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大生物量树种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毛白杨、馒头柳、臭椿、构树、榆树、白蜡、国槐等7种天津市常用绿化树种为材料,开展大田试验,对比各树种在Cd轻度污染土壤和未受Cd污染土壤中的生长表现(株高和茎粗生长量,成活率),分析Cd污染土壤中各树种不同器官对Cd的吸收和富集能力(BCF),及对土壤Cd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7种树种在轻度Cd污染土壤上正常生长,其株高和茎粗生长量及成活率均与未受Cd污染土壤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各树种均对土壤重金属Cd有一定的耐性;地上部器官富集能力表现为毛白杨馒头柳榆树臭椿构树国槐白蜡,根部富集能力表现为毛白杨榆树馒头柳构树臭椿白蜡国槐,各树种根部富集能力均高于地上部;Cd去除能力表现为毛白杨榆树馒头柳臭椿构树白蜡国槐。综合而言,毛白杨、榆树、馒头柳、构树和臭椿每年可去除土壤中Cd大于3.71 mg·m-2,显著高于白蜡和国槐(P0.05),在原位修复土壤Cd污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北方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毛白杨和皂荚的1 a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毛白杨和皂荚幼苗的叶片含水量、水势、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毛白杨和皂荚幼苗的叶片含水量和叶片水势均呈降低趋势,叶片脯氨酸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降低—增加的波动趋势;胁迫12 d时,皂荚幼苗叶片含水量和叶片水势的降低幅度均>毛白杨,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幅度>毛白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毛白杨;毛白杨和皂荚幼苗的叶片水势与叶片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脯氨酸含量与叶片水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同园林树种对美国白蛾的抗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天津市南开区某居住区绿地园林树木遭受美国白蛾为害严重度的调查,发现了各树种对美国白蛾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该居住区24种园林树木中,对美国白蛾抗性强的树种有12种,分别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木槿(Hibiscus syriacus)、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石榴(Punica granatum)、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cv.Pendul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枣树(Ziziphus jujube)、柳树(Salix spp.)、碧桃(Prunus persica)、李子(Prunus salicina);另有12种被害指数在2.78%~63.75%。其中,抗性较强的树种有: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atropurpure)、杏树(Prunus armeniaca)、梨树(Pyrus spp.)、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火炬(Rhus typhina);中等抗性的有:柿树(Diospyros kaki L.)、杜梨(Pyrus befulaefolia Bunge)、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Loisel)、杨树(Populus spp.);抗性弱的树种有:白蜡(Fraxinus chinensi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 Maxium)。  相似文献   

4.
室内测定了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桑树、榆树、桃树、板栗、枫杨、悬铃木、杨树、大叶女贞、香樟、银杏、构树、柳树、臭椿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幼虫对桑树、悬铃木、柳树、杨树、臭椿、桃树、构树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该虫虽然也取食榆树和板栗,但选择性显著低于前面的7个树种;不取食枫杨、大叶女贞和香樟。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城市园林管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绿地在引进新品种植物的同时,不同程度的引进外来物种危害—美国白蛾,对园林植物景观造成严重影响,对生态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园绿地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对美国白蛾在石家庄地区的生物学特征以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1分布与寄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自2006年在石家庄地区发现,2010年大面积发生,寄主达40多种植物,主要寄主植物为法桐、白蜡、臭椿、桑树、榆树、金银木、苹果、梨树、杏树等。2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不同浓度铅(500、1 000、1 500 mg/kg)及不同处理时间(5、10、15 d)的作用下,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幼苗体内的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黑麦草叶片在遭受到了铅胁迫后其可溶性糖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在较高浓度及较长时间处理下其可溶性糖的含量有着明显的增加。叶绿素a、b含量在处理时间为10 d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5 d和15 d时的含量;但在同一时间下,随铅浓度的增加,黑麦草叶片叶绿素a、b含量绝大多数无显著变化。在不同时间及不同铅浓度处理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均不一致,但均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叶片氮(N)和磷(P)再吸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不同树种对平原造林地生境的生态适应及养分利用机制。  方法  以刺槐、千头椿、旱柳、毛白杨、白蜡和油松等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新鲜叶、凋落叶的N、P含量,计算叶片N、P再吸收率并分析其与叶片、土壤养分指标的关系。  结果  刺槐的叶片N含量最高,旱柳的叶片P含量最高;白蜡叶片的N∶P显著高于其他树种(P < 0.05),毛白杨叶片的N∶P最低,刺槐、千头椿、旱柳和油松之间叶片N∶P差异不显著。不同树种凋落叶N、P含量及N∶P与新鲜叶养分相关性不同。刺槐叶片N再吸收率和千头椿叶片P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多数树种的叶片N再吸收率或P再吸收率与其凋落叶养分含量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结论  刺槐、旱柳、白蜡和油松的生长受到 P 限制,千头椿和毛白杨生长受到 N 限制。树种能通过叶片N、P再吸收来适应养分限制环境。建议在平原林养护中加强林分结构调整、凋落叶归还林地、人工补植补造等措施以改善平原林养分限制状况。   相似文献   

8.
草地早熟禾冬季的生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冬季自然低温驯化与胁迫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草地早熟禾根的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持续上升,叶片的先上升后下降。春季气温回升后,根与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均下降;根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但叶片的升高。说明草地早熟禾的根比叶片的抗寒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3种茶花叶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杜鹃红山茶、金花茶和四季金花茶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全年的生长过程中,3种茶花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总体高于可溶性蛋白含量。3种山茶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高低顺序为:杜鹃红山茶四季金花茶金花茶,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低顺序为:四季金花茶金花茶杜鹃红山茶。研究表明,3种山茶花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其花期高度相关,花期时2种物质含量均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厌氧胁迫下薏苡和玉米中代谢物质和酶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厌氧胁迫下薏苡(Coix lacryma jobiL.)和玉米(zea mayL.)几种代谢物质和酶类的变化。厌氧胁迫后二者根系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丙酮酸含量都表现为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乙醇脱氢酶(A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都表现为上升,薏苡游离氨基酸增幅高于玉米;玉米的ADH和LDH变化幅度较大。结果表明,在厌氧耐受过程中关键的代谢物质可能是游离氨基酸而不是可溶性糖;ADH和LDH受到厌氧诱导,其厌氧胁迫前的活性高低可能是耐涝性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