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末,双低甘蓝型油菜和双低白菜型油菜在国内外相继问世并推广应用。然而,双低芥菜型油菜在国内外尚属空白,至今未见报道。加拿大油菜育种家H·K·Love和G·Rakow等用只含3—丁烯基硫甙的印度芥菜与含低硫甙Branowski基因的白菜型油菜进行种间杂交,并与芥菜型亲本回交,于1988年获得低硫材料。1989年,我们以低芥酸芥菜型油菜新油5号为母本,以加拿大低硫种源Strain1058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5年选育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低芥菜型油菜新品种。1选育经过新油9号品种是以低芥酸芥菜型油菜新油5号为母本,以加拿大低硫种源Strain1058为…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加拿大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中期低芥酸和双低(低芥、低流甙)新品种育成后,目前加拿大的甘蓝型和白菜型品种均为双低类型,芥菜型品种为低芥、高硫甙含量型。 加拿大从事油菜科学研究的单位主要有:萨斯卡通试验站,曼尼吐巴大学植物科学系,阿尔巴脱大学和葛尔夫(安大略省)大学植物科学系。这四个单位主要从事新品种选育研究。Beaverloge和Ietherbridge两个试验场主要从事新品种鉴定与推广。从事油菜科研的私人公司主要有两家:一是阿尔巴脱省的小麦中心;另一是安大略省的Allelix公司.这两家公司侧重于利用生物技术选育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现将其科研动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1 情况“单低双低油菜系列标准”是由湖南农业大学油料所、湖南省农科院作物所、植保所、湖南省农业厅粮油生产局和湖南省种子公司联合制定的.1993年完成,1994年通过鉴定,1994年获湖南省标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系列标准共包括12项标准:(1)单双低油菜品种标准;(2)单双低油菜种子标准;(3)单双低油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4)单双低油菜新品种(系)区域试  相似文献   

4.
沪油16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种子含油率为41.22%、芥酸含量为0.74%、硫苷含量为21.20μmoL/g.沪油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3.0kg/hm2,比对照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增产12.0%;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956.0kg/hm2,比对照双高品种中油821增产10.1%.  相似文献   

5.
楚油杂910为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最新选育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油2010005。  相似文献   

6.
以一批甘蓝型普通油菜和单、双低油菜品种(系)及其组配的不同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人工接种相结合的系统鉴定与研究,结果表明,与育种实践所获得的结果一致.现有甘蓝型油菜(包括双高和单、双低油莱)品种(系)间存在着抗耐菌核病性的显著差异,用强耐病性亲本组配的杂交和回交1代2代,均具有明显的偏亲本的强耐病特性,并表现强耐病性为部分显性,表明基因型间存在耐病性差异.这种耐病性具有较高的遗传力(56%~64.8%).在今后育种中选用强耐病亲本杂交或回交,并加强早期世代的分离、鉴定与选择,就可能选育出耐病性强的单、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现已获得一批耐菌核病性强的单、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和系选材料,并为优质抗耐病高产育种提供了有益的分离鉴定和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亚热带红黄壤地区稻田土壤上,研究5个双低油菜新品种(品系)和2个常规油菜品种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氮、磷养分吸收积累差异及对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品种中油119、中双4号苗期至成熟期的植株氮浓度略低于常规油菜中油821,品种间的植株磷浓度差异不显著。苗期中双4号、中油119的氮吸收量大于中油821和8313,花期则反之。生育前期不同品种磷吸收量的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双低品种磷积累量低于常规品种。在NK基础上增施磷,使油菜植株氮代谢高峰期推迟,氮肥的当季作物利用率提高20%,植株磷浓度和吸收量在幅度提高,当季作物磷肥的利用率达到32%。未施磷条件下,中油119籽粒产量高于其他常规品种,施磷则表现中油821的增产率高于中油119、中双4号等双低品种,生物学产量亦表现同样趋势。  相似文献   

8.
高含油量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浙双7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高产品种宁油七号为母本,双低品种马努为父本,杂交育成高产、高含油量、油用和菜用双低油菜新品种浙双72。浙江省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059.4kg/hm^2,比对照九二58系和浙优油2号增产12%以上。原种芥酸含量0.67%,硫甙含量22.73μmol/g,含油量43.52%。  相似文献   

9.
1 项目提出的背景“双低”优质油菜综合开发项目是根据我国自“六五”以来,三个五年国家科技攻关研究成果提出来的.我国自“六五”期间起开始组织全国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攻关,至今已选育出一大批符合国家攻关目标的新品种(组合),如我所培育出来的早熟、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简称“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91-1等.然而由于油菜易于串粉的生物学特性,在现有生产管理方式下,分散种植使得优质品种在生产推广过程中难以保持其优质特性,致使我国在农业生产上有优质品种,但在市场上没有优质菜油、菜饼产品.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油菜生产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改革,一是五六十年代的品种更新,大力推广甘蓝型高产品种;二是六七十年代栽培技术的改进提高,普及育苗移栽等高产技术;三是七八十年代进行的大规模品质改良,选育和大面积应用单、双低油菜品种。 我国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引进单、双低油菜品质资源和繁育技术,十多年来,单双低油菜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从7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双低油菜。最初育成的双低品种产量比双高品种低10%~15%,推广相当困难,但他们仅用4~5年时间便实现了“双高”向“双低”的转化。现加拿大98%以上的品种是双低油菜,1%左右的高芥酸油菜也只作工业特用。加拿大双低油菜生产快...  相似文献   

12.
湘油13号     
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3号(原编号224-2)系湖南农学院油料研究所用国内优质油菜品种湘油11号与早熟品种湘油10号杂交选育而成.1990~1993年参加湖南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在三年区试中,产量居参试品种(系)第一位、1992年4月通过专家组的现场评议,1994年通过湖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陈社员  官春云  王国槐  李构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11,25(6):554-555,644
湘杂油631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黄籽高产高含油量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黄籽率稳定在90%以上.试验表明,湘杂油631平均产量达2 468.4 kg/h m2,比对照增产13.84%,种子含油量为45.8%,比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高3%~5%.介绍了湘杂油631在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湘油11号(原名83—64—1)是湖南农学院农学系油菜育种组育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1987年8月通过审定。该品种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母本为澳大利亚双低油菜品种马努(种子含芥酸0,硫代葡糖甙0.21%),父本是国内丰产品种甘油5号(种子含芥酸47.6%,硫代葡糖甙未测),1981年春作杂交,经两年夏繁加代,1983年定型。从1984年秋起参加湖南省单双低油菜区域试验,在1984年—1985年预备区试中,平均亩产107.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3.4%,居参试品系首位;在1985—198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03.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1.2%,居参试品系首位;1986—198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22.99公斤,比对  相似文献   

15.
我所在“六五”、“七五”的基础上,“八五”继续承担全国高产、优质、抗病油菜新品种选育攻关任务,预期选育出1~2个立夏边成熟、双低、产量与中油821相当或增产、适合湖南生态条件推广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通过5年攻关,育成了双低、早熟、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系91-1,提供了89-9和89-3016两个双低新品系参加省优质油菜区试和全国优  相似文献   

16.
水稻后茬双低油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后茬油菜栽培模式具有增加水稻油菜产量、改善土壤结构的特点,根据福建省南平市的气候与耕作习惯,经过近几年的栽培示范,从品种选择、育苗、移苗、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双低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为水稻一油菜轮作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优980油菜新品种是河南省遂平县农业科学试验站应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理论培育出的集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优良品质于一身的“三系”杂交种。2003-2005年参加了河南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04-2005年破格参加了河南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参试名称为遂9902。2006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高优980,审定编号:豫审油2006002。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经过调查研究,针对光泽县油菜生产的现状,从思想认识、品种、栽培、气候等方面,分析当前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该县油菜生产的对策:1、加强对发展油菜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2、推广高产优质的双低油菜;3、提高油菜栽培技术水平,提高单产。其栽培技术要点:一是适时播  相似文献   

19.
适应机械收获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和回交方法育成的.种子含油量42.64%.芥酸含量0.68%,硫苷含量26.46μmol/g.该品种抗落粒性强,适合于机械收获.上海市油菜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46.0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21.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德新油18系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双低隐性核不育系27913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HF15为父本配制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6。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授权四川新丰种业有限公司全国独家开发。适宜在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和安康地区、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的冬油菜主产区和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