0、8.0、0.25μg/m L;MPC分别为4.0、3.0、128、88、2.0μg/m L,分离的耐药菌株对所使用抗生素的MIC均提高100倍以上。4℃划线平板冰箱保存条件下,一个月内个别耐药菌株耐药性下降。在药物筛选压力下,菌株耐药性随着传代次数增多而表现出递增的趋势。同属一类抗生素耐药相关性较高;不同大类抗生素压力下筛选出来的耐药菌株表现出不同的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试了2017年春季分离自江苏省高邮市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育苗场的5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对35种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了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WJ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对阴沟肠杆菌的杀菌效果最好,最小杀菌浓度为4 mg/L;其次是诺氟沙星,最小杀菌浓度为7 mg/L;盐酸土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8 mg/L和10 mg/L;红霉素和头孢曲松对阴沟肠杆菌杀菌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1.
硫酸安普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菌和体内抗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安普霉素(apramycin sulphate)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的体外抑菌效果及饲料中添加硫酸安普霉素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抗A.h感染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硫酸安普霉素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5μg/mL、1.0μg/mL和2;硫酸安普霉素在A.h调整期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属于静止期杀菌药物,具有较长的抗菌后效应(PAE),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经过10代继代培养,其耐药性获得速率为2倍。A.h浸泡感染96 h后,对照组累积死亡率为86.7%,添加组为44.3%~66.7%,相对保护率为23.1%~50.1%。结果表明,硫酸安普霉素对A.h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效果,不易产生耐药性;在饲料中添加硫酸安普霉素,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抗A.h感染能力,添加量为240 mg/kg饲料时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氟苯尼考对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体外药效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动力学曲线和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及四种培养因子对氟苯尼考体外抑制鲁氏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5μg.mL-1、1μg.mL-1和2;鲁氏菌在液体培养基中1h后进入对数生长,大约持续7h;在用药4~6 h达到最大药效。由杀菌曲线可知,氟苯尼考的杀菌功效具有浓度依赖性;在2 MIC、4 MIC和8 MIC时,PAE分别为3.71±0.11、4.54±0.27和5.52±0.23;氟苯尼考对鲁氏菌作用最适pH值为6~8,且二价阳离子(Mg2+)、血清含量及细菌数量小于108时对药效无显著影响。因此,保证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并配合最适培养条件,是氟苯尼考发挥最高药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150种中草药体外抑杀维氏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Galla chinensis)等150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体外抑制作用,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54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五倍子(G.chinensis)、石榴(Punica granatum)皮、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和乌梅(Prunnus mume)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在20 mm以上,其中,五倍子(G.chinensis)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最强,MIC和MBC均为1.95 mg/m L;地榆(S.officinalis)次之,MIC和MBC分别为1.95 mg/m L和3.91mg/m L;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香薷(Mosla chinensis)等16种中草药具有中等抑菌效果;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萹蓄(P.aviculare)、桉树(P.aviculare)叶等34种中草药抑菌效果较弱;海风(Piper kadsura)藤、柴胡(Bupleurum chinense)、茵陈(Artemisia scoparia)等96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外药动模型中强力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强力霉素(doxycyline)在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上的合理应用,通过建立强力霉素体外药动-药效同步(PK-PD)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强力霉素的药物动力学和抑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药效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强力霉索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单过硫酸氢钾粉对5种水产常见致病菌的体内、外抑菌作用,测定了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以保护率为指标的体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体外抑菌实验中,单过硫酸氢钾粉对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荧光假单胞菌Psudomonas fluorescens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5种菌的MIC分别为1、0.25、0.125、0.25、0.5μg/ml;MBC与MIC相同。而体内抑菌实验中,随着单过硫酸氢钾粉浓度的增加,由5种致病菌引起鲫鱼的死亡率逐步降低。统计分析发现,使用0.25μg/ml单过硫酸氢钾粉药浴鲫鱼,即可对由5种致病菌引起的鲫鱼病害有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从患病蝶尾金鱼(Butterfly)肝脏中分离获得的1株病菌,为金鱼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分离纯化获得1株细菌,编号为DW-1,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理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DW-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可发酵葡萄糖产气,赖氨酸脱羧酶、硝酸盐还原等为阳性;进一步通过PCR方法扩增16S rDNA序列,测得长度为1 385 bp,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相似性为99%~100%;构建系统发育树与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A.veronii biovar sobria)模式菌株ATCC9071聚为一支。最终鉴定该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对斑马鱼半数致死量(LD_(50))为1.17×10~6CFU/m 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链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23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了盐酸恩诺沙星、盐酸环丙沙星、氟哌酸、米诺沙星和氟苯尼考对常见水产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同一抗菌药物对不同致病菌的抗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抗菌药物对同一致病菌的抗菌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使用4倍MBC的药物浓度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杀菌时间随药物种类和致病菌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水温(16℃、25℃)、不同给药剂量(10 mg/kg、20 mg/kg)和不同给药方式(肌注、口灌)等条件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了不同条件下药物在蟹血淋巴中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中的药-时数据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16℃时以1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96.818 mg/(L.h),Cmax6.54μg/mL,t1/2α0.851 h,t1/2β95.415 h;25℃时以1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168.457 mg/(L.h),Cmax7.12μg/mL,t1/2α0.58h,t1/2β88.833 h;25℃时以2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155.612 mg/(L.h),Cmax11.045μg/mL,t1/2α5.239h,t1/2β88.378 h;25℃时以10 mg/kg剂量口灌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86.525 mg/(L.h),Cmax3.469μg/mL,t1/2α8.071h,t1/2β61.842 h。不同条件下,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恩诺沙星的活性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各种给药条件下的蟹血淋巴中均能检出,但含量均处于较低值,且药-时数据不能用房室模型拟合,表明恩诺沙星在蟹体内只有极少部分代谢为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25±2)℃下,给体质量150~200g的异育银鲫分别口灌3种剂量(20、30、40mg/kg)的诺氟沙星和恶喹酸,结合这两种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AH10的体外药效学研究和对异育银鲫单次口灌不同剂量的诺氟沙星、恶喹酸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诺氟沙星、恶喹酸对异育银鲫体内嗜水气单胞菌AH10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恶喹酸和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H10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μg/mL和0.5μg/mL。口灌上述3种剂量恶喹酸、诺氟沙星后,异育银鲫血浆中恶喹酸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4.1μg/mL、6.0μg/mL和8.89μg/mL;诺氟沙星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11.5μg/mL、15.1μg/mL和18.9μg/mL;恶喹酸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4.1、6.0和8.89;诺氟沙星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3、30.2和37.8;恶喹酸0~24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1.6214、33.1449、39.1846;诺氟沙星0~24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74.75、451.55、578.35。综合0~24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这两个指标可知,诺氟沙星对异育银鲫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AH10抑制效果强于恶喹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