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糖尿病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至2006年糖耐量减低患者355例,随机分为干预治疗组(n=166)和非干预治疗组(n=189),出院后随访3a,统计糖尿病(DM)发生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非干预治疗组中发生DM70例07.0%),年转化率为12.3%;干预治疗组中发生DM24例(14.4%),年转化率为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与餐后2h血糖(OR=3.016)、家族史(OR=1.446)和年龄(OR=1.176)有关。结论IGT患者发生DM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餐后2h血糖、家族史和年龄,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DM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聚原花青素(OPC)对1型糖尿病(T1DM)小鼠血脂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小量多次腹腔注射制作T1DM小鼠模型;实验组分3个剂量每天灌胃OPC液,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灌胃等容积蒸馏水。4周末酶法检测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胰腺组织胰岛中胰岛素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OPC给药组症状改善;血清TC、TG和LDL—C明显降低(P〈0.05,P〈0.01);HDL—C有所增加,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胰岛中有多量淋巴细胞浸润,仅少量残留的胰岛细胞被染成棕色,胰岛素表达明显减少;OPC组胰岛中着色的胰岛细胞明显增多,胰岛素表达明显增加,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OPC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脂含量,提高胰岛分泌功能,减轻由STZ诱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症状和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仙人掌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以探讨其对糖尿病的治疗机制。方法: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150mg/kg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将小鼠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仙人掌小剂量组、仙人掌大剂量组。灌胃给予仙人掌提取物1.0g/kg和2.0g/kg,连续4周。实验前、第2周、第4周测空腹血糖;末次给药后2h,断头取血和肝脏组织,分别检测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同时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①空腹血糖:给予仙人掌提取物2周后,大剂量组小鼠血糖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4周后,大、小剂量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②SOD、MDA和T-AOC变化: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治疗组血清和肝脏中SOD活力明显上升(P〈0.01),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T-AOC增强(P〈0.01)。结论:仙人掌提取物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且能降低糖尿病小鼠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疆昆仑雪菊水提液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昆仑雪菊水提液灌胃大鼠,以探讨其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将60只健康成年 SPF 级 SD 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试验前及实验期第28天眼眶采血检测大鼠血清中血脂4项指标: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试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并采集大鼠脏器,制作肝组织切片观察雪菊水提液对各组大鼠的肝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试验前各组大鼠的血脂4项、体重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使用昆仑雪菊水提液灌胃高脂造模大鼠后,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高脂模型组比,TC 含量分别降低了39.0%(P <0.01),30.5%(P <0.01),32.6%(P <0.01);LDL-C 指标分别降低了40.3%(P <0.01),31.0%(P <0.05),30.8%(P <0.05);经过统计学分析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肝组织切片脂肪空泡明显增多(P <0.01),昆仑雪菊干预三个剂量组与高脂模型组肝组织切片比较,脂肪空泡显著减少(P <0.05).分析表明,昆仑雪菊水提液可以降低 SD 高脂大鼠模型血脂4项指标中的 TC、LDC-L 的值,且能显著减少 SD 大鼠肝脏的脂肪细胞的数量,说明其具有降血脂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3种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法对磺脲类药物(SUs)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单一SUs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3组.A组在原SUs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B组停用SUs,改二甲双胍加睡前用1次中效胰岛素(NPH);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拜唐苹。总疗程12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2hBG)、血浆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的FBG和2h BG均较改变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B、C的FBG组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组间的2hBG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3组患者的HbAlc、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BMI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3组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联合用药可改善SUs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有或无并发疰忠者血浆起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方法: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n=30)和有并发拄组(n=34),体检正常的健康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用HITACHI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浆中的hs-CRP水平和空腹血糖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有并发症组的hs-CRP水平,空腹血糖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糖尿病无并发症组与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之间的hs-CRP水平、空腹血糖浓度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水平与其空腹血糖浓度呈低度正相关(r=0.259,P〈0.05)。结论:定叠测定hs-CRP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养阴汤联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自拟益气养阴汤加耳针埋穴)和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各32例。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FINS、HbA1c、TG、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自拟益气养阴汤联合耳针可能通过调节糖脂代谢而起到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且优于单纯应用二甲双胍片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Gen)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小剂量链尿左菌素(50 mg/kg)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Ⅱ型糖尿病大鼠分成6个组,分别为Ⅱ型糖尿病模型组,Gen高、中、低剂量治疗组(Gen用量分别为30,18,9 mg/(kg.d))、Tween-80对照组及饮食调整组(Gen 30 mg/(kg.d)),另取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给药6周后采血测定所有试验大鼠的糖耐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结果】Gen能明显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耐量,明显降低TC、TG、LDL-C、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升高HDL-C及HDL-C/LDL-C比值。【结论】染料木素可有效纠正Ⅱ型糖尿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肝脏和肌肉组织在糖代谢过程中的中转作用和糖耐量异常状况。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 5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3 6例 ,对照组 2 0例 ,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法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尿微量白蛋白 (UAER)、血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平均动脉血压 (MAP)及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 2hBG)、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空腹胰岛素 (INS)等指标。结果 :葛根素治疗组能使血粘度改善 (P <0 .0 5 ) ;尿UAER、血 β2 MG、MAP等明显降低 (P <0 .0 1) ;而FBG、2hBG、TC、TG、INS均无明显变化 (P>0 .0 5 )。结论 :葛根素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 ,改善微循环 ,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苯甲酸雌二醇(EB)对L广谷氨酸单钠(MSG)损毁弓状核雌性大鼠体质量、脂肪湿质量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MSG建立新生SD雌性大鼠弓状核损毁模型。造模大鼠于30日龄时分别肌肉注射EB0.24mg/kg(MSG+EBL组)、0.48mg/kg(MSG+EBH组),隔天1次,共30次;停止注射后15d处死大鼠,检测体质量、脂肪湿质量、血脂、血清雌二醇(E2)。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脂肪湿质量/体质量、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都明显升高(P〈0.05),而E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5)。EB处理后大鼠的体质量、脂肪湿质量/体质量、TC、TG、LDL-C均显著回降(P〈0.05),而E2、HDL—C显著回升(P〈0.05);MSG+EBH组与MSG+EBI组比较,其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对弓状核损毁的雌性大鼠血脂代谢紊乱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伴糖尿病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血脂变化,探讨高胰岛素血症在高血压、冠心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对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胰岛素及血脂、脂蛋白检测,以胰岛素释放指数作为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分泌变化。结果:病例组空腹血糖值正常,其中15例(58%)有葡萄糖耐量低减,空腹胰岛素及服糖后2h胰岛素分别为(19.1±11.06)mU/L,(79.49±55.59)mU/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胰岛素释放指数及服糖2h胰岛素释放指数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血甘油三脂、胆固醇及LDL-C均较对照组升高。结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但并不依赖于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很可能是直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发病的原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匹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降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伐他汀钙片,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片,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DL-C水平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HDL-C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匹伐他汀可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六经辨证分型与临床相关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84例,非糖尿病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六经辨证分型、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并分析不同证型之间指标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分型以少阴证最多见(52.17%),且年龄最大,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阴证病程较长,与阳明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阴证、少阳证、阳明证HDL-C均低于对照组,LDL-C均高于对照组,所有证型组TG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少阴证、少阳证HDL-C高于阳明证,少阴证TG高于少阳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年长及病程较久患者,治疗上应注重温阳散寒;不同证型的HDL-C、TG水平不同,对糖尿病六经辨证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少阴证、少阳证、阳明证型患者在治疗上应注重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酒精性脂肪肝(AFL)和糖尿病性脂肪肝(DMFL)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法分别对87例AFL、69例DMFL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与5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脂肪肝患者多种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FL组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较DMFL脂肪肝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DMFL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脂蛋白a(LP-a)较AFL脂肪肝组和对照组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显著降低(P〈0.01)。结论由于造成脂肪肝的病因不同,不同类型脂肪肝生化指标有差异。上述生化指标的改变对鉴定AFL和DMFL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米糠膳食纤维调节血糖和血脂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敬科  赵巍  张华博  刘莹莹  张玉宗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636-1638,1642
以小米糠膳食纤维为原料,通过测定空腹血糖、糖耐量、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研究了小米糠膳食纤维对血糖和血脂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组空腹血糖值差异极显著(P<0.01),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低剂量组在0、0.5、2h时的血糖值和曲线下面积均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P<0.05);各剂量组对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西洋参多糖肽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血脂及抗氧化的作用功效。采用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以不同剂量(100、200、400 mg/(kg·d))的西洋参多糖肽对小鼠进行灌胃,观察各试验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浓度、糖耐量的变化、血脂水平以及血清抗氧化能力情况。结果表明,西洋参多糖肽可减缓糖尿病模型小鼠体质量的负增长,中、高剂量组体质量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且与处理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性,高剂量组血糖浓度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抑制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在缓解糖尿病小鼠糖耐量降低方面作用显著,低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含量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的含量,高剂量组TC、TG含量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HDL C含量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可见,西洋参多糖肽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脂代谢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共设四个组,对照组合3%菜籽油,试验组分别含2%菜油+1%鱼油、1%菜油+2%鱼油和3%鱼油,研究日粮鱼油替代菜籽油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蛋黄中ALA、DHA含量以2%鱼油添加组最高,分蹦比对照组提高32.88%(P〈0.05)和22.49%(P〉0.05),EPA含量以1%鱼油添加组最高,比对照组提高13.48(P〈0.05);添加鱼油组蛋黄TC含量升高(P〉0.05),TG变化不明显,MDA含量升高(P〉0.05);血清TC含量升高,以3%鱼油添加量组最高,比对照组提高3.55%(P〈0.05),2%,3%鱼油添加组TG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研究羊油、猪油、牛油、马油4种油脂对大鼠血糖、血脂及血液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13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羊油脂组、猪油脂组、牛油脂组和马油脂组共5组。各油脂组再分为高(2mL/100g体重)、中(1mL/100g体重)、低(0.5mL/100g体重)剂量3个灌胃组,对照组灌胃纯净水(1mL/100g体重)。灌胃56d后,测定各组动物体重、内脏脂肪重量、血糖(GLU)、血脂4项[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3的变化以及脂代谢相关血液因子[血浆胰岛素(INS)、瘦素(LEP)、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4种油脂对大鼠的体重、LEP、NO影响不明显(P〉0.05);4种动物油脂的高剂量组以及猪油脂和马油脂的中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加内脏脂肪的重量(P〈0.05);羊油脂中剂量组、马油脂高剂量和中剂量组的GLU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羊油脂高剂量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猪油脂高剂量组HDL—C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牛油脂高剂量组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牛油脂和马油脂的各剂量组TC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仅羊油脂高剂量组TG水平显著升高(P〈0.05);马油脂的高、中剂量组的血浆INS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羊油脂和猪油脂的各剂量组MDA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牛油脂和马油脂的各剂量组SOD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4种油脂对大鼠的体重、血浆LEP、血浆NO没有明显影响;灌服猪油脂对大鼠GLU水平影响不明显;灌服高剂量羊油脂可明显升高大鼠血液HDL-C和TG水平;猪油脂主要表现为升高HDL-C水平;而牛油脂和马油脂各剂量组则可极显著升高血浆总胆固醇。羊油脂和猪油脂均能升高大鼠的MDA水平;牛油脂和马油脂均能升高大鼠的SOD水平,推测牛油脂和马油脂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脂相关指标在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MM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中R-ISS分期Ⅰ期7例,Ⅱ期49例,Ⅲ期24例;以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探讨血脂参数与R-ISS分期系统、细胞遗传学、总生存时间(O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0例MM患者中,R-ISS分期Ι期患者TC、TG、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TG高于对照组,HDL-C、LDL-C低于对照组(P0.05);Ⅲ期患者TC、HDL-C、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荧光原位杂交(FISH)阴性组TC、HDL-C和LDL-C低于对照组(P0.05);FISH非高危组TG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FISH高危组TC、HDL-C低于对照组(P0.05)。总生存时间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死亡组和生存组4项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时间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C3.6 mmol·L~(-1)(HR=0.034,95%CI:0.004~0.325,P=0.003)、LDL-C2.1 mmol·L~(-1)(HR=25.887,95%CI:2.731~245.216,P=0.005)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血脂相关指标与MM临床分期、FISH、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低水平TC、LDL-C是影响MM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了解糖尿病(DM)患者医嘱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89例确诊DM患者进行健康宣教0 .5 h,3个月后随访,根据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分成3组:绝对依从组(n=5 2 )、相对依从组(n=87)和不依从组(n=4 0 ) ,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绝对依从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及血尿酸(BUA)均明显低于相对依从组,而相对依从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甘油三脂(TG)及血尿酸(BUA)均低于不依从组(P<0 .0 5 )。结论:提高患者医嘱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治疗DM的疗效,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宣教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