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松材线虫病传媒昆虫松褐天牛天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褐天牛天敌的筛选是研究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基础工作,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马尾松病死木进行解剖观察,搜集松木皮下和木材内的昆虫,对不能判断是蛀干害虫的昆虫,用松褐天牛幼虫进行饲养,结果发现了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花绒寄甲和6种松褐天牛幼虫的取食性天敌。松褐天牛天敌昆虫花绒寄甲为在贵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桑蚕饲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口口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本文就桑蚕饲养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3.
蟋蟀是直翅目的昆虫,还是一种观赏昆虫,它的叫声清脆悦耳,蟋蟀的干制品还具有药用价值.因此,饲养蟋蟀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双斑蟋(Grvllus bimaculatus),成虫的体长3~3.5cm,卵孵化为幼虫后,经过8次蜕皮即变为成虫.饲养简单,室内可终年繁殖.  相似文献   

4.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是我国一味名贵的传统中草药,蝙蝠蛾Hepithelial armoricanus Oberthlir.作为冬虫夏草寄主昆虫同样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种类和分布,以及蝙蝠蛾4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从饲养条件、饲料种类、饲养方式3个方面概述了蝙蝠蛾人工饲养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人工饲养存在的不足及今后方向,以期为蝙蝠蛾人工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粉虫的饲养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黄粉虫既是一种经济昆虫,又是一种仓库害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幼虫体长28~32毫米,成虫体长约15毫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在我国,黄粉虫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甘肃、河北、山东和四川等地。在27℃、相对湿度70%条件下,黄粉虫完成1个世代约需48天,卵期4~7天,幼虫期25~38天,蛹期6~8天,成虫卵前期4~5天,产卵可持续50天,寿命可达60天左右。通过对黄粉虫繁殖过程的测量分析,黄粉虫产卵的临界温度为15℃,产卵最适温度为25~33℃,成虫从羽化15天开始进入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6.
中华拟青霉(Paecilomyces sinensis)是寄生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蝙蝠蛾幼虫的一种病原真菌,它在人工饲养蝙蝠蛾幼虫中感病率高达100%,是饲养蝙蝠蛾资源昆虫中一大病害。它能否在一些鳞翅目地下害虫中也能较好地致病?变害为宝,鉴于此,本研究用农林上的大害虫—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幼虫作为靶标,开展了致病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拟青霉能使小老虎幼虫感病,在室内用含孢子1.6×104个/m L、1.6×105个/m L、1.6×108个/m L 3种浓度对小地老虎实验,感病死亡率达69.99%~100%,是一种有希望成为防治小地老虎制剂的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7.
桑蚕属于鳞翅目,蚕蛾科的昆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也就是一个世代,需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这4个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方法。蚕的药用价值也是瞩目共睹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甘蓝夜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甘蓝夜蛾的成虫、卵、幼虫、蛹分期饲养并进行观察,明确了越冬蛹羽化要经过6~7个月的时间,第一代和第二代蛹期为10~20 d。羽化后成虫寿命,雌虫为5.5 d,雄虫为3.7 d,交尾1~3次,每头雌蛾产卵1~6块,产卵3~5 d,卵孵化期为4~5 d。幼虫一年发生3代,幼虫发育期32 d左右,脱皮6次,最适温度为18~25℃。  相似文献   

9.
1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 黄粉虫既是一种经济昆虫,又是一种仓库害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幼虫体长28~32毫米,成虫体长约15毫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在我国,黄粉虫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甘肃、河北、山东和四川等地.在27℃、相对湿度70%条件下,黄粉虫完成1个世代约需48天,卵期4~7天,幼虫期25~38天,蛹期6~8天,成虫卵前期4~5天,产卵可持续50天,寿命可达60天左右.通过对黄粉虫繁殖过程的测量分析,黄粉虫产卵的临界温度为15℃,产卵最适温度为25~33℃,成虫从羽化15天开始进入产卵盛期,盛期可持续15天,然后日产卵量开始下降;成虫平均产卵300粒左右.黄粉虫有自残行为,即幼虫食蛹、成虫食蛹和成虫自相残杀现象,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自残率为20%~30%.  相似文献   

10.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为鞘翅目、拟步甲科、粉甲属昆虫,是目前人工养殖理想的饲料昆虫。幼虫含粗蛋白质51%,脂肪29%,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看好。用于饲养蛙、  相似文献   

11.
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  相似文献   

12.
栗实蛾〔Laspeyresia splendana(Hübner)〕室内饲养观察、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夏秋季,该虫卵期(3.6±0.4)天,幼虫期(12.5±1.5)天,蛹期(9.4±1)天,成虫产卵前期(3.5±0.5)天,成虫寿命(10±2)天,完成1个世代需(30.5±4.5)天。卵散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50±10)粒,孵化率为93%。幼虫6龄,食料不足时可转果危害,每头幼虫蛀食栗果1~4个,成虫无趋光性。在粤东栗区1年发生6~7代,以幼虫在落地栗壳、树干等处越冬。第一代田间发生量极少,第2~6代幼虫取食果柄、蛀食栗果,造成严重危害。毒死蜱和杀虫单等杀虫剂对该虫有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转双抗虫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抗虫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过6年田间栽植的转双抗虫基因(Bt cry1Ac和API)三倍体毛白杨部分系号再次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在杨树基因组中稳定存在。同时以成树转基因系号叶片对杨扇舟蛾(Lymantria disparL.)和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幼虫进行室内饲虫试验,并对幼虫致死率及树木生长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19个转基因系号,对两种昆虫均表现出抗虫性,分别有63.15%和31.58%的系号对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表现出高抗性(校正致死率超过80%),且不同系号对两种昆虫抗性大小是一致的,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转基因系号对两种昆虫致死率与幼树相比均已明显下降;转基因明显抑制存活幼虫生长发育,且以不同系号所饲养幼虫的发育存在显著差异;转基因系号对幼虫致死率与其生长情况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外源基因转入时对生长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土鳖虫,又名叫地鳖虫、土元,是一种与蜣螂(俗名屎壳郎)大小、长相相似的野生昆虫,是重要的中药材。其性寒,味咸,有毒,具有催乳、化淤、止痛等功效。一、土鳖虫的繁殖土鳖虫的成长要经过卵、幼虫、成虫3个阶段。雄虫8个月左右成熟,雌虫则需要9~11个月才能成熟。每年的6~9月为交配旺期。但如果温度、湿度比较适宜,全年都可以正常繁殖。雌虫交尾受精1周后产卵,卵块(或卵梢)长约0.5厘米。饲养人员应及时把卵块放入温度适宜的细沙中养护,以防土鳖虫在饲料不足时自食卵块。  相似文献   

15.
<正>土鳖虫,又名叫地鳖虫、土元,是一种与蜣螂(俗名屎壳郎)大小、长相相似的野生昆虫,是重要的中药材。其性寒,味咸,有毒,具有催乳、化淤、止痛等功效。一、土鳖虫的繁殖土鳖虫的成长要经过卵、幼虫、成虫3个阶段。雄虫8个月左右成熟,雌虫则需要9~11个月才能成熟。每年的6~9月为交配旺期。但如果温度、湿度比较适宜,全年都可以正常繁殖。雌虫交尾受精1周后产卵,卵块(或卵梢)长约0.5厘米。饲养人员应及时把卵块放入温度适宜的细沙中养护,以防土鳖虫在饲料不足时自食卵块。  相似文献   

16.
正昆虫与植物接触后通过味觉感受器来感知植物中的营养成分和次生代谢产物,从而作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鳞翅目幼虫口器上存在4个栓锥形味觉感器,在每一个栓锥感器内有4个功能不同的化学感受细胞,它们的感受谱在种间各不相同,从而构成物种之间味觉和食性的特异性。我们通过筛选发现诱导或驱避昆虫取食的基本呈味物质,就有可能通过这些呈味物质的相互搭配来研制昆虫诱食剂或拒食剂,开辟益虫饲养和害虫控制的新  相似文献   

17.
蚁蛉幼虫俗称蚁狮,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昆虫。本文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信阳地区钩臀蚁蛉幼虫的形态特征和行为学进行研究,为钩臀蚁蛉的人工饲养奠定基础,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开发其药用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群体和单体饲养的方法,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叶片饲养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其死亡率、各龄期的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效率。结果表明:4个转双抗虫基因的741杨株系对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均有明显抗虫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低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和对高龄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用转抗虫基因杨树叶片饲养的昆虫幼虫死亡率均高于对照,最高可达100%,而且,可导致存活幼虫的不正常的发育,使其发育历期明显延迟,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增长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甘蓝夜蛾高毒力Bt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农业大学昆虫教研室从黑龙江地区病死鳞翅目昆虫体内分离出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菌株74株,随后以甘蓝夜蛾为供试昆虫对这些菌株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很多菌株对甘蓝夜蛾的初孵幼虫均具有一定的毒力,经过初筛、复筛,试验选出了毒力相对较高的5个菌株,当菌液浓度在8×10~7个芽孢·mL(-1)时,甘蓝夜饿死亡率分别达到80%~95%,Lc50分别为43,63,68,710,1778倍液。  相似文献   

20.
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的半纯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半纯饲料的二次正交筛选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干酪素、抗坏血酸、酵母粉和杜衡叶粉的含量是影响该蝶幼虫历期、化蛹率及蛹重的主要因子;饲料经高压灭菌易导致化蛹率显著下降.17种配方中有5种较好.其中最佳配方的饲养结果:幼虫平均历期41.83天化蛹率50.00%,平均蛹重340.38mg,羽化率40.00%.鲜叶对照分别为:36.80天,69.43%,352.68mg和60.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