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最易接受新鲜事物、感知自然最敏感的阶段。户外的活动空间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一个接触外界的重要场所。本文基于时间维度探析儿童户外空间景观设计,设法通过时间和空间这样的四维空间来引导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更多感受自然、释放天性、获取知识,享受纯真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2.
侯爽 《国土绿化》2008,(7):58-58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素质培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户外游戏空间正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在此就儿童游戏场所的植物种植设计浅谈己见,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铁户外景观空间作为城市交通空间和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充分发挥其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即物质要素与人的活动要素紧密结合,着重探究景观设计的生命体—植物,对地铁户外景观的空间营造作用。为此,梳理天津地铁3号线高新区站户外空间出现问题,并提出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室外环境作为老年人活动的重要场所,应当是设计时应关注的重要方面。提出了养老院户外环境的重要性并加以论证,结合实际方案探讨了养老院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点;同时,通过对国外一些较为先进的养老院景观设计理念进行借鉴,阐述了我国养老院景观环境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蔡晓君 《园林科技》2019,(2):10-12,25
儿童户外游戏空间指的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游戏、玩耍的空间。作为儿童生活的主要游戏运动场所,相较于儿童主题乐园和综合性公园中的儿童活动区,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因距离近、易到达而使用频率最高。本文选取了盐城市城南新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型住宅小区,对其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植物应用现状进行现场调研,通过对植物种类及配置进行分析,初步探索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植物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城市广场是城市重点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其使用性及景观性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心理、生理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舞之韵广场景观设计工程的设计,对城市广场的景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朱凯  汤辉 《广东园林》2013,(5):32-35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具体指人们有益的行为。文章通过阐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内涵和国外基于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营建原则和设计方法。试图以此提高业界对儿童使用场地的重视,从而使幼儿园户外环境的设计朝着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住区户外(生态休闲)行为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行为场所观察法,利用定点观察和抽样采访的方法对城市住区户外空间中人的行为进行大量的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大量生活图片、数据表格来说明不同人群行为特征生活的丰富性,同时也对现代住区户外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解决当前住区户外生活空间以及公共设施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要概述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构思,指出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应以实现人、建筑、城市、自然以及一切人的活动与生活环境和谐发展为目的。同时提出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合理建立绿化生态系统、景观形象系统和户外休闲系统三大系统,使居民获得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景观感受。  相似文献   

10.
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身体发育、性格培养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的涵义出发,以城市为研究范围,结合新时代的行业新要求,从地形、水景、植物等十一个方面分析了儿童户外园林景观空间塑造的手法和元素,为该类型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医院使用者对医院户外空间环境的需求出发,通过分析云浮市人民医院易地新建工程的总体构思及规划设计,可知医院景观设计既要考虑美学原则,又要与医疗场所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同时还要在景观设计思想、原则、景点布置及植物设计上体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多数城市普遍建设了轨道交通,如地铁等,这为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由于车辆的运行而造成的地表振动、噪声等问题。作为景观设计师,借以合理的景观手段可以让振感这一"问题产物"变成可以去感受和体验的"新型景观元素",服务于城市居民,增加居民对城市有特色场所的感知。儿童天性活泼好动且具有好奇心,对于新事物有一定的探索欲,将振感与儿童公园融合无疑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景观,本文以上海市海伦公园景观改造为例,展示振感与景观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区绿地是居民日常休闲和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阐述了现代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总体布局、空间组织、植物配置、视觉景观设计和场所精神表达等方面对现代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几年来经济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品味有了较大的提升,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了人与空间的精神对话,亲和性、互动性在景观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任何景观的形成过程都是人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人的过程.塑造的过程当然是通过主体的行为进行的,即人类通过自身的行为创造着环境,环境又反过来通过限制人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能真正参与其中,而不是"死"的景物,缺乏真实的"场所".但是,现在的许多景观设计的不合理,没有发挥其作用.盲目崇洋和不合理的仿古,不符合当地风俗文化,过度追求独特等现象存在.根植于当地人们生活中的地脉文化,孕育了当地独有的"场所精神",景观应当成为是时代、地域和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忠实记录者;是为真实的地方人的生活而设计,同时要发掘和重塑文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外小学户外空间研究的发展,儿童视角的空间评价日趋增多。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的东涌第一小学及官坦小学为例,通过地图标记、儿童相机拍照法、头脑风暴、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校园户外空间的评价。评价发现,从儿童视角出发可以直观地发现校园户外空间使用的多元性及阻碍儿童活动的多种因素。儿童户外课程及游戏的类型,会影响儿童对空间的使用及偏好。此外,室内教学空间与户外活动场所的距离以及教师对于儿童使用安全的要求,会影响儿童户外空间使用的范围。儿童群体间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则促成校园环境使用的多样性。小学校园的建设更新与自然或社区环境结合,将是未来教育环境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在城市开放空间中,适于成年人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多,且种类丰富、内容完善,但是针对各个年龄段儿童心理及行为需求所进行的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却十分匮乏,从而造成了当代儿童的一系列心理及健康问题。基于此,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进行分析,提出了营造适宜儿童心理的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为弥补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亲密性的缺失,景观设计成为人与环境互动的纽带。将互动理论引入到景观设计中,可更好地解决人对自然的一些需求和关系问题。紫谷伊甸园小型动物园中景观设计营造了"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是一个集亲子互动、动物欣赏、户外娱乐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北京首家户外亲子动物乐园,互动性概念的引入是一个更加合理、人性化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省中医院长廊区及其他区域的景观节点使用强度、不同使用人群使用强度和行为模式的实践调研,得出园廊在综合性医院户外环境设计中的使用程度和应用价值,探讨符合中国特色的综合性医院户外环境康复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城市公园作为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不但要注重空间的营造,而且更应注重植物景观的设计。通过分析老年人对植物景观的需求,针对西安市三个城市公园中老年人活动空间植物景观的现状,运用行为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总结出了植物景观总体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以及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空间植物树种选择的方法,希望能为未来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滨水区是城市中特定的空间,是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这些空间场所需具有环境优美、绿化宜人、服务设施完善、视觉景观舒适等特点,来满足人们对水的特俗感情。本文结合牡丹江地区设计实践,针对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