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这两种经济组织形式。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企业+农户”,即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建立组织协会;二是“供销社+农户”,即以供销社为依托,吸收科研单位和农户建立组织;三是“市场+农户”,即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建立组织;四是“基地+农户”,即以生产基地为依托建立组织。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2,(11)
据重庆日报消息,近年来,重庆市云阳县采取“龙头+产业+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兴产业,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形成县内龙头企业全产业链格局,而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沃土。  相似文献   

3.
产业化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德州市在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合作组织这三个环节,构筑起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组织”的“龙”型产业化生产大格局,实现了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公司+农户”模式下农户信贷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了龙头企业担保下农户信贷的运作方式;分析了无担保和由龙头企业担保2种情况下的交易规模、期望利润。研究表明,龙头企业担保可以扩大“公司+农户”和信贷交易规模,提高各方期望利润,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肖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75-14377
以皖南宣城市和皖北阜阳市为例,介绍了安徽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安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4种发展模式:“经济人领办型”,其主要形式是“专业合作社+农户”,采取保护价收购;“龙头企业带动型”,其主要形式是“公司+农户”或“公司+协会+农户”;“主导产业促进型”,通过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民间力量推动型”,这种模式是依托民间力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探讨了安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两条路径:一是“民间力量推动型”与“经济人领办型”相结合,该模式适用于安徽北部一些贫困地区;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与“主导产业促进型”相结合,该模式适用于安徽南部经济水平较广达区域。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构建了一个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农业产业一体化中组织形式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利用这个理论框架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中各种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股份龙头企业+大股东控制的股份合作社+入股农户”的组织形式作为今后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组织形式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垦》2010,(5):85-85
近年来,江苏省岗埠农场通过健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全场农业基本形成了“标准+基地+龙头企业+农户”、“标准+基地+专业市场+农户”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村里有地没人种或种不好,龙头企业有大规模生产经营的实力却无地种,咋办?“湖北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挂牌,标志着一种“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整村土地流转新模式在湖北省破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科技》2008,(6):74-75
自2002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新疆自治区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农业示范区+农户”、“协会+科技特派员+农户”等10多种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建立了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实现了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的“互动”和“双赢”,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相似文献   

10.
1蔬菜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作用 1.1蔬菜标准化是推进蔬菜产业化的前提蔬菜产业化是我县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蔬菜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和社会化,按照市场需求组织菜农生产是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按照“公司+农户”或“龙头企业+农户+标准(科技)+基地”或“公司+协会+农户+基地”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