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樊瑞多  郭玲玲  顾会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479-1479,1483
[目的]以玉米杂交种金博士658为材料,研究种子分级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4个处理,6行区设计安排。[结论]不同级别的种子间,百粒重的增加对提高作物营养生长水平和产量表现有一定的效果,大粒种子的产量比未分级种子产量增加2.35%,中粒和小粒种子分别比未分级种子产量低0.28%、1.28%,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下一步金博士658种子分级差异化包装及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德美亚3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子分级对玉米植株生长状况和产量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级别的种子间,百粒重的增加对提高作物生长水平和产量表现有明显的效果。大粒、中粒、小粒种子的产量分别为13245、12495、11235kg/hm~2比中粒、小粒增加6%和17.8%,大粒种子和中粒种子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和小粒种子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普通同种子未进行精选分级公顷产量只有11700kg,从而可以明显的看出,同种子之间精选与未精选之间存在着较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3.
以国审玉米杂交种沈玉33为试材,按种子质量进行分级,设大粒种、中粒种、小粒种和混合粒种4个处理,研究不同种子分级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质量分级对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存在显著影响。同一品种,大粒种对产量及千粒重均有正向作用,显著大于中、小粒种和混合粒种;小粒种播种,表现为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较低,显著低于中粒种、混合粒种。  相似文献   

4.
深松对土壤含水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松处理,研究其对土壤含水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未深松处理,其产量也比未深松处理高,增产比例达到了7.96%,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和有效穗数明显高于未深松处理,二者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由此可知,深松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玉米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保证玉米生长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增加玉米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从而有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研究生物菌肥等量替代15%氮磷钾复合肥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100%复合肥)相比,生物菌肥等量替代复合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穂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胶州潮土增产4.72%,莱西砂姜黑土增产1.92%),增加了玉米穂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胶州增产9.69%,莱西增产25.83%),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生物菌肥等量替代复合肥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莱西小麦收获期0~3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比对照增加12.49%,有效磷含量增加12.93%,玉米收获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对照增加23.31%;胶州小麦收获期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26.38%,玉米收获期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23.93%。因此,小麦、玉米生产可以采用适宜生物菌肥等量替代氮磷钾复合肥,这利于实现作物抗逆丰产、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子分级精选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豫玉28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子分级对玉米的植株性状和产量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级别的种子间,千粒重的增加对提高作物营养生长水平和产量表现有明显效果,大粒种子的产量分别比CK1、CK2增加14.5%、2.7%,大粒种子和CK1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和小粒种子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优质高产玉米杂交新品种:郑单958、浚单20、新单23、郑大12,并精选种子,剔除霉、病、虫、破、杂粒,进行大小分级。二、抢时足墒早播,提高群体整齐度麦收后要保证足墒及早播种,墒情不足时应先浇水后播种,力争6月5号前播种结束;积极应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种子要用40%的辛硫磷加适乐时和磷酸二氢钾拌种,播种时做到种子大小、播种深浅、土壤墒情和行株距四个一致,实现苗全、齐、匀、壮。三、合理密植,实行宽窄行种植玉米植株高大,田间生长适应性的自我调节能力差,种植过密或偏稀都会制约产量水平提高,应根据产量指标、生产条…  相似文献   

8.
对同一批次不同粒质量的‘郑单958’玉米品种的种子按粒质量分级,研究分析玉米种子大小、活力与其植株内源保护酶活性及与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批次不同粒质量的玉米品种‘郑单958’的电导率与种子粒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生长过程中,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中等偏上大小的种子对单株产量和百粒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栽培玉米增产30%~70%,有的地方甚至成倍增长产量。覆膜后各种生育条件优越,促进早出苗,早吐丝,早成熟,根系亦发达。试验资料表明,根条数增加26.4%,根长度增加8.3%,单株重量增加219.9%,叶面积增加73.3%,叶面积系数增加61%,有效穗数增加16%,穗粒数增加110粒,百粒重增加4.1克,穗长增加2.3厘米,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为在豫东地区高标准农田探索绿色玉米简化生产技术,商水县农业农村局采取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抗逆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缓释氮占比25%的专用缓释肥有利于提高夏玉米的千粒质量和穗粒数,比习惯性施肥,千粒质量提高27.5 g,穗粒数增加15.6。缓释肥促进了夏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延长了土壤氮素有效供应的时间,增产增收显著。比较习惯性施肥,绿色玉米应用缓释肥与种肥同播技术,每667 m2产量增长11.6%,增效161.5元。  相似文献   

11.
选用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制的条带深旋一体化玉米精量播种机与普通农哈哈播种机具,研究2种机具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深旋一体化玉米精量播种机播种减少了植株对空间的竞争,株高、穗位较农哈哈播种机降低10 cm左右,气生根增加13.4%,绿叶数增加7.5%,穗长增加0.5%,果穗秃尖缩短52.4%,穗粒数增加7.4%,千粒重提高3.9%。综合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条带深旋一体化玉米精量播种机播种比农哈哈播种机单产提高9.4%。同时,随密度增加,穗粒数下降幅度远低于农哈哈播种机,最大降幅为8%,而农哈哈播种机播种的穗粒数最大降幅为17.3%。  相似文献   

12.
玉米空秆的发生与品种遗传特性、栽培管理过程中水肥不足、弱晚苗、病虫危害、密度过大等密切相关,严重制约了产量的提高。一、空秆原因1.由于去杂不及时、不彻底,致使生产的种子纯度差。据试验,种子典型性每降低1%,空秆率增加1.2%。2.种子分级不严格,种子未经严格筛选分级就投放市场,大小不一,小粒种子由于贮存养料少,造成出苗不一,田间表现整体度差,致使空秆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灌溉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灌溉模式下玉米生长形态及产量差异,在降雨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对春玉米覆膜滴灌、覆膜漫灌、不覆膜喷灌及不覆膜不灌4种灌溉方式下的植株生育动态、植株性状和产量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生育进程加快,提早成熟,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处理成熟期提前10~11d。覆膜滴灌有效促进玉米植株株高增加,其株高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6.7%、18.5%。覆膜滴灌提高了叶片生长速度,增加了叶面积及根量,各时期叶面积平均值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7.8%、21.5%;各时期根层数、根条数平均值比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7层/株和13.0条/株。覆膜滴灌有利于玉米果穗形成和粒籽灌浆,增加穗粒数,提高百粒重,其穗粒质量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5.5%和73.3%。覆膜滴灌既具有节水增产效果,也有保墒促早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对大豆种子精选分级栽培法不同子粒大小和粒径变幅植株的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性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粒大小和粒径变幅不影响大豆的生育进程;大豆前期生长发育与子粒大小和粒径变幅有关;分级种子子粒大小与产量无明显关联;种子粒径变幅与产量相关;混合种子产量明显低于分级种子。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移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播期和移栽对夏玉米生育期、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6月5日播种相比,6月13日、6月21日、6月29日播种分别减产8.7%、15.7%、31.5%。6月5日以后播种每推迟1 d,生育期缩短0.25~0.32 d,灌浆期缩短0.12~0.25 d,产量降低100 kg/hm2。河北北部地区夏玉米播种应在6月13日之前,最迟6月21日完成。6月20日2叶期和3叶期苗龄移栽与直播玉米产量及各生育性状没有显著差异。6月25日移栽玉米比直播玉米产量、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秃尖程度降低,最终产量增加34%~39%。说明移栽可以有效解决播期过晚造成的夏玉米减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绿洲灌区玉米间作豌豆的产量密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解决集约化栽培条件下间作密植潜力研究薄弱、生产中缺乏间作增密增产理论和实践依据的问题.【方法】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低、中、高(4.50、5.25、6.00万株/hm2)玉米密度对玉米间作豌豆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玉米间作豌豆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玉米间作豌豆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低、中、高玉米密度下的间作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2.除在中密度水平下,间作的籽粒总产量低于相应单作4.89%,其余处理均表现为间作籽粒总产量高于单作,间作生物总产量高于单作豌豆;单位面积间作玉米及间作豌豆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平均比相应单作增加了82.03%和5.89%、37.12%和2.88%;随玉米密度的增大,间作的籽粒总产量、间作玉米和单作玉米的籽粒产量及间作玉米的生物产量均呈增大趋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量性状对玉米籽粒产量的综合效应排序为:穗数穗粒数500粒质量,所以穗数对玉米增产的贡献居所有产量性状之首;4个产量性状对豌豆籽粒产量的综合效应排序为:株数百粒质量单株荚数单荚粒数,说明对豌豆籽粒产量影响较大的是株数和百粒质量.【结论】综合作物的产量高低、产量性状表现及通径分析结果可得:随玉米密度的增大,间作可以显著提高主栽作物玉米的籽粒产量,进而提高间作的籽粒总产量,但会影响豌豆在间作中籽粒产量的优势,所以玉米间作豌豆较单作具有更高的容纳高密度的潜力和产量优势,且密植是提高间作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比较人工摇粉、可溶性淀粉介质花粉辅助授粉、蔗糖液体辅助授粉3种辅助授粉对烟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授粉比较,辅助授粉的烟草种子产量、单果粒数增加明显,其中可溶性淀粉介质花粉辅助授粉、人工摇粉对提高烟草种子产量和单果粒数效果尤为明显,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9.7%、87.4%和28.4%、82.5%,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辅助授粉方式对烟草种子质量无明显影响。人工摇粉为一种经济高效的辅助授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玉/豆间作模式下幅宽和玉米密度配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优化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幅宽和玉米密度进行组合配置,研究采用幅宽和玉米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试验设置1.8 m(W1)和2 m(W2)2种幅宽水平和5万株/hm~2(D1)、5.5万株/hm~2(D2)、6万株/hm~2(D3)3个密度梯度。【结果】与1.8 m幅宽处理(W1)相比,2 m幅宽(W2)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单穗干重增加,秃尖率降低;大豆分枝结荚数、分枝粒数、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大豆产量及玉豆总产分别提高4.1%、12.4%和5.1%;各密度水平间,以高密度(D3)玉米产量和玉豆总产最高,大豆产量以低密度(D1)最高,其中2 m幅宽(W2)下,玉米产量、大豆产量和玉豆总产比1.8 m幅宽(W1)分别增加4.3%、22.3%和4.6%。【结论】玉米密植(D3)会导致大豆产量降低,但增加幅宽能促进大豆产量形成。综合考虑玉米和大豆的产量,2 m幅宽(W2)和密植(D3)有利于玉米产量和玉豆间作体系总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麦33为试验材料,通过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使出苗率分别增加4.78、3.64百分点,使基本苗数分别增加9.31%、4.59%;至拔节期,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处理使小麦带蘖数分别增加2.17个、2.13个,使小麦单穗粒数分别增加3.12、2.55粒,使穗数分别增加39.6万株/hm~2,使千粒质量分别增加2.23、0.84 g,从而使小麦产量分别增加6.50%、5.76%。说明,通过使用合理的小麦种子处理剂可以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晚播稻套麦的生长发育,改善小麦穗粒结构和产量性状,增加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玉米"二比空"栽培技术能够较好的解决密植与通风透光的矛盾,极大地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密植的增产作用。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性及抗病虫性强的早熟、适合密植的玉米品种。1.种子精选种子播前进行精选,淘汰小粒、秕粒、破粒、虫食霉粒及杂物。种子纯度、净度标准到98%,发芽率标准到90%。2.种子处理(1)药剂闷种为防治地下害虫或苗期害虫,用50%的辛硫磷乳油1kg兑水40kg闷400kg种子;(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