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以保山典型欠发达山区洼子田村的各产业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数据为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粮食、畜牧、烤烟、核桃、长期劳务输出和季节劳务输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增长的关系,确定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各产业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关联度大小顺序是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核桃粮食畜牧烤烟,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和核桃成为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支柱产业。该研究为保山市乃至类似保山市的低纬高原山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2.
《云南农业》2005,(8):34
瓦窑乡是保山市隆阳区的一个山区民族贫困乡,200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面对农民增收困难,乡里又缺乏支柱产业的实际,瓦窑乡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党委书记张晓华、乡长潘兴顺挂帅出征,带领乡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的同志,从调查、了解全乡劳动力资  相似文献   

3.
康县王坝乡左家庄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三年来,这个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区位优势,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富民抓产业,增收抓劳务,走出了一条劳务富民的经济发展路子,全村农民从劳务输出中增收1400多元。  相似文献   

4.
农业人口就近转移中的住房置换问题——以宁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栖”特征鲜明、且以大中城市为主要目标的劳务输出可以促使农业人口的流动,但不能使大量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转移。要实现农业人口战略转移,必须首先实现由自发性的农村劳务输出向有组织的农户就近转移战略的转变。但实行农业人口转移新战略,必须解决农户在转入新居住地之后如何以较低成本取得住房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对迁入农村城镇创业、就业并定居的新移民实行住房分阶段置换策略。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建水县农村劳务输出的现状;分析了建水县在农村劳务输出中采取的措施及农村劳务输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水县农村劳务输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湖南省国际劳务输出的现状,指出了制约湖南省国际劳务输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湖南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峰  李放滔  朱倩  张晶晶 《农业与技术》2012,(7):161-162,164
发展国际劳务合作是新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疆与中亚毗邻,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有利于开展对中亚的劳务输出。本文通过对新疆面向中亚各国劳务输出现状及制约因素的详细分析,结合当前新疆与中亚各国在经济与劳务合作发展的新形势,阐述了新疆面向中亚各国劳务输出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我国农村劳务输出信息化的现状分析,挖掘当前农村劳务输出信息化发展缓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农村劳务输出信息化改革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宣威市近年来的省外劳务输出工作情况,巩固省外劳务输出交流合作成果,切实做好当前及今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工作,促进宣威劳务输出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平舆县东和店镇是个劳务输出大镇,每年劳务输出人员达2万多人,其中育龄妇女8000多人。针对近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在外务工者提前返乡的实际,东和店镇党委、政府未雨绸缪,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站”,并积极采取措施,对组织返乡育龄妇女进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1.
张智  冯瑞萍  陈玉华  梁旭  孙银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52-8654,8725
[目的]研究宁夏中南部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变化规律及其异常特征。[方法]利用1961~2010年宁夏中南部9个气象站3~9月逐月降水、气温和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蒸散经验公式、Mann-Kendall、Lepage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宁夏中南部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近50年宁夏中部干旱区与南部丘陵区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量差异明显,呈南多北少特征,2个区域可利用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各年代的变化各不相同,中部干旱区70年代以后、南部丘陵区90年代以后可利用降水量持续偏少,且中部干旱区可利用降水量变率大;2个区域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均主要出现在7、8、9月,占生长期总量的76%以上,而3、4、5月低于生长期总量的14%。中部干旱区和南部丘陵区均未出现突变现象;中部干旱区主要存在5~7年的周期,其次是2~3年的周期;南部丘陵区主要存在2~3年的周期,其次是10~12年的年代际周期。多雨年北半球欧亚500 hPa高度距平场中贝加尔湖、蒙古国和我国西北部地区为负距平区,少雨年则为正距平区。[结论]该研究为宁夏中南部空中可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近50年宁夏南部山区冰雹气候特征。[方法]选取宁夏南部固原、西吉、泾源、隆德、六盘山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冰雹观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宁夏南部山区冰雹空间分布规律、冰雹年际、月际等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并提出了固原冰雹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结果]近50年宁夏南部山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年、季、月和日变化特征。3~10月都有可能出现冰雹,主要集中在5~8月,占全年的72.0%,6月冰雹发生的机率最大,占全年的21.7%,是典型的夏季多雹区;固原冰雹发生的年际变化较大,多寡相间,并有平均约为3年的周期性;固原冰雹二阶时间趋势为反抛物线型,20世纪60~80年代冰雹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70、80年代为冰雹多发期,进入90年代后冰雹呈减少趋势,近20年来冰雹显著减少;固原冰雹主要集中在12:00~21:00,出现冰雹的次数占总次数的85%。固原地区冰雹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山区、丘陵地区冰雹多,河谷川道及北部平川地区冰雹少;冰雹云主要发源于六盘山、南华山、月亮山、西峰岭、云雾山等山地;冰雹云移动方向一般由西北向东南方或由北向南移动,也有一部分原地生消。根据冰雹地域分布,结合冰雹灾情资料,可将固原市冰雹风险划分为高发区、中发区、低发区三级区域。[结论]该研究为冰雹天气的预测预警和人工防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宁夏南部山区温室冬茬茄子产量的水、肥耦合模式,为宁夏南部山区设施农业蔬菜规范以及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宁夏南部山区日光温室冬茬茄子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灌水量、施N量、施K量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3因素对冬茬茄子产量作用效果明显,水分和钾素对茄子产量总体表现为负效应,氮素表现为正效应,3因素对茄子产量主效应影响大小顺序为钾素〉氮素〉水分;单因素效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茄子产量逐渐增加,当灌水量为8250m3/hm2时,产量最高,为159253.5kg/hm2,之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茄子产量逐渐下降;随着施N量的增加,茄子产量显著增加,当施N量为900kg/hm2时,产量最高,为158782.5kg/hm2,之后随着施N量的增加,茄子产量逐渐下降;随着施K量的增加,茄子产量逐渐增加,当施K量为712kg/hm2时,产量最高,为160195.5kg/hm2,之后随着施K量的增加,茄子产量显著下降。[结论]宁夏南部山区日光温室冬茬茄子产量大于151105.5kg/hm2时,3因素的推荐指标为灌水量7500~8000m3/hm2,施N量900~950kg/hm2,施K量850~900kg/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宁夏南部山区温室冬茬茄子产量的水、肥耦合模式,为宁夏南部山区设施农业蔬菜规范以及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宁夏南部山区日光温室冬茬茄子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灌水量、施N量、旋K量进行了数学模拟。从移栽到开花灌水量为总灌水量的1/8;从开花到门茄形成灌水量为总灌水量1/8,以后为3/4;N肥与K肥1/4用作底肥,3/4追肥,P肥一次性做基肥。[结果]3因素对冬茬茄子产量作用效果明显,水分和钾素对茄子产量总体表现为负效应,氮素表现为正效应,3因素对茄子产量主效应影响大小顺序为钾素氮素水分;单因素效果表明当灌水量为小于8520m3/hm2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茄子产量逐渐增加,当灌水量为8520m3/hm2时,产量最高,为159253.5kg/hm2,之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茄子产量逐渐下降;当施N量小于900kg/hm2时,随着施N量的增加,茄子产量显著增加,当施N量为900kg/hm2时,产量最高,为158782.5kg/hm2,之后随着施N量的增加,茄子产量逐渐下降;当施K量小于712kg/hm2时,随着施K量的增加,茄子产量逐渐增加,当施K量为712kg/hm2时,产量最高,为160195.5kg/hm2,之后随着施K量的增加,茄子产量显著下降。[结论]南部山区日光温室冬茬茄子产量大于151105.5kg/hm2时,3因素的推荐指标为灌水量7500~8000m3/hm2,施N量900~950kg/hm2,施K量850~900kg/hm2。  相似文献   

15.
徐利岗  汤英  杜历  鲍子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03-21306,21310
[目的]研究宁夏降水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方法]依据宁夏1951~2008年月降水资料,采用旋转自然正交分解法(REOF)、降水集度法(PCI)、小波分析法及Mann-Kendall秩次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8年来该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宁夏地区降水的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南北异向"型和"北中南各异"型;降水由北向南依次递增,年际变化由北向南依次减弱,引黄灌区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其他地区年内变化波动相对平缓;各地单独丰水年的概率高于单独枯水年,而发生连枯年的概率则高于连丰年,并以3、6及10年的显著周期振荡。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降水呈减少趋势的概率均为75.0%,引黄灌区达71.4%,全区降水减少的概率达73.3%;中部干旱带及引黄灌区年降水波动呈增加趋势;降水的年内分配差异将变缓,尤其是中部干旱带呈减少趋势概率达100.0%。[结论]该研究为当地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云荣 《农技服务》2009,26(11):157-158
在阐述宁南山区林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提出以林业为先锋,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具体从农村劳动力输入输出转移,农林牧产业比例调整和特色林业、农产品产业等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7.
宁南山区苜蓿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坡位及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1)宁南黄土丘陵区苜蓿地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随着坡位的下降,苜蓿地0~10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土壤速效钾受坡位影响不大,苜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教呈下坡>中坡>上坡的趋势;(3)...  相似文献   

18.
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是宁夏承担的国家向西开放的重大战略,连续4年的举办,为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拉动了宁夏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通过阐述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自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举办以来,宁夏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农业贸易所处的地位、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在论述农产品贸易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宁夏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山川区域经济发展上采取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也造成了山川间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累计投资和投资效率是造成山川间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从宁夏整体经济发展和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考虑,山川区域间应继续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同时,应采取加大政府投资、改善投资软环境、充分挖掘优势人力资源潜力等措施遏制或缩小山川间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20.
宁夏天赋优势、地载特色、人为骄绩,是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是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最佳地域之一。农产品出口是拉动宁夏经济发展的"三辆马车"之一,其质量安全与出口效益息息相关。笔者分析了宁夏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特点,从生产和监管2个方面10个单项剖析宁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对于认识宁夏农产品新优势和硬"瓶颈",把握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常态,推进政府决策和部门履职及提升宁夏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