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椒素具有抗菌、消炎、增强食欲、促进消化、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缓解热应激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且辣椒素在家禽养殖业中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在价值。文章通过检索近年来辣椒素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相关文献,综述了辣椒素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为辣椒素在畜禽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辣椒素作为天然植物来源的抗菌活性成分,具有安全、营养、高效广谱抗菌性和不产生抗药性的特征,在饲料领域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有极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就辣椒素作为饲用抗生素天然替代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戴兵  吴冰 《饲料研究》2022,(16):157-159
辣椒素具有抗菌、抗炎作用,能够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发育。在家禽养殖业中,辣椒素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在价值。作为肉鸡饲料添加剂,辣椒素能够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提高肉鸡的养殖效益。文章简述辣椒素的作用机理,综述辣椒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力、抗氧化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辣椒素在家禽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利用低毒、经济的乙醇作为提取液,回流冷凝提取样品中的辣椒素类似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降二氢辣椒素,采用C8色谱柱,粒度5μm,长度150 mm,内径3.9 mm,乙腈-水(体积比40:60)作为流动相,流速1.00 mL/min,在280 nm处进行检测。方法简洁方便,操作简易,可重复性与精密度强,对饲料添加剂辣椒素类似物的检测研究具有很好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测定分析了超越馨香和福椒六号辣椒品种秸秆不同采收时间(初期、中期和末期)、部位(叶片、侧枝和主秆)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显示:辣椒品种对秸秆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超越馨香秸秆辣椒素和中期采收的秸秆二氢辣椒素含量显著高于福椒六号,但末期采收的秸秆二氢辣椒素含量显著低于福椒六号(P<0.05);秸秆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明显低于果实,超越馨香秸秆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平均含量约为果实的11.2%和10.7%,福椒六号约为8.0%和12.0%;全株辣椒秸秆粗蛋白14.79%~16.72%,粗灰分11.20%~11.48%,粗纤维28.55%~33.82%,与苜蓿对应成分含量接近。由此可见,辣椒秸秆含有一定量的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营养成分,其含量与品种、采收时间和部位有关,可以作为草食动物的粗饲料来源或提取辣椒素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应用钼酸钠──亚硝酸钠比色法对市所售二十余种辣椒及制品中辣椒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辣椒粉中辣椒素含量最高3.07~4.99mg/kg;其次,辣椒油为0.26~0.37mg/kg、辣椒酱为0.12~0.81mg/kg。  相似文献   

7.
辣椒素(Capsaicin)是一种刺激性并作用于血管的香草胺(8-甲基-N-香草基-6-酰胺)衍生物,存在于辣椒中。辣椒素对神经组织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除了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感觉冲动外,辣椒素还刺激外周神经末梢释放可以引起各种“局部效应器”活动的肽。由辣椒素刺激从外周传入神经末梢释放的肽中,有P物质神经肽A(Cneuiokinin A)、血管活性肠多肽和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这些释放的肽使局部组织发生下列变化:血流、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辣椒素对湘黄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小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120只湘黄雏鸡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只.对照组喂基础日粮,A组为基础日粮+辣椒素10 mg/kg;B组为基础日粮+辣椒素50 mg/kg;C组为基础日粮+辣椒素100 mg/kg.结果表明:A组料肉比、血清甘油三酯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其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组糜蛋白酶显著高于C组和对照组(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和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一定剂量的辣椒素(10 mg/kg)可提高湘黄鸡的采食量,增加饲料报酬,同时可加速体内脂肪代谢,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并可促进小肠消化酶活性;较高剂量(50 mg/kg以上)则可能起负作用.  相似文献   

9.
辣椒粉对仔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几年,辣椒粉主要作为动物饲料的调味剂、家禽皮肤和禽蛋蛋黄的增色剂在动物生产中使用,其主要营养成分有辣椒素、二氢辣椒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C及钙、磷、铁等。辣椒对口腔及胃肠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还具有健胃、祛风、行血、散寒、解郁、导滞之功效。  相似文献   

10.
辣椒作为调料品及蔬菜,在人类日常饮食和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辣椒及其提取物在畜禽生产方面具有增强抗病力、提高饲料报酬、减少热应激等作用。介绍了辣椒作为饲料添加剂的3种应用方式(辣椒粉、辣椒素、辣椒油树脂),以及在禽类、猪、反刍动物、兔类、鼠类、水产动物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为辣椒及其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用辣椒素饲喂肉用仔鸡的红白肌味道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20PPm辣椒素的日粮饲喂32只1~42日龄的肉用仔鸡,尔后进行常规加工,烹制好的鸡肉由专门的消费者以三元差别试验(atriangledifferencetest)的方式进行品尝,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无论是胸肌(白肌)还是股二头肌(红肌)在味道方面没有差异,这一事实表明,肉鸡日粮中加入20PPm的辣椒素不会导致肉质味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辣椒素对湘黄鸡肠道绒毛长度及微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20只湘黄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鸡。对照组喂基础日粮,A组基础日粮+10mg/kg辣椒素;B组基础日粮+50mg/kg辣椒素;C组基础日粮+100mg/kg辣椒素,试验期40d,称体质量后屠宰,并无菌取肠道内容物和肠组织,试验结果显示,A组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组,料肉比显著低于其他组;空肠绒毛长度组间差异不显著,回肠绒毛对照组、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C组回肠和空肠中大肠杆菌含量极少,显著低于其他组,除空肠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A组,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对于盲肠,B组的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显著低于其他组,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辣椒素对湘黄雏鸡的生长及肠道形态有一定的影响。中低剂量的辣椒素通过改变肠道上皮细胞的结构可促进动物生产性能,但对肠道微生物抑制作用并不明显;较高剂量的辣椒素对湘黄雏鸡回肠与空肠的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生长性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7,(1)
<正>【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2月20日报道】辣椒或胡椒等辛辣物质的有效成分辣椒素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这是以汉斯·哈特教授和莱娅·韦伯博士为首的研究团队在肿瘤细胞培养实验后公布的结论。在《乳腺癌:目标与治疗》杂志上,来自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公布了他们与波鸿奥古斯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5,(5)
<正>【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27日报道】题:吃辣椒如何有利于预防肝损伤当你吃变态辣鸡翅或川菜时,那种让嘴唇辣得生疼的配料可能还具有其他功效。根据上周在奥地利举行的国际肝病大会上发布的新研究,每日摄取辣椒素(红辣椒中的活性成分)有利于预防肝损伤和防止肝病恶化。辣椒素还为节食者带来希望:日前发布的另一项研究显示,摄取这种化合物能有助于防止人们在  相似文献   

15.
辣椒素是一种具有刺激性并作用于血管的香草胺衍生物,存在于辣椒中。美国得克  相似文献   

16.
辣椒粕是成熟红辣椒提取辣椒素或辣椒红色素后的产物,具有产量大、营养价值高、价格低廉等特点,是一种有潜力的畜禽饲料原料。本文对辣椒粕的生产现状进行阐述,并总结了历年来关于辣椒粕在畜禽生产上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的主要目的就是增色,如天然辣椒素经过光照后会褪色,而添加苏丹红后辣椒会长期保持鲜红,不易褪色[1]。苏丹红加入饲料饲养蛋鸭可以产出"红心"鸭蛋,冒充真正的"红心蛋"。苏丹红Ⅰ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脂溶性偶氮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油、蜡、汽油的增色剂及鞋、地板等的增光中。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苏丹红Ⅰ归类为三级致癌物[2]。目前关于苏丹红生理性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身上。王爱华等[3]研究发现,用苏丹红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7,(5)
<正>【美国趣味科学网站8月11日报道】狼吞虎咽辛辣食物已经成为一种极限运动,但一名男子在近期参加的一场吃饭挑战中出现了一种严重反应:失聪两分钟。辣椒如何能让一个人暂时失聪呢?这可能同嘴、喉和耳之间复杂的联系有关。辣椒中制造热量的化合物叫做"辣椒素"。它的作用可能是保护植物不受真菌侵袭。辣椒素会刺激人体细胞,尤其存在于嘴、喉、胃和眼中的黏膜。少量  相似文献   

19.
正辣椒粕是辣椒提取后的副产品,这些残留含有极少量的辣椒素等其他红色物质,对多种沙门菌、大肠杆菌等细菌都有杀灭作用,对动物的消化道疾病起到预防的作用。清代医学家赵学敏著作的《本草纲目拾遗》就有记载,辣椒具有开胃消食健胃的功效,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提高采食量。中国是生产辣椒的大国,国内种植辣椒的面积位于蔬菜种植面积的前列,所以提取完辣椒素之后的辣椒粕产量也很高,然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只是以低价销售给农户或者当作废料直接丢弃[1]。  相似文献   

20.
杨诗兴 《家畜生态》2003,24(4):10-13
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等非技术的抽象系统。近年来,在生物科学领域如畜牧、兽医、草原等技术性强和具体系统的科学研究中,发现有应用该法分析其试验数据的论文。经研究核实,应用该法分析生物科学研究的数据,似欠合适。这可能是由于该方法本身有不足处,或由于论文作者误用该法。特提出供读者与学者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