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源钙对棉花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钙对低温胁迫下棉花幼苗的影响及作用效果。【方法】以冷敏感性基因型棉花品种新陆早12号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分别对棉花幼苗喷施不同浓度CaCl2溶液,5℃低温胁迫3 d后进行叶面伤害指数、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测定和分析。【结果】外源钙可以显著降低棉花幼苗低温胁迫后的叶面冷害指数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量,提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棉花幼苗叶面冷害指数与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显著相关。【结论】外源钙能够增强棉花幼苗对冷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后钙对棉花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花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后钙对棉花幼苗根系活力、保护酶系统和膜脂过氧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处理对棉花幼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适当浓度的外源Ca2+处理能够提高低温胁迫后棉花幼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根系活力,降低蛋白质含量,抑制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刘影  赵玉  张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55-3956,3959
采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处理棉花幼苗,并对幼苗进行1℃的低温胁迫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棉花幼苗存活率、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处理可显著降低低温胁迫后棉花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电解质渗透率,增加其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其抗寒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外源Ca(NO3)2对Na Cl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60mmol·L-1Na Cl胁迫显著抑制了幼苗形态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叶片光合色素和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降低,质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浓度Ca(NO3)2处理,均使Na Cl胁迫下叶片光合色素和抗坏血酸含量显著增加,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一步增加,幼苗生长各指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4 mmol·L-1Ca(NO3)2处理的各项指标均优于2 mmol·L-1和6 mmol·L-1Ca(NO3)2处理。说明外源Ca(NO3)2可通过促进叶片光合色素合成,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减轻胁迫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伤害,缓解Na Cl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且以4mmol·L-1Ca(NO3)2处理的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温室专用南瓜品种蜜冠为材料,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a(NO3)2胁迫对南瓜幼苗生长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NO3)2浓度提高(0~100 mmol/L),南瓜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叶片数及植株干质量和鲜质量均显著降低;0~75 mmol/L Ca( NO3)2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丙二醛含量及质膜相对透性显著增加,抗坏血酸含量则显著降低。表明Ca( NO3)2胁迫造成了南瓜幼苗膜脂过氧化伤害,而幼苗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使南瓜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6.
外源钙施用时期对缓解盐胁迫番茄幼苗伤害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钙施用时期对提高番茄耐盐性的作用。【方法】以番茄辽园多丽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提前3d、同时、延后3d)营养液增施Ca2+(10mmol·L-1)对NaCl(100mmol·L-1)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物量、外渗电导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探讨Ca2+对盐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结果】在各处理中,100mmol·L-1NaCl(T2)胁迫条件下,番茄幼苗的生长较对照(T1)显著受到抑制,上述相关生理代谢受到影响;提前3d(T5)营养液增施钙,在NaCl胁迫时停止增施钙,结果对缓解盐胁迫伤害无显著作用;在NaCl胁迫情况下同时增施10mmol·L-1CaCl2(T3),显著缓解了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的伤害,但提前3d增施钙处理(T4),未能进一步显著增强这种缓解作用。【结论】盐胁迫同时增施外源Ca2+具有显著缓解NaCl盐胁迫对番茄幼苗伤害的作用,但盐胁迫之前增施外源Ca2+不具备这种作用,可见外源钙提高番茄耐盐性不是诱导效应,而主要是与Na+共存的离子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下硝酸钙处理对辣椒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营养液栽培的辣椒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低温(5℃)胁迫下Ca(NO3)2处理对质膜透性、MDA、POD、SOD及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能显著提高辣椒幼苗叶片在低温胁迫下的保护酶活性、保护性物质的含量,降低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其中以Ca(NO3)2浓度10 mmol/L处理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温度预锻炼和Ca2+对温度胁迫下黄连生理指标的影响,以2年生黄连为材料,以25℃为对照,设计2组试验,探索温度胁迫下黄连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5~15℃)或高温(35℃)胁迫下,黄连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增加,Pr(蛋白质)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温胁迫下升高,在高温胁迫下降低,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都升高;进行12h温度预锻炼或CaCl2溶液浇灌,可以有效降低黄连MDA和Pro增加量,促使黄连Pr含量上升、SOD和POD活性升高。在受试的3个CaCl2浓度中,以100mmol/L CaCl2对膜系统的保护作用最佳。这表明,温度预处理和Ca2+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度胁迫对黄连的伤害,可作为提高黄连抗逆性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辣椒幼苗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低温胁迫(10℃)下辣椒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0.7 mmol/L SNP处理的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鲜重、干重、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明显增加,POD活性和根系活力提高,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明显下降。说明在低温胁迫下通过施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可以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细胞膜伤害,提高防御酶活性,改善根系活力,从而降低了低温胁迫对辣椒幼苗的伤害,促进了辣椒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硝酸钙和水杨酸复配处理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一定浓度的Ca(NO3)2和不同浓度的SA溶液处理盐胁迫下的玉米幼苗,然后测定幼苗的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外源钙离子和SA对盐胁迫下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了玉米的生长,使玉米幼苗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了25.13%,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MDA含量分别增加了4.77%、2.18%和20.69%.当用硝酸钙和不同浓度的SA复配处理后,各处理玉米幼苗中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有所增加,MDA含量下降,明显缓解了盐胁迫影响.结果表明,当用20 mmol/L的Ca(NO3)2和1.5 mmol/L的SA复配处理盐胁迫下的玉米幼苗时,缓解作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废水排放引起的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成为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选取活性炭与板栗壳作为吸附剂,研究在不同的时间及温度下,这2种吸附剂对废水中的Cu2+、Zn2+、Pb2+、Cd2+的吸附性能影响。研究发现,活性炭作为吸附剂时,Cu2+吸附量最大是在0.5 h时,Zn2+是在3 h时,Pb2+和Cd2+则是1 h时;用板栗壳吸附时,Cu2+和Pb2+吸附量最大在1 h,Zn2+是在1 h时,Cd2+则是0.5 h时。吸附剂为活性炭或板栗壳,温度对Zn2+的吸附率影响都不大;吸附Cu2+时,活性炭受温度的影响大于板栗壳,其吸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Pb2+和Cd2+的吸附受温度影响明显,均是40℃时吸附率较高,但板栗壳>活性炭,且Cd2+>Pb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越橘组培苗在盐胁迫下生长和Na~+、K~+含量的变化特点及耐盐性差异,为筛选耐盐越橘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国长江流域产区及西南产区主栽的3个南高丛越橘品种‘奥尼尔’、‘雷戈西’、‘密斯梯’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0(CK),15,30,45,60,75,90,105,120 mmol/L)NaCl处理对3个越橘品种组培苗鲜质量、存活率、芽增殖率、新生芽长以及K~+、Na~+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3个越橘品种的主要耐盐指标和综合耐盐性进行评价。【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3个越橘品种组培苗的鲜质量、存活率、芽增殖率和新生芽长均呈下降趋势,在NaCl浓度为120 mmol/L时,‘奥尼尔’上述指标分别较CK下降54.7%,20.0%,83.3%和84.1%,‘雷戈西’分别下降51.0%,33.0%,75.1%和86.7%,‘密斯梯’分别下降35.4%,40.0%,96.1%和100.0%。3个越橘品种组培苗Na~+含量随NaCl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而K~+含量和K~+/Na~+比均下降,在NaCl浓度为120 mmol/L时,‘奥尼尔’、‘雷戈西’、‘密斯梯’Na~+含量分别较CK上升4.1,3.6和4.1倍,而K~+含量和K~+/Na~+比分别较CK下降20%和80%,19%和77%,27%和83%。3个越橘品种的耐盐性综合指数分别为0.46,0.66和0.24。【结论】NaCl胁迫对越橘组培苗的生长和增殖有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越橘植株中K~+/Na~+比值;3个越橘品种组培苗的耐盐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雷戈西’、‘奥尼尔’、‘密斯梯’。  相似文献   

13.
以黄枚西瓜同源二倍体(2x)、三倍体(3x)、四倍体(4x)为材料,分别用100、200、300、400mmol/L NaCl处理西瓜幼苗,鉴定不同浓度NaCl对不同倍性西瓜幼苗的伤害程度,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NaCl胁迫8d后不同倍性西瓜幼苗叶片中的Na+、K+和Ca2+质量分数。结果表明,NaCl胁迫8d以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西瓜幼苗受害程度也随着加深,相同NaCl浓度下,不同倍性西瓜幼苗受伤害程度为2x3x4x;4x幼苗叶片中的Na+质量分数高于2x和3x。高NaCl浓度下,西瓜幼苗叶片内的K+质量分数为4x2x3x,Ca2+的质量分数为4x2x。NaCl胁迫后,耐NaCl胁迫能力表现为多倍体强于2x,4x的西瓜幼苗相对于2x具有较高的Na+、K+和Ca2+质量分数,与其表现的受伤害程度一致,3x的西瓜幼苗的受伤害程度与K+质量分数相关性最大,耐NaCl胁迫能力介于4x和2x间。2x的西瓜幼苗叶片受伤害程度与Na+、K+和Ca2+质量分数及K+/Na+比值、Na+/Ca2+比值的相关性较多倍体低。  相似文献   

14.
为探求NH4+在不同盐碱化土壤中吸附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平衡吸附法分别从吸附行为与影响因素探究氮素在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化土壤中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 3种供试土壤对NH4+的吸附量随盐碱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平衡吸附量为:重度盐碱化土壤 > 中度盐碱化土壤 > 轻度盐碱化土壤,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对铵态氮吸附过程,吸附平衡时间为720 min;3种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反应均是自发、放热及混乱度增加的过程;背景液pH(3.0~9.0)范围内,3种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量随pH值上升而增大;添加不同浓度的Na+、Ca2+、Al3+溶液,3种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量随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研究表明,提高溶液pH值能增强盐碱土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温度、离子价态增加则不利于吸附,土壤盐碱化程度提高,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有所增强,限制了铵态氮的迁移,污染风险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六倍体杂交种为桥梁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从回交种的自交后代中选育理想的甘蓝型油菜个体,是将甘蓝遗传成分转入甘蓝型油菜的一种新策略。调查多份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后代的育性,并以油菜菌核病抗性为例,以验证该策略在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方法】用菌核病抗性较强的野生甘蓝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进行种间远缘杂交,采用胚挽救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A~nA~nC~nC~nC~oC~o六倍体。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结实率,分析六倍体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种F_1的自交、自由授粉结实率和菌核病抗性水平,反映杂交种F_1代的结实能力以及目标性状的改良情况。【结果】经鉴定,六倍体含有20条A基因组染色体和36条C基因组染色体,即染色体组成为A~nA~nC~nC~nC~oC~o。该六倍体同时具有甘蓝亲本和甘蓝型油菜亲本中双9号的遗传物质,其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5.6和8.6粒/角。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角率在69.1%—92.9%,每角粒数介于4.7-10.5,不同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结果率和每角粒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所调查的9份杂交种F_1的花粉育性达到正常水平,但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11.4-20.7粒和19.9-26.1粒,基因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之间相关性显著(r=0.67*,P0.05)。综合2013和2014年的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数据,六倍体相对于中双9号的相对感病度为0.47,9份甘蓝型油菜的相对感病度在0.94—1.26,亲本基因型之间抗性水平差异显著(P0.0001)。9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为0.56—1.10,均介于对应的双亲之间,且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的抗性水平显著相关(r=0.78*,P0.05)。其中5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显著低于对应的甘蓝型油菜亲本(P0.05),即其抗性水平相对于原甘蓝型油菜亲本获得明显提高。【结论】A~nA~nC~nC~nC~oC~o六倍体有一定的结实能力,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受油菜基因型显著影响,但均易获得具有较好(一定)结实性的杂交种后代,目标性状在杂交种一代获得显著改良。  相似文献   

16.
以燕麦耐盐碱性品种白燕二号和盐碱敏感性品种草莜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中性盐NaCl、Na2SO4及碱性盐Na2CO3、NaHCO3按摩尔比1∶1混合,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燕麦生物产量及吸收Na+、K+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2个品种根、茎、叶中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K+/Na+和生物量下降,盐胁迫下K+/Na+及生物量降幅小于碱胁迫,Na+含量增幅小于碱胁迫;且同浓度胁迫下,盐胁迫较碱胁迫叶片中Na+含量较低,K+含量、K+/Na+较高。2个品种间存在差异,盐、碱胁迫下白燕二号中增加的Na+含量小于草莜一号,减少的K+含量、K+/Na+及生物量小于草莜一号,尤其在高盐、碱胁迫下叶片中K+含量及K+/Na+远大于同浓度下的草莜一号;白燕二号比草莜一号根中截留Na+和地上部选择性吸收K+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木薯渣基生物质炭对水中Cd2+ Cu2+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木薯渣为原料,制备不同温度(350、450、550℃)的生物质炭(BC350、BC450、BC550),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探究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温度、p H对生物质炭吸附Cd~(2+)、Cu~(2+)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Cd~(2+)、Cu~(2+)的吸附平衡时间随着生物质炭热解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特性(R20.983)。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但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线性更好,R2分别在0.951~0.998和0.992~0.998之间,说明生物质炭对Cd~(2+)、Cu~(2+)的吸附为多层吸附。lg KF值表示吸附能力,随生物质炭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BC550吸附效果最好,对Cd~(2+)、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55和5.44 mg·g-1。生物质炭对Cd~(2+)、Cu~(2+)的吸附具有自发的特性,吸附量随p H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最适p H分别为5.5和6.5。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作物秸秆生物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   总被引:8,自引:15,他引:8  
为研究秸秆生物质炭的性质特征对其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在限氧条件下将粉碎的小麦、水稻、玉米秸秆于450℃热裂解制备三种秸秆炭。研究了三种秸秆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特性,并对其性质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秸秆炭对Pb2+、Cd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秸秆炭对Pb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0.044、0.019、0.012 mg·g-1·h-1,对Cd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0.195、0.164、0.070 mg·g-1·h-1.三者对不同浓度下Pb2+、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秸秆炭对Pb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99.65、110.31、88.82 mg·g-1,对Cd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30.64、29.39、21.47 mg·g-1;在溶液pH 2.5~3.5时,三者对溶液中Pb2+、Cd2+的去除率急剧增加。小麦和水稻秸秆炭含有较高的碳酸盐、磷酸盐等无机矿物组分以及相对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对溶液中的Pb2+、Cd2+的去除可能是由于化学沉淀作用较强烈,而玉米秸秆炭的有机碳及官能团含量较高,孔隙结构较好,比表面积大,可能主要通过表面吸附及官能团的络合作用去除溶液中Pb2+、Cd2+.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耐盐性荞麦幼苗(盐敏感品种川荞3号和耐盐品种川荞4号)为试验材料,在盐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5、10、15、20mmol/L)K+和Mg2+处理,测定荞麦幼苗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适当浓度K+和Mg2+处理可显著降低盐胁迫下荞麦叶片质膜透性和MDA质量摩尔浓度,耐盐品种(川荞4号)降低幅度较大;显著增加盐胁迫下荞麦幼苗根系活力及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SOD活性,盐敏感品种(川荞3号)增加幅度较大;K+和Mg2+处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0mmol/L和10mmol/L,且Mg2+的处理效果优于K+处理。  相似文献   

20.
对天然产物中发现的木栓烷型三萜化合物的13C-NMR、1H-NMR谱学特征进行综述,以期减少天然产物特别是木栓烷型三萜结构鉴定工作的盲目性和重复性,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木栓烷型三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