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茭白田养鱼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统计,近几年大理市茭白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茭白田相对稻田种植株距、行距宽,水位高,能利用养鱼的水体大、时间长,加之茭白叶是草食性鱼类很好的饲料。为进一步挖掘茭白田的生产潜力,探索能充分利用茭白田的空余水面和茭白叶,使鱼茭互生互利,既能增加水产品产量、又能使茭白增产的技术措施,我站开展了百亩茭白田养鱼试验,现将具体试验报告如下:一、田块准备试验选择在风仪镇东晋湖区进行。试验农户有16户,总面积为101.2亩,其中84.2亩为养鱼田,17亩为对照田。该区域原为一片沼泽地,经改造后种植茭白,土质为壤土,兼有部分…  相似文献   

2.
茭白、青虾种养结合高效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镇农民利用茭白田天然饵料丰富、肥料足的优势养殖青虾,取得了亩利 1770元的好效益,比常规种植茭白和其它经济作物效益高,是农村发展经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很好的途径。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茭白种植亩播种苗 1300株,在 4月上旬播种完毕。以采摘二季茭白为主。在茭白管理过程中,秋茭亩施尿素 50公斤,次年的春茭亩施碳铵 50公斤,并适时打好农药防病治虫。早春以水位来控制茭白田的温度,争取春茭提早上市,在 7月底之前采摘完毕。二季茭白一般亩产 1250公斤左右。  2.茭白田养虾利用茭白二季过后需更换苗种的茬…  相似文献   

3.
郑朱昂 《河南水产》2007,73(4):19-20
茭白田养殖泥鳅是利用泥鳅与茭白均需浅水位这一共性,在田块中既种茭白又养泥鳅的一种生态型水产养殖。茭白行、株距较宽,可为泥鳅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盛夏高温季节,茭白叶高挺且宽,丛生繁茂,成为天然的遮荫棚,十分有利于泥鳅避暑;泥鳅喜经常钻进泥中活动,能够疏松田泥,有利于有机肥的快速分解,有效地促进茭白根系发育;茭白田中  相似文献   

4.
茭白田培育田鲤鱼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珍 《水利渔业》2001,21(3):34-34
田鲤是浙江省丽水地区青田县稻田中传统水产养殖品种 ,其生长速度快 ,肉嫩味鲜。茭白田水源充足 ,每株茭白之间株距较大 ,适合套养鱼。为了提高茭白田的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田间水体 ,2 0 0 0年在遂昌县云峰镇上畈和下马村茭白田中套养田鲤夏花培育鱼种 ,获得了较好的产量与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茭白苗是从浙江省武义县引进的“浙白 2号” ,每株茭白苗长 10~ 15cm。田鲤夏花从浙江省青田县引进 ,规格为 2 8~ 3 3cm ,个体均匀 ,活泼健壮 ,鳞片完整 ,颜色为淡红色或花色。茭白田一般选择水源充足 ,排灌方…  相似文献   

5.
笔者常年在生产一线从事稻虾生态共作、茭虾生态共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总结了一套茭虾生态共作技术经验,茭白田为克氏原螯虾提供生长水域空间、遮阳环境以及杂草、水生昆虫和有机碎屑等天然饵料生物;克氏原螯虾为茭白田除草、驱虫、耕田、增肥等,实现了茭白与克氏原螯虾互惠互利,提高了单位农田经济效益,提升了茭、虾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茭白田套养罗非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郊区有不少水生蔬菜地,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2001年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练塘地区开展了茭白田套养罗非鱼试验。经过一年实施,取得亩(15亩=1公顷,下同)产茭白1775kg,罗非鱼、异育银鲫、黑鱼373.25 kg,实现亩产值4392.1元,亩净收益2039.26元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茭白田养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茭白田养鱼是实现高效高产农业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它变单一经营为综合经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是我省渔业推广和发展项目之一。一、基础设施根据茭白田和鱼类养殖生产的要求,对茭白田作适当的改造并建立各种设施。1.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加高至50~70厘米、宽30~40厘米以上为宜,并捶打结实,不塌不漏。2.防逃与注排水口设施在水源注入处设进水口,在相对应的一方设出水口,进、出水口必须装竹篾或铁丝网之类的拦鱼栅,防止逃鱼。3.开设鱼沟鱼溜由于茭白田水浅不适于鱼类生活,因此要在田中开设鱼沟、鱼溜,以满足鱼类…  相似文献   

8.
连克聘 《齐鲁渔业》2006,23(4):35-36
茭白田套养泥鳅是利用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互利共生原理,采用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茭白、泥鳅双丰收的生产方式,已成为一些地方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种植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福建大田县城郊鸭尾寮  相似文献   

9.
<正>茭白田鱼鳖混养模式是近几年探索的新型种养结合模式,是通过茭白田甲鱼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泄物、残饵等)和草鱼吃茭白田里的杂草排出的粪便转化为茭白生长所需的肥料,使茭白吸收了水中的营养盐、净化了水质,同时在高温季节有茭白遮阳,能有效保持水温稳定,给草鱼和甲鱼提供优良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茭白田养殖中华鳖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材料和过程1.试验地点试验设在福寿螺重灾区河姆渡镇小泾浦村钱爱忠等三户承包户田中,茭白面积52026米2,配备两只约500米2的自然池塘,用于中华鳖的回迁与暂养。试验田集中连片,灌排水畅通,试验田周围用彩钢瓦围住,进出水沟用铁丝网拦截。我们即刻调换水体,以后坚持每星期换一次新鲜水,同时经常疏通茭白田的深沟,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使病情得到了控制,8月上旬中华鳖疖疮病痊愈,以后没有疖疮病及其它病的发生。2.茭白田间管理中华鳖放养期间,茭白按常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包括施肥、搁田、施药等。施药时不得擅自增大用药浓度,采用喷雾…  相似文献   

11.
龟类、蟾蜍、蚯蚓混养,方法简便,无需特殊设施,可利用鱼池、鳖池改造,基本不增加投资,而效益却倍增。这种混养节省了饲喂劳力,节约了不少饲料。特别是蟾蜍可不喂料,任其捕获天然饲料蜗牛、蚂蚁、蚊子、毛虫、飞蛾、昆虫等对龟类有害的动物为食,食物不足时,可吃蚯蚓补充。蟾蜍有释放抗病菌的蟾酥,可防治龟类疾病的作用。由于龟类、蟾蜍、蚯蚓完全是在模拟自然环境的生态养殖下,均是自由采食、生长得快。而且蟾蜍可循环不断地生产蟾酥、蟾衣,经济效益远远超过单养龟或单养蚯蚓数倍。浙江海宁市袁花镇龙头阁养龟场,应用该项技术后,当年全部收回投资,还盈余3万多元,他们的做法如下: 在一个660平方米的场地内,外围设防逃墙,中间挖一450平方米水池,池底铺20-30厘米厚泥沙,以利龟、蟾蜍越冬栖息,池中水面养殖一些水葫芦、浮萍等,池边种植茭白、菖蒲等水草,以利龟、蟾夏日栖息遮荫,又可秋季采摘茭白、草蒲上市出售。围墙与池边之间的旱地养蚯蚓,还可让龟、蟾作为活动栖息地。  相似文献   

12.
万云辉 《内陆水产》2004,29(4):25-25
茭白,又称茭笋,肉质肥嫩,营养丰富,味鲜美.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4%,脂肪0.3%以及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是我国独有的蔬菜之一。茭白田里套养彭泽鲫是一条投资少、效益佳的致富门路。据农户反映,每667m。可收获茭笋1500kg,产值4000元左右,产鱼50kg,产值500元以上,总产值4500元.减除苗种和肥料等支出,可获利3650元。现将茭白田套养彭泽鲫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节省土地资源和养殖成本,利用现有各种有效水面发展养殖业,已成为今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的新路之一.现介绍利用茭白田套养甲鱼技术,以供条件适合的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冷水茭白与甲鱼综合种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茭白与甲鱼各自生物学特性,充分挖掘水、土资源潜力,立体利用光热资源,减少了茭白生长季节的农药用量。试验表明:茭白田套养甲鱼,可有效防治福寿螺危害,通过与单纯茭白种植比较,新增产值17810元/亩,新增纯收入7110元/亩。  相似文献   

15.
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是一种新型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实现双增收。中华鳖捕食福寿螺可防治茭白受福寿螺的侵害。试验平均每亩栽插茭白1200株,放养中华鳖平均规格为510g,经6个月养殖,捕获商品鳖平均体重910g,鳖平均相对增重78%。试验组比对照组增收利润10690元/667㎡。结果表明,茭、鳖共育生态种养模式能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经济良性循环,经济、生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茭白又名茭笋,为多年生宿根草木植物,在我国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其肉质茎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等,茭笋在未老熟前,有机氮以氨基酸状态存在,营养价值较高,深受广大城乡居民喜爱。栽植茭白亩产茭笋可达1000多公斤,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楼顶生态养龟是利用各种符合条件的楼房楼顶空间进行生态养龟的新型养殖方式。由于楼顶生态养龟有节约土地资源、美化城市空间、增添居民收入、增加休闲乐趣等诸多好处,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民对龟的认知逐步提高和龟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利用楼顶进行经营性生态养龟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也成为一些欠发达地区养殖脱贫的  相似文献   

18.
<正>南湖区凤桥镇是嘉兴市主要的茭白原产地之一,全镇茭白种植面积1万余亩,为充分利用资源,2012-2013年嘉兴市南湖区凤桥荣发水八仙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茭白田套养泥鳅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基础设施建设1.田块修整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容易、管理方便、保水性能好的田块,面积以1~2亩为宜,开挖鳅沟和鳅窝。鳅沟是泥鳅活动的主要场所,可开挖成"井"字形或"口"字形,以沟宽100厘米、沟深80厘米为宜。鳅窝设在田块对边中央,鳅窝2米×2米、深50~60厘米,鳅窝与鳅沟相通。  相似文献   

19.
水田养鳅     
王树林 《水利渔业》1999,19(5):36-36
水田养鳅包括稻田养鳅,茨菇田养鳅,荸荠田养鳅等生态兼作。水田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水稻、茨菇、荸荠等),是很好的遮荫物,水深也符合泥鳅的要求。泥鳅在田中钻洞松土,捕食害虫,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养0-2kg鳅种,半年后可收获0-5kg成鳅。现综合盐都县的生产实践,将水田养鳅法介绍如下。1 整田养鳅田要求水源充足。防逃设施十分重要,放鳅前,将田埂加宽并夯实,四周插上木板或塑料板(入泥30cm),或在埂壁及与田底交接处用油毡铺垫,上压泥土。此外,沿田埂开1条围沟,在田中心向外纵横各…  相似文献   

20.
利用香蕉田沟养青虾是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业,是有机结合养殖业与种植业的一种高效生产模式,具有节水、节肥、节地、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大力发展香蕉田养青虾,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人民的“菜蓝子”,具有重要作用。一、养虾蕉田的选择和准备养殖青虾的蕉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交通比较方便的田块。在香蕉田四周离田埂1.5~2米处开挖一条环沟,在每两行行距之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与环沟相连。环沟和田间沟的沟宽为1.5米,深1.2~1.5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