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为了对丹东雨量遥测系统进行科学地分析,针对水文对雨量数据的要求研发了雨量遥测系统,通过对比分析人工雨量、虹吸式雨量和雨量遥测传输及存储的雨量数据的精度,表明遥测系统具有先进性、时效性和精确性的特性,该设备在完成水文测站数据收集的同时还可以完成水情自动测报功能,组网方式灵活,安装方便,可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应用,能及时为领导决策指挥提供科学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
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系统在绿洲农业区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前对采用水文干旱方法,即通过监视农田墒情的变化来建立抗旱决策信息系统研究还很少,文章阐述在干旱灌区建立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和灌溉决策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提出适用于干旱灌区的土壤墒情监测方法和作物灌水预报模型,对土壤墒情自动测报及灌溉决策系统的信息传输、结构及功能作了详细论述。研究表明,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农田墒情、气象信息、灌溉用水以及农业生产等综合信息实行一体化系统管理,提高了灌溉管理水平,节约了水资源。研究成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对现有可利用的农业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目的,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视角,研究其在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适用性,构建多层次的农业水资源配置复杂适应系统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求解预测三江平原灌区2020年的供需水情况,给予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地区应该加强对地表水尤其是地表径流的合理开发利用,从而缓解地下水开采过度问题。研究表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应用在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资源,使其效率最优化,以塔西河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为例,根据灌区水资源分配特性,在梳理灌区水资源系统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基础上,综合考虑灌区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户之间用水权益,确定了灌区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能够对雨量、水位等水文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处理与实时传递,能有效解决江河湖泊及水库的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改变了人工测量的落后状况,并扩大了测报范围,增长防洪决策的预见期,效益明显,因而被越来越多的防汛部门所采用。本文简单介绍了自动测报系统在亚湖水库的配置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气象预测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自动备份其测报数据,是每个气象站应必须进行的工作之一。有效使用计算机技术具有的相关功能,把获得的气象测报数据放置在局域网里,以此保障气象测报数据安全,减少因为测报数据在受到损坏后的损失。基于此,简述地面气象测报相关内容,并详细阐述地面测报数据备份方式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实行自动备份工作。  相似文献   

7.
泾惠渠灌区地表与地下水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考虑泾惠渠灌区各县区水资源、农业生产、渠系工程现状差异基础上,利用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和模糊技术研究该灌区地表、地下水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得出其丰、平、枯年水资源利用方案,并与现有用水方案比较分析,表明该研究结果切合实际,可操作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仪器设备在水文领域不断应用,传统的水文测验、预报方法结合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升级改造,为大力推进水文信息化的进程,遥测雨量自动测报系统全面应用,提高水情防汛、预报的效率.遥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随着遥测雨量站点数量不断的增加,面临站点多、分布广等诸多因素而维护困难.为了保障遥测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结合设备操作手册,简要说明遥测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并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在此对遥测雨量系统运行维护及常见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文频率下关中灌区农业节水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节水潜力研究对节水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农业节水潜力分为资源型和效率型两类,分别代表了田间或灌区尺度和流域大尺度的节水潜力。以渭河流域关中段九大灌区为例,进行了灌区农业节水潜力分析;并针对典型灌区主要作物的不同节水方案,分析计算了在不同水文频率年下的农业节水潜力。结果表明:在25%、50%、75%和90%水文频率下,渭河流域关中段九大灌区年农业节水潜力分别达3 069万m3、11 167万m3、11 750万m3和12 521万m3,其中效率型节水潜力所占比例较大,除25%频率下仅有42%外,其他频率下均超过50%。最后,基于现状节水技术水平,根据九大灌区的种植结构特点,提出了提高农业节水潜力的措施和建议。该研究结果可为发展关中地区各灌区农业节水技术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井灌区地下水限量开采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水超采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地下水限量开采是井灌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计算机技术、遥控遥测技术和通讯技术开发研制的井灌区地下水限量开采自动控制系统在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的同时,结合数学模型,可提高灌区管理水平,为井灌区灌溉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实现地下水限量开采的同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灌区节水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Java手机的野外农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决“数字农业”中对野外农田数据采集传输的机动性,跨平台与经济性,在分析当前农田数据野外采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Java手机平台野外农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在B/S网络构架下,详细分析客户端与服务端系统设计:客户端设计主要包括农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信息查询、定位导航;服务端设计主要包括数据接收与传输,数据存取,数据检索以及地图服务等。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基于Java手机的野外农田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切实可行,在野外数据采集方面具有良好的移植性,数据传输较快,费用较低,具有较大的研究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山西水资源贫乏 ,人均占有量为全国人均值的 17% ,平均 1 3年受旱一次 ,长期以来雨养农业的被动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改观。集雨微灌工程的建设与推广为山丘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截至 1999年底全省累计建设旱井 3 5万眼、截流闸 5 17座 ,新增山区节水灌溉面积 6 67万hm2 。集雨微灌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实现了降水分配的人工调节 ,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工程 ,将促进全省山丘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雨水利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生长点,该文依据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特征、农耕地分布特点、农业种植制度、作物需水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上坡春季种粮,秋季覆膜集雨,地边打窖贮水,补灌下部作物”的坡地活动式集雨及灌溉系统,并对其集雨效率、农田水分效应和系统产出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集水效率高、保水效果好和增产效益明显的优点,是一种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集雨灌溉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long-term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sustainability of Greek irrigated agriculture. A log linear trend model was used to measure long-term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approach measur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irrigated production system. A time series database of inputs and outputs data were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period of 1961?–?2001 (41 years) which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irrigated area of the country.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he irrigated area is 2.6% during this time period. The long-term trends in yields of crops grown in irrigated agriculture are positive. Fertilizer use rate per ha sharply increase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productivity of irrigated Greek agriculture also increases over the time period as a resul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 Yielding Variety (HYV), seed, fertilizer and water technology. The measurement of TFP indices indicates that the long-term trend in productivity growth of irrigated Greek agricultural system is positive. The result implies that the irrigated Greek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has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The result also indicates that fertilizer, fixed capital,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are positively contributing to the mean production of Greek irrigated agri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pesticide, labour and fixed capital reduces variability of irrigated agriculture. To this end, long-term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depends on patterns of input use.  相似文献   

15.
在灌溉远程自动控制系统中,数据通讯部分的工程投入,一般占工程总投入的50%以上。该文根据工程实践,从数据传输部分入手,将经济组网方式、无线半双工窄带高速数据通讯技术、先进的数据库访问连接技术以及错开水泵开关与数据采样、数据传输的时间等抗干扰技术措施,应用于地下水限量开采自动控制系统。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价,使灌溉远程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体技术经济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经济组网方式的地下水限量开采自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灌溉远程自动控制系统中,数据通讯部分的工程投入,一般占工程总投入的50%以上.该文根据工程实践,从数据传输部分入手,将经济组网方式、无线半双工窄带高速数据通讯技术、先进的数据库访问连接技术以及错开水泵开关与数据采样、数据传输的时间等抗干扰技术措施,应用于地下水限量开采自动控制系统.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价,使灌溉远程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体技术经济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输变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扰动地面,造成土壤侵蚀,而山丘区自然条件复杂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为明确山丘区水土流失特征,以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实地勘测,探讨了其侵蚀环境、不同建设阶段、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侵蚀动力系统中,输变电工程以人为扰动为主,塔基区和站区、施工道路及弃土(渣)场是输变电工程的主要侵蚀单元;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可达自然恢复期的1.3~16.1倍,施工期的侵蚀模数是自然恢复期的1.5~25.3倍;站区和塔基区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占比均高于其他侵蚀单元,山丘区土壤侵蚀模数均大于平原区域,是平原区的1.2~1.9倍;在众多建设区域中以变电站建设、塔基开挖、线路施工临时道路为重点,着重山丘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不同建设期、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差异显著,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时应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通讯环境较差的农业机械作业状态数据的传输难题,该文提出了基于改进Huffman编码技术的数据压缩方法实现数据的压缩、传输、解析与解压。数据压缩与解压测试的结果表明,数据采集周期为5 s、数据长度为918.38 kb时,基于改进Huffman算法压缩的数据长度为412.56 kb,同样条件下对比传统Huffman算法压缩的数据长度498.56 kb小86 kb,压缩率从传统Huffman算法的45.71%提升至改进Huffman算法的55.08%;传统Huffman算法中数据传输出错率和数据传输丢包率为2.47%和4.18%,而在同样传输要求下的筛选压缩传输中数据传输出错率和数据传输丢包率降至2.06%和0.78%。该方法能满足农业机械作业状态数据压缩传输要求,在单个数据包数据较少、传输时间短的压缩传输方式下能够获得较低的传输出错率和丢包率,且该方法具有计算量少、压缩效率较高特点,适合在农业机械作业区域进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9.
孙林  罗毅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4):105-114
滴灌农田土壤盐分积累是关系到这一方式是否可持续的重要问题,数值模拟是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缺乏针对这一问题的可用模型。该文构建了一个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简化模型,通过将膜下滴灌土体划分为若干单元格,通过滴灌入渗饱和湿润体形成、毛管扩散运移2个过程实现滴灌土壤水盐运移模拟,该模型包含有降水再分配、根系吸水、土壤蒸发等水文过程。于2010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灌溉试验站微咸水滴灌试验,对构建的模型进行校正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膜下滴灌土壤水分与盐分运移过程以及土壤盐分积累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膜下滴灌条件下棉田土壤盐分积累及其影响因子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区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半干旱区地形坡度为10°的区域,以开发降水资源的生产潜力为目的而设计的农业集流贮水补灌系统,集流面以混凝土处理为好,贮水部分以混凝土薄壳水窖为宜。春小麦播种后采取覆盖措施,并在开花期利用补灌系统进行有限补灌,可使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