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两种稻虱缨小蜂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南京江浦稻田8月上旬前以稻虱缨小蜂为主,主要寄生于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卵,8月中旬以后则以拟稻虱缨小蜂占优势,主要寄生于褐飞虱卵。水稻苗期灰飞虱卵寄生率平均为27.3%,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卵寄生率,杂交稻田为10.87%和21.5%,晚粳稻田为20.67%和19.6%。白背飞虱寄生卵量与总卵量间里直线相关,而褐飞虱寄生卵量与总卵量间呈幂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8.2128+0.2075x和Y=0.006807x~(1·4887)  相似文献   

2.
稻虱缨小蜂的发生和消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是水稻后期的重要害虫。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卵的重要天敌,其寄生率可达20~50%。1982~1983年夏秋我们在江苏东台县弶港农场直播稻田对稻虱缨小蜂的发生、消长和生活习性作了调查和观察,结果如下。一、种类和性比稻虱缨小蜂有三种:稻虱缨小蜂 Anagrus sp,稻虱黄缨小蜂Anagrus sp,黑腹缨小蜂Anagrus sp。三种缨小蜂中以稻虱缨小蜂数量最多。7至9月  相似文献   

3.
稻田生态系统中褐飞虱卵寄生蜂的种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卵寄生是褐冰虱的重要自然天敌。本文从稻田周围禾本科杂草上收集到飞虱卵寄生蜂29种,但能寄生褐飞虱卵的寄生蜂只有20种,分属2个科,7个属。其中缨小蜂科11种,赤眼蜂科9种。缨小蜂占卵寄生蜂总数的82.4-97.6%,而赤眼蜂只占小部分。  相似文献   

4.
三种稻虱卵寄生缨小蜂消长规律及保护利用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伯传  何俭兴 《昆虫天敌》1991,13(4):156-161
调查表明,三种缨小蜂对稻飞虱的发生为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稻虱缨小蜂发生稳定、量大。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雌蜂11.3℃和159.1日度,雄蜂10.7℃和160.8日度。平均每雌产卵20粒,选择寄主较宽,稍偏好褐飞虱卵,对抑制早、晚稻中、后期飞虱发生起重要作用。长管稻虱缨小蜂数量最多,但波动大,5~6月高峰,寄生较专,主要是有效地抑制早稻中期和晚稻后期白背飞虱的发生。雌蜂世代发育起点11.7℃,有效积温185.2日度,平均产卵13粒。拟稻虱缨小蜂数量较少,以6~7月较多,每雌产卵5~12粒,对早、晚稻后期的褐飞虱起一定抑制作用。三种缨小蜂多在上午6~8点羽化,羽化头天产卵占总产卵量的八成以上,均能行孤雌生殖。杂草中的多种飞虱卵是三种缨小蜂的渡夏和过冬寄主。合理施药、适当留草是保护利用三种缨小蜂的有效措施。缨小蜂是稻飞虱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1980~1983年,我们在佛山市近郊,对其中群体数量较大的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长管稻虱缨小蜂Anagrus sp,拟稻虱缨小蜂Angrus Paranilaparvatae的消长规律及保护利用进行了考查。现将四年考查结果整理报导,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野岸 《昆虫天敌》1990,12(1):40-47
稻虱缨小蜂 Anagrus nilaparvatae 是褐稻虱 Nilaparvata lugens 卵期的重要天敌。褐虱缨小蜂与褐稻虱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褐稻虱种群生命系统中的一个亚系统,在研究其数量控制中有必要分别进行研究。Lotka(1925),Volterra(1926),Thompson(1924)等首先提出了寄生者——寄主(或捕食者一猎物)模型。Nicholson(1933)和 Nicholson and Bailey(1935)进一步提出了寄生(捕食)作用函数的模式,为研究寄生者——寄主(或捕食者——猎物)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基础。作为寄生者作用后的存活率,此函数可看成昆虫种群生  相似文献   

6.
稻虱缨小蜂寄主范围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报道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and Wang在稻田及其附近的寄主范围。该蜂除寄生于褐稻虱卵外,还寄生于白背飞虱、灰飞虱、稗飞虱、拟褐飞虱、伪褐飞虱、黑边黄脊飞虱、黑面黄脊飞虱等的卵中。这些飞虱种类成为稻虱缨小蜂的过渡寄主及越冬寄主。当缺乏褐稻虱时,稻虱缨小蜂赖以生存繁衍,有利于其在田间的繁殖和保存一定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7.
寄生于稻飞虱卵的缨翅缨小蜂(Anagrus spp.)在浙江温州地区已发现的有稻虱缨小蜂、拟稻虱缨小蜂5种。它们是褐稻虱、白背稻虱、灰稻虱卵期主要寄生性天敌,是抑制稻虱为害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环境因子、田间管理的不同,特别是施药治虫的影响,使不同地区和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寄生率差异很大。为探明外界环境因子对缨小蜂群落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于1977~1979年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生态适应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生境,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稻虱缨小蜂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并观察了稻虱缨小蜂对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IR36水稻上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卵的选择情况。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幼虫的发育历期随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延长;成虫寿命则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缩短,经20%PEG6000处理7 d后雌蜂寿命最短,在TN1和IR36水稻上分别为25.1 h和25.4 h;经20%PEG6000胁迫处理7 d后,在TN1、IR36水稻上稻虱缨小蜂的平均卵寄生量最低,分别为10.9粒和8.1粒。与20%PEG6000处理相比,稻虱缨小蜂对未经干旱胁迫处理水稻上的褐飞虱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研究表明,模拟干旱胁迫能降低稻虱缨小蜂生态适应性,且降低对褐飞虱卵的寄生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稻田周围田埂、路边禾本科杂草上栖息着能寄生于稻飞虱卵的寄生蜂有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两类,它们是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重要成员.群落中,缨小蜂科数量较多,其四个属中,数量上Anagrus>Gonatocerus>Neurotes>Mymar;赤眼蜂科数量较少,所占比率小于9%.非综防区化学农药的毒性和残效加重了生境中寄生蜂生存压力,造成群落中多个物种占有优势地位,而稻飞虱主要天敌-缨小蜂的优势被削弱,不如综防区群落中缨小蜂的优势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10.
稻田飞虱与天敌数量消长关系及其自然控制作用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十多年来国内对稻飞虱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有的是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有的主要以保护利用稻田蜘蛛等方法来控制稻飞虱的发生。我们在研究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的基础上,对福建稻飞虱各虫期的天敌总体进行了初步调查(1977——1982年),得93种。其中缨小蜂、黑肩绿盲蝽、尖钩宽黾蝽和蜘蛛类在稻田数量大,自然控制效能高;瓢虫、隐翅虫也颇常见;螯蜂、撚翅虫和线虫有时局部多发,但通常寄生率较低。1980——1982年我们在福建的沙县和福州调查分析了飞虱与天敌间的数量消长关系,和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